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新質生產力的推動,奮力建設“深藍、零碳、精致、幸?!钡默F代化新榮成。
面朝大海,向海圖強,榮成市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山東省榮成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487公里,陸地面積1526平方公里。近年來,當地正聚焦“產業強市、工業帶動、突破發展海洋經濟”,以新質生產力點燃發展引擎,向著“深藍之城”的目標邁進。
5月上旬,威海市副市長、榮成市委書記徐明對重點園區和重點項目進行了調研,強調要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加強專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并加速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以促進榮成市的高質量發展。他提出,要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通過提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數字賦能等工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培育和未來產業布局。同時,徐明還強調了專業園區的示范作用,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共享科創資源,加強項目引進和企業培育,以形成產業集群。
海洋產業升級轉型
伴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榮成市海洋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著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海洋食品與醫藥等領域的持續創新與發展,尤其是新興海洋預制菜產業的迅速崛起和海洋文旅產業的爆發式增長,榮成市正積極利用新質生產力來驅動整體產業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邁進,推動海洋產業的現代化轉型以及多元化融合。
為了更有效地推進這一進程,榮成市已經實施了一系列戰略措施。
在鞏固和提升海洋第一產業方面,榮成市做出了顯著努力。在海水養殖領域,該市正深化政府主導的海帶種質資源庫建設,并計劃增強海洋種業園區的培育能力,目標是使全市海洋種業的育苗能力達到200億單位。同時,該市正在嘗試開展海帶離岸養殖,并推廣標準化的海帶養殖方法,以優化整個產業的布局。此外,榮成市還致力于加快黃渤海深遠海養殖品種的研發,并計劃打造一個集觀光與科研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牧場,從而穩固其藍色糧倉的地位。
在海洋捕撈方面,榮成市積極推動近海捕撈漁船的更新與改造,并試點推進船舶動力的改革,以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對于遠洋漁業,計劃更新和建造更多的大型專業拖網漁船,以積極開發新的漁業資源,如東南太平洋的竹筴魚和俄羅斯的遠東漁場。同時,榮成市也支持企業更新和建造遠洋漁船,以提升遠洋漁業的裝備水平,進一步推動海洋捕撈產業的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尋山集團通過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在淺海區域建立了一種多營養層次的生態養殖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減少了規模化單一養殖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而且還將養殖效益提高了20%以上。
尋山集團海洋牧場運營經理卞大鵬介紹說:“目前,我們已形成了涵蓋貝類和藻類數個國家優良品種的發育體系,海上生態養殖面積已達到6.8萬畝,每年海帶苗種繁育量可達到20億株。我們還結合海產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態休閑旅游,逐漸形成了一二三產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海洋生態牧場發展模式?!?/p>
在突破發展海洋第二產業方面,榮成市也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海洋第一產業的生態化發展,第二產業正朝著高端化的方向邁進。在魷魚產業方面,榮成推動與日本的合作,從原料進口轉向加工產品的出口,從而更積極地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對于金槍魚產業,榮成市支持水產品捕撈和加工企業發展超低溫冷藏運輸,并計劃建設超低溫冷庫,以開展金槍魚的倉儲與精深加工,致力于將“金槍魚”打造成為該市的一張特色名片。同時,在南極磷蝦產業方面,大力發展其精深加工產業,并計劃構建南極磷蝦資源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以打造國內最大的現代化南極磷蝦開發及產業化示范基地。
在威海世紀博康海藻公司,企業自主研發并投資建設了一整套自動化生產線,通過多道工序處理海帶,可提取出高附加值的活性原料,并以此為核心配料研發生產出各類功能產品,從而將海帶的附加值提升約10倍。此外,該公司還通過政府引導的“榮歸故里”政策成功引進了高科技人才,突破了技術瓶頸,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
公司生產總監李偉說:“這套生產線能同時提取生產多種高附加值活性物質,包括巖藻黃素、巖藻多糖、海帶尚纖維以及海洋藥物活性成分、褐藻多糖硫酸脂等,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活性成分開發出一系列功能食品、特膳食品、保健食品和海洋藥物等。”巖藻黃素被廣泛應用于功能食品、特膳食品、保健食品和海洋藥物的制造中,而海帶膳食纖維則因其獨特的健康功能而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不僅提升了海帶的利用率,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培植壯大海洋第三產業方面,榮成市也做出了積極努力。引導海洋牧場突出特色、錯位發展,開發特色文旅項目,實現“一個牧場、一種品牌、一番體驗”。積極籌辦“漁夫垂釣”“海參采捕”“全國放魚日”等活動,以賽事活動加大海洋牧場特色旅游項目宣傳,拉長消費鏈條,持續打響“榮成四季有魚釣”的休閑漁業品牌。
此外,榮成市通過打造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旅游景區和線路,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海洋文化。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推動了榮成市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大產業鏈撐起發展“脊梁”
