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時代變了,學生的心理變化了,班級管理和建設的目標和方法都變化了。班級建設中舊的觀念、舊的方法,都已經不能適應學生成長的需要。在新時代下,需要一個共商共建共享的班集體,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適應學生成長的需要。怎樣建設好一個共商共建共享的優秀班集體,是每個班主任需要學習探索的。這里,筆者結合自身班級建設經驗,與大家做一些初步探討。
一、將班級建設權利還給學生,共商班集體建設辦法
開學前一周的全員家訪,班主任要深入家庭,全面走訪,與學生和家長深入談話,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狀況。開學后依據家訪了解的全班學生的心理、生理、年齡特點和學習情況,和科任老師、班委會一起商量,制訂出契合全班實際的管理目標。如筆者利用入學教育時間,發起“如果我是班主任”的班團活動,學生們自己討論,要從哪些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如果違反校紀班規應不應該處罰,怎樣處罰;作為當代中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老師引領自己,特別是作為學生,要怎樣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學生們充分討論、修改、補充,然后圍繞班級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出與自己情況相符合,具有個人特色,又與班級目標相一致的個人目標。所有的制度都經過絕大多數同學認可,這樣形成共建班級制度,共同遵守制度的良好班風。
二、師生互動,共建班集體
首先,要共建一個溫馨進取的學習環境。如筆者和學生們一起,在班級教室前后黑板及四壁,貼有由學生自己動手設計的溫馨提示,如“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加油!我一定行”“上課別講小話”“好學多問肯鉆研”等。每學期學生都會選一條名言警句貼在課桌上鼓勵或鞭策自己,并輪流分享在前黑板上。營造健康、溫馨、向上的環境暗示,讓墻壁和課桌也能說話,讓學生們感受到濃濃的愛的氛圍。
其次,在學校教育和班級管理工作中,由于班主任的勞動具有示范性和被模仿性,為此,筆者在班主任教育實踐中,采用積極融入的方法,與學生學在一起、玩成一片,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完全融入到學生中間去。除了筆者的備課作業一絲不茍,學生被筆者規范的字跡、認真的態度感染外,筆者還經常邀請學生到家里做客,一起做飯,一起做游戲,一起戶外等。把自己當成學生的一員,用行動引導學生,是共建班集體的重要因素。
三、讓自己成為學生最信任的人,共享班級的喜怒哀樂
首先,班主任應該發自內心地關心學生,在課堂上多關注學生的課堂狀態,如有學生打瞌睡了,有學生在搞小動作,有的學生眼神總是飄忽不定等,在課后與學生進行交流,問清楚原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予以學生最真摯的情感關懷。班上每個學生的生日,筆者都送一個小禮物,和學生們一起送祝福。班上小陽的爸爸因肺癌治療,讓本就不寬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班長小張倡議班級全體師生捐款,當老師和學生代表帶著5000 多元愛心款和慰問信看望小陽時,小陽和他媽媽熱淚盈眶。
其次,班主任還應該重視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感培養。筆者班上男生都喜歡打球,女生都喜歡唱歌。筆者就成立班級籃球隊、女生合唱隊,經常課余時間、周末一起到學校打球、唱歌,在活動中讓學生們增強集體主義精神。每次班級籃球賽、歌詠比賽等各種集體項目的比賽,筆者都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和學生們一起歡呼、一起鼓掌、一起大笑……一起享受班級進步的快樂。
最后,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應該保持一顆寬容的心。“花兒是慢慢開放的”“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要能夠理解學生犯的錯誤,并通過耐心溝通幫助學生改掉錯誤,不斷完善進步。如在早戀的問題上,有的家長和老師急不可耐,上綱上線,沒有一點寬容,也沒給學生一點時間認識和改正,結果適得其反。筆者對待班上早戀的學生,在進行家訪,深入了解其家庭情況的基礎上,和男女生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解開他們情感上的疙瘩,給他們一些時間自己解決情感糾紛,早戀問題就自然解決了。
總之,建設共商共建共享的班集體,將班級管理的權利還給學生,是新時代班級管理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學習,勇于實踐,積極探討共商共建共享的班集體建設,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點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