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李登峰 劉歡
“我們的紅安苕去皮清洗后,經過三蒸三烤,就變成了我手上這款紅薯干,沒有加糖,軟糯香甜……”直播間里,90后“新農人”陳洋正繪聲繪色地向網友介紹農產品。
今年30歲的陳洋,是紅安縣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大學畢業后,他成為一名汽車智能制造電氣工程師。看到家鄉與大城市的巨大差距,陳洋心有不甘。2017年,他辭掉工作回鄉創業,“我是土生土長的紅安人,一定要為家鄉發展出點力”。
經過深入調研,陳洋發現當時的紅安苕依舊是傳統的自留種、靠天收的種植方法,品種退化嚴重、商品性差、產量低,老百姓種植收益低。
結合當地實際,并向多個院校專家考證后,陳洋成立了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探索出“公司+互聯網+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紅安苕產業發展模式,執行“統一種苗培育、統一種植技術、統一保底價回收、農戶分散種植”的管理辦法,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2020年,在紅安縣委、縣政府的幫助下,陳洋引入新技術,第一年就繁殖出100余萬棵脫毒苕苗,種出的紅安苕不僅口感更好,畝產也更高。
如何讓山貨出山?陳洋帶領合作社對接商超和電商,聯合推廣紅安苕品牌,并利用各類短視頻平臺開展直播帶貨。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的目光,合作社還陸續開發紅苕酸辣粉、紅苕干、紅薯酒等20余款深加工產品。
7年來,合作社已經從最初38戶社員發展到如今107戶,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11個農業基地。
“農村很苦,條件很差,但收獲也很大。作為黨員,我要努力講好紅安好故事、宣傳好紅安好味道、打造紅安好產業。”陳洋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