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莉 毛予菲 王稼揚

阿斯瑪在罹患乳腺癌之后剪掉了長發。
乳腺癌痊愈5年后,49歲的敘利亞總統夫人阿斯瑪·阿薩德又患上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當地時間5月25日,她患病后首次露面,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表示,自己收到了大家充滿愛和支持的信息,這給了她和家人更多的力量。
過去10多年,阿斯瑪是最常被國際媒體聚焦的中東女性之一。突尼斯《東方報》評價,阿斯瑪受到敘利亞國內乃至其他阿拉伯國家人民的愛戴,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增分不少。尤其是戰亂時期,她堅定地站在巴沙爾一邊,“她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人心,幫丈夫守護著風雨飄搖的國家”。
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阿斯瑪就像是一朵于困境中綻放的絢爛花朵,她也由此獲得了一個更為人熟知的稱號——“沙漠玫瑰”。
成為總統夫人那天起,阿斯瑪就完全打破了人們對阿拉伯國家“第一夫人”的刻板印象。她一改前輩們深居簡出的作風,頻頻活躍于政治舞臺。她纖瘦、優雅,喜歡香奈兒,出行時墨鏡、項鏈、套裝是標配,時尚美麗的形象受到世界各大媒體追捧。《巴黎競賽畫報》曾評價,阿斯瑪熱衷慈善,集美麗與善良于一身,稱得上“東方戴安娜”。
2000年,巴沙爾夫婦第一次以國家元首夫婦身份露面時,婆婆曾勸阿斯瑪戴好頭巾,但她拒絕了。從此,阿斯瑪在公開場合都不戴頭巾。她還推動立法,允許敘利亞婦女自由選擇是否佩戴頭巾。
“阿斯瑪就是中東的一束光。”一家法國媒體當時這樣描述。
敘利亞內戰爆發后,美西方急欲顛覆巴沙爾政權,阿斯瑪在西方媒體上的形象急轉直下,備受攻擊。她被批評為“地獄里的第一夫人”,過去時髦靚麗的形象似乎也成為一種原罪。隨著局勢越來越緊張,有傳聞稱,阿斯瑪已經帶著3個孩子逃離敘利亞。

阿斯瑪看望遭受戰火侵襲的民眾。
擊破謠言只需要行動。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阿斯瑪多次現身前線為將士們打氣。2013年,阿斯瑪在大馬士革歌劇院“母親集會”活動中公開露面。現場,她親吻老婦人,對年輕的女孩微笑。“是的,有人建議我逃離敘利亞,這些誘人的建議包括保障我和孩子的安全,甚至還有財務上的保障。”她說,“我昨天站在這里,今天站在這里,明天還會站在這里。”
阿斯瑪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為敘利亞教育、慈善和衛生等方面作出許多貢獻,受到敘利亞人的歡迎。但西方媒體質疑她那些跟災區孩子們互動的場景是在作秀,質問這位“第一夫人”是不是真的接地氣。阿斯瑪的粉絲們并不在乎那些質疑的聲音,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在網上留言:“我們愛您!”“您美得足以當全世界的‘第一夫人。”阿斯瑪也毫不在意西方媒體對她的批評。她說:“這是由立場決定的。他們還曾稱我為‘沙漠玫瑰,是能為敘利亞帶來變革的優雅的‘第一夫人。”
阿斯瑪的名字在阿拉伯語中有“卓越”之意。她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完全跟這個名字匹配。
阿斯瑪來自敘利亞頗有聲望的阿克拉斯家族,父親是心臟病專家,母親是外交官,曾擔任敘利亞駐英國大使館一等秘書。優渥的家庭條件給了她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她中學就讀于英國有名的私立女校王后學院,而后進入英國四大學院之一的倫敦國王學院,并獲得計算機科學和法國文學兩個專業的學士學位。畢業后,阿斯瑪在全球知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工作,成為金融領域的精英。
