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口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必然要求

2024-06-17 04:46:18楊紫帆楊成鋼楊舒雯
人口與經濟 2024年3期

楊紫帆 楊成鋼 楊舒雯

摘要: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具有理論邏輯上的統一性,兩者在對人口基礎地位的認知、對人口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的選擇上高度一致。人口高質量發展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現實要求,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中國人口負增長變動趨勢正在促使勞動力供給從數量向質量轉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已經發生改變,質量型人口紅利已經取代數量型人口紅利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發揮主導作用,所以我們的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設計必須與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相適應,必須樹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理念,順應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適應人口發展的矛盾轉換,選擇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恰當路徑,找到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抓手。

關鍵詞:人口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人口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C9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4149(2024)03-0070-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17

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既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要求,也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命題。學術界對此高度關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產生了一批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對于如何深入地理解和正確地看待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將其視作一種主觀的任務要求還是一種客觀的必然趨勢和現實選擇?如何認識其理論內涵和重大現實意義?如何根據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人口發展的戰略設計?這些問題還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分析。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工作會議公報中有較為明確的解讀指向,這就是: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優化人口結構,合理化人口分布。內容涵蓋了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分布幾個基本維度。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人口學界主要關注其首要特征,也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一特征,而對于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兩者之間不僅具有理論上的邏輯統一性,而且具有現實中的內在必然聯系。

一、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具有理論邏輯上的統一性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這種統一性。

1.對人口基礎地位認知的統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概括的中國式現代化特征,其首要特征便是人口特征。中國未來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一個高度重視人口的基礎作用和基礎地位的現代化。我們的現代化不能脫離人口的基礎條件。這一點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人口思想所提的“國情論”沒有本質區別,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具有不同意義:當年的國情論更多地強調人口作為消費者對于經濟增長的牽制制約,今天我們講人口的基礎作用則更多地強調人口作為生產者可以為中國的現代化提供足夠多的生產力要素、為經濟增長提供豐富的勞動力供給和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即使作為消費者,也可以成為有利的市場要素,為經濟增長和現代化建設提供龐大的市場需求,為建設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和獨立全面的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專業化分工的條件和市場支撐。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

會議提出人口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范疇,將人口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要素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基礎條件進一步細化,具體要求為人口數量的適度發展、人口質量的不斷提高和人口結構的不斷優化。這就一改我們過去過于強調人口數量的片面做法,從數量、質量和結構多個維度全面認識人口的基礎性作用,賦予了人口更加立體的意義,使之成為更加現實的生產力要素和更加具體的市場要素。

2.發展目標的統一

中國未來要實現的現代化是一個涵納人口發展目標的現代化。正如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所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以人民為中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現代化。這里的人民和人都不是抽象物,而是具體的現實的可以作為消費者或生產者被集合和統計的人口。所以要理解為:人口發展不僅是實現現代化的條件,而且是現代化這一目標本身所包含的內容。現代化目標必然包含了人口安全,人口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家庭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人民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的內容。

從人口發展的意義上來講,人口高質量發展就是一種人口現代化進程,就是要使人口的生育、死亡和遷移這些基本過程成為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和現代發展需要而開展的更加進步、更加文明、更具有現代意義的人口活動和人口行為選擇。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以性別平等、婚姻自主、生育自愿為基礎,以生殖健康、生育環境友好為保障的人口生育活動;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特別是健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老年生活更加積極,老年照護更有保障,生命臨終狀態更有尊嚴的人口死亡活動;不斷破除公民身份藩籬和地域歧視,區域流向選擇更加自由,社會融合環境更加開放包容的人口流遷活動。

因此,中國式現代化與人口高質量發展這兩個范疇,無論在理論內涵上還是政策目標取向上都高度統一地堅持了人類社會進化和人口發展的根本價值:在人類社會中,人口不是他者而是人本身。人口發展的目標不是為了物的增長,而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不是為了滿足物或經濟增長的需要,而是要滿足人的生命福祉的內在需求。

