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短繩;水平一;移動性技能;游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5-0087-02
短繩是小學體育教學常用的器材之一,它輕便、柔軟、實用性高,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中,除了可以用來跳繩練習以外,還可以作為基本運動技能教學及游戲的輔助器材。針對水平一的學生,筆者以太倉繩為器材,將短繩與基本運動技能相結合創編多種趣味游戲,以發展學生移動性技能。
一、“#”字迷宮
(一)創編意圖
發展學生腿部肌肉力量、專注力與平衡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在運動中的快速應變能力,增強團隊榮譽感。
(二)場地與分組
半片足球場,全班每4~5人為一組,共分為8組。每組12根短繩,將短繩擺成“#”字。
(三)游戲方法
每組隨機選擇一端作為入口,其余七端皆作為出口。學生依次通過入口提踵走在短繩上,并以最快速度走至不同出口的小組獲勝。要求學生全程提踵走在短繩上,每位學生只能提踵前行找到出口,否則需返回起點,重新出發。每組每位學生提踵走完站定各自出口,舉手示意教師,視為游戲獲勝(圖1)。
(四)拓展玩法
每組隨機選擇一端作為入口,以走完一根短繩算作“一步”,不可重復行走,教師發出指令,如“哪幾端出口走的步數最長”“哪幾端出口可以走兩種步數”等,將各組答案進行對比,完成無誤小組教師下發不同游戲挑戰,亦或者學生蒙眼進行挑戰。
(五)教學建議
教師提示學生平衡走或者提踵走,一位學生走完一根短繩后,下一位學生即可出發,游戲中要遵守游戲規則,雙腳未踩在繩上行走者,視為犯規,需返回起點重新出發。每組違規超過兩次,將直接取消比賽資格,視為游戲失敗。
二、“螃蟹追逃”
(一)創編意圖
發展學生四肢力量、模仿力、敏捷與團結協作能力,培養學生在運動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
(二)場地與分組
一片足球場,全班每8~10人為一組,共分為4組。每組4~5個自制繩具及12根短繩,將短繩圍成一個邊長為3根短繩的正方形。自制繩具:將短繩分別從兩端圍成圓向里打結,確保結不會松動,且兩個結中間要留有一定的距離。根據學生體型選擇1~2個短繩制作。追捕器:將短繩一端圍成圓向里打結,制作5個。將其中4個分別打結在另一個上,留有一段的距離,確保結不會松動。
(三)游戲方法
以“螃蟹爬”(手腳著地,膝蓋不著地)形式展開。在規定區域內,每2人為一對,用自制繩具組成一只“螃蟹”,合作爬行。選派一對為“追捕者”,其余為“逃生者”。發令開始,“追捕者”從區域外進入追捕,一旦觸及“逃生者”,即雙方身份互換。要求學生身份互換時,需從規定區域外重新進入區域內,以提示學生新一輪游戲開始(圖2)。
(四)拓展玩法
全班4~5人為一組,共分為8組,游戲計時三分鐘,爬行追逃。每組選派一名學生為“追捕者”(自帶追捕器),其余學生為“逃生者”。“追捕者”每成功追捕一名“逃生者”,則將其轉變為“追捕者”,直至全部“逃生者”轉變為“追捕者”,游戲結束,“追捕者”獲勝,否則為失敗。“追捕者”需要在爬行中互助合作,追逃過程中不能爬出規定區域,否則將失去游戲資格(圖3)。
(五)教學建議
教師提示學生要注意安全,爬行時要學會關注隊友動態,避免出現碰撞、拖拽情況,“逃生者”不可故意圍在“追捕者”身邊讓其抓住,否則淘汰出局。學生在爬行時可能會出現膝蓋著地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提醒。
三、“奔跑吧”
(一)創編意圖
發展學生快速跑跳能力,培養學生在運動中快速識記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團隊榮譽感。
(二)場地與分組
一片足球場,全班每4~5人為一組,共分為8組。每組6~7根短繩,1根短繩作為起點線,相距15~30米處擺放5~6根短繩及4張卡片(如單腳跳短繩等)。
(三)游戲方法
每組第一位學生站在起點線,發令聲響,快速跑并隨意抽取其中一張卡片,按照卡片上的要求跳繩跑回至起點,擊掌下一位學生出發,如此重復,小組完成任務,則游戲獲勝。提示學生跳繩跑回去將跳繩統一擺放在起點線一側(圖4)。
(四)拓展玩法
教師提前準備“L、O、V、E”4張卡片,學生從起點線跳繩跑,隨意抽取其中一張卡片并識記擺放,下一位學生即可出發,如此往復,直至擺放完畢,挑戰升級。一個字母一個挑戰,“L”即圍繞“L”形單腳跳進跳出;“O”即并腳跳進跳出一圈;“V”即圍繞“V”形小步跑;“E”即單腳跳進空白區域,雙腳落進空白區域,最后單腳跳出,方向不定(圖5)。
(五)教學建議
游戲前學生進行充分熱身,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快速跑或者跳繩跑等方式進行游戲。提示學生邊跳邊跑,不允許空跑,否則需返回起點重新開始,犯規兩次,將取消本組游戲資格,直至下一輪游戲開始。同時可根據教學需求采取積分制,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四、“跳一跳,搶奪法寶”
(一)創編意圖
發展學生跳躍能力與下肢力量,提升學生協調與敏捷力,培養學生空間認知能力,增強學生團結協作能力。
(二)場地與分組
一片足球場,全班每3人為一組,共分為13組。每組7個自制法寶及5根短繩,將短繩擺成“#”字形,確定其中一面為起點線并擺放一根短繩,另外三面共有七個出口,每個出口放置一個“法寶”。
(三)游戲方法
每組選派一位學生為“進攻者”,一位學生為“防守者”,一位學生為“制裁者”,每人依次輪換體驗?!斑M攻者”采用單腳跳、并腳跳、交換跳等方式進攻并奪取“法寶”,“防守者”則在法寶以外區域采用快速跑進行防守與守護“法寶”,當“法寶”被奪取4個時,則守護任務結束?!爸撇谜摺币坏┌l現“進攻者”沒有以跳躍形式或“防守者”進入“法寶區”時,則代表任務失敗,新的一輪即將開啟(圖6)。
(四)拓展玩法
游戲分為三個關卡,第一個關卡,兩位學生手拿短繩一端,舉至挑戰者頭部前方,挑戰者跳起用雙手觸碰短繩;第二關卡,兩位學生手拿短繩設置低障礙物,挑戰者共有兩次挑戰機會,評選小組“高度之王”;第三關卡,一根固定繩為起點,學生站在起點處進行跳遠,一根繩記錄學生跳遠成績,評選小組“遠度之王”;最終組與組間爭奪班級“跳遠之王”。學生間依次輪換進行挑戰,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圖7)。
(五)教學建議
游戲前學生進行充分熱身,提示學生在挑戰者進行挑戰時,不可隨意調整高度,當挑戰者挑戰完成后,立即將短繩平放于地面,避免出現摔跤受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