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陽
導讀:幼兒是天生喜歡自然、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樂于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種植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教育價值,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多元發展,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也是早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內容。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資源,努力創造機會,組織實施種植課程,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拓寬視野,激發親近自然的需求。本文結合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通過積極開展“滿天星”班花課程,探索種植活動對幼兒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價值,為幼兒園開展種植課程帶來更多啟發和借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教師應帶幼兒接觸自然,激發好奇心與探究欲望,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
教師應該在深入了解幼兒興趣、生活經驗和個人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一起參與種植活動,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近距離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促進多元化發展。我們利用幼兒園里的一塊空地,開辟了種植園地,組織幼兒進行班花以及其他植物的種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種植課程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
幼兒園的種植課程跟農業院校專業種植的課程不同的,不是為了讓幼兒獲得關于種植的專業知識,而是以種植活動為載體,激發幼兒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感情,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同時,種植課程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很多實際的教育價值,具體包括以下三點。
(一)觀察植物,豐富對植物的認知
現如今幼兒的生活遠離大自然,很多幼兒不認識常見的植物。我們在幼兒園里規劃了種植園地,與幼兒一起進行簡單的種植活動。這是觀察植物形態生長變化過程、豐富對植物認知的好方法,不僅能激發幼兒對植物的興趣,還能幫助幼兒豐富植物特點、種植方法等相關知識,掌握簡單的種植技能。同時,保護環境的意識應從小培養。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幼兒能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近距離感受植物自然生長的神奇之處。
(二)探索生命,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種植活動中,幼兒可以全方位地進行觀察、動手操作、記錄。這個過程可以給幼兒提供探索生命、科學探究的寶貴嘗試和機會,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究精神。
(三)親近自然,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由于各種原因,幼兒親近自然的機會大大減少。種植園地是大自然的微縮版,開展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自發地觀察大自然,有機會觀察和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這個過程能夠全面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充分促進耐心、愛心、責任心以及觀察、比較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
二、“滿天星”班花種植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一)課程緣起:順應興趣,開啟種植之旅
在小班時期,本班幼兒在一次散步時偶然發現草叢里有很多黃色的小花朵。通過細致觀察后,大家了解到這是迎春花。于是,我們開展了幾次以迎春花為主題的活動,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對花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幼兒在幼兒園里尋找其他花朵時也發現,花的種類不多。之前在閱讀《植物彩虹》這一繪本時,我們對書中各種植物的美充滿了興趣和幻想,于是,一起去調查春天里的花,并選出一種“班花”自己栽種。通過討論與投票后,大家最終選擇了滿天星進行栽種。
(二)初次種植:見證成長,了解完整周期
2021年春,我們在幼兒園里找了一塊空地,開始了第一次種植。
在種植之前,幼兒仔細觀察滿天星的種子,產生了很多思考:它會不會像繪本《愛睡覺的種子》那樣愛睡覺呢?如何做才能讓它們發芽?賣種子的叔叔告訴我們先用溫水泡發種子才能播種,這樣行得通嗎?大家在教師的帶領下來到種植園地,親手種下種子,并用奶粉罐、灑水壺等澆水工具澆水。還有很多剩下的種子,大家將其種在廢舊的泡沫桶和塑料桶里,并放入教室的植物角里。
經過一段時間,滿天星發芽了。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深入觀察了滿天星的外觀特征,并以圖畫表征的形式進行記錄。在隨后的生長過程中,幼兒深入細致地堅持觀察,將滿天星不同的生長階段記錄了下來。
滿天星經過一個圓滿的花期之后,很多花凋謝了,幼兒發現有的滿天星變成了黃色,花朵上的花瓣凋零后又結出了種子,就像《一粒種子的旅程》里說的那樣,大家真實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奇跡。我們把種子收集起來,準備等過完暑假開學后進行二次播種。
(三)二次種植:提高要求,掌握種植方法
暑假結束后,新學期開始了。此時,幼兒從小班升入中班,認知和對探索的需求進一步提高。大家通過自主討論,決定提高種植難度,將花種成圓形和心形的形狀。除了種植形狀上的改變,我們提高要求,希望能夠培養幼兒獨立種植的能力,掌握不同植物的種植方法。我們把全班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分別是滿天星組、番茄組和辣椒組,每個小組設置一個組長。在各自的努力下,植物茁壯成長,給大家帶來了滿滿的成就感。
三、種植課程取得的實際效果
