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群 鄧權清 梅瑜 王繼華
摘要:砂仁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廣寧砂仁也有百年種植歷史。文章概述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肇慶市廣寧縣砂仁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廣寧砂仁產業的發展優勢、過往經驗及所面臨的挑戰,提出科學發展對策,以期讓砂仁產業在廣寧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赤坑鎮;砂仁;對策;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S567.9 文獻標志碼:A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Wurfbainia villosa var. villosa Industry in Guangning County
Abstract: Wurfbainia villosa var. villosa is one of the four major southern Chinese medicines, and it has been cultivated in Guangning County for a hundred years.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W. villosa var. villosa industry in Guangning County, Zhaoqing City,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Meanwhil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past experiences, uniquenes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local W. villosa var. villosa industry, and propos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allow W. villosa var. villosa industry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Guangning County.
Keywords: Chikeng Town; Wurfbainia villosa var.villosa; strategies; development status
砂仁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性溫,味辛,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等功效,在我國有上千年的藥用和食用歷史,廣泛應用于醫藥和食品領域,是中醫常用的調理腸胃疾病的芳香型藥材[1] 。《中國藥典》(2010版)收錄的含砂仁的成方制劑有29種[2]。正品砂仁有3種植物來源,包括陽春砂Wurfbainia villosa var. villosa、綠殼砂W. villosa var. xanthioides和海南砂W. longiligularis,其中陽春砂品質最好,海南砂品質低于陽春砂,而綠殼砂主要在東南亞種植。近年來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市場對砂仁的需求日益增加,砂仁的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種植區域也逐漸擴大,種植戶的收益也不斷提升,砂仁種植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之一。國家對發展砂仁的種植十分重視,《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中明確提出恢復陽春砂生產是廣東省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砂仁的高效種植研究相對薄弱,在種植技術方面還存在產量低等問題。
春砂仁的傳統道地產區在廣東省陽春市,廣寧縣的砂仁種植也有上百年歷史,主要分布在轄區內的赤坑鎮、坑口鎮、螺崗鎮,以赤坑鎮為主。目前,主要種植的砂仁基源植物為陽春砂。砂仁是當地傳統特色產業,長期以來廣寧縣堅持大力發展砂仁產業,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圍繞“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留住鄉愁”發展定位,謀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砂仁專業鎮、專業村。本文將結合廣寧砂仁文化和當地砂仁產業現狀,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促進廣寧砂仁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1 廣寧砂仁產業發展現狀
1.1 自然環境優越
廣寧縣位于廣東省中部偏西(東經112°03′~112°43′,北緯22°22′~23°59′),東西寬約60 km,南北長約68 km,屬肇慶市,地處北江支流綏江中游,海拔700~1339 m,是全國“竹子之鄉”。廣寧縣處于南亞熱帶邊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兼有中亞熱帶氣候。春季多陰雨,夏季炎熱,年平均氣溫在20~22 ℃;年平均日照量為1600 h;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平均降雨量為1750 mm,適合砂仁的生長。其中,砂仁重點鎮赤坑鎮處于廣寧縣最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20.7 ℃,光熱充足,雨熱同季,年降雨量達1734 mm。全鎮地貌屬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境“八山一水一田”,山多田少。海拔在500 m左右,土壤以中亞熱帶紅壤、黃壤地帶為主,占全鎮山地土壤總面積的90%。土壤肥沃,具有透水性好、地塊有一定坡度、自然生態環境及地理位置十分適宜中藥材生產的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優質的土地資源為砂仁豐產豐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
1.2 種植歷史悠久
據廣東肇慶市廣寧縣縣志記載,廣寧縣赤坑鎮擁有上百年春砂仁種植歷史。20世紀70年代,廣寧赤坑全鎮砂仁產量持續上升,可見廣寧也是砂仁的產區之一[3]。1982年廣東醫藥管理局受國家醫藥管理總局的委托在廣寧召開“春砂仁栽培管理技術研究成果鑒定會”,對我國二十多年的春砂仁栽培管理技術科研成果進行了驗收性鑒定。廣寧赤坑鎮作為山區鎮,雖然工業和旅游業均不及沿海地區發達,但赤坑鎮的地形與氣候非常適宜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加之砂仁種植歷史悠久,屬于當地傳統特色產業。赤坑鎮于2020年被評為廣東省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砂仁為赤坑鎮主要產業,最近,赤坑砂仁已被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1.3 政府重視砂仁產業發展