嫁給巴沙爾成為敘利亞“第一夫人”后,夫妻倆共育有3個孩子,其中大兒子哈菲茲被西方媒體普遍認為是“準接班人”。他沿用了祖父、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的名字。
哈菲茲在學業上一直是父母的驕傲。他在數學方面天賦很高,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代表敘利亞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按照他的說法,數學是他童年的“激情”所在。2023年,哈菲茲從莫斯科國立大學數學專業碩士畢業時,阿斯瑪出席了畢業典禮。
3個孩子之外,夫妻倆似乎有過想再要一個孩子的打算。2013年,巴沙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阿斯瑪懷孕了”,但這次懷孕并不順利,沒有生下第四個孩子。
2018年,敘利亞總統府發布消息稱,阿斯瑪被確診患有乳腺癌。當時,有外媒報道稱,敘利亞公布“第一夫人”患癌的做法非常罕見,因為在阿拉伯世界,癌癥常被視為忌諱,對女性來說尤其如此。治療癌癥期間,巴沙爾給了妻子最大的支持。他在臉書貼出在醫院陪伴阿斯瑪的照片,并表示,阿斯瑪體內的惡性腫瘤屬于初期,祝她盡早康復。
2019年,在公布患癌僅一年后,阿斯瑪接受采訪。在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電視臺的鏡頭前,她高興地跟民眾分享,自己終于完全戰勝了病魔。大病初愈的阿斯瑪肉眼可見地憔悴了不少,衣著打扮也更加樸素。
即使在患病期間,阿斯瑪也一直保持著無可挑剔的優雅形象。系上頭巾后,她繼續從事慈善工作,為老人提供愛心餐,給戰爭留下的孤兒寡母以安慰,給苦難中的人們帶去溫暖與希望。“癌癥是對我和家人的考驗。”阿斯瑪表示,之所以公開談論自己的疾病,是希望成為敘利亞人面對逆境的榜樣。
此次阿斯瑪被確診白血病,敘利亞官方同樣沒有遮遮掩掩。“中東觀察”網援引一位白血病專家的話說,由于阿斯瑪患過乳腺癌,此次康復之路會相對困難。報道稱,美英等國對敘利亞政府實施各種制裁,讓阿斯瑪面臨歐盟的旅行禁令和資產凍結,這增加了她選擇治療方案的難度。
國家戰火紛飛硝煙四起時,阿斯瑪站在巴沙爾背后成為堅強后盾;阿斯瑪遭遇病痛時,巴沙爾貼心陪伴左右。兩人實踐著婚禮誓言中的那句“不論貧窮、疾病,生老病死,不離不棄”,這種相濡以沫背后,是他們充滿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

2022年7月,巴沙爾夫婦(左二和左三)和三個孩子走在敘利亞第一大城市阿勒頗的古城街道上。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現場,巴沙爾夫婦向觀眾致意。
1990年,阿斯瑪在從英國回敘利亞探親時,邂逅了比自己年長10歲的巴沙爾。巴沙爾身高1.9米,文質彬彬、舉止優雅。二人一見鐘情,迅速墜入愛河。阿斯瑪回到英國后,兩人開始了異地戀,堅持書信來往。
巴沙爾是敘利亞前總統哈菲茲·阿薩德的次子。相比精力充沛的大哥巴西勒,巴沙爾安靜得多。他沒有野心,只想當一名醫生。從大馬士革大學醫學院本科畢業后,巴沙爾去了伊朗德黑蘭醫院實習,后來到倫敦留學攻讀眼科。據他的導師回憶,巴沙爾對病人非常溫柔細致,是一名優秀的眼科大夫。敘利亞問題專家萊弗里特在其所著的巴沙爾傳記中提到,巴沙爾的個性似乎不適宜擔任國家領導人,他哥哥巴西勒才是原定的接班人。
但世事難料。1994年,巴西勒在車禍中喪生,巴沙爾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國。2000年,父親老阿薩德去世,巴沙爾當選敘利亞總統。
巴沙爾惶恐不安。他現在面對的問題非常復雜:國內的既得利益階層根深蒂固,政壇腐敗,教派沖突時有發生,而他自己還年輕,沒有執政經驗,不知能否鎮得住場。
為了陪伴巴沙爾,2000年10月,25歲的阿斯瑪放棄了在摩根大通的工作和剛剛收到的哈佛商學院錄取通知書,從英國飛到敘利亞。女朋友的到來給了巴沙爾力量。當年底,兩人秘密結婚,阿斯瑪加入敘利亞國籍。盡管阿斯瑪的家族屬于遜尼派,而巴沙爾的家族屬于什葉派,但阿斯瑪還是義無反顧地把自己嫁了出去。
