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小學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重要啟蒙階段,做好這一階段的教育工作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以及成長成才具有關鍵性的筑基作用。而語文是小學教育中最核心的學科,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中國特色,在幫助學生增強基礎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推動人才培養工作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黃河故事作為承載黃河文化的重要文學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顯著的地域特色,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教學資源,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黃河傳說故事》一書精選了28 個以黃河為主題的充滿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說故事,如“鯀死禹生”“李靖探河源”“昭君入河套”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故事進行了立體化的呈現,全方位展示出了黃河流域無比燦爛、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書中的黃河傳說故事文化內涵豐富、內容富有張力、情節生動有趣,為讀者深入了解黃河文化、增進黃河情感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結合書中內容,本文對黃河故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展開深入探索。
基于黃河故事的主要特點和特殊屬性,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基本要求,黃河故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黃河故事是具有育人價值的教學資源,在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創新語文教學方法、提升語文教學文化內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方面來看,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其中蘊含著大量富有趣味性和多樣性的語文知識,將其融入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語文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的缺陷,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文化視野的效果。此外,許多黃河故事和語文教學主題相互呼應,引用黃河故事可以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開展語文學習。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紅色革命精神時,僅靠教材中單一的課文,學生無法充分了解紅色革命精神的內涵和魅力,此時通過引用“ 皮徐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孟津渡黃河”等黃河故事就能夠幫助學生從鮮活的人物形象、典型的革命事跡中進一步深入理解紅色革命,增進學生對紅色精神的認同。
從創新語文教學方法方面來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習慣采用灌輸式和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使得本身理論性較強的語文課程變得更加枯燥乏味,自我控制力弱的小學生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分神,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而導致其學習效率大大下降。而黃河故事的融入能夠為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提供新的思路,以寓教于樂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舉例而言,許多黃河故事的結局具有開放性,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故事中原本的情節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其進行續寫,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部分黃河故事本身就是一部很棒的情景劇劇本,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還原故事中的情景,將教學課堂轉化為表演舞臺。黃河文明源遠流長,其間產生的經典故事數不勝數,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課堂主題來收集相關的黃河故事,并讓其在課堂上為同學介紹故事的基本內容和其中蘊藏的道理,以此推動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
從提升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方面來看,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發展至今,逐漸形成了系統性和多樣性的文化體系,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單從語文教材有限的內容中,學生無法充分學習并深入了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而黃河故事是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時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是實現以文化人目標的重要渠道,能夠進一步豐富語文教學的文化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浸潤,逐步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舉例而言,黃河故事“ 大禹治水” 講述了大禹全力投身于黃河治理工作、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學生透過這一故事可明確黃河治理對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了解黃河治理文化的起源,并以黃河文化為切入點進一步深入理解傳統文化。
其二,有利于促進學生基礎語文素養的培育。黃河故事具有顯著的文學價值,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基礎語文素養的培育。一是能夠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優質的黃河故事一般邏輯嚴謹、情節層層遞進,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與人交流時更有條理,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此外,學生講故事過程就是其練習口語的過程,通過復述,學生可練習故事中字詞的發音,體會故事中字詞句所表達的情感,理解其中的意義,并進一步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二是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幫助學生讀書認字,學習漢字的讀音、寫法和內涵,掌握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黃河故事中既包含常用漢字,也包含少量的生僻字,通過具體的故事情景,學生能夠快速學習這些漢字的用法、加深對這些漢字的記憶。因此,將黃河故事應用好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漢字知識儲備。黃河故事中包含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知識涵蓋的范圍極廣,涉及傳統農業、古代神話、歷史朝代、革命戰爭、現代化建設等多個方面。對于學生來說,黃河故事是一所文化寶庫,通過學習多樣化的黃河故事,學生能夠有效拓寬自身的文化視野、增強自身的通識水平。因此,將黃河故事應用好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三是能夠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黃河神話故事具有想象豐富、題材廣泛的特點,故事內容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奇幻玄妙,故事中的人物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這都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可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腦海中構建具體的故事場景和人物形象,在積極想象、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
其三,有利于推動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小學是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養成的關鍵時期,做好做實小學德育工作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舉措。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德育應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融入各學科的教學工作當中。對于小學語文來說,黃河故事是具有利用價值的德育資源,黃河故事中流傳至今的一些經典作品向世人展現了中華兒女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承載著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團結友愛的中華民族精神,以強大的精神感染力引導著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的培育,能夠使其樹立高度的文化認同感、堅定的社會責任感和獨立的思想信仰,為其今后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通過收集具有德育價值的黃河故事,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并將其融入語文教學中,能夠賦予語文課程德育屬性,實現德育和才育的高度統一,助力學生德行和才能的全面發展。舉例而言,通過引用“大禹治水” 的故事,學生能夠體悟到克服自然、人定勝天的奮斗精神和公而忘私、憂國憂民的奉獻精神;通過引用黃河流域的紅色故事,學生能夠體悟到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熱愛和平、渴望統一的家國精神;通過引用三門峽大壩建設的故事,學生能夠體悟到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協作精神和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科學精神。
基于上述內容,黃河故事具有顯著的育人價值、文學價值和德育價值,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對提升其育人實效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充分發揮這一價值,各小學應做好做實黃河故事應用工作,將其有機融入語文教學當中,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培育專業化的語文教師隊伍。語文教師是語文教學開展的重要主體,將黃河故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學校應通過多種渠道來對教師進行培育,打造一支了解黃河故事、會用黃河故事、能講黃河故事的優秀教師隊伍。舉例而言,對校內語文教師定期開展專業培訓,通過引用典型的教學案例來引導其明確黃河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使其掌握以講故事為核心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語文教師應具有應用黃河故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主動了解和收集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學生喜聞樂見的黃河故事,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故事進行生動呈現,并在應用故事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為其他教師在教學中應用黃河故事提供參考和借鑒。
其二,建立線上黃河故事資源庫。雖然說黃河故事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但并不是所有的黃河故事都適合小學學生進行學習。例如,部分黃河故事涉及的傳統知識較多,內容晦澀難懂,學生不易理解,強行將其加入到語文教學中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部分黃河故事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中蘊含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和時代發展相悖,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思想引導,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想充分發揮黃河故事的應用價值,應切實做好篩選工作。學校應抓住網絡資源豐富這一優勢,利用網絡技術來收集各地區、各年代的黃河故事,收集完成后,由語文教師來對其進行系統化的篩選,將其中內容優質、文化內涵豐富、適合學生學習的部分挑選并整合起來,建立線上資源庫對其加以儲存,并按照主題和類型對其進行分類,以便后續教師在教學中對其進行應用。
其三,開展多樣化的黃河故事主題活動。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校園活動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載體,各種類型的文學活動不僅能起到延伸語文知識、拓寬語文視野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動語文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融入,在無形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校應在堅守語文課堂這一教學主要陣地的基礎上,以黃河故事為主題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了解和學習黃河故事的渠道和途徑。例如,開展黃河故事分享會,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收集的、對自身有所啟發的黃河故事,并共同交流從中獲得的心得體會;舉行黃河故事續寫比賽,選取有開放性結局的黃河故事,組織學生對故事的后續發展進行合理想象和編寫,在競賽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黃河故事具有顯著的育人價值、文學價值和德育價值,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基礎語文素養培育、推動小學德育工作開展具有積極意義。學校應充分發揮黃河故事的應用價值,從培育專業化的語文教師隊伍、建立線上黃河故事資源庫、開展多樣化的黃河故事主題活動三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黃河故事的應用效率,通過黃河故事的融入來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的育人實效,助力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