3.發展路徑的統一

按照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要求,其順理成章的發展路徑就應當是一個充分尊重人口發展內在規律,積極適應人口發展內在要求的現代化路徑。人口的變動具有一定的自然基礎和客觀規律,我們不能削足適履,將經濟增長的主觀意愿強加于人口變動的客觀規律之上,那樣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的現代化實現路徑必須是基于人口規模巨大的基礎條件,順應人口發展的內在要求,也就是人口生育水平適度、

人口質量不斷提高、人口結構不斷優化、人口變動方向趨向動態長期均衡這樣的內在要求來開展。而人口高質量發展作為一種超越一般人口變動的更加高級的人口發展過程,其路徑選擇同樣是充分遵循人口發展內在規律,使人口變動與外部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適應,不斷趨向動態均衡理想目標的人口過程。所以,人口數量變動向適度水平收斂,人口質量不斷提高,人口結構不斷優化,這些人口過程既是衡量和監測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標準,也是人口高質量發展及其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由上可見,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這兩個理論范疇無論是在對人口基礎條件的認知上,還是在人口發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上都具有理論邏輯的一致性。

二、人口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現實選擇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人口已經呈現出新的變動趨勢,人口經濟關系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這種新的人口經濟態勢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實行人口高質量發展就成為一種客觀要求和極為現實的路徑選擇。

1.人口負增長變動趨勢促使勞動力供給從數量向質量轉型

中國人口在2022年首次出現了人口數量的負增長,并且有可能在未來若干年維持一個較為穩定的負增長趨勢[1]。這毫無疑問將會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產生重要影響。

人口負增長是指在一定時期和區域范圍內總人口規模變化呈現縮減趨勢的人口變動過程。有學者將這一過程區分為內生性人口負增長和外生性人口負增長,其中,內生性人口負增長是指在沒有明顯外生因素干擾,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人口因循自身的演變規律而發展,由長期低生育率導致的人口負增長[2]。這種內生性人口負增長正是中國目前面對的人口發展態勢。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長期以來所面對的人口問題都是人口規模過大,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問題,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生育率長期持續低迷,中國現在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人口數量萎縮的變動態勢。2022年中國已經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盡管有較多的意見認為這一時間節點具有新冠疫情偶發因素的影響,但人口負增長的到來已成定局,2023年中國人口變動結果仍然是負增長,并且由于生育水平長期低于更替水平,積累了較強的人口負增長慣性,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口負增長趨勢將一直維持下去,難以逆轉。

人口負增長趨勢決定了未來中國的人口經濟關系將會呈現出一種與以往歷史截然不同的局面特點和變化態勢。

人口負增長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在經典人口經濟理論中已形成定論。早在1937年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便提出有效需求理論并認為,人口減少將導致儲蓄和資本積累減少,工廠開工不足,失業率提高,進而導致有效需求下降,經濟增長陷入危機泥潭[3]。人口負增長對于我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影響究竟如何?雖然有很多研究抱有樂觀態度,認為在短期內我國的人口基數和勞動年齡人口存量都還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需要,但是這只是從勞動力供給一個側面作出的觀察,而且即使僅就勞動力供給而言,也不能不看到,從長期來講,人口負增長會造成我國未來勞動力供給的縮減。陸杰華通過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測算得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數量從2011年開始比上一年減少,其中2017年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數量同比減少548萬人,他認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會呈現持續下降趨勢[4]。也有學者經過測算發現,“十四五”期間我國勞動力數量變動將先于總人口開始進入負增長過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規模自2012年開始下降,到“十四五”時期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都呈現下降趨勢[5]。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中國勞動力人口內部的年齡結構呈現進一步老化趨勢。童玉芬等人根據歷年《中國統計年鑒》相關數據測算發現,從2011年到2019年不到十年時間,中國15—24歲勞動力人口占比從22-18%下降到了15-2%,25—44歲勞動力人口占比從44-09%下降到了42-86%,而45—64歲年齡段勞動力人口占比則從33-74%上升到了41-94%[6]。按照這種趨勢,如果中國未來持續保持人口負增長態勢,年輕勞動力的供給就會進一步減少。

可見,由于人口的負增長,中國未來的勞動力供給,特別是年輕勞動力的供給將會出現減少和萎縮的趨勢,中國勞動力市場上過去那種勞動力幾乎可以無限供給的狀況將逐步發生轉變。中國未來經濟增長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主要依托所謂“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一人口數量優勢,勞動力作為重要的生產力要素迫切需要從數量向質量轉型。