廣寧縣將林下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以創建國家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為契機,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拓寬砂仁銷售渠道,助力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更是高度關注傳統南藥的推廣和種植,鼓勵村民將南藥種植與發展林下經濟結合起來,以成立專業合作社的方式做大做強砂仁的種植規模,形成“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發展砂仁種植產業[4]。2020年廣寧縣砂仁種植面積約為2047.7 hm2,其中赤坑鎮種植面積最高約為1913.3 hm2,鮮砂仁平均產量為100 kg/667 m2,總產值達2644萬元,涉及種植農戶四千多戶,主要以雅韶村、合成村、汶水村、福排村為重點發展村,然后輻射周邊。砂仁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和貧困戶脫貧奔康的一大主導產業。
1.4 產業鏈與市場銷售
當前,廣寧縣砂仁產業鏈正在經歷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這個產業鏈涵蓋了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在逐步提升和優化。在種植方面,現有的砂仁種植模式在傳統的農業種植經驗與模式的基礎上,逐步推進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和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以期形成標準化種植技術體系。該技術體系的推廣,將提高砂仁的質量和產量,提升砂仁市場價值、帶動砂仁及中下游產業升級。在加工方面,廣寧縣積極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提高砂仁的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同時,廣寧縣還加強了對砂仁加工企業的管理和監督,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在市場銷售方面,廣寧縣積極拓展砂仁市場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高砂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如通過深冷鮮生直播電商產業基地,發揮電子商務平臺優勢拓寬銷路,通過推廣赤坑砂仁特色品牌,助力完成赤坑鎮砂仁“一鎮一業”示范項目,并通過電商平臺,切切實實為農民實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2 廣寧砂仁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科技投入未夠重視,良種缺乏
目前還沒有登記的砂仁新品種大多為農家種。廣寧縣赤坑砂仁的品種為農家種“黃苗仔”,種苗多以分株繁殖,多年的無性繁殖,加之病蟲害危害,導致種性退化。由于種苗混雜,導致種苗質量普遍不高,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的穩定性。但當地的種植大戶的種苗供應量較少,無法滿足全鎮域種植戶的需求[4]。同時,缺乏專門的種苗繁育基地,導致種苗選育工作滯后,優質種苗的推廣和應用受到限制。目前,可通過制定砂仁種苗標準,開展合作社集中提供砂仁種苗供應服務。
2.2 種植技術相對落后,人才短缺
廣寧縣砂仁種植戶仍以傳統散種為主,缺乏科學、規范、標準化的栽培管理。大部分的種植戶年齡較大,學習先進種植技術的能力有限。由于大部分農戶缺乏專業的種植技術和知識,砂仁種植的管理水平落后,導致砂仁的產量普遍偏低,不僅影響了砂仁的產量和品質,也成為制約當地砂仁產業發展的瓶頸[5]。然而,廣寧縣區位偏遠缺乏各類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其次,財政各部門雖然設有吸引高級人才創業投資的專項資金,但存在項目被重復申請和人才項目界定不明確而導致人才資金落實困難,人才招引難有突破性進展。
2.3 產業鏈條較短,產品有限
目前,赤坑砂仁的主要產值來自于干果銷售,雖然已經開發出砂仁茶、砂仁酒、砂仁蜜、足浴包、月子包等一系列砂仁農副產品,提高了砂仁的附加值,但這些產品還不夠成熟,需要進一步研發。由于產業鏈條較短,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市場競爭力也相對較弱。同時,由于缺乏深加工企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砂仁的加工轉化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還有待提高。
2.4 自有品牌不足,附加值低
廣寧縣赤坑砂仁大多以農戶自發種植為主,品種和種植方法均不統一,未形成特色產品集中生產的園區或片區。雖然有“甘培霖”注冊商標并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但品牌帶動效應還較弱,宣傳不足。缺乏知名品牌和統一的品牌形象,使得廣寧砂仁在市場上競爭優勢不足。
3 發展對策
為了推動赤坑砂仁產業的健康發展,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譽度,拓展市場空間,結合《廣東省林業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指導,可以從發展規劃制定、品牌建設、市場開發、政府引導、生態構建和品牌創設等方面制定具體的發展對策[4,6]。
3.1 制定科學產業發展規劃
明確產業發展目標。以赤坑豐富的林地資源為基礎,以“赤坑砂仁”品牌為引領,大力發展砂仁種植業,拓展延伸砂仁加工產業發展,形成“公司+產業聯盟+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通過村級專業合作社的紐帶作用,將企業和農戶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以產研基地為根基,公司和產業聯盟為主干,村級合作社為分支,千家萬戶為繁茂綠葉的“樹狀”結構。這種結構不僅體現了大企業與小農戶之間的緊密合作,也展現了他們之間的互補性和協同性。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勢的互補,推動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制定產業布局。以赤坑鎮為砂仁產業重鎮,以轄區內雅韶、合成村砂仁種植基地為核心,整合土地資源,建設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和良種育苗基地。同時,引導、鼓勵農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田坎路邊和條件較好的荒坡地進行零星種植,統一砂仁種苗質量,壯大砂仁產業規模。
構建產業鏈。積極參與肇慶市南藥百億產業集群建設,如砂仁產研基地、深加工基地、物流園、砂仁展示展銷中心等,形成集食用砂仁、觀賞砂仁、南藥加工及康養等于一體的“一品牌+多系列”產品體系。
3.2 科技引領強化合作交流
廣寧砂仁產業的發展需要行業內外的廣泛合作與交流。赤坑鎮通過與校企合作,引進優質種質資源、先進育種技術、綠色生產技術、加工儲藏技術、數字化生產技術,產學研相結合,共同推動砂仁產業的發展。這種合作與交流可以促進技術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整個行業的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同時,通過與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可以引進新的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的競爭力。
