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劉偉,大學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感染性皮膚病的診療。
【摘要】目的 分析清熱除濕湯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用于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其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膠州醫(yī)院收治的78例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采用強脈沖光治療,39例)和研究組(采用清熱除濕湯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39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皮膚屏障功能[經皮水分丟失(TEWL)、pH值、角質層含水量、皮膚紅斑情況、乳酸刺激實驗評分、蛋白質含量]、中醫(yī)證候積分、炎癥因子指標[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37(IL-37)]水平。結果 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EWL、pH值、皮膚紅斑情況、乳酸刺激實驗評分、蛋白質含量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角質層含水量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持續(xù)性紅斑、黃色膿皰、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二便黃膩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RP、IL-10、IL-37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清熱除濕湯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效果較好,可降低炎癥因子表達,改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清熱除濕湯;強脈沖光治療;脾胃濕熱;玫瑰痤瘡;皮膚屏障功能
【中圖分類號】R7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8.00.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8.025
玫瑰痤瘡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多數患者發(fā)生于面頰或口唇周圍,該疾病可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質量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1]。強脈沖光治療是一種物理治療手段,對改善紅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均有良好的療效,但臨床實踐發(fā)現,其單一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2]。清熱除濕湯出自《張皆春眼科證治》,該藥具有清熱除濕、疏風散邪之功效[3]。目前,臨床關于清熱除濕湯與強脈沖光治療聯(lián)合應用于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的研究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清熱除濕湯聯(lián)合強脈沖光療法用于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膠州醫(yī)院收治的78例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膠州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玫瑰痤瘡診療指南(2021版)》[5]中相關診斷標準,并經皮膚鏡等檢查確診;⑵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且中醫(yī)辨證分型為脾胃濕熱型;⑶無其他類型皮膚病。排除標準:⑴既往有吸毒史、酒精或藥物依賴史、植皮手術史等;⑵存在傳染性疾病、光敏感性疾??;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等;⑷存在精神疾病;⑸瘢痕體質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強脈沖光治療:患者取仰臥位,于皮損處均勻涂抹光子嫩膚冷凝膠[深圳市敏浩科技有限公司,粵深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1第1230052號,規(guī)格:20 mL/支],患者佩戴好護目鏡后,根據患者膚色和皮損程度設置強脈沖光系統(tǒng)[北京捷通康諾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10第3260671號,型號:Powerlite600 EP]參數并進行治療,治療結束后清潔光子嫩膚冷凝膠,使用冰袋冷敷0.5 h,每30 d治療1次,共治療3次。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清熱除濕湯治療:方劑組成為茅根、生石膏各30 g,生地黃、大青葉、車前草、六一散各15 g,荊芥12 g,茯苓10 g,龍膽草、黃芩各9 g,蔓荊子8 g,薏苡仁6 g,將上述藥材加水800 mL,泡3 h以上;第一煎大火煮開后小火30 min熬至250 mL,倒出藥液;第二煎加熱水500 mL,大火煮開后小火20 min熬至250 mL;兩次藥液混勻,平均分成2份,每份250 mL,于早晚飯后2 h服用。每服用5 d停用1 d,共治療90 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包括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為100%)、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療效指數為75%~<10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緩解,療效指數為50%~<75%)、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療效指數<50%)[7]。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例數]×100%。⑵皮膚屏障功能。①患者溫水潔面,在恒濕恒溫環(huán)境中等待0.5 h后,采用經皮水分流失測量儀(CK公司,型號:TM300)檢測經皮水分丟失(TEWL),采用皮膚pH值測量儀(CK公司,型號:pH900)檢測皮膚pH值,采用角質層含水量測量儀(CK公司,型號:CM825)檢測角質層含水量,采用皮膚檢測儀器(KM公司,型號:CR200)檢測皮膚紅斑情況。②乳酸刺激實驗:將50 μL的5%乳酸滴在濾紙(直徑0.5 cm)上,放在患者鼻唇溝位置,分別于治療即時、2.5 min、5 min、8 min四個時間點詢問患者感受,根據刺痛感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分值0~3分,分數越高表示刺痛感越嚴重。③蛋白質含量:選取2塊皮損部位皮膚及1塊正常皮膚,使用專用膠帶(Cuderm公司,型號:D-squame)以同樣的力度連續(xù)粘脫20次獲取角質層樣本,隨即將樣本浸泡在1% 三氯醋酸溶液中4 ℃保存,采用蛋白分析試劑盒(Pierce Biotechnology,型號:BCA)檢測蛋白質含量。⑶中醫(yī)證候積分[7]。