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當代中國報告文學作家集錦

2024-06-14 09:41:34忽培元歐陽偉張澤華
時代報告 2024年4期
關鍵詞:美學

忽培元 歐陽偉 張澤華

導師 忽培元

忽培元,當代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書畫家,國務院原參事。長期擔任國務院研究室研究人員和地方黨政領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第六、第七屆副會長,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多年來,他在廣泛深入生活、體察民情和研究社會的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和書畫藝術研習。特別關注民生及生態建設和三農問題。在經濟社會綜合調研和文化建設領域,重點是在文學創作上鉆研領悟,艱苦探索,頗有建樹。被著名作家陳忠實撰文贊嘆為“大智慧者的人生選擇”。他的傳紀文學創作,在文本創新上做了多方大膽探索。以豐厚的創作成果,在新時期獨樹一幟。《群山》《修軍評傳》和《鄭板橋傳》成為名篇,忽培元著述甚豐。可謂各種文體都有佳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土炕情話》《青春紀事》;長篇小說《雪祭》《鄉村第一書記》《家風》《神湖》《老腔》《同舟》等;報告文學集《山秀珍》《秦柏風骨》;散文特寫集《地耳集》《生命藤》《毛頭柳記》《京密河札記》《大慶賦·鐵人銘》《人生感悟》《延安記憶》《義耕堂筆記》《守望大慶》等;詩歌集《北斗》《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慶人的故事》;多卷體長篇傳記文學《蒼生三部曲——群山、長河、浩海》《難忘的歷程——延安歲月回訪》《百年糊涂:鄭板橋傳》等。其中《百年糊涂:鄭板橋傳》由作家出版社首先出版,團結出版社再版。引起讀者強烈反響,很快成為暢銷書。被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專題介紹。《群山》《耕耘者——修軍評傳》分獲第一屆、第四屆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長詩《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慶人的故事》獲中華鐵人文學獎。作品被翻譯為英文、俄文在國外出版,反映當代生活的長篇小說力作《鄉村第一書記》和《家風》暢請發行數十萬冊。《鄉村第一書記》改編成電視劇《花開山鄉》先后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和電視劇頻道熱播。《家風三部曲:家風、神湖、老腔》英漢對照版將在國外面向世界發行。正在出版的有長篇小說《光》和中國石油開發三部曲《東方神曲》。

文藝創作與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一切文藝都是為民眾服務的,離開了這個宗旨,文藝創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勢必枯竭。作品沒有生命,何談生機?以寫實作品為例,無論傳記文學,還是報告文學,一部好作品,首先得看民眾喜歡不喜歡,而不是專家認可不認可。通常情況下,民眾的喜好與否應該是同專家一致的。如果不一致,那不用說,一定是專家的思想和標準出了問題。再拿繪畫來說,看起來標準似乎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這里,我講一個小故事,就從農民兄弟評說繪畫作品說起。

已故大畫家吳冠中生前撰文回憶說,20世紀70年代他下放農村勞動鍛煉。勞動之余,他堅持為農民畫像,或對著牛馬驢騾、莊稼、樹木、村落寫生。他畫成一幅畫,就拿去讓農民看。農民說像,他覺得還不夠,于是修改,改后再叫農民看。農民說好,他還不滿意,又拿去修改,直到農民看了不再說話而是嘿嘿地發出由衷的笑聲,他才感到滿意。這個真實的故事說明了什么?說明農民群眾是懂藝術的,往往比專家還看得準。說明審美是普遍廣泛的,而絕非是專家的專利。

老百姓,特別是中國農民,大多數識字并不多,但他們心中有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嚴格標準。這個情趣和標準是從父母或祖父祖母心口相傳而來,這是我們的文藝根脈所在,其中自然而然地充滿了地道的,有別于外來的中華傳統的文化意趣與審美精神。就像前頭所說,面對一幅畫,農民點頭一笑,就說明同畫家的審美追求吻合了,審美理想和志趣相通了。在大畫家吳冠中先生看來,一個專業畫家要得到業內的認可并不困難,可是要得到農民那由衷一笑,可是很不容易的。同樣,在我們家鄉陜北農村,大量的民間藝術,同樣能讓老百姓笑起來,當然也包括感動落淚。這也是因為這些來自民眾生活的藝術,其中充滿著中華美學精神。比如說陜北的剪紙、面花、泥塑、農民畫、大秧歌、腰鼓、說書、民歌、道情、嗩吶演奏和鑼鼓敲擊樂等,都體現的是一種粗狂、遼遠、凝重、豪放的大寫意的風格,都抒發的是一種蒼涼、悲惻、哀婉、舒朗、含蓄、樂觀和生生不息的健康情緒。而且這樣的意趣與風格,又是跨越地域與民風的,甚至跨越了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是深深地植根于大地,流淌在人們的血脈之中的。在神州大地,這樣的民間藝術與審美標準相互影響滲透,便凝結成了我們中華民族整體的審美精神的內核,亦即我們所講的中華美學精神。曾在陜北農村插隊七年之久的習近平同志,他20世紀末閱讀河北作家賈大山的作品時給予較高評價,原因也就是感受到了作品的生活情調與泥土氣息。類似這種美與審美情趣的碰撞,是屬于整個中國的,體現的也就是中華美學精神與文藝創作產生的共鳴。

