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才英
摘 要:福建土樓博物館館藏“會魁”匾,常被認為是五經魁匾,內容豐富,記錄了闕永華縣試正案第一名、府試正案第一名、院試正學第一名、鄉試中式第三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十二名武進士、殿試一等第三名。查找相關材料,發現“會魁”匾是闕永華在會試中獲得第十二名武進士、殿試一等第三名,做了御前侍衛,并授直隸龍泉都司官職后,奉朝廷之命,于光緒七年(1881)農歷十一月初一為自己所立的榮譽牌匾。可以說,“會魁”匾是闕永華參加清朝科舉六次考試全過程的完整檔案,也是他光宗耀祖、勉勵后輩的最好物證。歷經140多年,這塊“會魁”匾保存完好,記載的信息很多,人物、時間準確無誤,被評為國家三級文物,具有極高的文物和文化價值。
關鍵詞:會魁;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05
福建土樓博物館館藏一件珍品,即清光緒七年制作的描金木牌“會魁”匾,序號為第5688,登記編號為21016,長165厘米,寬75厘米(圖1),現展于第三展廳。
上網查找資料,會魁指的是明清會試第一名,即會元,猶宋禮部會試之省魁。明清科舉制度,考生參加會試時,在五經試題里各認考一經,錄取的各經之第一名叫作“經魁”,合稱“五經魁”。五經,指的是詩(《詩經》)、書(《尚書》)、禮(先指《儀禮》,后指《禮記》)、易(《周易》,也叫《易經》)、春秋等五部儒家經典,會試之五經魁,也叫會魁。
從牌匾可知,這塊“會魁”匾是專門為御前侍衛授直隸龍泉都司闕永華制作的。生活在清朝的闕永華,參加會試時,考哪一經獲得第一名呢?
1 會魁匾內容解釋
匾的上款(右側)信息是:
欽加同知銜署永定縣正堂周德至縣試取正案第一名
欽加道銜特授汀州府正堂延楷府試錄取正案第一名
欽命福建提督學政曹秉濬丙寅院試取進縣學第一名
欽命福建巡撫李福泰丁卯科鄉試取中式第三名舉人
中間兩個金黃大字:會魁。
匾的下款(左側)信息是:
戶部尚書較射大臣董恂戊辰會試取中式十二名進士
武殿大學士監射瑞常戊辰朝考取一等第三名殿試
欽點御前侍衛授直隸龍泉都司臣闕永華恭承
光緒七年歲次辛巳冬月上澣吉旦立
認真解讀上面信息,可以理解其深刻內涵。
同知,明清時期的官名,是知府的副職,正六品。每個府設一人或二人,沒有規定人數。同知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同知辦事衙署稱“廳”。另有知州的副職稱州同知,從六品,無定員,分掌本州內諸事務。
欽加同知銜,就是皇帝破格加封為汀州副知府,還沒有正式任命。從官職上可知,這時的周德至官職是破格提拔為汀州知府副職。民國版《永定縣志》卷十一《職官志·知縣》記載了“周德至”這個人名,卻沒有記載其具體情況,但從牌匾中可得知,他行使的實際官職相當于永定知縣。咸豐三年(1853)至六年(1856),永定知縣、廣東開平人司徒緒(1823—1894)由三品蔭生錄選授永定知縣,調補閩縣知縣①,永定知縣暫缺,由周德至代理知縣職務,并主持永定縣試,具體時間最有可能是壬子(1854年)科,這是童子試的第一關。縣試通常在農歷二月,共考五場:第一場為“正場”,試“四書”文二篇,五言六韻試貼詩一首,文不得超過七百字。第二場為“初復”,試“四書”文一篇,“性理”論或“孝經”論一篇,默寫《圣諭廣訓》百余字。第三場為“再復”,試“四書”文或“經”文一篇,律賦一篇,五言八韻試貼詩一首,默寫《圣諭廣訓》。第四場和第五場為“連復”,默寫《圣諭廣訓》、考“時文”(八股文)、詩賦、經論、駢文,不拘定格②。考過這一關叫作“出圈”或“出號”。闕永華取得縣試第一名,又叫“縣案首”,當然獲得參加府試考試的資格。