以“持續(xù)性紅斑、黃色膿皰、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二便黃膩”為評價指標,按照癥狀嚴重程度,從無到重度依次賦值,分數0~3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⑷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2 000 r/min轉速(半徑8 cm)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0(IL-10)、白細胞介素-37(IL-37)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Excel整理數據,使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EWL、pH值、皮膚紅斑情況、乳酸刺激實驗、蛋白質含量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角質層含水量均高于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持續(xù)性紅斑、黃色膿皰、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二便黃膩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RP、IL-10、IL-37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3 討論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玫瑰痤瘡患病率約為5.46%,而中國玫瑰痤瘡患病率約為3.48%[8]。其病因較為復雜,臨床認為該疾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神經血管功能紊亂、皮膚屏障功能受損、免疫性炎癥反應等密切相關。此外,溫度過高、情緒不穩(wěn)定、日曬、不正確的皮膚護理等均是誘發(fā)玫瑰痤瘡發(fā)生、發(fā)展的因素。玫瑰痤瘡的治療包括西藥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中醫(yī)治療等,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況來選擇相對應的治療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90 d后,研究組患者TEWL、pH值、皮膚紅斑情況、乳酸刺激實驗評分、蛋白質含量及CRP、IL-10、IL-37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角質層含水量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強脈沖光療法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美容技術,其主要利用光化學的作用來降低炎癥反應,改善皮膚組織的新陳代謝,具有促進膠原蛋白和彈力纖維再生、改善血管組織循環(huán)功能、促進毛孔收縮、增加皮膚彈性等多種功效。清熱除濕湯中有生石膏、甘草等成分,均具有嫩膚、修復肌膚屏障的功效,可緩解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生地黃、大青葉等成分對抑制CRP、IL-10、IL-37的釋放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促進炎癥消退[9-10]。兩者相結合,不僅能有效修復皮膚屏障功能,還能減輕炎性刺激對疾病的影響。
馮靜等[11]學者的研究指出,中醫(yī)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80%(60/64)證明該治療方案效果較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90 d后,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研究組的下降幅度更為明顯;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中醫(yī)認為玫瑰痤瘡歸屬中醫(yī)“酒渣鼻”“酒赤”的范疇,主要是由嗜食辛辣刺激,膏粱厚味,導致脾胃蘊熱,痰濕內生蘊而化熱,上蒸于顏面而發(fā)。清熱除濕湯中茅根清熱生津,生石膏生肌斂瘡,生地黃養(yǎng)陰生津,大青葉涼血消斑,車前草利尿通淋,六一散清暑祛濕,甘草收斂生肌,荊芥透疹止癢,茯苓健脾和胃,龍膽草清熱燥濕,黃芩瀉火解毒,蔓荊子疏散風熱,薏苡仁健脾滲濕[12]。其聯(lián)合強脈沖光冶療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繼而促進病情轉歸。
綜上所述,清熱除濕湯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患者效果較好,可降低炎癥因子表達,改善患者皮膚屏障功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汪犇, 趙志祥, 簡丹, 等. 中國玫瑰痤瘡臨床特征分析和診斷標準再探討[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0, 53(9): 675-679.
[2]米新陵, 華偉, 劉冬梅. 強脈沖光聯(lián)合米諾環(huán)素膠囊治療玫瑰痤瘡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yī)師雜志, 2020, 22(6): 900-903.
[3]范斌, 劉榮奇, 曹洋. 清熱除濕湯加減聯(lián)合IPL治療輕中度脾胃濕熱型玫瑰痤瘡療效研究[J].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23, 32(3): 116-119.
[4]張學軍,鄭捷. 皮膚性病學[M]. 8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4: 175.
[5]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玫瑰痤瘡研究中心,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皮膚科醫(yī)師分會玫瑰痤瘡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玫瑰痤瘡診療指南(2021版)[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21, 54(4): 279-288.
[6]劉巧, 楊志波, 段逸群. 中醫(yī)皮膚科常見病診療指南[J].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12: 45-69.
[7]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M]. 南京 : 南京大學出版社 , 1994: 21-22.
[8]謝紅付, 李吉, 施琦, 等. 玫瑰痤瘡的診療現狀[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20, 37(9): 1281-1283.
[9]王波,王麗,劉曉峰,等. 中藥甘草成分和藥理作用及其現代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yī)藥,2022,17(2):316-320.
[10]李園園,方建國,王文清,等. 大青葉歷史考證及現代研究進展[J]. 中草藥,2005,36(11):1750-1753.
[11]馮靜, 周慧. 中西醫(yī)結合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玫瑰痤瘡的臨床療效[J]. 中國激光醫(yī)學雜志, 2022, 31(5): 281-287.
[12]楊嵐, 姜春燕, 李伯華, 等. 清熱除濕湯在皮膚病治療中的辨證應用[J]. 世界中醫(yī)藥, 2019, 14(12): 3321-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