中華美學精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活動時期。在中華版圖上迄今發現的新疆阿勒泰、寧夏賀蘭山等地的巖畫,陜西、甘肅的馬家窯,半坡遺址的陶器紋飾等,以至于以后的先秦諸子百家,特別是老子、孔子、莊子等人,用他們的思想與著作開啟了把美與審美放到整個社會文化、宇宙自然、人倫道德的大視野中加以觀照和闡釋的美學格局。換言之,也就是開拓了中華美學精神的紀元。比如,老子的“道法自然”,強調的是天人合一的美學理想;孔子的禮樂觀和美善觀,則強調從個體的社會責任出發去觀照人類的審美活動;而莊子的大美不言和逍遙之美,則是從生命的內在律動來觀照人類的審美活動,等等。這些側重點不同的美學主張與審美原則,共同奠定了中華美學精神的理論根基,逐漸形成了五倫、無常、四維、八德等自然觀與社會道德規范等在文藝作品中的價值取向。從這些理論主張中可以見得,中華傳統美學精神,除了形勢上的和諧、對稱、概括、敘事性、寫意、簡約、質樸等特征外,從思想理念上一開始就是與“講仁愛”“重誠信”“尚和合”“求大同”等價值觀密不可分。以文學論,從先秦散文到兩漢辭賦,從唐詩宋詞到元曲清音,從明清小說到現代經典,經過漫長的歷史積淀,中國文學形成了穩定而強大的傳統。這種傳統,構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審美。審美又反過來塑造了民族文藝,彰顯民族的審美。兩者默契相合,相輔相成。其他藝術門類依然。吳冠中先生所看重的農民的笑聲,正是由這些結點上作者與受眾之間產生強烈共鳴的結果。實踐證明,廣大人民群眾才是文藝作品的享受者和最終的權威評判者。

