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上小學時學習不錯,老是在前幾名,小學五年級畢業就在本大隊上中學,初中老師鼓勵我們幾個“尖子生”考高中、考大學。
高中老師說,全國高考才招生28萬人,大多數是沒希望的。
8月名落孫山的高中生咨詢高中老師,老師的意見也不統一。有的勸說要復讀,爭取考大學跳“農門”;有的勸說年齡不小的男子漢不能靠父母一輩子,找對象需要錢,外出打工吧。
數學老師對我說:“4個班數學競賽你分數排第一,復讀很有希望。”班主任說:“你各科的成績都不錯,考大學應該沒有問題。”
有幾個往屆生,從1978年就開始考大學,復讀5年還是沒戲,如果到高考最高年齡限制25歲,仍落選怎么辦?幾個同學交復讀費走進復讀班。考大學落選后還想當兵去見世面的我就在家等著當兵。
1982年8月,一村干部看到我說:“你不去復讀可惜了。”
我說:“我等著當兵。”
鄉教辦室領導找到我說:“你到學校當民辦教師吧。”
我依然說:“我等著當兵。”
村干部說:“你想當兵,到時候報名、體檢,通過了,還叫你當兵去。你不當民辦教師,有人早想當,大家看你學習好才找你的。”
鄉教辦室領導又建議道:“你去教學,比參加地里勞動好一點兒,在學校還能復習課本,明年你還有機會考大學。”
這么多人勸我,我就答應了。
校長說:“一年級新學生不好教。五年級學生馬上考初中也不好教,全鄉只有一所中學招生,人數不多。你就教二三年級吧。這兩個班,一共20多個學生。王老師教五年級,一個班15個學生,八九門課任務也不輕,我是校長,也不能不教課,我教一四年級,兩個班也是20多個學生。”
校長說著看看我,又看看王老師。
“學校分了,只有咱們三個人,書本多任務重也沒辦法,先這樣吧。”王老師說道,“你剛來,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的,可以問。”
校長也鼓勵我說:“你是高中生,比我們有水平。我們是初中生,教了十幾年學生,有點兒經驗,你有什么不清楚,盡管問我們。”
學校雖然分了,但是我們村還沒有建好學校,還在堤家莊學校上課。
堤家莊學校好幾個老師教過我,還是有交流意愿的,給我說了一些教學心得和社會的為人處世、人情世故。一個老師說:“村干部鬧著分大隊、分學校,如果咱們學校還在一起,可能你也沒機會來當教師,分學校是你們村干部提出來的。”
一個老師說:“聽說你們村干部為了分大隊,找了不少七八十歲的老領導打招呼。鄉書記叫他們幾個帶頭進行分田責任制,很快分了大隊,又分了生產隊。你們小村才有幾百人,村干部就有七八個,誰都想在村里當個小官,你要是當兵考大學走了,一定會發生很多的故事。”
后來,村干部、鄉教辦室6個人來做工作,我就來到學校當民辦教師了。我了解了我教的學生現狀,二年級13個學生,8個留級生,有的留級3次;三年級14個學生,10個留級生,有的留級3次,這是很麻煩的事情。有的學生已經開始做生意了,有的學生雖然是三年級,但是年齡已是15歲了。
村干部說:“找3個房子當教室,馬上建學校。”
男孩子家長有計劃,等孩子小學畢業就打工賺錢。學習不好,只要不影響其他學生,老師可以不批評他,但他不學習,還帶著其他人逃學、打架、傳授開“皮包公司”的辦法想多騙錢,老師就不高興了。我批評一個學生,他父母親沒反對,他叔就不高興地說:“你學習好也沒考上大學,我侄子學習差,同樣考不上大學,他15歲馬上要找對象的,你給他留點兒面子好不好?”
有的家長直接告狀告到了村干部家里,有的還揚言要教訓我的。一小青年說:“再敢胡亂批評我的小弟,就是想打架!”