教育學家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在這個活教材里,幼兒能從中學到經驗和知識?!蔽覀兞⒆銓嶋H,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的資源,積極開設種植課程,給幼兒提供了實踐機會,這是對陳鶴琴“生活教育”理論的絕佳詮釋。從最終的實際效果來看,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提高了綜合能力,發展了科學探究意識,提高了語言表達、動手操作、創造和藝術鑒賞、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初步實現了課程初期設置的教育目標,實實在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提升了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
《指南》告訴我們,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在閱讀區為幼兒提供了《種風機的爸爸》《飛船升空了》《穿山跨海的中國奇跡》等科學類繪本,通過書中有趣的科學實驗和專業科普引導幼兒感受科學的魅力,建立嘗試用實驗尋找答案的認知,培養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進行第一次種植活動時,種子被用水泡發后,為了使水和種子進行分離,幼兒饒有興致地進行了科學小實驗。他們通過對實驗的內容、方法、形式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和總結,成功找到了解決方法,利用合適的材料順利把水和種子分離開來。在收獲種子的階段,枯枝、葉子、種子、泥土混在一起,怎么辦呢?幼兒基于種子和水分離實驗的前期經驗,用網來過濾,把種子篩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對大自然里的各種現象開始產生極大的自主探究意識,大大激發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科學探究的能力,為日后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二)提升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種植活動很好地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種植過程中,幼兒需要掌握使用各種工具的技能,如用鏟子挖土、將植物種到土里、用剪刀修剪植物、用鏟子給植物松土、用工具給植物澆水等。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幼兒大肌肉動作、手部精細動作等的發展,也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記錄植物生長變化,以交流的方式談論自己的發現,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觀察到植物出現生長變化后,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表達:“哇,滿天星開花了,真的很像星星呢!”“滿天星結出的種子,好像一個個小鼓包?!?/p>
同時,在日常種植過程中,幼兒積累了很多感性經驗,這些都成為集體交流分享中源源不斷的素材。他們開始能夠清楚講述自己的發現,根據植物的生長發育大致說出過程。同時,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記錄表格、畫圖等方式記錄植物生長的情況,大大促進了幼兒前書寫能力的發展。
(四)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的發展
種植活動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照顧植物,極大地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感和社會性。幼兒種好滿天星以后,每天到幼兒園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滿天星的生長情況,積極給滿天星澆水、除草,和同伴熱情分享自己的發現。從植物的種植、養護、采摘,幼兒成為真正的小主人,親身體驗到了種植的樂趣,激發了熱愛生命的情感。
同時,在第二次種植階段,我們對幼兒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都設置了組長和組員,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有助于他們增強團結協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社會性。
(五)提高了幼兒的創造力和藝術鑒賞力
在《指南》中,關于藝術領域部分的教育建議是,幼兒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喜歡進行藝術活動過并大膽表現。因此,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為幼兒創造足夠多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進行藝術活動。在種植活動過程中,我們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觀察到的植物生長場景畫下來,制作成植物成長手冊,幫助幼兒更加直觀地感受植物的藝術美。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六)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種植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滿天星的種子被泡發以后,我們要把盒子里的水倒掉,但是只要盒子一傾倒,種子也會跟著被倒出來。于是,大家紛紛開始想辦法,先想到用網擋住種子,不讓種子掉下來。幼兒嘗試了不同的材料,找來了粗麻布、紗布和蘋果包裝袋。通過實驗和比較,大家最終發現,通過紗布和粗麻布可以成功分離水和種子。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此外,通過親身體驗種植活動,幼兒也充分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極大地提升了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有效培養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了愛護植物的責任意識。
四、結語
總之,幼兒園種植課程對幼兒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與意義。關于如何在幼兒園里有效建構、組織實施種植課程,我們只是進行了初步嘗試與探索。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還將繼續結合繪本故事,用興趣引領,開展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種植活動,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幼兒園種植課程中實現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