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的方針政策都應該來自人民、順應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共同締造作為紓解新時代基層治理之困,走深走實黨的群眾路線、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要寫好深化共同締造的“四字”文章,以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在“建”字上聚焦,健全組織體系
要把健全組織體系作為基礎工程,強化黨建引領,健全各類組織,推動每名群眾都在一個或多個組織中找到位置、發揮作用。
要推進群團組織貼近群眾。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持續推動群團組織和工作向塆組和小區深度延伸、全面覆蓋。
要發動社會組織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根據現實需求參與廣場舞隊、志愿服務小組等各類社會組織。撬動社會慈善力量參與共同締造,統籌用好政府購買服務、慈善捐贈等資金。
要發展經濟組織聯結群眾。要健全資產運營管理平臺、強村公司、農村專業合作社、小區商戶聯盟等組織,強化對內整合、對外合作,有效盤活沉睡資產、零散資源。
在“優”字上用功,做實治理單元
村(居)民小組是群眾生產生活的基礎空間,要設立合理、適度的治理單元,讓群眾走得更近。
要優化村(居)民小組。根據群眾意愿,對垸組規模過小、“空心化”嚴重的村民小組進行撤并、調整,不斷優化治理單元。
要培養治理骨干。堅持從村民小組長、合作社理事長、小區樓棟長、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群體中挖掘挑選一批基層治理骨干,牽頭做好“小組服務六件事”。
要用好“黨員中心戶”。選好選準黨員中心戶,每個黨員中心戶就近聯系黨員,每名黨員就近聯系群眾,織密“黨群服務網”。
在“下”字上深化,密切聯系群眾
要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推動黨員干部帶著感情下基層,發動群眾共同解決問題,凝聚共同精神力量。
要增進干群感情。真正帶著感情、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去串百家門、聊百家事、聽百家言,贏得群眾的信任,讓群眾真正敞開心扉。
要找準群眾需求。從群眾切身需要來考量,摸清群眾所想所盼。要經常開展垸子夜話、小區議事會、板凳會、入戶走訪等活動,在交流、討論、溝通中表達訴求、發現需求。
要推動資源下沉。堅持以需定供,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明確權責,讓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上。
在“創”字上突破,深化機制創新
堅持從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問題切入,探索積分制、議事制、評議制、代辦制、獎補制等機制創新,推動共同締造由做“善事”向行“善治”轉變。
要健全“民呼我應”長效機制。要健全完善黨員干部“雙報到、雙報告”制度,用好“居民點單、小區派單、黨員領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機制。完善群眾需求響應“接、轉、辦、督”“四位一體”機制。
要健全“以獎代補”保障機制。對群眾參與度高、居民自愿籌資籌勞、無償出讓物資的項目給予重點關注與獎勵,激發群眾主動性與積極性。
(作者系武穴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