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慶東
信息化條件下,諸軍兵種力量以模塊化、扁平化編組方式配屬到各級指揮機構參戰,成為未來聯合作戰的重要方式。順應現代戰爭形態之變、指揮之變、機理之變,迫切需要研究打通黨委領導配屬作戰力量的難點堵點問題,提升聯合作戰效能。
一、澄清模糊認識,準確把握戰時黨委統一領導配屬力量的內涵要義
配屬力量由于平時不隸屬,戰時根據作戰需要轉隸,實行黨委統一領導往往容易出現“單純任務”觀念,只領導作戰不領導建設;容易出現“一切照舊”觀念,只習慣原建制領導不適應戰時領導;容易出現“臨時搭伙”觀念,能湊合就湊合,不愿意多管深管;等等。對此,需要我們準確把握戰時黨委統一領導配屬力量的內涵要義,歸正思想認知。一是強化權威性意識。引導各配屬力量深刻認清接受戰時黨委統一領導,是堅持黨指揮槍原則的實踐要求,是《中國共產黨軍隊黨的建設條例》等主干法規的制度規定,是保持正確方向、贏得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必須堅決維護戰時黨委領導權威,不折不扣執行戰時黨委決議決策。二是把握全面性要求。根據有關規定,戰時按照任務編成的指揮關系構成上下級領導關系,配屬力量黨組織與其原上級黨組織不再構成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戰時黨委對配屬力量的領導是全面的領導,必須克服單純作戰指揮觀念,將配屬力量一切組織人員、一切重要行動、一切力量資源置于戰時黨委全面領導之下。三是認清復雜性挑戰。戰時黨委領導本屬力量與領導配屬力量既有統一性又有差異性,特別是跨軍種配屬力量的戰時轉隸必然存在指揮習慣、領導風格、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異,需要戰時黨委認清矛盾挑戰,加強對配屬力量情況底數的深知真知,既強化步調一致又尊重差異特征,切實提高統一領導質效。四是聚焦高效性特點。戰時黨委對配屬力量實施統一領導,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必須緊貼戰場態勢快速變化、作戰階段頻繁轉換的實際,突出簡潔高效決策,在符合統一領導、集體領導和首長分工負責制要求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決策方式,抓住時機快議快決,充分尊重配屬力量指揮員一線主導權和臨機決斷權,確保緊跟作戰進程、服務勝利需要。
二、堅持以聯為要,著力提升戰時黨委統一領導配屬力量作戰的質效
黨委統一領導聯合作戰,核心在聯,難點也在聯。配屬作戰力量跨建制轉隸領導關系,對接事項多、指揮難度大,只有始終緊盯打贏、把握特點、暢通指揮,才能實現力量聚合、效能聚優。一是堅持聚焦聯合強統攬。引領全體官兵特別是指揮員自覺強化“一盤棋”“一家人”思想,樹牢聯合制勝理念,全時域推動配屬力量與其他作戰單元、指揮要素、保障資源有機整合,全方位形成跨空間、跨領域、跨建制優勢互補,堅決防止貌合神離、各自為戰,做到始終著眼戰略考量貫徹上級決心意圖,始終著眼政治大局謀劃作戰行動,凝聚提升聯合作戰整體威力。二是堅持統分結合強落實。面對聯合作戰編成橫寬縱窄、部隊動態分散的實際,戰時黨委需要正確處理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的關系,既要明確提出完成任務的具體要求,又要合理賦予指揮員、作戰部隊臨機處置權,允許緊急情況下邊執行、邊報告或者事后報告并接受監督,避免層層請示、逐級答復導致貽誤戰機。對戰時黨委作出的決議決策,需要同步加強檢查督導,閉合“決策—執行—監督”全流程,確保黨委意志有效貫徹落實。三是堅持科技賦能強支撐。針對作戰態勢變化迅速、領導力量容易分散,黨委集體高效決策難度大的實際,急需在現有通信設施挖潛增效的基礎上,大力發揮科技賦能作用,加快戰場5G、衛星通信、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實戰中的創新運用,實現態勢信息實時共享、重要議題一鍵推送、即時通信穩定可控,提高黨委議事決策效率。四是堅持實案實備強能力。預案既是作戰行動的具體設計,更是戰時黨委緊急決策的重要依據。黨委必須充分預想預判戰時需要應對的各類情況,科學制訂多套決策預案,通過集體攻研、計算推演、實兵驗證等方式,對預案進行常態化檢驗、動態化更新,確保戰時有備無患、措置裕如,提升黨委統一領導作戰質效。
三、明晰權責界面,積極破解戰時黨委統一領導配屬力量的難點問題
戰時黨委雖然按指揮關系對配屬力量實施統一領導,但由于跨單位轉隸,戰后大都還要歸建,不少工作需要與原建制上級黨委密切配合、相互銜接。依據平時聯戰聯訓實踐,提出如下建議。一是設置轉接領導關系過渡期。配屬力量轉接領導關系,一般要在原屬單位領導下完成方案修訂、人員調配、物資補充等作戰準備工作。如果轉接過早,戰時黨委難以調配資源領導完成戰前準備;如果過晚,則難以準確掌握配屬力量情況。建議可考慮設置轉接領導關系過渡期,由原上級黨委領導作戰準備,戰時黨委提前介入掌握情況、提出需求,確保一轉接領導關系即可高效實施領導。二是明確戰時臨時黨委權限。未來聯合作戰很可能以短平快的戰役戰斗為主,有時只能按規定設置臨時黨委。如果戰時黨委不具備研究人事處置的權力,必將極大削弱對作戰行動的高效領導,不利于調動配屬作戰力量積極性。因此,建議賦予戰時臨時黨委必要的組織人事權,以便強化統一領導。三是規范戰時保障支撐職責。根據黨委統一領導作戰要求,戰時配屬力量一切工作應交由接收的戰時黨委負責。但從實際情況看,不論是專業人員應急補充,還是專用裝備器材的籌措,特別是家庭家屬的后方服務,都難以離開原建制單位的保障支撐。考慮戰時保障的效益和官兵穩心定神的需要,建議按照就近就便、靈活高效的原則,繼續明確原建制領導單位在保障支撐方面的職責。四是優化戰時黨委組成設置。依據現行規定,遂行作戰任務的部隊主官一般應當參加所配屬單位黨組織班子。在配屬力量較多時,若吸納所有配屬部隊主官進入群或分群黨委,容易出現委員數量多、職級差異大、地域分布廣情況,影響集中議事決策效率。建議進一步立足實戰聯戰需要,對吸納配屬力量主官進入戰時黨委班子不作硬性規定,由上級黨委根據實際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