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環境的變化,行政管理在企業運營與發展中的重要性越發突出,企業想要保持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就需要多發揮行政管理工作的優勢與作用,而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正是有效的落腳點。因此企業需要從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的角度出發,更新工作理念與工作方法,達到提質增效的目標。本文首先對行政管理、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的概念進行闡述,然后分析行政管理中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之間的關系,最后提出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的優化策略。
行政管理工作不僅是協調各部門工作的中樞,而且承擔著信息傳遞、政策落實等重要的職責,能夠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而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是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代表制度層面與精神層面的建設,因此企業需要對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進行深入研究,以此發揮對行政管理的帶動作用,為企業運行效率的提升以及市場競爭力的進步提供動力。
相關概念闡述
行政管理指的是一切社會組織對內部事務的治理、管理與落實相關的社會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管理的對象與范圍也在持續拓展,且借助系統化、規范化的理念與方法降低成本投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是行政管理中的兩個重要方面。
制度管理指組織、單位與團體為維護自身的常規運行與工作秩序,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訂具有指導性與約束力的規章制度,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管理。文化管理則是組織、單位與團體通過塑造與強化共識、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提升內部成員的凝聚力與歸屬感,以此達到行政管理的目標。
行政管理中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之間的關系
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二者之間能夠互相影響,呈現出雙向促進的互動關系。
一方面,制度管理為文化管理奠定基礎。制度管理關注企業管理制度的更新,結合企業的發展現狀與戰略規劃制定工作的落實程序與員工的行為準則,能夠對企業的整體運營起到引導與約束的作用,從工作的細節入手,自下而上地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而文化管理工作的進行也不能無的放矢,同樣需要在相關制度的管理之下落實相應的工作,發揮制度對企業文化建設的保障與促進作用,所以說制度管理為文化管理奠定基礎。企業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漫長而深刻的過程。而制度中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明確規定能夠從行為的角度出發,利用實踐將企業文化滲透到員工的習慣之中,進而促進相關理念的形成。
另一方面,文化管理影響制度管理的落實效果。企業的文化管理是對企業行為規范與核心價值觀念的描述與構建,能夠對員工的工作狀態以及價值觀念產生影響。積極、正向的文化管理能夠引導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覺遵守相關制度,為制度管理的落實提供保障,避免員工出現消極抵抗與規避的行為。不僅如此,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的形成能夠激發員工參與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積極性,為行政管理工作的整體優化提供依據,同時為行政管理工作的長遠發展提供內在的動力與生命力。
總的來說,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之間呈現出雙向促進的互動關系,制度管理提供規范與依據,影響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文化管理促進員工遵守與執行制度。企業的制度管理能夠以直接與間接的方式影響企業的文化管理,制度中的明確規定能夠為企業價值觀的建立與落實提供行為層面的助力,不僅如此,配套考核機制與獎懲機制的建立還有助于文化氛圍的形成。而文化管理也能推動制度的執行,通過間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員工對制度管理的認識,引導其自覺遵守相關制度,主動配合制度管理工作,發揮制度提升工作規范性、保障企業發展穩定性的作用。
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的優化策略
一、健全行政管理相關規章制度
行政管理中制度管理最根本的優化途徑就是健全行政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對員工工作行為的規范與約束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制度需要明確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并做好具體職責的劃分,避免出現工作內容的重疊或工作職責的模糊。也就是說,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與相關的負責人相對應,通過制度強化員工的工作責任感,為工作效率與質量提供保障。不僅如此,對工作內容與職責的明確還將起到優化企業組織架構的作用,梳理不同崗位之間的關系,同時簡化企業內部的管理層級,促進企業組織架構向著扁平化的方向發展,促進管理決策與政策的落實,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與質量。
其次,企業需要從制度層面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同時為員工提供明確可行的晉升路徑,從宏觀角度規劃員工的長期發展,保障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提升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減少各部門的人才流失,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行政管理制度中需要對績效考核標準的制定作出明確規定,保障績效考核指標的科學性與適應性,一方面要保證考核指標的制定流程能夠滿足績效考核的核心需求。另一方面,績效考核指標也需要與當下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各部門的工作內容作出靈活調整,使其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員工在一個周期內的工作表現,從根本上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都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加強對績效考核工作落實過程的監督,將不同部門的工作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提升績效考核工作落實與監督的秩序性。而績效考核過程中的會議記錄、涉及資料等內容都需要被妥善保管并建立相應的檔案,上傳到資料庫中,以便后續查詢與調用,同時為企業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員工的晉升途徑、晉升方法與評判標準也需要在制度中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在線上平臺給出詳細的分析,讓員工能夠形成對自身職業發展的正確認識,設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使其認識到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的一致性。
最后,企業需要在行政管理制度中強調自查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門領導人從部門工作內容以及部門整體表現的角度出發,客觀分析部門在工作中的成果與不足,以此為依據針對性地在后續工作中彌補短板、強化劣勢,以此提升工作質量。不僅如此,各部門自查工作的落實還將切實改進部門內部的工作方式與工作流程,提升改進的針對性與效力,以此帶動企業整體組織結構與工作效率的優化。