欽加道銜指皇上親自加封,一般是指破格錄用或破格升官為道臺,還不是正式任命。道臺(或道尹)為正四品或從四品官員。延楷(1828—?),字古香,正黃旗滿洲恩奎佐領人,咸豐元年(1851)舉人,同治五年(1866)兼任汀州府知府③。從牌匾中可知,延楷只是特授汀州知府,還沒有正式任命。此時的汀州府試由延楷主持,具體時間很難確定,估計是1863年。府試是考取秀才的第二道關卡,通常在農歷四月進行,共考二場,第一場為“正場”,第二場可自由參加④。通過汀州府試即成為童生,有資格參加院試。闕永華取得汀州府試第一名,又叫“府案首”,順理成章進入高一級科舉考試。
提督學政,簡稱“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臺”,按清朝制度,每省只有一人,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并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一般由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屬等官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
曹秉濬,廣東省番禺縣人,同治壬戌(1862年)科進士,以翰林院編修身份于同治三年(1864)八月廿一上任福建提督學政⑤。“欽命福建提督學政曹秉濬”就是由朝廷直接任命曹秉濬為福建提督學政,主持全省院試。
院試共考五場,稱為“常臨”。第一場為“經古場”,考經解、史論、詩賦等。第二場為“復試”。第三場為“正場”,考“四書”文二篇,五言六韻試貼詩一首。第四場為“提復”,面試或作八股文一、二股。第五場為“大復”,考“四書”文一篇,“經”文一篇,五言六韻詩一首,并默寫《圣諭廣訓》⑥。同治五年(1866),闕永華去省會福州參加福建省院試丙寅(1866年)科考試,取得第一名,又叫“院案首”,順理成章獲得秀才資格,習慣上被人們稱為“相公”。
明清時期,要取得秀才名銜,必須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關,相當不容易。按清朝科舉考試制度,縣、府、院三級嚴格的考試成績分六等,只有考到一、二等級才有資格去參加更高等級的考試。
縣試與府試每年考一次,院試通常三年考兩次,每次錄取的名額,各縣不同,大縣名額多,小縣名額少。永定為中縣,平均每次錄取20名左右。乾隆年間,永定參加院試的童生,共錄取18人成為秀才,全部都是青坑人,叫作“獨中青坑”。
闕永華是湖雷增瑞人,從牌匾內容可知,在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不同等級科舉考試中,居然連續獲得第一名,既是“縣案首”,也是“府案首”,還是“院案首”,非常了不起。明清時期,接連獲得縣案首、府案首、院案首的考生俗稱“小三元”。
李福泰(1806—1871),字星衙,山東濟寧人,道光年間進士。1854年任番禺知府,組織團練,推行保甲,鎮壓天地會陳天領導的反清起義。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率軍民堵擊敵船。次年英法聯軍第二次攻陷廣州后,他曾與南海令葉廷杰等人組織鄉團,收復廣州。1864年奉令督辦東、北江軍務,追擊太平軍余部李世賢部。