當被問及為何嫁給巴沙爾時,阿斯瑪答道:“人生有些事情在意料之中,比如大學時期主修計算機科學,打算到投行工作,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等等。但有些事情就始料不及了。我從來就沒想過自己會嫁給國家領導人,當時我嫁給他,是因為我信奉他的價值觀,是因為我們彼此感到很親近。”
阿斯瑪的堅定給了巴沙爾莫大的支持和勇氣,也成為他執政生涯中的得力助手。有西方媒體曾形容,阿斯瑪的高人氣“抵得上一個師的兵力”!
2004年,成為總統的第四年,巴沙爾偕夫人阿斯瑪踏上中國土地。那是自1956年兩國建交以來敘利亞國家元首首次訪華。夫妻倆登上長城,領略這個東方古國山河之壯美。鏡頭前的阿斯瑪身著翠綠色外套,系著一條中式絲巾,站在巴沙爾身旁,笑靨如花。
盡管此后十幾年,這張笑臉遭遇了戰亂、制裁、同胞傷亡,然而當2023年夫妻兩人第二次來到中國時,中國網友看著優雅依舊的阿斯瑪感嘆:歲月竟沒在她臉上留下痕跡。
這是敘利亞總統夫婦時隔19年后再度開啟訪華之旅,為期6天的行程也是他們自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最長的一次外訪。從杭州到北京,阿斯瑪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討論熱潮。
抵達杭州的第二天,巴沙爾夫婦游覽了靈隱寺。現場,一位熱情的女士夸贊阿斯瑪“你好漂亮”,還像長輩一樣輕輕摸了摸她的臉龐,阿斯瑪笑著說道:“你們有一個很美麗的國家。”在訪問北京外國語大學時,阿斯瑪圍繞“母語與民族和文化認同”發表了主旨演講。一位在現場聆聽演講的學生后來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她講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標準語,中間也會用英語娓娓道來,迷人又富有感染力”。
訪問期間,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巴沙爾表示,雖然地理位置相距遙遠,但中國人民與敘利亞人民在情感上是親近的。而這次訪華之旅,讓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國的偉大和謙遜。
離開中國時,巴沙爾和阿斯瑪站在飛機機艙門口,一起用中文說:“謝謝中國,再見。”
“敘利亞在被孤立的12年里,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友好往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告訴《環球人物》記者。在敘利亞問題上,中方秉持公正立場,給予大力支持。不論是敘利亞危機、新冠疫情還是2023年敘利亞地震期間,中國都給予了幫助。中國也多次感謝敘方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堅定支持中方。巴沙爾多次表示,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堅信中國終將實現祖國統一。
不論走到哪里,阿斯瑪都能帶去十足的感染力和不屈的力量。如今她又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祝愿她能再次戰勝病魔,相信這朵“沙漠玫瑰”將繼續綻放。
編輯 陳佳莉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凌云
阿斯瑪·阿薩德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夫人。1975年生于英國倫敦,1996年畢業于倫敦國王學院,曾在摩根大通公司工作,2000年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