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淄博市博山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傳統產業逐漸衰落,導致一些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生活條件相對落后。同時,由于缺乏穩定的就業機會,許多群眾面臨就業難的問題。為應對這一問題,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開發相應的文物保護公益崗,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這一舉措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更為文物保護事業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
關鍵詞: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文物保護;公益崗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36
0 引言
根據淄博市博山區政府公布的數據,全區各級各類的文物保護單位共184處,這些大大小小的文物保護單位需要有相應的人員進行看管。對此,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區域內困難群眾就業,緩解了就業壓力。
1 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工作現狀
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是博山區文化和旅游局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轄區內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是一支專業性強、年齡結構合理、思想作風過硬的文物保護隊伍。下設辦公室、綜合業務科(含博物館業務)、財務室、趙執信紀念館管理辦公室、陶瓷琉璃藝術博物館管理辦公室五個科室,共有正式職工13人,其中黨員9人。
近年來,全體干部職工秉承“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和服務水平,為全區文物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1 發揮自身優勢,精心組織開展活動
一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為做好“送展下鄉”活動,在淄博市博山區文化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送展下鄉”宣傳展板,制作了《博山歷史文化知識宣傳冊》,設計了宣傳海報和文化衫,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通過文物知識的普及和現場展覽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增強了群眾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
二是精心組織,服務群眾。積極協調組織在鎮、村開展展覽活動。為了方便群眾觀展,組織工作人員在人員集中區域放置展臺,并積極與淄博市博山區文化館聯系確定到村展覽時間和地點。在活動現場設置咨詢服務臺,發放文物保護宣傳資料,講解文物保護知識,提供免費咨詢服務等。
三是注重實效,提升效果。通過展覽向基層群眾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知識,增強了他們的文物保護意識,為博山文化事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1.2 結合文物工作實際,充分挖掘紅色資源
博山區是革命老區,博山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了建設祖國和保衛家園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革命戰爭年代,博山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把挖掘革命文物內涵、弘揚紅色文化作為首要任務,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編制了《博山革命舊址群保護規劃》,組織實施了一系列文物保護工程。
1.3 堅持服務群眾原則,努力打造為民服務品牌
近年來,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行業優勢,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實推進“文化+”行動,持續開展文物保護工程進社區、進校園活動。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在做好日常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努力打造為民服務品牌。
1.4 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已取得一定工作成績
2019年,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在山東省內率先成立博山區文物保護員工作大隊,首批聘用公益崗工作人員14人為文物保護員,派駐到各鎮文化旅游管理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全區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博物館、紀念館等安全防護工作,檢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紀念館及其權屬單位、使用單位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貫徹落實情況,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并監督整改落實情況,確保文博事業的安全(圖1)。截至目前,累計聘用公益崗人員28人,并且工作人員已在一線開展相關工作,針對各個文物點進行了定期巡查,并結合巡護App智慧開展工作。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也定期對公益崗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培訓既有理論知識方面的講解,也有實踐培訓內容(圖2)。
2 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的必要性分析
2.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提高文物保護能力
文物保護公益崗的設置,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基層文物工作、提高文物保護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徑。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不僅能讓文物保護工作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有事可干,而且通過合理分配崗位任務,還能進一步調動文物保護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中來。
2.2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為了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必須讓每一個貧困人口都享受到公平的發展機會和福利。許多貧困人口由于就業困難、缺乏技能等問題,無法實現穩定脫貧。因此,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可以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困難這一民生問題。文物保護公益崗為他們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來源。同時,在文物保護工作中,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這為貧困人口提供學習和提升自身技能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困難的問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3 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種途徑,旨在通過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和管理,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從而加快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
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不僅有利于保護我國重要文化遺產,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提高群眾生活水平。通過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文物保護事業,進一步推動文物保護事業的發展。此外,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還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文化建設。通過引導群眾參與文物保護和管理,增強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水平,推動文化建設的進程。
