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董瑞,新疆科技學院。
【導讀】近年來,隨著新疆的迅速發展,新疆的文化產品也日益得到大眾的喜歡與青睞。文化產品不僅可以代表新疆精神風貌,更是講好新疆故事的重要載體,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新疆、認識新疆、愛上新疆,可以通過多種路徑與方式來講好新疆故事。本文將從自然、人文等角度談談對講好新疆故事素材選擇的幾點思考。
當今時代,國家文化軟實力在國際較量中的地位愈發重要,講好新疆故事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力武器,也是全方位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內在要求。講好新疆故事不僅是我國的時代命題,更是當下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試述講好新疆故事的理論脈絡、現實需要和方法,旨在“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
一、塑造區域文化形象,講好新疆自然景觀故事
2018年8月5日閉幕的第二屆新疆全球經濟旅游投資貿易交流發展暨合作創新大會開幕式中,我國首次以書面形式,對外鄭重提出積極大力務實地加快實施“旅游興疆”國際化發展大戰略。這是一次基于我國區域資源稟賦、生態環境保護、居民收入質量持續健康提升、民族之間多元和諧、旅游文化交融的發展要求,以及新疆在對外形象展示及推廣宣傳等方面促進文化交流的必然選擇。為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通知各地州,必須進一步積極有力地貫徹、執行“旅游興疆”戰略,完善旅游服務體系,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度,將新疆旅游業推廣、宣傳出去。旅游業的大力發展也使一些游客或者作家對新疆有了新認識,進而轉化為對新疆形象的積極推廣。
講述新疆故事時,要注重把道理蘊藏于故事中,追求道以化人的效果,“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近幾年來,一些土生土長的新疆人發表了很多關于新疆的故事,讓人們對新疆有了新的認識、新的了解。在閱讀部分獲茅盾文學獎或魯迅文學獎的作品后,人們更加想來體驗一下真實的新疆。作家劉亮程創作了很多具有新疆氣息的文學作品,尤其是1998年寫的《一個人的村莊》,轟動了中國文壇。后來他又創作了許多介紹新疆本土自然景色的文學著作。近些年,在文化潤疆的大力發展下,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作家。李娟、阿拉提、葉爾克西、豐收、董夏青青等來自新疆的優秀作家都成了講述新疆地方文化的大使,他們的很多作品不僅在中國熱銷,還在世界各地得到認可與贊美。這些可愛的人們通過自己的經歷與感受,用有溫度的文字記錄下新疆天山南北的自然風景與真實故事。可見,新疆的這片熱土不僅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還蘊藏著很多的寫作靈感與創作素材。中國不僅有黃河、長江,也有孔雀河、塔里木河、伊犁河;中國不僅有泰山、華山,還有天山、昆侖山。這些不同的自然景觀孕育著新疆人,訴說著新疆的故事。中國文學除了《詩經》、唐詩宋詞,還有英雄史詩《江格爾》《瑪納斯》、十二木卡姆等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這些少數民族文化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去了解、發揚和繼承。
二、夯實文化認同感,講好新疆多元化文化故事
多元文化是文化生態發展的自然規律,多元文化認同是文化生態發展的客觀要求,與民族緊密聯系。在國家一體化教育中適當加入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內容。可以選取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與學生聯系緊密的內容。例如:將維吾爾族的歌舞歷史、艾特萊斯發展史、維吾爾族醫藥發展史、維吾爾生活語言作為選修課納入課程中,幫助漢民族學生,尤其是來自內地的學生們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增進彼此間的溝通與理解,使大家團結、和諧地生活在新疆這片熱土上。
生活在新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一個大家庭,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進步。進步的前提就是要認同本民族文化,講好各民族文化故事。新疆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通過多元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各民族文化得以保留與創新發展,使當代學生了解本民族文化。例如設計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英雄事跡和少數民族語言入門等課程,讓各民族在了解本民族基礎上,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與生活習慣、語言、文字等。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包容。另一方面可以讓各民族了解、接受、學習少數民族文化,承認中華文化的五彩繽紛、豐富多彩,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增加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識與理解。教育者需要更多的耐心與信心,幫助各族群眾樹立既宣傳本民族優良文化,又高度認可中華文化的觀念。在新疆,加強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提高大家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是樹立正確歷史觀、文化觀的最好方式。
三、筑牢共同體意識,講好新疆民族團結故事