二、貫徹精細化管理理念
精細化管理是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主張通過管理的精細化提升管理的質量與適應性,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與競爭力提升的需求。因此,行政管理中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都需要貫徹精細化管理理念,提升二者與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首先,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其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不僅要形成對精細化管理等理念的正確認識,也要提升自身對社會發展趨勢與國家政策的敏感度,自上而下地推動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向服務管理結合的方向發展。因此,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加深對其他部門工作內容的了解,并基于部門之間的差異推動評估考核指標的精細化。
其次,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從本職工作的角度出發,落實精細化管理理念。以行政管理部門的后勤工作為例,行政管理部門需要借助制度加強對后勤工作的安全管理,要將防疫消殺、消防、用電安全等工作內容與標準形成體系化的工作制度。食堂是企業福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生產運營工作落實的前提,因此行政管理部門還需要加強對食堂的管理,為食堂的食品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組織各部門成員定期對食堂各個區域進行衛生檢查,并聯合安保部門排查火災隱患,保障企業員工的健康與安全。與此同時,后勤工作與企業文化管理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需要行政管理部門在文化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為員工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借助優質的后勤工作為企業文化的建設提供助力。比如,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向全體員工發放調查問卷,收集員工最想要在食堂吃到的家鄉菜,并結合成本、難度等因素進行考量,將部分帶有員工家鄉特色的菜肴加入食堂的供應菜單中,并定期進行輪換。一方面提升食堂菜品的豐富性,給員工更多選擇,提升員工對食堂菜品的滿意度;另一方面也借助家鄉菜緩解員工的思鄉之情,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最后,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還需要建設長期穩定的投訴與反饋渠道,接收來自各部門員工對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如果發現某一特定問題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出現,則需要針對共性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并通過后續的溝通獲取員工的真實反饋,消解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創設和諧向上的工作環境。
三、明確文化管理的目標
行政管理中文化管理的優化還需要從文化管理的目標設置入手,為文化管理的現代化創新提供指引與助力?,F階段,我國企業的發展環境與競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企業文化管理的目標也應當作出轉變。我國企業行政管理工作中服務意識的缺失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因此在設置文化管理目標時需要強化服務屬性,引導行政管理人員在文化管理的過程中考慮員工的實際需求,與員工建立長效的互動關系,發揮文化管理對企業生產運營的促進作用??梢詮囊韵聨c入手。
第一,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需要明確自身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文化管理目標的設置為工作的落實提供指引,強化文化管理與基層員工之間的聯系,充分發揮行政部門的作用。第二,在文化管理的過程中,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需要關注員工的真實訴求,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將企業與員工密切聯系成一個有機整體,從二者的共同利益出發,推動文化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四、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從上述的論述中不難看出,現階段企業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相應地,也對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下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素質與行政管理工作完善及落實的需求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落差,需要關注行政管理人員的教育與培訓,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構建高質量的行政管理團隊?,F階段,行政管理領域的拓展導致工作內容與復雜度的提升,要求企業行政管理人員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具備服務意識與責任意識。
因此,企業需要關注行政管理人員的引進與培訓。一方面,在招聘行政管理人員時,企業需要根據崗位與工作內容更新招聘條件,并在考核過程中側重工作經驗以及服務意識的考查,同時采用情境模擬的形式,考驗其問題解決能力。在正式工作前,企業要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除管理理論與工作技能的培訓之外,企業也要將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內容都納入培訓內容之中,為其后續工作打好基礎,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行政管理工作。另外,企業還需要定期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調整培訓內容,并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等有效的培訓形式,強化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指的是一切社會組織對內部事務的治理、管理與落實相關的社會活動,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是行政管理中的兩個重要方面。制度管理指組織、單位與團體為維護自身的常規運行與工作秩序,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訂具有指導性與約束力的規章制度,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管理。文化管理則是組織、單位與團體通過塑造與強化共識、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提升內部成員的凝聚力與歸屬感,以此達到行政管理的目標。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制度管理為文化管理奠定基礎,文化管理影響制度管理的落實效果,二者構成雙向促進的互動關系。想要對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與文化管理進行優化,企業就應當健全行政管理相關規章制度,貫徹精細化管理理念,明確文化管理的目標,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作者簡介:
葉冰,1988年9月生,女,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中共赤水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