然而,相當一個時期以來,我們似乎已經厭倦了中國傳統的文化風采與藝術風格,也很少注意聽取人民的聲音。近些年來,我們的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中出現偏向甚至誤區,那就是盲目否定傳統文化,否定中華美學精神,拼命西化、洋化,千方百計遠離國風,背離傳統藝術規律,也就是說有意無意地就要放棄中華美學精神。人民群眾對此很不滿意。這種逐漸形成的創作理念以至文藝風氣,也就導致了以西方文藝理論為標準度量中國文學藝術作品的盲目習慣。形成了專門用西方的美學思想闡釋中國文藝實踐,用西方化的審美標準衡量中國文藝作品的奇怪現象。結果造成了一些原本很有才華和激情的中青年作家藝術家,甚至包括一些文藝理論家、批評家,也都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民族和歷史的虛無主義、盲目崇洋媚外的誤區。例如對于歐美文學形式的簡單套用、機械模仿盛行,甚至在一些所謂大作家的作品中都是顯而易見。新詩的創作與評論更是問題突出。由于受上述不良風氣和錯誤思潮的影響,新詩幾乎完全失去了普通讀者。形式上既不講究押韻,也不講究文字的對仗工整之美,內容也是越來越離奇古怪,脫離大眾生活,無病呻吟或有病呻吟,令人不知所云。結果只能在詩人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轉轉,津津樂道、孤芳自賞。小說形勢也不容樂觀,黑色幽默、黃色噱頭,任意編造,或是越寫得艱澀難懂就越發自覺高明。有的專意篡改歪曲歷史,放大陰暗,肆意否定我們的社會制度和民族歷史,甚至不惜替海外敵對勢力的反華合唱大敲邊鼓,甘當幫腔。更有以此得獎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有的作家藝術家甚至將此還作為自己創作的一條成功經驗四處加以炫耀。就像不孝之子,被母親奶水養大后,卻翻著白眼專挑母親毛病,專寫母親丑陋。這樣的一種心態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作品的風格與其中的中國早已變形變味。也造成了中國人創作的文藝作品好與不好,本土的讀者、觀眾實際上說了不算,必須由西方當代文藝理論來評判。人家說好才算好,人家給獎就是榮耀。這種奇怪現象早已司空見慣。這種所謂的文藝創作,不但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從根本上背離了中華美學精神,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嗤之以鼻的。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出了當前文藝的癥結所在,也抓住了文藝復興的目標所在。是我們的文藝創作和文藝評論走出誤區的行動指南。顯然,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以致中華美學精神,也不僅僅是針對文藝問題,而是就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言。就意識形態來講,無疑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健康持續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以審美方式把握世界、促進和諧安定開出的一劑濟世良方。如果不能從這樣的高度來理解,我們就可能坐失良機。可見恪守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對于人類文明進程也是一種貢獻。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文藝的繁榮發展,同樣也離不了開放。要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長和特點,同時要看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鑒、彼此映襯,相互比較中互補才能加快發展。但是,在開放中我們必須始終明白,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一切文化,都具有鮮明的民族屬性。這種民族屬性,從遙遠的歷史深處流淌而出,深刻沉淀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沒有民族特性,就沒有民族文化,文學藝術的生長與發展尤其如此。人民呼喚具有中國氣派的文藝作品,因為只有這樣的佳作,才是在中華民族的審美體系中孵化出的美麗鳳凰。她是植根于中國大地與民族精神的詩性寫意的生命力極其旺盛的長江黃河。那博大、洶涌、堅韌、跌宕的“美在意象”,是中華美學精神的真諦。中國國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以虛代實,程式化,營造意境,都旨在追求詩性品格和超越寫實的浪漫情懷。我們的美學精神,是從巖畫、陶紋時代開始,從活化石一樣的民間藝術中傳承而來的這種寫意的,這種跨越古今,超越國界的,堪稱千年不衰、獨領風騷的,即包括情、趣、境、氣,又具有韻、味、品、形的中國氣派的美學概念與美學原則,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藝術家不斷拓展,不斷豐富。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之不斷繁榮,不斷成長為參天大樹,光彩奪目地永遠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名家 歐陽偉

歐陽偉,男,生于1959年12月,祖籍湖南醴陵,供職于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1976年7月醴陵縣第五中學高中畢業,下鄉到浦口公社天符大隊黃家大屋生產隊勞動,曾擔任大隊團支部副書記、小學語文代課老師;1978年9月考入兵器工業部屬江南機器廠中等專業學校機械制造專業學習,1980年12月分配到湖南省零陵地區(現為永州市)道縣湖南東升機械廠工作,先后擔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宣傳干事,廠辦副主任、主任,廠子弟學校高中語文代課老師,其間考入湖南電大新聞專業(1985年9月—1988年7月)大專畢業,后因軍轉民,工廠整體搬遷到湘潭,與湘潭液壓件廠合并為湖南液壓件廠,擔任廠辦副主任、宣傳科科長、政工師;1992年9月作為后備干部經湘潭市委組織部考察推薦,考入湖南省委黨校黨政干部研究班(本科)脫產學習兩年,1994年7月畢業,作為寫作人才特招進湘潭市公安局工作,先后擔任局辦公室正科級秘書(其間于1995年1月—12月在雨湖路派出所擔任副所長,先后分管刑偵、治安、戶籍各4個月,掛職鍛煉),政治部宣教科科長,湘潭市公安干部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專職教官(主講:人民警察法、公文、新聞與文學寫作)(其間于2001年1月—12月到湘潭縣石潭鎮古云村蹲點、擔任湘潭市委建整扶調工作組組長),四級高級警長,2019年12月退休。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公安部全國公安文聯簽約作家;湖南省公安文聯作協副主席,湘潭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2004年被湖南省人事廳(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定為國家二級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湖南日報》《南方周末》《中國作家》《中國報告文學》《湖南文學》《創作與評論》《散文》《西部散文選刊》《詩刊》《詞刊》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300余萬字,著有長篇小說《“主神”的毀滅》,長篇報告文學《獨臂上將彭紹輝傳奇》《中國鈾》《中國核奇跡》《脊梁——記全國模范法官周春梅》《山村中國——閩南鄉村發展紀實》《在路上》,中短篇報告文學選《決不趴下》《危機干預》,小說散文集《本色》《將軍情結》,詩集《世紀之門》《月光打濕了夢的頭發》,歌詞集《橄欖情韻》等10余部。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鈾》《脊梁》《在路上》,短篇報告文學《讓青春? 更青春》等多部作品分別獲中宣部、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湖南省作協現實題材長篇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湖南省作協和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項目、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作品、湖南省委宣傳部“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出版專項資助項目、中宣部2023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國出版集團2023年度優秀主題出版物。