1865年,李福泰遷廣東布政使,后擢升福建巡撫。同治八年(1869)調任廣西巡撫。歷任兵、工等部侍郎,兩湖、兩廣、云貴總督等要職,加太子少保銜,擢體仁閣大學士。謚文達。
李福泰被提拔為福建巡撫的當年,即舉行丁卯(1867年)科鄉試。武科鄉試和文科一樣,也是三年一試,以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逢慶典為恩科,通常在同年文鄉試舉行后兩月,即十月舉行。
武鄉試分內場與外場,共有三場:第一場試馬箭;第二場試步箭、技勇;第三場試策論。
試馬箭程序為:場內豎立三大靶,各離三十五弓,每人跑馬兩回,共射六箭,再射地球一箭,計七箭,以中三箭為合格,缺一者不予參加二場考試。
試步箭程序為:步靶高五尺五寸,寬二尺五寸,距離三十弓,每人連射六箭,須直中靶子中央,其碰邊或擦框者俱不算。六箭內以中二箭為合格,缺一者不予再試技勇。
技勇程序為:以八力弓、八十斤刀、二百斤石為三號;十力弓、一百斤刀、二百五十斤石為二號;十二力弓、一百二十斤刀、三百斤石為頭號。弓必開滿,刀必舞花,石必離地一尺。三項內必須有一二項頭、二號者方準入好字號。若俱系三號,不準挑入好字號,若有開八力弓,而刀石并無頭號者,亦不準挑入好字號。
通過第一場、第二場考試的人,可以進入第三場的策論考試。清初時期,規定策論的考試內容為武經、論策⑦。
闕永華獲得秀才的第二年就參加了舉人考試,并獲得武舉第三名。“中式”就是符合科舉考試規定,正式成為舉人,人們習慣上稱之為“老爺”,即具備參加全國武會試的資格。
闕永華并不是考文舉人,而是考武舉人,這就比較奇怪了。但是結合他父親的履歷就容易理解了。
民國版《永定縣志》記載:“闕勛,字如超,道光癸卯(1843年)科舉人,任上杭千總、寧化守備、汀郡都司,升詔安游擊。”⑧
另外,民國版《永定縣志》記載:“闕勛,字如超,武舉,增瑞鄉人。歷任要職,歸田后,凡鄉中公益,無不力為提倡。嘗立鄉約以訓子弟,平道路以利鄉人。建宗祠、修文廟,皆身與其事。以是,人咸敬之。子永華,武進士,授侍衛。”⑨
因為父親闕勛是武舉人,對武舉考試熟門熟路,擁有更多關系網,加上闕永華聰明好學、天生神力,武舉人手到擒來。以上信息表明闕永華的確是文武全才。
董恂(1807—1892),近代詩文家,原名醇,后避同治帝諱改恂,字忱甫,號醒卿,江蘇甘泉(今揚州)人。道光年間進士,先后事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官至戶部尚書。其間,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作為全權大臣,奉命與比利時、英國、俄國、美國等國簽訂通商條約。為維護國家利益,據理力爭,不辱使命⑩。
武會試與文會試一樣,以辰、戌、丑、未年為正科,逢慶典為恩科。董恂做戶部尚書時,作為較射大臣(武進士考試的主考官),主持全國戊辰(1868年)科武進士考試。
闕永華獲得武舉人的第二年參加武進士考試,一舉成功,榮獲十二名。對于闕永華獲得武進士之事,民國版《永定縣志》記載很清楚:“闕永華,字嵩階,同治戊辰(1868年)科,欽點御前侍衛,歷任龍泉關都司,閩浙總督府參將。”k
2 “會魁”匾來源考證
從“會魁”匾可知,闕永華當年會試是武進士第十二名,并不是會元。他沒有參加文進士的會試,也就缺乏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考試,談何五經魁之說。封建社會非常講究名號與等級,若是名不副實,這塊“會魁第”的金字招牌就會被砸爛,甚至惹禍上身。闕永華為什么敢在大廳正墻上懸掛“會魁”牌匾呢?
