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龍
聚焦“鐵心向黨鑄忠誠、同心奮進擔使命”深化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載體,是為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持續激發狀態、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舉措,必須在嚴把政治意蘊、精準設計籌劃基礎上,抓實思想調查、方案擬訂、備課示教、方式創新等基本環節,確保深化教育實踐活動高起點籌劃、高標準推進、高質效落實。
一、在嚴格對標對表中抬高教育起點
學強軍思想、干強軍事業是新時代軍隊建設的鮮明主題。深化教育實踐活動,必須深扎思想之根,牢牢把住正確方向和根本遵循,持續打牢緊跟習主席奮斗強軍的思想基礎。
一是把牢政治要求。聚焦“鐵心向黨鑄忠誠、同心奮進擔使命”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最根本的是引導官兵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內在、更深層次地看齊追隨,鍛造篤信篤行的政治忠誠。著眼這個聚焦點,必須把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主打之舉,上下聯動開好專題黨委議教會、教育準備會,不斷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把教育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堅決擁護“兩個確立”上,引導官兵自覺做到思想上堅定追隨、政治上絕對忠誠、情感上真摯熱愛、行動上緊緊跟上。
二是聚焦勝戰指向。注重用打仗“靶心”校正教育“準星”,將深化教育實踐活動與作戰訓練任務一體推進,全面提升部隊勝戰打贏能力。著眼戰斗力形成窗口期攻堅期,發揮實戰實訓、應急應戰、聯演聯訓特殊教育功能,圍繞“兩個不經”能力要求,引導官兵認清形勢、搶抓機遇,持續催生隨時待戰、全時能戰的緊迫感榮譽感。瞄準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要求,把練兵備戰作為強固忠誠信仰、矢志看齊追隨的實踐沃土,統籌謀劃思想政治教育與年度各項戰建備任務,不斷激發拼勁干勁、鼓足闖勁韌勁。
三是立起抓教根本。著眼持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創新和體系構建,把習主席關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感召力重要指示作為組教抓教的根本遵循,推廣“提高灌輸授課精準度”“開掘自我教育新動能”“搶占信息網絡主陣地”等研究成果,細化理論灌輸首要原則、強軍打贏核心指向、信息網絡最大增量、群眾路線生機活力等教育目標原則、方法舉措,通過壓緊壓實政治責任、加強政治教員培訓、盤活優質教育資源等手段,努力實現教育模式全新突破,推進深化教育實踐活動見到新成效。
二、在聚焦靶向施策中扭住教育基點
問題是教育的導向。深化教育實踐活動,必須緊跟官兵思想動態、緊跟形勢任務發展變化、緊跟新時代新特點,針對性研究制訂方案,為組教抓教樹好靶標、瞄準靶心。
一是摸清底數立靶,思想調查更加求真。按照常委包干、科連掛鉤、上下聯動,采取蹲點摸、集體談、個別聊、問卷測等多種形式,讓官兵掏出“心窩子”、打開“話匣子”,收集好教育“原生態”素材。區分干部、軍士、上等兵、新兵設計發放問卷調查,深入營連排班、小散遠直、任務分隊與官兵面對面談心,分層分類組織座談研討,廣泛征求官兵意見建議,在摸清思想疑問、現實疑慮、組教疑點中動態掌握官兵現實問題和活思想,確保深化教育實踐活動能敲準鼓點、點中穴位。
二是找準癥結發力,剖析問題更加求深。采取群眾提、相互評、逐級查等辦法,分級細化、梳理建立看齊追隨堅定度、備戰轉型緊迫感、克難攻堅主動性等問題臺賬,深查細挖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原因癥結,切實為教育開展立起靶標、找準發力點。通過黨委議教、教育準備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自下而上分析思想形勢和矛盾梗阻,在檢視辨析中找差距,在正向引領中明方向,切實強化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攻堅克難的進取精神。
