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劉宇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圍繞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湖北省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和黨建研學小組赴省糧食行業協會進行實地調研,與15個協會商會黨組織負責人進行座談,聽取意見建議,從組織體系、政策支持、行業發展、隊伍建設四個方面破題,四個方向“發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全面促進黨建與協會工作深度融合,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行業協會商會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 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打造“三個一”黨建特色
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成立于2001年7月,2017年成立協會黨支部(功能型),2019年黨建歸口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管理,2022年11月經省委直屬機關工委批復成立行業協會黨委(功能型)、秘書處黨支部(實體型)。2023年3月被省委直屬機關工委授予“省級社會組織示范型黨組織”,同年12月被省民政廳授予5A級社會組織。圍繞新時期黨建工作要求,協會打造了“三個一”的工作特色:
(一)選準一個好書記
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一班人的“領頭羊”,其個人品質、才能、工作方法對黨員、群眾的凝聚力起著重要作用,既要言傳更要身教。協會與省糧食局脫鉤后,實行“五分離”,即機構分離、職能分離、資產財務分離、人員管理分離、黨建外事等事項分離,由于缺乏組織領導,一度陷入癱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黨的組織,做好黨的工作,防止“木桶效應”。2019年,陳三才同志被選聘為省糧食行業協會秘書長、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有24年黨齡的老黨員,他牢記初心、勇于拓荒,從協會黨建工作入手,抓實建章立制,規范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四年間,協會會員企業從最初200多家增加到2000余家,協會理事以上黨員達到60多人。堅持以黨建促業務,積極爭取業務主管部門支持,創立省域糧油公用品牌,充分激活會員單位黨建活力,推動協會發展不斷向好。在他的帶動下,各地積極成立糧協、推動換屆,目前已有14個市州成立了協會,全省糧食行業逐步從原來的“一盤散沙”走向“抱團發展”。
(二)培育一支好隊伍
協會2019年換屆前,僅有專兼職工作人員3名,隨著發展日益壯大,現有專兼職工作人員13名,其中黨員5人,入黨積極分子3人。協會始終圍繞糧企所盼和民眾所需,為核心會員單位和全省2000多家糧油單位和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指導。據不完全統計,2021至2023年間,他們先后走進北京、廣西、廣東、江蘇、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區,組織參與全國性糧食交易大會、洽談會、展銷會13場(次),組織省級層面專場推介活動17次,開展“荊楚糧油進社區”活動29場、“荊楚糧油中國行”專題推介活動18場。
(三)打造一個好品牌
堅持黨建引領協會轉型發展,深入實施打造“黨建賦能促發展”特色品牌戰略工程,通過前期論證、商標注冊、宣傳推廣等,逐步打造出“荊楚糧油”省域公用品牌。將品牌無償提供給共建共享產品企業使用,有效集聚我省糧油企業力量,將產品的產地優勢、品種優勢和產業優勢轉換成市場價值,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聚焦全省糧油產業鏈建設,最終形成以省級公用品牌、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為導向的“1+N+X”品牌矩陣,帶動荊門高油酸、潛江蝦稻、京山橋米、武漢熱干面等具備地域特色的品牌發展壯大。先后培育出133個“荊楚好糧油”產品,其中38個產品品牌入選“中國好糧油”,總數位居全國第三。經專業機構評估,“荊楚糧油”省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608.9億元,在全國糧油省域公用品牌價值中排名第二。通過黨建平臺讓協會與成員間由“背對背”變成“面對面”,從“單打獨斗”變為“聯合作戰”,實現了精準對接。
◎ 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構建雙融雙創工作法
省糧食行業協會堅持“黨建+業務”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積極構建雙融雙創發展格局,通過打造行業品牌,用心用情服務企業,不斷增強協會與會員單位之間黏合力。
(一)聚焦“塑形固本”,黨建引領促發展
充分發揮會長單位引領作用,聯合成立湖北省優質稻米、菜籽油全產業鏈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由糧油加工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參與,實現創新發展、合作共贏,推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協會示范型黨組織作用,探索成立省級涉糧涉農社會組織黨建聯盟,聯合省糧食局、省糧油集團、省水稻協會、省種子協會等創新性開展黨建聯盟共建活動,通過學習聯組、資源聯用、活動聯辦、服務聯動、品牌聯創,進一步凸顯黨建聯盟與產業整體優勢,持續助力我省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16家企業分別入選全國大米、小麥、食用油加工50強企業,8家企業分別入選菜籽油、芝麻油、油茶籽油、主食品加工和糧油機械制造10強企業,271家獲得省級放心糧油示范企業榮譽,132家企業獲得國家級放心糧油示范企業榮譽。