3 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促進困難群眾就業的具體策略分析
文物是不可再生資源,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利用好文物資源,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下一步,應進一步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促進困難群眾就業增收,把文物保護公益崗開發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文物資源價值內涵和時代價值,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文物保護和利用的有效路徑,以實際行動推動新時代文物工作高質量發展。
3.1 精準對接,開發崗位,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人員保障
為了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必須積極轉變觀念,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準對接轄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困難群眾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文物保護公益崗不僅可以幫助解決當地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資源。通過精準識別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困難群眾,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實現“精準幫扶”。在編制《博山區文物保護公益崗開發計劃》時,需要充分了解轄區內文物資源分布情況和困難群眾就業意愿,確保計劃符合實際情況和群眾需求。同時,要注重公益崗開發的可持續性,不僅要解決當前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還要考慮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好地支持和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升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2 創新思路,融合發展,為文物保護工作注入新活力
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現有文物資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文物工作思路,主動與相關單位溝通協作,拓展文物保護公益崗開發范圍,著力推動文物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利用。
一是深入挖掘文物資源的經濟價值。充分發揮博山陶瓷、琉璃等特色產業優勢,推進博山陶瓷非遺展示中心建設,以工業遺產為載體,發展旅游經濟,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積極拓展文物保護公益崗的開發范圍。積極開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工業遺產、紅色旅游景區等的文物保護公益崗開發工作,促進全區困難群眾就業增收。三是與社區服務有機結合。發揮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服務網絡優勢,將文物保護公益崗與社區服務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利用文物資源為社區提供幫扶政策咨詢、就業創業幫扶等志愿服務。
3.3 健全機制,規范管理,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管理制度是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應積極通過建立健全文物保護公益崗管理制度,將文物保護工作與公益崗開發相結合,并通過制定工作職責、崗位說明書、考核辦法等加強對公益崗的管理,推動全區文物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是在文物保護公益崗開發過程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格按照《博山區公益性崗位設置及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制定工作職責,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充實。
二是完善考核機制。為確保文物保護公益崗的招聘質量和上崗效果,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應積極聯合區人社局、區財政局建立考核機制,對文物保護公益崗的招聘、管理、考核等環節進行規范和量化考核。
三是制定獎勵機制。根據公益性崗位工作內容和特點,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應當對公益崗人員實行分類管理。對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公益崗人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規定進行獎勵,提高其工作積極性。通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機制、建立獎勵機制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全區文物保護公益崗的管理水平。
3.4 強化宣傳,優化服務,為文物保護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文物保護公益崗的開發是文物保護工作深入推進的一項具體舉措,也是新時代做好文物工作、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的有益探索。博山區應進一步強化宣傳,優化服務,在全社會營造支持文物保護、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
一是創新宣傳方式。依托各類新媒體平臺,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廣泛開展文物保護知識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著力提高群眾文物保護意識。二是拓寬宣傳渠道。積極整合各級各類宣傳資源,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在《博山新聞》上刊登宣傳報道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地開展文物保護知識的宣傳活動,切實提升社會各界對文物工作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三是加強協作聯動。主動對接當地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做好與當地主流媒體、新媒體平臺的溝通對接,大力宣傳文物保護公益崗工作情況和典型經驗做法,讓社會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保護公益崗工作,提高社會各界對文物保護公益崗工作的認知度。四是完善配套措施。進一步完善《博山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區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等配套文件,積極推動區內國有博物館與轄區街道社區對接,將國有博物館作為基層服務陣地來建設和管理,通過專業人員和技術力量進村入戶開展業務指導和咨詢服務等方式,為基層群眾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
4 結論
公益性崗位開發是落實中央關于就業工作決策部署、推動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事業服務中心應當積極開發文物保護公益崗,帶動更多的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做好相關宣傳工作,讓更多人關注本地的文化遺產,重視對文物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岳韶華.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群眾力量的依靠和拓展分析:淄博市博山區文物保護工作漫談[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13):62-65.
[2][佚名].諶貽琴在陜西、甘肅調研時強調 加強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和殘疾人關愛服務 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J].中國民政,2023(8):2.
[3]陳昊.成都市幫扶困難群眾就業提供至少3個適合崗位[N].四川日報,2023-02-03(003).
[4]崔健.淄博市齊文化資源的產業開發研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22.
[5]馬璇.文物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實踐路徑:以淄博市為例[J].新西部,2021(11):120-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