2.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發生改變

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40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已經發生根本改變,具體表現為:技術不斷進步、產業結構快速升級、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

(1)技術不斷進步。

衡量技術進步的指標可以通過研發費用的投入和高科技行業收入得到反映。表1清晰反映了這兩項指標的變化趨勢。

如表1所示,在研發費用投入方面,中國1995年時的研究發展費用僅有348-69億元,占GDP的比重只有0-57%,用于技術研發的金額很少。這也是當時中國產業中科技附加值水平較低的重要原因。而到了2012年,中國每年用于研發支出的費用已經達到1萬億元,到了2021年中國用于科技研發支出費用達到2-8萬億元,在GDP中的比重突破2-44%。另外,中國過去幾十年高科技行業的收入也得到了迅速增加。1995年中國高科技行業的主營收入只有3917億,而進入2021年中國高科技行業主營收入達到20-99萬億,其占GDP比重也由1995年的6-44%增長到2021年的18-35%,增速遠遠高于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因此,通過研發費用投入,高科技行業收入狀況變化等指標,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技術進步的遞進過程和技術水平的大幅提升。

(2)三次產業占比變動趨勢。

對產業結構的測度有不同方式和指標,三次產業的占比是測度產業結構的基本方式和常用指標,如表2所示的三次產業占比變化可以窺見中國產業結構過去30多年來的變動趨勢。

如表2所示,中國的產業結構在過去30多年來經歷了巨大的變遷,中國第一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1990年第一產業占比為27-12%,而到了1996年,其占比已經下降到20%以下,到2011年,中國第一產業占比已經進一步下降到10%以下,到了2021年,第一產業占比只有7-3%,已經大幅減少。而中國第二產業占GDP比重則呈現出一個先上升后下降的小幅變動過程,1990年,中國工業占GDP的比重為41-3%,而后這一比重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到了2000年以后,工業占比一直維持在45%左右,到了2008年以來,工業占比又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到2021年,中國的工業占比為39-4%,大致回歸到了1990年的水平。這種情況倒不見得是壞事。變化小也是一種穩定,而40%左右的工業占比水平對于中國這種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中期的發展中國家,又是幅員遼闊的大國來說也是合理的。另外從服務業的占比數據來看,1990年,中國服務業的占比為31-5%,到2001年,服務業占比突破40%,而后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仍然持續增長,到2021年,中國服務業的占比已經達到53-3%,總體上,服務業一直呈現逐步增長的態勢。

(3)勞動生產率變化趨勢。

隨著中國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業結構逐步轉型升級,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也在不斷提高,創造每萬元GDP所需要的勞動力人數有了大幅度下降(見圖1)。

圖1反映了中國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趨勢,從1990年以來,中國創造每萬元GDP所需要的勞動力人數從當初的4-04人減少到目前的0-08人,勞動生產率提高了50多倍。

綜合中國技術進步水平、產業結構和勞動生產率幾個方面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開始更多地依賴技術要素,而不是勞動要素。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其數量作用已經明顯弱化。

3.人口質量紅利對人口數量紅利的替代

正是由于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改變,人口紅利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被分化為人口數量紅利和人口質量紅利,并且人口數量紅利的作用逐步被人口質量紅利的作用所替代。

中國人口質量紅利的形成建立在人口質量有了巨大提高的基礎上。表3通過人均預期壽命、人均受教育年限、高校毛入學率三個國際上公認并較為通用的人口質量衡量指標反映了中國人口質量的變化。

如表3所示,以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這一反映人口健康素質的指標來看,1990年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為69-03歲,而到了2021年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2歲,短短30年時間,中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就增長9-17歲。這反映了中國人口健康狀況的改善和人口健康素質的提高。以中國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高校毛入學率這兩個反映人口教育素質或文化素質的指標來看,隨著中國教育投資的穩步增加,中國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持續增長。1990年中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22年,而到了2021年中國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71年。以高校毛入學率來看,中國在1990年毛入學率只有3-4%,到了2021年中國高校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7-8%。這兩項指標表明了中國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斷增加,文化素質在不斷提高。

