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駿
地質遺跡是自然遺產的珍貴成分,但是當前地質遺跡的保護現狀堪憂,遭受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的雙重威脅,保護意識淡薄、法律法規滯后等問題急待解決,文章深入剖析了地質遺跡保護中存在的種種困境及其內在成因,并提出了加強宣傳教育、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等對策建議,旨在為地質遺跡的長期有效保護指明方向,維系地球文明的延續傳承,切實加強地質遺跡保護不僅關乎自然遺產本身的永續利用,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
地質遺跡是地球演化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著豐富的地質作用過程和事件信息,作為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地質遺跡在科學研究、教育傳播、旅游觀光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價值,為了保護這些寶貴的地質遺跡,世界各國普遍建立了地質公園,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地質遺跡在地質公園內的保護現狀并不理想,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地質遺跡保護現狀
自然風化破壞嚴重。地質遺跡作為露天的自然景觀長期暴露于自然環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風化剝蝕的侵襲,風化作用主要包括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兩種形式,物理風化是指由于溫度變化、冰雪作用、生物活動等因素,導致巖石發生機械破碎、剝落、剝蝕等現象,例如在寒冷地區,水分在巖石縫隙中結冰膨脹,造成巖石裂隙擴大,最終導致巖石風化剝落,而化學風化則是指巖石在水、空氣等介質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礦物質發生分解、溶蝕等現象。地質遺跡所處的地理環境也會加劇自然風化程度,如果位于干旱地區,強烈的日照和溫差將加速物理風化,如果位于潮濕多雨地區,水分和生物活動將促進化學風化,再加上一些極端天氣如暴雨、寒潮、熱浪等都會對地質遺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總的來說自然風化是地質遺跡所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長期的風化剝蝕會導致地質遺跡的外形、結構發生改變,甚至完全風化消失,給科研和保護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人為活動干擾頻繁。人為活動也是導致地質遺跡破壞的重要原因,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發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不可避免地會對地質遺跡產生一定干擾,其中旅游活動是最主要的人為干擾源之一。由于地質遺跡往往具有獨特的地貌景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過度的人流量不僅會加劇地質遺跡的自然風化還可能直接造成一些人為破壞,如攀爬踩踏、涂鴉、盜掘等行為,同時為滿足游客需求而修建的旅游設施也可能對地質遺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一些生產建設活動如采礦、工廠排放、基礎設施建設等也會對鄰近地質遺跡造成污染和破壞,采礦活動會直接破壞地質景觀,工廠排放的廢氣廢水會加劇化學風化,道路、管線等基礎設施的修建則會改變原有地貌,一些不文明行為如亂扔垃圾、破壞公共設施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質遺跡及其周邊環境。
地質遺跡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保護意識淡薄。保護意識的淡薄是導致地質遺跡保護工作落實不力的重要原因,由于長期以來缺乏針對地質遺跡保護的科普宣傳教育,許多地區的公眾對地質遺跡的價值認識不足,保護意識相對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門重視程度不夠,將其視為次要工作,未能從整體上制定有效的保護規劃和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廣大公眾也存在認知偏差,將地質遺跡等自然景觀視為可以任意利用的資源,缺乏保護的自覺性。這種保護意識淡薄的現象在一些落后地區尤為突出,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方政府和公眾更多關注眼前的經濟利益,忽視了保護地質遺跡的長遠價值,出于發展觀光旅游業的需求,一些地方甚至破壞性利用地質遺跡以獲取短期經濟收益,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害,同時這些地區也缺乏對地質遺跡開展科普教育的資金和人力,形成了惡性循環。另外保護意識淡薄也表現在缺乏專業的保護隊伍,目前從事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專業人員較少,大部分管理人員缺乏相關專業背景知識,他們對地質遺跡的價值、保護方法等認識不足,難以制定科學的保護措施,導致保護工作流于形式。
保護政策法規滯后。目前地質遺跡保護工作所依據的法律法規體系還相對滯后,急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現有的自然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往往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難以真正指導和規范地質遺跡的保護實踐,在國家層面雖然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遺產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自然遺產保護作出了原則性規定,但對地質遺跡保護的具體操作性要求還不夠明確,這就使得各地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較大自由裁量權,導致保護工作標準不一。在地方層面許多省市缺乏專門針對地質遺跡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只有一些較為籠統的條例或規定,而且這些地方法規之間也存在不統一、不協調的情況,缺乏高度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影響了全局的保護工作。此外即便是存在相關法規,在實施層面也存在諸多困難,由于缺乏明確的操作細則和配套政策措施,加之監管執法力度不夠,法規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懲罰措施過于溫和,未能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因此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長遠發展有賴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未來需要制定更加系統、專門的法規政策,明確保護標準和要求,細化具體操作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并加強執法監管,為地質遺跡保護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
問題成因分析
