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讀者們喜不喜歡向日葵?這種永遠向著太陽生長的植物,寓意著希望、夢想和美好的祝福,充滿著向陽而生、積極向上的活力和正能量。提到向日葵, 相信很多人會想到一位特立獨行的荷蘭藝術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Gogh)。在他的眾多杰作中,《向日葵》系列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它是對自然界和內心情感的深刻表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梵高和向日葵是如何互相成就的。
用生命創作耀眼的向日葵
文森特·梵高生于1853 年,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24 歲之前,梵高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后來,他成為一名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梵高被解職。在經過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后,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于是,1880 年以后,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后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根據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
創作《向日葵》的時候,梵高生活在陽光燦爛的法國阿爾地區。那里的向日葵在驕陽下生長,像是生長在地上的太陽。在法語中,向日葵的意思就是“落在地上的太陽”,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這一切都令梵高非常著迷,并使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描繪向日葵時,梵高試圖構造出以太陽為中心旋轉的天空——由中心向周圍旋轉的運動感。粗厚有力的筆觸刻畫出向日葵壯碩的枝葉,單純奔放的顏色表現出向日葵旺盛的生命力。每一朵形狀各異的向日葵都是獨一無二的,呈現出其盛放、枯萎和死亡等不同的生命階段。
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梵高是一個用生命繪畫的人,他的人生經歷充滿激情與悲痛,但卻創造出了震撼人心的畫作。他的作品充滿了強烈的情感、生動的色彩和深刻的表現力。在他筆下,形態各異的向日葵明艷動人,生機勃勃;枯萎的軟弱無力,萎靡向下;含苞的則充滿希望,蓬勃向上。這是生命的贊歌,也象征著畫家自己的命運。
梵高一共創作了7 幅《向日葵》,其中6 幅被保存下來,分別收藏于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日本東京興亞美術館和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和美國費城美術館。
1890 年7 月,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 歲。他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麥田上的烏鴉》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后才逐漸被人們認識和認可,并對20 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
絢爛的色彩
阿爾地區驕陽似火,橘黃色的太陽又大又圓,梵高在這里感受到生命的本源。他將這種感受延續到畫作中,大膽地使用明亮而鮮艷的色彩,因此,畫面充滿了黃色、橙色和藍色,這些顏色熱情、明亮、燦爛,代表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給人一種明亮耀眼的感受。一朵朵向日葵仿佛獲得了生命一樣,在燃燒、怒放。他以濃重的筆觸勾勒出花朵的輪廓,獨特的紋理和質感技巧顯示出他對形式的深刻理解,濃烈的色彩和粗獷的筆觸則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梵高在描繪《向日葵》時,顏料被堆砌得很厚。這種油畫技法叫厚涂法——作畫時先在畫面涂上厚厚的顏料,再按需要用筆或油畫刮刀修削顏料。這樣既可以突出重點、增加質感,又給繪畫帶來厚實的外觀。倫勃朗是最早使用厚涂法的藝術家之一,梵高則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技法,以獲得更強的質感。他使用了極速蜿蜒的粗大筆觸,使畫面具有一種緊張的運動感。作品構圖飽滿、主體突出,花朵的大小和距離處理得恰到好處,再結合明亮而強烈的黃色,使得整個畫面洋溢著生命蓬勃燃燒的沖動和張力。
梵高通過《向日葵》向后人持續傳遞著力量,讓我們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懷著感恩之心對待生活,懷著一顆欣賞之心享受藝術……如畫中燦若陽光的向日葵。
小鏈接
大家讀古詩的時候,可能讀過漢樂府詩《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庇腥艘苍S讀過司馬光的《客中初夏》:“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但是,這些詩中的“葵”和“葵花”都不是向日葵。我們現在說的向日葵直到明代才由南美洲傳入我國,大概因為它向陽的特點,所以,古人才用“向日傾”的葵花為它命名。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