先后有30多件作品榮獲省市級和全國性獎項,散文《愛就愛到底》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浙江省作家協會、中共湖州市委宣傳部、湖州市文聯聯合舉辦的“我與報告文學”征文大賽中榮獲三等獎(2018年11月);短篇報告文學《在這“醴”探尋美麗鄉村的蛻變密碼》在《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2023年第7期發表,同年10月榮獲第五屆石膏山文學獎優秀獎;短篇報告文學《韶山村里盡朝暉》2024年1月榮獲湖南省作協組織的“湖南百名作家寫百村”征文報告文學類唯一的一等獎。

創作談

我從小愛好文學,做著作家夢;我從小敬佩軍人,有個當兵夢。我對文學一直心存敬畏,文學和善良與愛一樣是點亮心燈、照亮生命的火種。

我在兵工廠工作了15年,半路出家當警察(也算圓了我的當兵夢),從事公安工作26年,直到退休。我的經歷比較簡單,沒有那么多斜杠。我一直以為,面對工作與愛好,總該是先求生存,再求發展。

寫作早已不是純粹的愛好那么簡單了,而是一個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寫作者是換個方式活在文學里,或者說換個方式活在當下。

“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這是愛迪生說的,不少人往往忽視了后半句。事實上,“1%的靈感”尤為重要,這才是關鍵。

我曾經說過,每次采訪都是一次艱難的旅行,甚至是前途未卜。哪怕再苦再累,我仍期待著下一次的出發。因為我堅信,每一次出發必有收獲;每一次采訪,心靈都會受到一次洗禮。

生活是一部大書,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我放棄了許多機會,也失去了許多機會,一路跌跌撞撞,酸甜苦辣,我越寫越覺得自己不會寫,可又欲罷不能。

我也想過,如果我20歲、30歲的時候有人能告訴我怎么學會觀察,怎么了解周圍的世界,怎么深入生活,怎么注重細節,我肯定會起步更早,肯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生活就是生活,沒有那么多如果,只有經歷,才能成長。寫作是一生的修行。必須把畢生的愛和靈感,畢生的精力和想象力,對文學的看法和感悟,慢慢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去,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故事好像人人會講,事實上很多人都不會講故事。講爛一個故事容易,講好一個故事很難。聽到一個好故事是幸運的事,講好一個故事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

我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自白:“我是一手拿槍、一手拿筆,我是警察中的作家、作家中的警察。”給自己留有余地,進退自如,輕松寫作,快樂寫作。在年長者面前,我是年輕人;和年輕人在一起,我一樣年輕。

文學是人學,一是寫人的,二是給人看的。報告文學不是用手寫出來的,是用腳走出來的,是用心打磨出來的。怎樣把報告文學寫得好看、有味道、有思想,是我一輩子的功課。

名家 張澤華

張澤華,出生于廣東普寧市,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作者從小喜歡文學寫作,被普寧縣吸收為縣文化館干部和創作員,隨后被下派到該縣梅塘公社,先后任黨委辦公室副主任、公社黨委副書記。曾先后擔任過普寧縣團委書記、汕頭團市委書記、汕頭市南澳縣委書記、達濠區委書記和龍湖區委書記,汕頭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退休后接任汕頭市公益基金會會長8年,《大潮的呼喚》《這方熱土》《南海濤聲》《那年那事》等小說、報告文學、散文集已由作家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陳世旭:汕頭文學的亮色

7年前我從汕頭市公益基金會的老會長張澤華先生那里聽到的三句話,至今記憶猶新。

張澤華一直在家鄉工作,年輕時擔任過縣級負責人。說起往事,他說他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父親,是他第一個人生導師。父親在他離鄉求學求職的前夕叮囑了他三句話:一、熱鬧的地方不要去;二、錢財萬貫不如薄技在身;三、有燒香的心才有吃飯的命。

