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凡
導讀:京劇是我們國家的瑰寶,但現在了解京劇的年輕家長越來越少,幼兒學習京劇沒有任何經驗。繪本是幫助幼兒拓展知識、積累經驗的一種最直接、直觀的方式。項目化學習是指對某一值得學習的主題進行深入研究,聚焦于尋找相關問題的解答。在京劇項目化活動中引入繪本,可以幫助幼兒能夠了解京劇故事,學習京劇知識,培養對京劇的興趣。
一、繪本助力自主自發
大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圖片、文字符號感興趣。繪本里有大量的圖片,通過閱讀或者和同伴講述,就能知道故事內容。
例,將如京劇繪本《三岔口》放在閱讀區里,封面上夸張的人物形象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每天都有幼兒去閱讀區翻閱,認識一些字的幼兒充當了小老師,邊看圖邊通過幾個熟悉的字把故事講給同伴聽。
在交流分享中,幾個幼兒輪流分享了京劇繪本《三岔口》,大家對故事內容很感興趣。教師根據實際討論幫助他們梳理,發現幼兒對故事里三塊內容比較感興趣:一是焦贊被官兵押解時的動作以及他和官兵交手時的打斗技巧;二是丑角劉利華的矮子功以及他和焦贊黑夜里打斗的場景;三是丑角、武生的妝容、打扮。基于幼兒興趣點和需要,師幼分組討論,在幼兒的提議下三個項目小組便組建而成。
二、繪本助力自主探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到“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應追隨幼兒的興趣,劃分不同的項目化小組,在小組里讓幼兒自由討論、探究、發現。
在京劇《三岔口》項目活動確定后,各小組圍繞問題自主探討。教師沒有直接參與討論,給予答案,而是鼓勵幼兒自己商討決斷,尋找答案,解決問題。
在打斗的項目化小組里,幼兒先共同閱讀繪本后進行表征,把劇目里主要人物形象記錄下來,再分別討論里面的人物打斗動作,商量角色。他們還利用班級里的電腦找了相關的演出視頻,學習里面的打斗動作。同伴間互相商討論繪本內容,偶爾的動作模仿令大家捧腹大笑。
對于京劇繪本里比較出彩的人物形象,如任堂惠、劉利華、焦贊,大家都想扮演。遇到問題后他們沒有立即尋求幫助,而是由幾個有主見的幼兒帶領著共同商量對策。大家決定一起學習打斗動作后共同表演,集體評選出表演的演員。
在造型項目組里,幼兒仔細揣摩繪本里人物的造型、裝扮,在美工區用黏土設計了臉譜造型,用毛茛等材料設計了人物的京劇頭飾,每個作品都栩栩如生。繪本不僅讓幼兒了解故事內容,還提升了他們的審美鑒賞的能力。
三、繪本助力自主交流
幼兒對京劇繪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閱讀架上漸漸多了許多京劇繪本,有的是從幼兒園圖書館里借的,有的是幼兒從家里帶來的。《武松打虎》就是笑笑從家里帶來的,繪本剛放到書架上,幼兒就擠在一起看了起來。在交流分享里師幼共同分享、分析了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
在繪本里講到武松睡覺之前,有的幼兒提問:“怎么沒有老虎?為什么沒有看到老虎?他扮演的是誰?為什么要穿黑色的衣服?手里拿的棒子有什么用?他為什么是一個很老的人?他為什么不知道老虎在哪里?”
繪本看完一半之后,有的幼兒又問了:“老虎是不是人扮的?為什么老虎現在才來?為什么他手里沒有棍子了?如果老虎是人扮的,武松把老虎打死了,那人有沒有被打死?為什么老虎要在人睡著的時候來呢?為什么兩個人要打得那么夸張?他為什么要揪著老虎的尾巴?”
通過對問題的梳理與分析,發現幼兒的關注點主要為: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武松和老虎的動作、表情、心理變化,服裝、道具的使用等。
在提出疑問和探究疑問的過程中,幼兒從點到線,以線成面,不斷地遷移經驗,整合了京劇中的各種元素,形成了自身對京劇藝術的更多了解。
從幼兒感興趣的京劇人物“武松”入手,通過家長講述、繪本閱讀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武松打虎的基本故事,加深了對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的印象。
京劇是集戲劇、音樂、舞蹈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唱念做打的高超基本功以及演員的手、眼、身、法、步的表現力使得京劇藝術散發著傳統文化的光芒,經久不衰。隨著幼兒的年齡增長,他們對畫面、節奏和旋律的感受能力不斷提升。《武松打虎》的表演選段中,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都相對比較簡單明了,適合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整個選段表演時長不到10分鐘,主要分為前半段武松找虎和后半段武松打虎。演員精湛的動作技巧和神情表現,吸引了幼兒的專注觀察和模仿。通過反復欣賞,幼兒發現了京劇演員的表演中,從眼神、表情到動作所要表現的人物心理。比如,對于眼睛的東張西望,幼兒說是武松擔心有老虎,在悄悄地看老虎有沒有來;對于面部的放松,幼兒說是武松緊張了一路,發現景陽岡上沒有老虎;對于踮起腳尖伸頭捂腹,結合前因,幼兒大喊是武松酒喝多了要吐。《武松打虎》的選段以做、打為主,唱、念為輔,幼兒在反復的欣賞中,發現了京劇中做和打的表演魅力,爭相模仿學習。
(一)分解京劇相關知識
鏗鏘有力的音樂、多彩夸張的臉譜、花團錦簇的服飾、絢麗華美的行頭,無處不蘊藏著京劇藝術豐富的文化內涵。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對京劇直觀的視聽感受,常激發對京劇表演藝術進一步的探索和認識。
在欣賞京劇選段《武松打虎》后,幼兒提出:“武松的臉還蠻干凈的,不是大花臉;他為什么穿著黑色的衣服戴著黑色的帽子?他手里的棍子是什么?他睡覺的姿勢好奇怪……”在幼兒園的京劇教育是啟蒙性質的,不需要教師具備專業水平和專門學習京劇的經歷,最基本的要求是了解入門的京劇知識、知道京劇表演的要素和程式、可以模仿京劇表演。如果幼兒有這方面的疑問,我們需要和幼兒一起共同探究以下要素:京劇有四大行當,不同顏色和樣式的臉譜代表不同人物的角色和性格;角色的不同決定了服飾的不同,武松的行頭是便于打斗的武生服飾,穿著一身黑色的夜行衣;京劇演員會根據劇情需要使用不同的道具,武松手里拿的是哨棒,一根簡單的木棍;京劇演員一個人的表演稱之為做,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它的含義,因為要通過動作來表現,所以往往都會比較夸張。
