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024未來數商大會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成功舉辦。大會以“場景突破 乘數而上”為主題,聚焦數據要素市場的制度創新、數據治理、場景應用、生態構建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大會首創發布公共數據開放“開元獎”、數商典型應用場景“乘數榜”、首個區級數據要素生態指數,并且發起成立了數商產業服務聯盟,為構建數據要素產業新生態注入活力。在會上,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讓看得見人民的人呼喚數據”。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新民把數據比喻為海水,提出了數據發展觀的重要理念,包括尊重數據主權和共享共治、安全自由流動、多元流動機制、基于對象化的數據設施架構四個要點。在談及多元流動機制理念時,他特別提到,這種機制包括開放、共享、授權社會化再利用、市場交易,不宜將市場化交易(場內交易)唯一化。不僅是交易,還有交互,在交易之外進行雙方交流,也是流通。
這次會議令人感觸較深的一點是,“數據二十條”提出的“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以及“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發揮場景牽引作用,推進數據要素在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廣泛利用,培育新質生產力”,得到了市場的熱烈響應。
數據要素市場化不是為數據而數據,場景牽引才是其生命力所在,而場景的中心是人。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章豐用一句話精辟地稱之為:“讓看得見人民的人呼喚數據。”這句話是由華為“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斗”演化而來,指揮戰斗就是呼喚后方的炮火支持。數據要素就是新質生產力的炮火、彈藥,其戰場不在交易所內,用處不是套現變錢,而是在應用的場景中。公共數據在支持數據為民服務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也有大量的公共數據無法輸送到一線,無法結合場景來應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調度這些“炮火”的人不是按一線的需求,而是按二線的權力來安排。而“讓看得見人民的人呼喚數據”,好就好在以人民為中心來看待整個事情,從民眾在具體場景中的需求出發,梳理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該先做,什么該后做,這樣才能把上下一條線理順。
從這次會上發布的《2024數商產業場景調研報告》可以了解到,在應用成效方面,參與調研的案例平均降低成本29%,提升營收22%。在調研數據類型上,74.2%的案例調用了企業數據,62.9%的案例調用了公共數據,近半數的案例調用了兩種及以上類型的數據,12.3%的案例同時調用了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其中,公共數據的來源85.7%為授權運營。從數據用量來看,半數以上的案例年平均調用數據次數超過100萬次,調用1億次以上的場景主要分布在金融服務、城市治理、商貿流通和交通運輸領域。
從中可以看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在數據場景應用中占有重要位置。加大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力度,可以有效發揮數據要素的倍乘作用。而樹立正確的數據發展觀,是克服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瓶頸的必要保障。需要轉變觀念,“讓看得見人民的人呼喚數據”。因為,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從形式上看是自上而下授權,但實質是由人民對授權者進行授權。
可喜的是,浙江省數據局統籌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實踐,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從場景化產品化入手,以前店后廠等方式破解產業數據利用難題的先進做法,正在實踐中不斷涌現。這些實踐,讓數據要素從不食人間煙火的交易所的象牙塔中走了出來,走進了人民中間。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讓數據為人民所用,才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