(二)聚焦“主體主業”,服務經濟搭橋梁
充分發揮協會橋梁作用,實現政府與企業互通,企業與人才共贏,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在省發改委、省糧食局的大力支持下,為糧油加工企業爭取用電優惠政策,全省糧油加工每年減少電費支出2.4億元以上,糧油加工用電優惠力度領先全國。配合省糧食局開展“荊楚糧油產品促銷費”項目,助力省內100多家糧油企業成功入駐中百、武商、京東、抖音、楚糧優選等線下門店和線上銷售平臺,同時幫助進商超企業爭取獎補資金,降低運營成本。建立專家服務團隊,聘請傅廷棟、張啟發等5位院士擔任“雙產業鏈”科研領軍學術顧問,形成政產學研工作合力,推動科技賦能糧企糧農。開展全省糧食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完成44位考評專家和137名農產品檢驗員、倉儲管理員的培訓認定工作,暢通人才發展渠道,不斷提升基層糧油企業技術人員能力素質。
(三)聚焦“有心有效”,辦好實事惠民生
充分發揮服務經濟、服務民生作用,緊盯老百姓的“米袋子”“油瓶子”,打通糧油應急供應渠道,在重要節慶等節點發布自律倡議書,保障全省糧油供應不斷檔、不脫銷,穩定糧油市場供給。啟動“荊楚糧油促銷季”專項活動,統籌發放2800萬“荊楚糧油”消費券,讓老百姓得實惠,同時拉動省內糧油企業產品實現銷售額2億余元。積極投身公益,聯合省慈善總會成立“荊楚糧油”糧食行業愛心基金,2020年以來累積捐贈各類物資1091萬元。聯動社區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我為群眾辦實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等活動,不斷增強居民的幸福感、歸屬感,助推“共同締造”品質提升。
◎ 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問題透視
目前,由省委直屬機關工委轉隸到省委社會工作部的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238家(2020年元月至2023年5月省民政廳先后分三批移交),已建立黨組織231個,其中,實體型黨支部35個,功能型黨委6個,功能型黨支部190個,未建立黨組織7個。
通過蹲點式調研,結合15個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負責人座談中提出的問題及意見,以及工作中掌握的基本情況,歸納出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在組織體系、黨務干部、作用發揮等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黨組織隸屬關系復雜、業務管理體系不順
35個實體型黨支部中,黨組織關系掛靠在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的16個,占比46%;掛靠在街道園區及會長單位,接受屬地和工委雙重管理的19個,占比54%。因隸屬關系復雜,導致領導體系不順暢、不明確、不統一。行業協會商會與業務主管部門脫鉤后,部分原業務主管部門沒有按脫鉤不脫管的要求,加強對行業協會商會的黨建、業務指導和監管,有四種表象:有的“當保姆”,名義上已脫鉤實則緊抓不放,“五分離”流于形式;有的“掛空擋”,只掛靠業務不指導黨建;有的“甩包袱”,既不過問黨建也不聯系業務;還有的行業協會商會從成立時就沒有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和業務工作都無人管、無人問。
(二)黨務干部流動性大、能力素質不足
部分行業協會商會運營困難,尤其是受近年疫情影響,從業人員待遇不穩定,離職現象嚴重。抽查2021年11月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參訓的20名學員,不到半年已有8人離職,導致黨建工作持續性差。部分行業協會商會規模小,只有1至2名專職工作人員,適合從事黨務工作的黨員更少,大部分沒有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兼職黨務人員抓黨建經驗不足、水平能力不夠,想抓不會抓。個別黨組織書記思想認識有偏差,抓黨建工作畏手畏腳。
(三)組織功能偏弱、保障體系不完備
大多數行業協會商會為功能型黨組織,不能發展黨員、不收繳黨費等,組織結構松散,黨員分散、訴求多樣,工作難度大、組織功能弱。在落實組織生活制度方面存在不經常、不規范、隨意性大的問題,個別行業協會商會僅因為應付評級、年審而被動做黨建工作。大多數行業協會商會無自有辦公場地,有的依靠上級部門支持解決,有的租賃寫字樓、民宅,更有的秘書處工作人員居家辦公,陣地保障難度大,離“六有”(即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標準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 如何實現四個“破題”做到四個“發力”
省糧食行業協會一手抓業務發展,一手抓黨的建設,實現了“功能型”到“實體型”再到“示范型”的跨越式提升。下一步要從四個方面“破題”,從四個方向“發力”,持續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向上向好發展。
(一)從組織體系破題,在發揮社會工作部統籌抓總作用上持續發力