健康狀況的改善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都意味著人力資本的積累,而人力資本積累對于經濟增長的正向作用已被大量研究文獻和世界各國廣泛的經濟實踐所證實。中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人口大國,伴隨著人口轉變,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形成一種特殊的人口紅利,而正因為人口素質提高和人力資本的積累[7],體現人口素質和人力資本的中國人口質量紅利逐步替代體現數量優勢的人口數量紅利,在中國經濟增長中開始發揮主導作用。

筆者曾做過相關測算發現:來自人口數量紅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1990—2000年間十分明顯,總體上呈現較高水平。而在2001—2010年間,人口數量紅利的貢獻率已開始下降,但仍能保持20%左右的水平。2010年之后,其貢獻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直至跌破零點,也即人口數量紅利機會窗口完全關閉。與之相反,來自人口質量紅利的貢獻率從1990年以來呈現波動中緩慢上升趨勢,在2000年之后開始有較大升幅,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人口質量紅利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開始越來越凸顯,開始超越人口數量紅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8]。也即從2010年起,人口質量紅利開始替代人口數量紅利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過程當中的主導力量并且一直保持至今。這個變化表明:至少從勞動力要素供給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已經升級轉變為一種新的、更加高級和更加現代的形態,支撐其持續增長的勞動力要素條件和人口基礎已經不是更多的數量,而是更高的質量了。

上述變化都充分表明,人口高質量發展是一種客觀的要求和必然的選擇,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三、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設計必須與中國

式現代化目標相適應

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戰略要求是與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相適應,要在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路徑和發展方式上進行新的戰略適應,使人口高質量發展既能夠切實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重要支撐條件,又能夠在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中表達出人口發展的內容和要求。

1.樹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理念

要真正樹立發展為了人的理念,改變將人口發展單純地視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工具和條件那種傳統理念,充分認識到人口發展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影響因素,而且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工具、手段和路徑,而且也是社會發展的具體目標和基本內容。對于人口高質量發展與現代化建設之間的關系,也需要這樣全面的理解和認識,要看到,一方面人口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支撐條件,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本身就包含了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容。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是條件與目的的統一,路徑與目標的統一。人口健康水平提高、教育素質全面提升以及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家庭發展與家庭和諧幸福這些體現國家現代化水平的指標與人口數量素質結構長期均衡等體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人口指標,共同反映了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共同標識了國家的文明進步和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因此,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就是進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必然包含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容。這應當成為我們進行中國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設計和思考的底層邏輯和基礎理念。

2.順應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人口發展具有自身變動的內在規律和客觀必然趨勢,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中國要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毫無疑問也必須遵循人口發展的內在規律,順應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例如,保持適度的人口生育水平和數量規模既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所必需的人口基礎條件,也是人口變動自身不斷圍繞均衡水平波動,長期趨向動態均衡的內在必然要求。人口轉變理論作為現代人口理論發展中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早就揭示過這一人口發展規律,其通過對世界100多個國家長期的人口變動軌跡的觀察分析,歸納出各國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位均衡到低位均衡,始終朝著均衡方向收斂的變動過程。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過去幾十年來也經歷了人口增長從高位均衡到低位均衡的完整人口轉變過程。從長期趨勢來看,人口變動向均衡方向收斂是人口變動的內在必然要求,因而是人口變動的根本規律。中國當前人口發展盡管遇到了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等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方面的重大挑戰,但是人口發展歷史規律和世界人口發展的總體趨勢告訴我們,不管在人口變動的具體過程中呈現出怎樣的人口不均衡的狀態,人口變動的收斂方向必然是均衡的,中國人口發展的時代方向也應當是趨向長期均衡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本身就包含了對于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要求,我們的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設計必須尊重和順應這一人口自身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要求。