宏觀層面的原因。地質遺跡保護工作面臨的諸多問題,與宏觀層面的社會環境和發展理念存在密切關聯。當前仍普遍存在重發展、輕保護的觀念,由于長期以來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忽視了對自然資源的保護,使得環境保護在整體發展戰略中地位較低,這種舊有的發展觀念嚴重制約了地質遺跡保護事業的推進。同時公共財政對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投入嚴重不足,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收入狀況,許多地區將有限的財政資金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等領域,而忽視了對地質遺跡保護的投入,這就導致相關部門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均存在匱乏,無法開展高水平的保護工作。法制建設滯后也是一個主要原因,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保護依據和約束,現有的相關法律法規存在空白和漏洞,執法監管力度不夠,難以真正起到規范和懲戒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破壞行為的發生。最后科普宣傳教育工作也顯著不足,公眾對地質遺跡的認知水平較低,保護意識淡薄,容易產生侵害行為,同時缺乏專業人才隊伍的系統培養,使得地質遺跡的保護管理工作缺乏專業指導和科學方法。
微觀層面的原因。除了宏觀層面的原因外,地質遺跡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也與一些微觀因素密切相關,地質遺跡本身的特殊性是造成保護困難的重要原因,由于地質遺跡多位于戶外,長期暴露于自然環境之中容易受到風化破壞,同時由于分布范圍廣、類型多樣,不同類型的地質遺跡需要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增加了保護工作的復雜性。部分地區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也給地質遺跡保護帶來了一定阻力,比如在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缺乏充足的財力物力,難以給予地質遺跡足夠的保護資源投入。一些特殊區域的地質環境和自然條件也是影響地質遺跡保護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干旱地區,地質遺跡遭受風化剝蝕的程度更加嚴重,在人口密集區,人為活動對地質遺跡的影響更加顯著,這些特殊區域需要采取更加針對性的保護對策。此外旅游活動的過度商業化開發也常常會給地質遺跡保護帶來壓力,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方存在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地質旅游資源的行為,給地質遺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最后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門的責任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由于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地區未能制定科學的保護規劃,缺乏切實的監管措施,導致保護工作流于形式。
地質遺跡保護對策建議
加強保護意識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地質遺跡保護意識是解決目前保護困境的關鍵所在,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面向不同群體開展地質遺跡保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保護責任意識。地方政府要充分認識到地質遺跡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專門培訓、研討會等方式全面提高政府決策者和管理人員的保護意識,將地質遺跡保護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保護規劃和措施。要面向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可以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等新興渠道制作科普視頻、圖文等,生動有趣地向公眾傳播地質遺跡知識,同時也要在中小學開設地質遺跡保護相關課程,從青少年抓起,培養良好的保護習慣。此外還要加強宣傳地質遺跡在科學研究、教育傳播、旅游觀光等領域的獨特價值,通過舉辦展覽、論壇等活動充分展示地質遺跡的獨特魅力,增強公眾的保護意愿。重視培養地質遺跡保護方面的專業人才隊伍也是關鍵,可以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為保護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在崗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保護理念和技能水平。只有通過政府、學校、媒體、社會組織等多方位的聯合努力,持續不斷地開展保護宣傳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全民的地質遺跡保護意識,為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完善保護法律法規。健全地質遺跡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加強保護工作的制度基礎,要從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著手構建系統完善的法規政策,為保護工作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要盡快制定出臺專門的《地質遺跡保護法》對地質遺跡保護作出統一規范,該法律應明確地質遺跡的定義范疇、保護原則、保護對象等基本內容,細化保護措施和程序要求,規定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并制定嚴格的法律責任條款,形成嚴密的責任追究機制。各省市也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或修訂地方性的地質遺跡保護條例,各地方法規應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明確保護重點區域、突出地方特色,同時與國家層面的法律保持高度協調一致,避免重復交叉。要制定出臺配套的實施細則、操作指南等制度文件為基層保護工作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標準和流程指引,同時要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嚴格執法,保證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還要加大保護工作的投入力度,為相關部門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保障地質遺跡保護工作的經費需求。最后還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處罰措施,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對于嚴重破壞地質遺跡的行為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形成足夠威懾力,最大限度地遏制侵害行為發生,只有建立起系統完善、運行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地質遺跡保護工作才能真正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保護工作才能得到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
地質遺跡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自然遺產,對于人類的科研、教育、旅游等活動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地質遺跡的保護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對策,政府應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規,地質公園應當加強保護和管理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社會各界也應當形成保護合力共同為地質遺跡的永續利用貢獻力量,只有切實保護好地質遺跡,才能真正傳承地球文化遺產,續寫人類文明發展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