瑞常(?—1872),石爾德特氏,字芝生,號西樵,蒙古鑲紅旗人,晚清大臣。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大考二等,六遷至少詹事。二十四年(1844),連擢光祿寺卿、內閣學士。二十五年(1845),遷兵部侍郎,兼鑲紅旗漢軍副都統。二十九年(1849),充冊封朝鮮正使。調吏部,歷兼左、右翼總兵。同治十年(1871),拜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文淵閣大學士為清朝四殿兩閣六個重要大臣之一,為正一品。十一年(1872),卒,贈太保,謚文端,入祀賢良祠。
瑞常歷事三朝,端謹無過,累司文柄,時稱耆碩。子文暉,官至盛京禮部侍郎l。
從瑞常簡歷中可知,此人還算清正廉明,他作為武進士會試的監督大臣,應當是比較公正的。1868年,闕永華參加殿試獲得一甲第三名,比武進士的成績還要更好,是科舉考試高手,文武雙全。按照清朝制度,會試錄取者統稱貢士,貢士第一名叫“會元”,前十名稱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稱為“會魁”。也就是說,闕永華的這個“會魁”名號并不是代表“會元”,也不代表他在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三名,而代表他在會試中獲得第十二名武進士。
清朝雖以武功立國,但進入山海關建立清政府后,受漢人文化影響,科舉考試重文輕武,武進士的分量比文進士要差一些。
闕永華初從1854年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到1868年獲得武進士和殿試一甲第三名,共經歷14年,可謂一帆風順。特別是在1866年到1868年的三年內,由秀才中舉人,再中進士,科舉考試連升三個檔次,可謂神速。這段時間,太平天國起義轟轟烈烈,福建大部分地區都發生戰亂,永定也不例外,太平軍三次進入境內。闕永華的科舉考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順風順水,算是奇跡。
此后,闕永華仕途一路高升,一直做到閩浙總督府參將。按清朝兵制,漢軍用綠旗,通稱“綠營”,分駐各省,最高的統軍官叫提督,下設鎮(總兵)、協(副將)、營(參將、游擊、都司、守備)、汛(千總、把總等)四級,逐級統屬,參將是綠旗兵中“營”的主官,為正三品。闕永華的官職比他父親略高一些。但是,這塊“會魁”匾落款是龍泉都司(正三品),估計闕永華的最后官職是虛銜,而不是實職。
3 會魁匾的價值
這塊“會魁”匾呈長方形,配上外框,總體布局合理。中間“會魁”兩個大字位置明顯,突出金色;上下款所有文字凹鑿雕刻,工整有序,與黑色里板形成鮮明對照。外框雕工精湛,紋飾清晰。該匾是闕永華奉朝廷之命為自己所立,故稱“臣恭承”。“冬月”為農歷十一月,“上瀚”意思為上旬,“旦吉”就是農歷初一。準確地說,“會魁”匾是闕永華于光緒七年歲次辛巳(1881年)農歷十一月初一所立制作。這塊牌匾歷經140多年,保存完好,記載的人物、時間準確無誤,難能可貴。
從百度網上搜索到多塊“會魁”匾牌,品相和內容與此對比都要差得遠。這塊“會魁”匾是闕永華獲得武進士和做欽點御前侍衛的憑證,原本懸掛在湖雷鎮增瑞村科甲第大廳上,是他在清王朝統治時期獲得榮譽的象征,作為闕永華光宗耀宗的資本,是永定境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信息最豐富的標志性名片,記錄了闕永華從縣試、府試、院試到鄉試、會試和殿試六次科舉考試完整歷程。
這塊“會魁”匾被評為國家三級文物,既是對闕永華所獲功名的肯定,也是他光宗耀祖、勉勵后輩的物證。福建土樓博物館珍藏的這件文物,保存完好,包含許多信息,具有極高的文物和文化價值。
完全可以說,這塊“會魁”匾是研究永定區甚至是龍巖市內,清朝文人士子參加科舉考試過程以及所獲得官職的最寶貴、最有意義的實證。
注釋
①何友文.道光二十八年福州知府考略(一)[J].福建史志,2016(1):54.
②臧云浦,朱崇業,王云度.歷代官制、兵制、科舉表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147-148.
③何友文,道光二十八年福州知府考略(一)[J].福建史志,2016(1):57.
④⑥臧云浦,朱崇業,王云度.歷代官制、兵制、科舉表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148.
⑤福建清朝學政列表[EB/OL].(2018-04-25)[2023-11-23].http://www.chezaiyi.cn/history/205336.html.
⑦左都御史.弓必開滿、刀必舞花,清代武科舉具體考什么?[EB/OL].(2022-04-30)[2023-11-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505730678037086&wfr=spider&for=pc.
⑧k徐云龍,張超南.永定縣志:卷十二:選舉志:武舉人[M].1944(民國三十三年).
⑨徐云龍,張超南.永定縣志:卷三十:惇行傳[M].1944(民國三十三年).
⑩百度百科.董恂[EB/OL].(2021-01-30)[2023-11-23].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A3%E6%81%82/4090698?fr=ge_ala.
l百度百科.瑞常[EB/OL].(2021-09-15)[2023-11-23].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1%9E%E5%B8%B8?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