三句話,簡單樸實,卻說的是做人的根本:一、堂堂正正。遇事獨立思考,不跟風,不盲從;二、清清白白。不貪婪,不虛妄,自強自立;三、實實在在。有敬畏心,向好向善,正直踏實。張澤華將此作為人生信條,受用一生。不同的時代背景,有著不同的時代內容,而這三句話,卻始終像三腳鐵錨一樣,讓張澤華在大大小小的顛簸中保持著穩定。無論是怎樣的狂風暴雨,潮漲潮落,都不迷失方向。

在我看來,張澤華父親囑咐兒子的三句話,其意義的豐富深刻,并不下于無數哲學大師指導人生的千言萬語。從當年的僑批到而今的公益事業,閃爍著汕頭民間的一種可貴亮色。而深蘊在其中血脈相承的那些質樸的人生哲理,便是這種亮色的強大精神內核。

2014年,我初訪汕頭市公益基金會,老實說,心里疑慮重重。以公益、慈善、救助之類名義的基金會多如牛毛,但并不是每一個基金會都能將其處處落實、惠及真正需要的人。

但是接下來的幾天訪問,完全改變了我的成見。

汕頭市公益基金會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2012年換屆,近兩百位社會賢達、企業家成為基金會榮譽會長、名譽會長。以“弘揚愛心、回饋社會、發展公益、惠澤民生”為宗旨,拓展公益內涵,提出開展社會公益、文化公益、科技公益、體育公益、衛生公益等大公益思路。踐行中華民族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結合實際,轉變觀念,發揮自身優勢,廣泛發動社會各方面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中來;基金會開展扶貧助學、教育捐贈、助孤濟殘、重病援醫、匡扶正義、情暖夕陽、慈善救急、大廟文化等八大公益慈善行動。向事實無人撫養的困境兒童發放救濟金,考上大學的提供全程助學金,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提供全部培養經費和科技成果專利申請經費,搭建以中科院“科技、科普、院士專家”等資源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教育平臺,啟蒙、發現、培養青少年發明家;捐建中小學配套設施;資助助殘濟困團體和個人;對殘疾人進行培訓,使他們既解決自身的生活問題、減輕社會及家庭的負擔,又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資助自閉癥兒童進行免費教育;資助貧困山區的道路和水利建設;為貧困獨居老人免費安裝“呼援通”,為無法自理的老人提供餐費以及送餐費,確保老人每天吃到熱飯菜……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公益事業結出的果實是豐碩的。僅以培養青少年發明家一項為例,就有27項科技創新作品申報國家專利,全部獲得受理。其中“智能蒸煮器具”“智能水龍頭”等15項專利申報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證書;“天文學習燈”獲得國家專利局的“發明專利申請初步審查合格通知書”,并已被廠家開發成科普產品。另外有4篇天文科研小論文被中科院種學家評定為優秀小論文,將由中科院科學家推薦參加全國“小院士”科技論文大賽。

多年來,張澤華領導的汕頭市公益基金會,致力于慈善公益事業,宣傳愛心人物,樹立了一個個讓整個社會動容的精神品牌,使多少人的心靈為之怦然,多少人的淚水盈滿眼眶,成為社會光明面的絢麗篇章。愛心人物或震撼或平凡的事跡,一次次將許多人內心的冰雪融化,成為人們生命中久久不可抹去的感動因子,他們的精神日益外化為整個社會的追求和目標。

紀耀宏和他的刑釋幫教基地就是其中一個突出代表。

他們的刻苦耐勞,他們的誠信可靠,他們的自尊自強,迅速贏得了汕頭百姓的口碑,贏得了汕頭百姓的口碑,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鴻泰搬運隊確立為區刑釋人員過渡性安置實體。時任汕頭市龍湖區區委書記的張澤華為他爭取了600多平方米的廠房用地,安置鴻泰搬運隊人員每年達到50人以上,基本解決全區每年刑釋解教人員的過渡性就業。2018年紀耀宏又成立鴻泰建筑公司,承接建設“美麗鄉村”等業務,不斷擴大事業版圖。

那年在嶺南一個海濱城市采風,接待我們的是當地退休干部張澤華。他一直留在家鄉工作,年輕時擔任過縣級負責人。說起往事,他最欣慰的是自己一輩子就好比家鄉的漁民,歷盡海上風浪,小木船從沒有翻過。于是我進而向他討教,他說一輩子在岸上種田的父親,叮囑他的那三句人生箴言,雖然看似簡簡單單,卻讓他受用終生。他理解的意思不是膽小怕事,世故平庸,不思進取,而是做人的根本: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實實在在。