3.選擇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恰當路徑

一般來講,有了明確的現代化戰略目標,只要順應人口高質量發展的規律和內在要求,人口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就應當是清晰的。但是由于人口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不斷變化,其主要矛盾也不斷轉換,人口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必須能夠適應這種矛盾轉換才是恰當的。中國的人口發展過去長期面對的是人口規模過大、人口增速過快的問題,但是今天隨著中國的人口轉變過程完成,人口發展進入全新的歷史階段,已經并將長期面對人口負增長趨勢和人口少子化、老齡化等人口年齡結構方面的嚴峻挑戰;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關系的矛盾發生了根本的轉換,從如何實現數量均衡的矛盾轉換為如何實現結構均衡的矛盾。所以我們的人口高質量發展戰略設計就要適應這種矛盾轉換,選擇生育促進、生育支持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路徑,加大“一老一小”事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努力營造生育友好的政策環境和文化環境,優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進一步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和養老照護水平,切實減輕家庭養老負擔,并且為老年人口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釋放第二次人口紅利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和文化環境。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4.找到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抓手

人口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都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中國取得一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根本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也是中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中國在過去的人口發展歷史中,曾經憑借這一優勢不僅順利實現了人口轉變,而且做到了人口與經濟的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在新的發展背景下,中國要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并且要以人口高質量發展來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然需要發揮這一獨特優勢,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各種體制機制作為根本抓手和工作促進基本方式。要按照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的引領,聚焦人口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目標,通過“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建設層面不斷完善生育配套相關支持措施,營造友好生育環境,切實降低生育成本,減少生育人群的后顧之憂,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人口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夯實人口基礎。

參考文獻:

[1]翟振武,金光照.中國人口負增長:特征、挑戰與應對[J].人口研究,2023(2):11-20.

[2]陶濤,金光照,郭亞隆.兩種人口負增長的比較:內涵界定、人口學意義和經濟影響[J].人口研究,2021(6):14-28.

[3]KEYNESJM.Someeconomicconsequencesofadecliningpopulation[J].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1978,4(3):517-523.

[4]陸杰華.人口負增長時代:特征、風險及其應對策略[J].社會發展研究,2019(1):21-32,242.

[5]楊舸.我國“十四五”時期的人口變動及重大“轉變”[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17-29.

[6]童玉芬,劉志麗,宮倩楠.從七普數據看中國勞動力人口的變動[J].人口研究,2021(3):65-74.

[7]余長林.人力資本投資結構及其經濟增長效應——基于擴展MRW模型的內生增長理論與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12):117-125.

[8]楊成鋼,閆東東.質量、數量雙重視角下的中國人口紅利經濟效應變化趨勢分析[J].人口學刊,2017(5):25-35.

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IsanInevitableRequirementfor

RealizingtheGoalofChineseModernization

YANGZifan1,YANGChenggang2,YANGShuwen2

(1.HiltonSchoolofHospitalityManagement,SichuanTourismUniversity,

Chengdu610100,China;2.ResearchInstituteofSocialDevelopment,

Southwester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Chengdu610074,China)

Abstract:Thehighquality

populationdevelopmentandthegoalofChinesemodernizationhavethetheoreticalandlogicalunity,

bothofwhicharehighlyconsistentintherecognition

ofthebasicstatusofpopulationandthechoiceofthe

goalandpathofpopulationdevelopment.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isalsoarealisticrequirementforrealizingthegoalofChinesemodernization,which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realizingthegoalofChinesemodernization.ThechangingtrendofpopulationnegativegrowthinChinaispromptinglaborsupply

transformationfromquantitytoquality,

whichindicatesthat

economicgrowthmechanismhaschanged,qualitativedemographicdividendhasreplacedthequantitativedemographicdividendtoplayaleadingroleinChinaseconomicgrowth.Therefore,

ourstrategydesignof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mustadapttothegoalofChinesemodernization,

andmustsetupanewconceptof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conformtothe

intrinsicrequirementsofpopulationdevelopment,adapttothecontradictionofpopulationdevelopment,choosetherightroute

ofthe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andfindthefundamentalleverfor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

Keywords:highqualitypopulationdevelopment;Chinesemodernization,populationdevelopmentstrategy

[責任編輯劉愛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日韩美毛片| 成人欧美日韩|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久久|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人妖无码第一页|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区国产|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色婷婷丁香|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亚洲黄色高清| 成人亚洲国产| 毛片手机在线看|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浪潮Av|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香蕉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日本91在线|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天天色|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亚洲二三区|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97a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午夜a视频|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理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最黄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黄色网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