三是緊貼實際定案,方案計劃更加求實。在時間安排上,劃分教育準備、組織實施、總結提高、鞏固深化等階段,走實備課試講、集中教育、查找問題等步驟,環環相扣,壓茬推進。教育內容上,把黨性教育、政治忠誠教育貫穿始終,堅持正面教育與問題整改相結合、課堂灌輸與實踐活動相銜接,力爭說理充分不空洞、問題曝光不遮掩,切實以細化促落實、以量化強標準。組織方式上,與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統合起來,按照“統攬、結合、滲透、貫穿”總思路,走實課堂深化、辨析強化、活動催化、行為轉化等環節,力求教育有層次有實感。
三、在統合資源力量中固牢教育支點
針對教育內容多、落實難等實際,要注重加強教育統籌管理,在上下聯動、資源共享、互融共促上提升力度,在資源共享、多維互動中增強教育參與度和吸引力。
一是用好強軍成就資源。新時代新征程上國防和軍隊發生的偉大變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習主席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深化教育實踐活動,要持續用好習主席領航強軍向復興的輝煌成就、精神富礦和宏偉藍圖,大講習主席關于改革強軍的戰略考量,通過觀看習主席的強軍足跡、梳理部隊脫胎換骨新變化新風貌、制作備戰轉型成果圖片展、搭建新時代軍史場館榮譽體系、大力開展“新時代奮斗觀”大討論等舉措,引導和激勵官兵在忠誠勇猛、建功一流中增進認知認同、強化信仰信賴、矢志奮斗強軍。
二是用足駐地教育資源。發揮駐地高校多、名師多優勢,與駐地院校、教育機構和優秀企業建立教育協作區,走開“劃分協作區、成立講師團、打造精品課、開設大講堂”教育路子。注重用好國情鄉情助教體系,將教育課堂搬進駐地紅色教育基地,規范設計紅色主題研學路線,組織“穿越對話·隔空喊話”“紅色傳人·時代新人”實踐活動,激發官兵強軍斗志。利用好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等新時代成果成就,現地開展“感悟成就、共話擔當”“點贊中國、吾愛吾家”主題演講,讓官兵在置身時代中激發奮斗精神、涵養家國情懷。
三是用活主體力量資源。借勢“好課推薦、精品共享”“最佳一堂課”和政治教員崗位練兵等平臺,注重發揮優秀政治教員輻射酵母作用,圍繞專題編分小組集中備課,合力打造新鮮解渴、冒著熱氣的精品課樣板課,在資源共享、立體構建中增強參教主動性。開辦“書記之家”“能力夜校”等施教培訓班,大力開展“人人都是政治教員”群眾性微講活動,不斷拓展教育力量。適情邀請參戰老兵、官兵親屬融入教育課堂,采取集中研討、演示交流、交叉授課等方式,組織面對面傳幫帶、逐人過解疑點,以點帶面讓教育者先受教育、明白人講“明白理”。
四、在堅持群眾路線中抓實教育落點
深化教育實踐活動要“對胃”有實效,必須堅持走好群眾路線,搭建群眾平臺,發揮群眾智慧,在適應官兵新特點、滿足官兵真需求中走進官兵、引領官兵、贏得官兵,更好發揮鑄魂育人的功能。
一是吸納官兵意見增強科學性。貫徹教育群眾路線,通過開展網上調查、直播授課、在線互動等青年官兵喜歡的方式,分級組織官兵參與教育實踐活動課題研討,在參與融入中提升主人翁意識,最大限度聚人氣、強兵氣、接地氣。結合黨委機關蹲連幫抓、隨連跟訓等時機,采取一營一策、一連一案等方式,對官兵到課率、干部參與度、活動實效性等重要指標實時跟進和現場評估,做到總體籌劃問計官兵、方案計劃問策官兵、備課試講問效官兵,形成供需良性循環。
二是著眼官兵需求增強時代感。主動適應全媒時代新特征新要求,探索走開“微時代”教育、“直播間”共享新模式。發揮青年官兵文藝能手、理論骨干、網絡達人等專長特長,讓他們參與設計“理論闖關”“一戰到底”在線學習平臺,創作視頻、動漫等具有時代特色、適合網絡傳播的教育產品,力求把教育實踐活動延伸到網端云端。積極探索情景式教育,將當下深受青年人喜愛的“紅色劇本殺”“密室逃脫”搬進課堂,通過沉浸體驗、深度互動,讓官兵在身臨其境中啟發思考、自覺踐行。
三是集聚官兵優勢增強吸引力。發揮基層群眾性骨干隊伍優長專長,籌辦“士兵小講壇”“星火研習所”,在兵講兵事、兵抒兵情中啟迪人引導人。分層搭建先進典型數據庫,用好身邊典型、新老典型鮮活教材,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切實用可信可感、可追可及的真人真事感召人激勵人引領人。拓展群眾性自我教育平臺,緊貼官兵成長成才需求,構建思想、讀書、情感、才藝、快樂、成長分享內容矩陣,打造“我成長·我快樂·我分享”教育常態模式,真正讓官兵在參與融入中受教育、長才干、獲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