筑牢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的故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構:
(一)圍繞百姓生活氣息濃厚的巴扎,講民族團結的故事
“巴扎”是維吾爾語,意為集市。早在12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就描述了“巴扎”的景象:這里有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還有各種民族美食與香甜的水果。整個街道車水馬龍,來來往往,大家說著各種語言,熱鬧非凡。巴扎在新疆各個城鄉都有,每到巴扎日,大家都會紛紛來“趕巴扎”。因為這一天貨品最齊全,人最多,也最熱鬧。在這樣濃厚的煙火氣息下,必然會有大家互相幫助、團結一心的故事。這些真實、淳樸的生活場景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它、記錄它、講述它,這就是真實的新疆故事。
(二)圍繞影視作品,講好新疆民族幸福生活
圍繞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深層思想根源,應重點挖掘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通過鏡頭展現真實的新疆風貌,讓人們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狀態。近些年,天山電影制片廠圍繞新疆的地理環境、民族特色、新時代打工人形象等多種題材,真實反映了在新疆這片熱土上生活的各族群眾的生活狀態。這些內容均源于新疆的現實生活,講述的都是鮮活的新疆故事。每一個影視劇的背后都蘊含著感人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它們用真誠的語言、樸實的文字、真摯的情感,向觀眾訴說新疆的過去與現在,也通過一些創業奮斗的故事,讓人們對新疆的明天充滿期待。
(三)圍繞學習平臺,傳播新疆聲音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手機使用率的提高,可以在新疆學習平臺定期推送各種形式的來自新疆感人事跡和民族團結的故事。這些內容可以是音頻、視頻以及圖文并茂的文章故事,旨在讓祖國各地的人們了解新疆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生活環境以及自然風光。新疆的各族群眾可以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投稿,分享自己身邊的點滴小事和感人故事,讓祖國各地的人們通過平臺近距離、真實地認識新疆、了解新疆、愛上新疆。使人人都有講新疆故事的權利,使人人都有講好新疆故事的信心與決心,讓人人都成為新疆故事的經歷者、見證者。
(四)增強生活幸福感,講好新時代治疆方略故事
當前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講好新時代治疆方略故事變得尤為重要。新疆地勢偏遠、土地廣袤、地域遼闊,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講好治疆方略故事既有利于當地發展,也用實際行動證明黨中央治疆方略的正確性、可行性。同時,這也可以增強當地百姓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信心。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教育水平、醫療等水平都有了明顯改善與提高。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黨中央和國家的親切關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獲得了切實利益,提升了生活幸福感,真正理解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意義。這是提升幸福感的象征,是國家關心新疆的最好證明。
講好新時代新疆故事,需要社會各個領域的人共同參與,共同講述。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主人公。人們可以通過社交平臺和短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經歷、感受、想法與建議。這些媒介手段可以用來講述對口援疆的故事、脫貧攻堅戰中的愛國愛疆的典型事跡,讓新時代治疆方略的故事開滿新疆大地,開在新疆各民族人民群眾心中,增強新疆各民族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安全感。這樣的聲音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故事,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樹立一個發展中的、和諧的新疆形象。
人類的情感是互通的。我們要從講述貼近新疆人民生活的故事開始,注意提高敘事的共情力,“把雙向理解轉化為人類真摯的情感認同”。我們就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堅持用好老百姓生活的圈子,挖掘出最有深度、最有影響力的故事素材,以小見大,立意深刻。同時,將這些感人的故事,通過影視作品、社交平臺、紀錄片等方式引入大眾視野,真實再現、影響人們的生活。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講述真實的新疆故事,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在宣傳新疆故事的同時,樹立良好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 藺葉坤.“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邏輯及實踐路徑[J]. 傳媒,2022(7).
[2] 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N]. 人民日報,2020-9-27.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C].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