建立科研單位/龍頭企業—技術推廣站—合作社/種植戶三級培訓體系。為了提高砂仁種植的技術水平和產量質量,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通過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的技術支持和培訓,技術推廣站的技術指導和幫助,以及合作社和種植戶的積極參與,形成三級培訓體系。這種培訓體系可以引導砂仁良種、新技術的應用,制定和普及標準化生產流程,提高種植戶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時,通過實踐基地的形式,讓種植戶有機會實地學習和實踐新的技術和方法,逐漸形成規范有成效的生產培訓平臺。
重視良種選育與開發新型加工產品[7]。為了提升砂仁產業質量,應重視良種選育,選育適宜當地氣候、易于種植且高產值的砂仁種苗。同時,針對砂仁栽培生產中的問題,在廣泛收集種質資源的基礎上,選育抗病性強、高產的株系或品系。此外,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二次開發,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利用現代加工技術進行砂仁精深加工,開發功能性食品,提高其商品化程度和產品附加值,獲得良好經濟效益。
3.3 多渠道宣傳推廣,打造獨特品牌
品牌創設是推動廣寧砂仁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8]。為了提升產品品質和知名度,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打造特色品牌。首先,全面提升廣寧砂仁的產品品質是品牌創設的核心。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采用國際標準,實施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確保產品質量的提升和穩定。同時,注重投入品的管理,采用數字化智慧控制方式進行全過程監控,以實現綠色發展。其次,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區域品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通過權威媒體、品牌展會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向經營主體宣傳注冊商標、創建品牌的作用,擴大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9]。例如,可以在電視、網絡等媒體上播放宣傳廣寧砂仁品牌的廣告,或者在大型展會上設置專門的展臺來展示廣寧砂仁的品牌產品。此外,為了增強企業和大戶的品牌意識和創牌能力,可以開展品牌培訓和指導活動。通過培訓和指導,幫助企業了解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掌握品牌創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企業的品牌意識和創牌能力。
3.4 農文旅市場開發
在市場開發方面,可以通過拓展銷售渠道、加強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等方式來擴大市場空間。例如,可以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砂仁旅游文化產品,將砂仁與旅游文化相結合,拓展砂仁的市場空間。以砂仁為主題,發展康養旅游。建設砂仁主題公園,打造砂仁精品旅游線路。砂仁主題公園中包含種植生產、觀光娛樂、采摘體驗、科普教育、中醫藥研究、養生等功能。同時,加強與餐飲、保健品等行業的合作,根據“砂仁+”思路結合粵菜美食文化與養生文化,打造相應產品,宣傳廣寧砂仁品牌,開發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差異化的砂仁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3.5 機制保障多維度推動產業發展
為了確保砂仁產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制,包括政策、資金、金融、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首先,政府應加大對砂仁產業的扶持力度,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加強資金和金融支持,為種植戶提供貸款、擔保等金融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此外,加強信息和技術支持,建立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制定技術規范,加大對種植戶的培訓力度,提高規范化種植管理水平。通過植后管理、農業設施和人工輔助授粉等措施,提高砂仁的座果率和產量[10]。此外,還可以通過評選“砂仁種植能手”等評優活動,激發種植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砂仁產業的健康發展。
基于以上資金保障措施,設計靈活的人才政策。一是依托資金政策,打造創業平臺,以項目和薪酬優勢吸引人才;二是放寬學歷限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可先引進再擇業,切實解決人才面臨的實際困難,留住人才;三是多方引才,鼓勵涉農人才通過兼職、掛職等方式,逐步吸引,共建柔性人才隊伍。
4 結語與展望
綜上,廣寧縣廣寧砂仁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臨品種單一、技術落后、市場拓展不足等問題。為促進產業發展,應加強品種選育和種苗培育,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廣寧砂仁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 2015年版[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
[2] 《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二十二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17-622.
[3] 陳倫, 陳聲年. 砂仁持續高產栽培[J]. 農業科技通訊, 1979(6): 27.
[4] 廣寧縣赤坑鎮人民政府. 廣寧縣赤坑鎮鄉村振興規劃(2021-2035年)[EB/OL].(2021-11-16)〔2023-12-10〕. http://www.gdgn.gov.cn/xwzx/xzxx/content/post_2628537.html.
[5] 周銘. 瀾滄縣拉巴鄉砂仁種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鄉村科技, 2019(9): 106-107.
[6] 廣東省林業局. 廣東省林業保護發展“十四五”規劃[EB/OL].(2021-09-10)〔2023-12-10〕. http://lyj.gd.gov.cn/government/Information/plan/content/post_3515134.html.
[7] 湯麗云, 何國振, 蘇景, 等. 道地春砂仁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 2012, 28(8): 94-99.
[8] 尚高林. 云南屏邊縣砂仁產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 農業工程技術, 2018, 38(32): 13.
[9] 李峰. 貞豐縣連環砂仁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 現代園藝, 2012(18): 18-19.
[10] 陳建設, 李海濤, 唐德英, 等. 云南陽春砂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 中國現代中藥, 2015, 17(7): 690-693, 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