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蘭君 羅菁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位的惡性腫瘤,治療過程艱難、復雜,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身心負擔。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早恢復顯得格外重要。
肺癌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四類。
1.手術切除。這是早期肺癌患者治愈性治療的首選,但術后并發癥如疼痛、肺功能受損等需要重點關注。
2.放療。放療的精確度日益提高,但依然可能引發肺纖維化、食管炎、心臟毒性等副作用。
3.化療。中晚期肺癌患者的常選項,通常伴隨全身性不良反應,如極度疲勞、惡心嘔吐、食欲減退、骨髓抑制導致白細胞降低、貧血等。
4.新型療法。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雖然針對性強,但有發生耐藥性及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患者可能出現皮疹、腹瀉、肺炎、內分泌失調等癥狀。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輕患者在治療期間承受的痛苦和不適,是醫患雙方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現代醫學不斷探索與進步的過程中,一個全新的概念——肺癌預康復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肺癌預康復強調的是患者在正式進入治療階段前,通過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改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優化后續治療結果,延長生存期。
肺癌預康復是在患者接受手術或其他治療前實施的一種全面的健康管理策略,也是基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提出的一種術前管理策略,包括系統的物理療法、心理療法及科學的營養補充與生活方式調整等,目的是提升患者的整體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質量,助力患者更好地迎接治療挑戰,為成功治療和長期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肺癌預康復旨在讓患者在抗癌路上擁有更強大的戰斗力。
肺癌預康復是一系列細致、全面的長期準備工作,就像是給患者打造一個全面的“戰前保養套餐”。
首先,制訂一套專門的體能恢復計劃。肺癌患者術前和術后的康復鍛煉,對于恢復肺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態至關重要。以下是針對肺癌患者預康復和術后康復推薦的鍛煉方法。
術前康復訓練
縮唇呼吸 用鼻子吸氣,嘴巴像吹口哨一樣緩慢呼氣,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例為1:2。每日練習1~3次,每次持續5~10分鐘。
腹式呼吸 強調膈肌的運用,胸廓盡量保持靜止,通過深長的腹部呼吸來提高肺活量,減輕術后疼痛感,有助于預防肺部并發癥。
使用呼吸鍛煉器 保持站立或坐姿,手持呼吸鍛煉器,按照設備指示進行呼吸練習,即通過深吸氣、屏息和緩慢呼氣的方式鍛煉肺功能。
輕度有氧運動 如條件允許,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溫和的步行、慢跑或其他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提高心肺適應能力。
術后康復鍛煉
早期活動 手術后,患者要盡早下床活動,可以進行床上翻身、坐起、站立、短距離行走等,以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肺功能恢復鍛煉 繼續進行上述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功能鍛煉器練習,幫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恢復肺部擴張功能。
漸進式鍛煉 根據身體的恢復情況,逐步增加活動量,如進行爬樓試驗、六分鐘步行試驗等,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血壓等指標,評估和提高心肺耐力。
肺癌患者的康復鍛煉應在醫生和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鍛煉計劃應根據個人病情、手術方式、術后恢復情況等因素及時調整。患者在鍛煉過程中要注意監測身體反應,及時調整訓練方案。
肺癌患者的營養補充和生活方式調整也非常重要。建議患者按照營養專家的指導,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的食物,以增強免疫力,保護身體機能,加快傷口愈合。蛋白質是組織修復和提升免疫功能的關鍵營養素,建議肺癌患者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如魚、雞肉、牛肉、豆腐、雞蛋、奶制品等。關于具體的蛋白質攝入量,一般推薦每天每千克體重攝入1.0~1.5克蛋白質。如果患者的體重是60千克,那么每天就需要攝入60~90克蛋白質。5克蛋白質大致相當于一小勺熟透的豆腐(約30克)或者半個雞蛋(約50克),10克蛋白質大致相當于一杯牛奶(約240毫升)或一片煮熟的雞胸肉(約85克)。
同時,肺癌患者還要努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戒酒,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和高質量的睡眠,遠離二手煙、空氣污染等有害環境因素,建立起有利于康復的生活方式。
肺癌預康復就像是給患者提前做的“強身健體操”和“心理按摩”。所以,幫患者做好心理建設非常關鍵。
診斷為肺癌,對患者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正確面對肺癌及其治療可能帶來的心理壓力,也是肺癌預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預康復階段,患者應積極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調整心態,盡量消除焦慮和抑郁情緒,樹立治療信心。
科學的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排除心理障礙,這些方法包括肌肉放松、深呼吸、催眠、冥想、引導式想象、音樂助眠等。
做了預康復的肺癌患者,通常手術耐受性和治療依從性更強,術后并發癥更少、住院時間更短、治療費用更低,能夠更快地恢復日常生活能力,康復進程明顯加快。現在,肺癌預康復這種超前且效果明顯的康復策略,逐漸成為腫瘤康復界的一個重要趨勢。希望更多患者了解肺癌預康復,收獲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