我聽到如此下馬威的話,心里是不高興的。
1982年冬季征兵工作開始,我報名了,說是去海南島當海軍,那里能看大海、坐軍艦,甚至能跟海南人和臺灣人拉上關系,還能去美麗的臺灣島,看看“外婆的澎湖灣”。
希望很美好,人往高處走,我知道競爭很激烈。其他青年一看沒戲,就打工走了。有人勸我說:“好鐵不打釘,好人不當兵。你不能當兵也不要難過,不當兵也是好青年。”
結果村里有3人去海南島當海軍了。我繼續留在村里當民辦教師教學生,同時復習準備考大學。很快我當兵的同學就給我郵寄來他們穿著海軍服裝的照片,并在信里鼓勵我爭取考上大學。
1983年考大學有了預選。我成為社會考生,要參加預選。我預選考試過了關,但高考又名落孫山了。
冬季征兵工作開始了。
村支書說:“村里走一個兵,每年還要給軍屬300元,去年三個兵,村里多出了錢,今年不想走一個兵了。”
鄉武裝部長說:“給一個名額,不想走也不行。”
這時一同學給我說:“你教學,今后能考公辦教師。我想去當兵,你就不要和我來競爭了。”
我找村支書說了,村支書說:“你當兵去,他就等著來當教師的。今年的兵不是海軍,是去張家口當步兵,那里太冷。你考一個公辦教師也很好,就不要犯糊涂了。”
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這個同學穿上軍裝去張家口部隊當兵了,而我繼續在村小學當民辦教師。
二
我教的學生二年級升三年級,三年級也升為四年級。通過一年多接觸,有幾個學生和我成了好朋友。
一天下午我正在看書。一個學生說:“老師,你想當兵想考大學,是不是不想教我們了?”
“想當兵想考大學,平時多看書學習,我就是想教會你們更多科學知識。”我回答說。
不久又有幾個學生給我說:“星期三晚上校長去支書家,說你不想教學,想當兵,想考大學。沒有心思教學,學生在全鄉比賽考試分數低,成績倒數第三了,校長面子不光彩,大隊干部臉上也無光。留不住人家的心,建議就換一個真心想教書的民辦教師。”
一個學生說:“校長說‘我也是為了村里的子孫后代幾十名學生著想,全公社各村小學的比賽,成績倒數第三名,鄉教辦室能證明,我不說假話。支書不說話,校長就走了。”
童言無忌,小學生的話也是值得考慮的。我在心里盤算了好幾天。這天晚上,我找到支書家匯報了教學工作。
支書見我來了就很熱情地說:“來吧,快坐炕上。”
我也沒有客氣就坐在炕沿邊上。我說:“我沒有當兵去,想當兵有什么錯誤?”
“想當兵沒有錯誤。保衛國家,有志青年,一人參軍,全家光榮。你是高中生,知道國家征兵政策。”
“我想考大學,想考大學錯了嗎?”
“想考大學也沒有錯。國家領導鼓勵有志青年考大學,我們村出幾個大學生也是好事。今年考不上明年繼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毛主席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有人復讀五六年能考上大學也是很好的。”支書看著我鼓勵道。
“等一會兒有個同學來,我得走了。”我一邊說著,一邊站了起來向支書告辭。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小說聯播節目,正播放路遙的小說《人生》,主人公高加林在村里當民辦教師,被村干部家的親戚給頂替了。我想如果校長經常這樣宣傳,村干部下了決心,叫我走人也是很容易的。
一天中午,校長說:“沒有事就回家吧。”
我說:“您先等一下。”
校長看我很嚴肅,就說:“你有事說吧。”
“校長,想當兵、想考大學有錯嗎?”
“沒有錯呀。”
“我不是當老師的料,就你是當老師的材料,你每天去你家地里干活,你就能教好學生?”