從20世紀60年代一路走來,上級下級,不止一個同事一失足成千古恨;遠遠近近,也不止一個熟人一念之差萬劫不復。說起這些,老張很痛心。

走過了那么多復雜嚴峻的坎兒,一個人能有這樣的坦然與平靜,不只是應該為之祝福,而是應該對之肅然起敬。

同樣的三句話,對不同的人來說,也可以有不同的啟發。對于我這樣以寫作為生的人,這三句話同樣有用:㈠ 不追時髦,不趕浪頭;㈡ 保持定力,拒絕誘惑;㈢ 唯求真善美,蔑視假惡丑。

王必勝:愛心照亮回鄉路

古樹、老井、屋場、祠堂……這些依稀印象、遙遠記憶,久久縈繞在那漂泊離鄉的游子心中,是剪不斷的鄉愁。如今,依憑這些零星片斷,通過多人的幫助和漫長的尋覓,游子們邁著蹣跚的步子,圓了數十年的回鄉夢。

那天,在汕頭美麗的南澳島,大巴行駛在環島大道,汕頭市公益基金會的張澤華會長說:“這些天汕頭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夢歸潮汕為那些背井離鄉的老人尋親找家,引起不小反響。70多年了,回鄉的路很長也很遠,我在現場是感動滿滿地流淚呵……”頓時,車里一片寂靜,聽他介紹,透過車窗外南海的粼粼波光,仿佛看到那逝去歲月里一代人艱辛的過往和滄桑人生。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廣東潮汕地區由于多年旱災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焦土荒野,村莊殘破,民不聊生。據記載,1943年癸未年,是粵東歷史上大災之年,史稱“癸未劫難”。因長期天旱,莊稼歉收,食物奇缺,“當年,廣東全省餓死和逃荒的有300萬人,約占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大饑荒尤以潮汕地區最嚴重,每天最多的有數百人餓死。死亡率最高的是汕頭達濠鎮,餓死上萬人”。饑荒、戰亂,迫使不少人外出逃荒,或賣給人販子。從水路和公路到了附近的梅州,遠一點到贛南和閩西,也有的從海上逃往東南亞。70多年后,耄耋之年,思鄉心切,盼想有生之年,回鄉認祖,而好多人沒能等到,留下永久遺憾。2016年初,汕頭各界人士組建了志愿者尋親隊伍,幫助這些逃離家鄉的潮汕籍“游子”尋親,找家,讓他們一生的夢想變為現實。

一時間,志愿者尋親的故事,是汕頭家喻戶曉的新聞。微信朋友圈、街頭廣告牌、電視廣播中、報紙專欄上,“愛心照亮回鄉路”,一句暖心話,牽動千萬人的心。愛心,善舉,眾多志愿者在行動,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鏡頭。

每一次活動,就有一份收獲,并激勵志愿者,自己的堅持可以影響更多人。汕頭市公益基金會會長張澤華說,志愿者是一群沒有顯赫身份卻做了十分顯赫成績的人,是為了大愛默默的奉獻者。

何立偉:潮汕人的文學代表

陪同我們“品鑒嶺南”采風團一行采風的退休老人張澤華,曾在汕頭當過縣委書記,他義務為我們作導游、講解。我們都叫他老書記。老書記瘦瘦的,精神矍鑠,普通話雖不標準,但是有穿透力,和藹可親。上來每一道菜,他都細致介紹;到任何一個地方,他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他熱愛他的家鄉,熱愛家鄉的變化。70多歲了,思維比年輕人都超前。他瘦小的身軀里仿佛裝了整個世界。跟他相處5天,每天都能從他身上感受到潮汕人的熱情、好客、大氣和情懷。這讓他給我留下了特別深的印象。我想今后聽到“潮汕人”三個字,我腦海里一定會浮現出他的形象。他永遠年輕的精神,他有燃燒不盡的精力,都令我深深佩服。

責任編輯/雨晶

猜你喜歡
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飲食美學中還鄉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現代生活美學之城
現代蘇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4
生活美學館
現代裝飾(2019年7期)2019-07-25 07:42:08
VR嶗山:虛實相生的美學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26
造物美學
現代裝飾(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6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h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欧美日一级片|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2020亚洲精品无码| 久草视频中文| 伊人AV天堂|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a级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日韩第一页在线|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综合天堂网|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青青草欧美|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亚洲成人www| 亚洲69视频|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国产高清不卡|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性视频久久|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色综合五月婷婷|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免费一级毛片|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 欧美激情福利| 日韩无码白|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在线免费a视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亚洲啪啪网| 嫩草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欧美www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综合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