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儒泰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印發通知,對開展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專項整治工作作出部署,恰逢其時,無疑為教師減負工作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但為教師減負是一場任重道遠的攻堅戰,還需精準發力,真抓實督,標本兼治,久久為功。
一要精準發力。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必須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合力,共同呵護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但從實際來看,最干擾教育教學的便是依然盛行的與教育無關或關系不大的社會事務進校園活動。所以必須嚴格按通知要求,瞄準這一重點領域,精準定位、靶向發力、全面整治。要因地制宜,優化、整合資源,推進落實符合要求的進校園事項,真正把教師從雜務的包圍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二要強化監督。進一步完善監測、舉報、核查機制,強化相關部門監管職責,形成進校園社會事務的全鏈條監管,凝聚合力,齊抓共管。必須強化社會監督,暢通監督渠道,倒逼相關部門各盡其責,確保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項社會事務一律不進校園、不干擾教學,還學校應有的清凈。
三要標本兼治。“治標”之策,是堅決杜絕社會事務進校園干擾教育教學;“治本”之策,則是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帶來的名目繁多、影響教師正常教學的各類注冊、登錄、報表、資料準備、會議培訓等突出問題。標本兼治,就是要圍繞準入標準、“白名單”公開、整合活動資源、形成常態化規范等四項主要任務,切實推進建立長效機制,扎實開展整治行動,實實在在為教師松綁減負。
(作者單位:張掖市甘州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