“你是不是聽到誰胡說閑話了?”校長看著我問。
“今后你再四處胡說,我就對你不客氣啦!”我的聲音不小,說完我就回家了。
三
校長聽了我的話真的很生氣,找到村支書家說:“年輕人太氣盛了。你想當兵,想考大學,我還不能說嗎?我不當校長了,少管閑事心里靜,我當老師,還省心省事。”
“你不當校長,你推薦誰當校長?”支書看著他問。
“我推薦?我給你匯報工作,你是怎么給他說……”
“我沒有給他說什么話。”支書否定了校長的話,“有什么事,你就找分管學校的老王,如果再有麻煩事,村干部就要集體研究……”
“找管學校的村干部老王?”校長告辭了。
管學校的村干部老王曾是校長,后來老王離開學校就成了大隊干部,分管學校。幾天后老王來到學校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你想當兵,想考大學,在教室里看書,學生還能看到老師;你是校長,離開學校去責任田干活,過錯就更加嚴重一點兒……”
我和校長聽了都不說話,老王繼續說:“年輕人應該尊敬校長,但反過來校長也應該愛護年輕老師。俗話說,一心不可二用,民辦教師應該經常在教室。今后你們不要動不動去找支書……”
校長說:“找支書,我要辭職,你們誰當校長,我不管……”
王老師說:“我沒有想當校長,我不當校長……”
老王說:“支書說了,不能動不動就撂挑子,我們村正在向鄉教辦領導打報告,申請公辦教師來咱學校,公辦教師當校長,人家帶工資,村干部省心。”
校長說:“誰都想要公辦教師,人家來了好……”
“咱學校三個民辦教師,有的人添油加醋在傳閑話就是想看笑話的。”王老師看著我說。
“我今后說話一定注意,我們要團結一心教好學生。”校長也表了態。
我聽了這些話說:“我今后也會注意。”
秋季收公糧時,村干部在廣播里號召大家把公糧送到學校來,村干部帶頭,民辦教師帶頭,村民跟著送來了公糧。
村干部把公糧拉走,但沒有送到鄉糧站。民辦教師領工資時知道了這事,民辦教師領工資是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縣教育局發的,一部分是鄉里補貼的。沒有交公糧的村,民辦教師只領縣教育局下發的這一份工資。
鄉領導的意思是叫民辦教師在村里宣傳這事。支書說他不知道這個情況。村里其他幾個干部到鄉政府開會被批評了。
我心里不舒服,找支書談了一些情況,支書對我說:“我年齡大了,在全鄉20多個村支書里是年齡最大的,發生這樣的事,有責任,我已經提出辭職了。你努力學習,爭取考公辦教師吧。”
1984年春季我參加高考預選考試又沒過關。
初中同學外出打工幾年,有幾個已經結婚了。村里有幾個人熱心地給我介紹對象。介紹的有比我大5歲的文盲,有大三四歲的二三年級就輟學回家干活的,有的相差一兩歲的或同歲的半文盲,我表示毫無感覺,給拒絕了,于是不少介紹人說,那個民辦教師不是真心想找對象的人,不要給他白費勁介紹對象了。
有人給我介紹了一個高考落選的農村女青年,她父親在城市當工人,她爺爺和母親幾次悄悄來學校在教師窗口聽我給學生講課,她父親也要從城里請假來和我見面談話。
我們偏遠農村,沒有考上高中、中專、大學的年輕人大多數已經外出打工了,準備考中專、考大學的高中生,已經去學校復讀了,有的青年去當兵了,還有的人想當民辦教師,盯著我這個民辦教師腳下的講臺,我感到了生活的不容易,說不定很快就有人來頂替我當民辦教師了,到那時候我想參加考試當公辦教師,也就沒有機會了。幾個月思考后我下了決心,一定要當兵去。
我又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到鄉政府大院找了鄉武裝部長,說了我前兩年兩次報名爭取當兵都未能如愿的遺憾事,部長聽了我的話,說:“我給你們村支書說一說,咱們鄉當兵的青年,初中生多文化低,你是高中生,又當了兩年多民辦教師,素質高,一般的高中生在部隊都是很有前途的。武裝部能給部隊送去一個好兵,我也高興。村支書擔心本村走的兵多了,給軍屬補貼300元吃虧。其實其他村一個兵也不走,也是需要交錢的,你們村多走幾個兵,也是不吃虧的,咱們全縣是統一發放軍屬補貼的。”
鄉武裝部長給村支書談了談,村支書就不再反對了。我們來到鄉衛生院,大夫給我們全方位體檢,派出所民警走訪調查寫政審表。校長和王老師聽說我能當兵去部隊了,就帶著學生為我送行,學校還給我贈送了一大塊穿衣鏡,上邊寫著: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我拉著校長的手,看著王老師和我的學生們心情激動,說著感謝的話,然后揮手和大家告別。
村干部和我父母親送我到鄉政府。
到鄉武裝部我們就穿上軍裝,一共26個同鄉青年一起坐上部隊開來的綠色解放牌軍用汽車,兩個小時就來到解放軍駐湯陰部隊。1982年9月到1984年10月共計26個月,我當民辦教師的酸甜苦辣的生活,就成了一個個難忘的故事。
作者簡介:
王懷正,2019年4月奔流文學院第九期作家研修班學員。1998年海軍政治部《海潮出版社》出版了《營門內外軼聞》一書,《解放軍報》等軍內外媒體發表15萬字的作品,2000年加入陜西省作家協會,2001年春天從部隊轉業,武漢出版社出版《人在旅途》一書,《中國作家網》發表20多萬字的小說、雜文等作品。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