(二)體驗京劇活動樂趣
在對故事情節和京劇知識了解的基礎上,讓幼兒深入體驗京劇樂趣,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其重點是互動性與操作性,如繪畫京劇表演海報、設計表演門票、制作臉譜和道具、京劇故事排序、創設戶外體育游戲、京劇角色扮演等。
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學習,幼兒通過閱讀、觀看、調查、創作、設計、講述、模仿、表演、游戲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了關于京劇選段《武松打虎》的多種成果,以展演的形式將京劇選段的表演帶給了其他班級的幼兒,獲得了大家的喜歡。
四、繪本助力自主創造
開展京劇項目化學習活動的第一步是讓幼兒了解京劇。通過視頻、圖片呈現方式帶領幼兒走進京劇的世界,一方面能夠讓京劇以形象化方式展現在幼兒面前,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幼兒了解不同歷史人物,通過京劇的欣賞了解人物特點、性格等,為京劇項目化學習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圖書區當中,我們分別投放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空城計》等故事書。我發現幼兒進入圖書區時經常會去翻閱《空城計》這本書。在飯后、午睡前,我都會和幼兒一起閱讀《空城計》。在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后,我們又選取了《空城計》這一經典曲目讓他們欣賞,并帶領他們一同深入了解京劇中的人物。
師:“孩子們,通過繪本你們看到了什么呢?”
寶寶:“有拿著羽毛扇子的老爺爺,應該是諸葛亮。”
左左:“還有騎馬的人。”
笑笑:“還有掃馬路的人。”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空城計講述了什么故事嗎?你們知道其中人物的名字嗎?”
貝貝:“我知道,是諸葛亮很聰明,他打敗了那些欺負他的人。”
左左:“是諸葛亮在城樓上彈琴,還把城門打開,就嚇跑了司馬懿。”
師:“空城計的主要人物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著名的軍事家,輔佐劉備奪得天下;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空城計講述的是諸葛亮派兵攻打魏軍,只有老弱病殘守城,司馬懿來到城下,諸葛亮卻傳令大開城門,并派人清掃道路,自己坐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看到這樣的情景,以為城里布置了士兵,最后逃走了。”
師:“聽到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覺呢?”
小檸檬:“諸葛亮好聰明。”
樂樂:“諸葛亮真勇敢。”
弟弟:“司馬懿太傻了。”
師:“現在你們重新看這個視頻,可以認出其中的人物嗎?”
幼:“我知道了這是諸葛亮。”“我認出來了司馬懿。”“我知道他們是不同國家的人。”
結合繪本,將幼兒帶入“空城計”的場景。他們逐漸認識了“空城計”中的人物,聆聽了“空城計”故事,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聰明勇敢,經典故事在心中生根發芽。
欣賞京劇繪本的過程中,不同的幼兒對人物的喜好不同,對京劇中展現出的道具興趣度不同。在帶領幼兒進行深度分析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與父母一同制作喜歡的人物、道具,在實踐操作中滲透京劇國粹內涵,讓他們欣賞的京劇從“平面”中走出來。
在幼兒了解了“空城計”故事之后,教師還讓幼兒尋找自己喜歡的人物和道具。
每個幼兒心中都有了喜歡的人物和道具,他們對京劇也有了直觀感覺和認識,這都為親子活動的開展扎實了根基。加上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僅讓家長了解了幼兒的學習內容,還讓家長積極參與到親子活動中。
五、作品展覽,無聲潤物
每一個幼兒都渴望自己的努力被看到,希望自己的辛苦得到積極反饋。通過作品展覽的方式將親子作品呈現出來,幼兒不僅可以指出自己作品的出處,還可以講述作品描繪的故事。這都在無聲之中將京劇中的精粹滲透到幼兒思想深處,讓幼兒感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經典與燦爛。
親子作品的展示帶給了幼兒自信心,也將幼兒重新帶回到京劇的場景中,既讓幼兒重溫了“空城計”故事,又讓幼兒感受了京劇的魅力。將京劇與經典故事浸入幼兒心中,帶給幼兒新的成長。
幼兒在項目化學習中通過不同的方式解決疑問,進而不斷地萌發了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幼兒期是形成良好個性的關鍵期,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去學唱京劇、表演京劇。幼兒在集體面前敢于表演、敢于開口,都是自信心的表現。在欣賞京劇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增強了審美感受力和審美理解力。在京劇表演過程中,幼兒學習了京劇身段,掌握了準確的形體化動作,促進了生長發育,增強了身體的協調性和肢體動作的靈活性與節奏感,從而提升了形體表達力。
六、結語
在幼兒園京劇課程的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依據項目化學習的關鍵要素,從繪本入手,立足于兒童本位原則,最終讓每個幼兒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探究經歷,獲得完整而具體的探究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