發揮省委社會工作部牽頭抓總作用,探索縱橫一體、條塊結合的工作機制,推動市、縣社會工作部縱向指導管理、不同行業橫向交流促進,形成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合力。探索行業黨委引領、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協同、行業企業黨組織參與的行業黨建路徑,下大力解決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隸屬關系復雜局面,不實行掛靠管理,由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黨委統一領導管理。推行協會負責人和黨組織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用好分類評級、年檢年審等工作抓手,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對沒有黨員暫無法建立黨組織以及黨建基礎薄弱的行業協會商會,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開展“一對一”幫扶。形成省委社會工作部、省級社會組織行業黨委、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三級黨建管理體系。擴大黨建聯盟試點范圍,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合理確定聯盟規模,吸納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參加黨建活動。
(二)從政策層面破題,在發揮業務主管部門職能作用上持續發力
探索建立行業協會商會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由省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加強與業務主管部門協作,筑牢“管行業必須管黨建,管業務必須管黨建”工作機制,在業務主管部門推行基層黨建聯系點制度,強化71家省直單位加強對所屬1027家社會組織的黨建領導和業務指導。同時,督促省直相關部門加強對行業協會商會的政策支持和引導,在購買服務、項目委托、考核評估等工作中對行業協會商會給予傾斜支持,助推協會商會積極承辦展覽展會,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推動行業協會商會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三)從行業自身破題,在發揮協會商會自身轉型發展上持續發力
加強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黨的群眾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保證其正確發展方向。黨組織要以服務協會商會發展為中心,將黨建工作與協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實現“黨建強、發展強”。堅決擯棄“等、靠、要”思想,從行業協會商會實際出發,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實現自身“造血”功能,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新情況、新變化,提出新思路、探索新路徑,抓好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著力打造行業公共服務品牌和特色運營活動等,逐步形成各行業協會商會的自身特色品牌或運營平臺,推動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標準體系,推動商品、品牌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不斷增強行業領域凝聚力、向心力,助推行業改革發展,實現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圍繞服務中心大局,動員和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提供公共服務、做好公益慈善,做到“群眾有需求,社會組織有響應,資源有聯動”,不斷深化共同締造,助推行業協會商會更好地發揮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職責作用。
(四)從隊伍建設破題,在發揮負責人“頭雁”作用上持續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并提出支部書記的標準是“有干勁、會干事、作風正派、辦事公道”。加強對行業協會商會負責人人選的審核把關,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做到“政治過得硬、群眾信得過、服務有本領、工作有招法”原則,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堅持重點抓、抓重點工作思路,探索實施“第一書記”工作制度,對于重要、綜合型的行業協會商會,選派第一書記、專職副書記或黨建工作指導員。推進“湖北省社會組織黨組織管理系統”落地,加強黨員隊伍信息化管理。深化示范型黨支部創建試點工作,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保持行業協會商會黨組織的生機活力。堅持“選、培、用”三結合,將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列入年度培訓計劃,將行業協會商會黨員納入黨校培訓范圍,辦好示范黨組織書記培訓班,適時開辦黨建工作指導員和黨務工作者培訓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素質過硬、業務精良的黨建工作隊伍。
總之,立足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的社會發展時期,黨的建設、黨的領導與協會商會依法自治需要高度統一起來,需要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協會商會的工作優勢和發展優勢。將黨建工作做實形成“生產力”,做強形成“競爭力”,做細形成“凝聚力”,做好形成“影響力”,引導和推動各行業協會商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全面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省委社會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