一個挫敗感很強的人:我和丈夫結婚二十二年了。丈夫二婚,他大我10歲,帶兩個女兒。如今,兩個繼女已經大學畢業了,能力很強,都嫁了好人家。我與丈夫生了一個兒子。
我的丈夫是好丈夫,會干很多家務活,對孩子也很負責,唯獨就是有一點把我當外人——他賺多少錢,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錢,我也不知道。他負責孩子讀書的開支,我負責生活上的開支。他幾乎沒給我花過什么錢,理由是他會攢錢將來給兒子買房。
小女兒結婚時,他問我給孩子多少嫁妝,我說不知道。問了好多次,我發現他問得很真心,那我也認真回答:孩子辛苦養大了,為的就是那一天,那一天是多么的高興呀!你看著辦,給多少都可以。婚禮前幾天,父女倆去銀行轉賬,我剛好休息在家,那時我心里是失落、難受的,多希望我也可以參與啊。
我感覺自己在婚姻里很有挫敗感,這種挫敗感難以撫平。我該怎么辦?
莫莫:從年齡上來說你不小了,但字里行間卻處處透露著“幼稚”。其實,你的婚姻很幸福:第一,你們生了孩子,你的丈夫勤勤懇懇地賺錢。第二,兩個女兒都嫁人了,可以自食其力,你們恢復到“一家三口”的狀態。這不是你大好人生的開始嗎?這樣的生活,你不好好感恩,矯情啥呢?
針對你的不開心,莫莫給你開點藥。
第一,溝通不暢,丈夫一家把你當外人。
誰是你丈夫的一家?早年是他的父母,如今不是你和他最親嗎?
丈夫問你給女兒多少嫁妝,你支支吾吾矯情半天,然后他自己給了,你又在那里慪氣。為什么不能換個思路?我是女主人,老公尊重我,問我,我就說,而且光明正大地說,這個錢要我去轉賬,讓繼女感受到我的愛。
你為什么不會正向表達需求?因為,你內心深處無法接納自己。你覺得自己嫁了個二婚男,給人做后媽……心里有種委屈感。
第二,在財務方面,你要以兒子的名義,跟丈夫溝通碰撞。
他的理由是:我攢的錢都是給兒子未來買房、結婚用的。你要肯定他的規劃,把他捧得高高的,夸他清醒,讓他向你分享準備怎么理財、攢錢,有什么長久打算。
你想知道,人家不告訴你,那就整點活兒,放低身段,去一次次地問,問到他告訴你大概情況為止。然后,你就光明正大提要求——我是兒子的娘,你去買房要帶著我,不許帶其他婆家親戚。這就是“做規矩、立界限”。
多幾次這樣的事,你丈夫的思想就轉過來了,逐漸意識到他跟你才是一家人。
謙卑,不是卑微。我們怎么看自己,太重要了。這個度怎么拿捏,很有講究。過程中,允許丈夫發飆,討厭你、猜忌你、疏遠你。你要不斷自我療愈,去哄、去愛,去過招、去整活,軟硬兼施,不斷告訴他:“我和你才是彼此后半生的依靠。”幾百次,幾千次,你丈夫也就聽進去了。
最終,是要往夫妻合一、財務透明、一起攜手養老的大方向上努力。該演的戲要演,該裝的糊涂得裝,但心里對大方向要有深刻的把握。況且,你的丈夫也是聰明人、明眼人,他當然會配合你把日子越過越好。
(專家支持:情感專欄作家耶雅億)
編輯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