2023年12月6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圓滿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中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示范工程集聚了設計研發、工程建設、設備制造、生產運營等產業鏈上下游500余家單位,先后攻克了多項世界級關鍵技術,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3.4%,首臺套設備2200多臺(套),創新型設備600多臺(套)。示范工程的投產,對促進我國核電安全發展、提升我國核電科技創新能力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影響。
這正是我國“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個生動細節。榮成,正是這一命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榮成市以核電裝備與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七大產業鏈為支撐,撐起了產業發展的“脊梁”。近年來,榮成市以核電裝備與新能源產業鏈為牽引,“核、風、光、儲、氫”新型能源體系正在加速完備。同時,電子信息產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成為國內重要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研發制造基地。
日前,榮成東部國管海域Q、R兩處海上風電項目正有序推進前期工作,項目預計“十五五”期間投產,屆時,每年可提供上網電量約100億千瓦時,可滿足約420萬戶家庭年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850萬噸。
此外,總投資400多億元的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擴建一期工程項目預計今年6月份正式開工,“國和一號”示范工程2臺機組將于今年底并網。
在榮成電子信息產業園,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條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這里正致力于打造國內重要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研發制造基地。眼下,正在實施的電子信息產業鏈配套招商項目將加速這一進程。
作為國內少數能生產高端電子產品用高精度注塑件的企業,中迅杰工業科技(榮成)有限公司將廠房直接“建”在榮成電子信息產業園里,實現了上下游配套“零距離”。
電子信息產業是榮成七大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產業,依托歌爾科技、芯長征等龍頭引領,引進中迅杰、藍方舟等企業項目落地,同步推進電子信息配套產業園建設,產值由2022年初的不足5億元發展到2023年底的300億元。榮成市將繼續加速園區運營和項目入駐,用三年時間,打造年產值達5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作為國內最大的拖掛式房車生產和出口企業,榮成康派斯新能源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是房車行業唯一新三板掛牌公司。數字化服務、個性化定制,以滿足市場的變化和需求,該公司也由此從一個國外房車品牌代工企業轉型成為自有品牌企業,成功在國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以核電裝備與新能源、電子信息為代表的榮成“5+2”七大產業鏈正撐起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
在榮成,傳統產業向著高端化發展。結合專業園區“園中園”建設等,推動技術、平臺、廠房等資源共享共用,促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海洋食品加工產業在深耕海洋預制菜產業藍?;A上,聚力拓展保健食品、醫藥產業等新賽道,多維度提升產業鏈發展質量。
新興產業朝著規?;l展。對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積極引進產業鏈上下游項目,拓展與央企國企、優質資本等合作,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韌性和規模。
未來產業奔著協同化發展。立足核能產業發展優勢基礎,全力推動清華核研基地項目啟動,加快高通量堆等項目落地,引領產業發展。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榮成發展
榮成市,正在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持續推動城市的全面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榮成市近年來持續開展了技改專項提升行動。這一行動的核心在于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榮成市還積極實施數字經濟示范引領行動。通過數字技術與基礎設施、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榮成市成功打造了一批數字經濟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
榮成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姜曉萍表示,榮成市科技局將深入貫徹“大抓經濟”工作方針,聚力推動全市產業鏈生態向更高質量立標突破。一方面抓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在加快實施11個“揭榜制”科技項目的同時,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方式,繼續引智攻關1至2項行業重大“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另一方面繼續深入實施“榮歸故里”計劃。通過開展“人才專題院所行”“院士專家榮成行”等系列活動,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引進行業領軍人才與企業聯合申報計劃項目20個以上,促成產學研合作事項10個以上。
日前,山東省工信廳公示了2023年真抓實干督查激勵推薦名單,榮成市成功入選“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縣”推薦名單。這一榮譽的獲得,正是榮成市在推動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最好證明。
展望未來,榮成市將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榮成市也將聚焦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綠色低碳等“八個質量更高”的發展方向。
未來,榮成市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抓好落實、立標突破、全面提升,奮力建設“深藍、零碳、精致、幸福”的現代化新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