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也是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成都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明確提出,實施數字化場景建設、優質服務商培育行動,帶動更多中小微企業“乘云而上”。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著怎樣的意義?成都在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有著哪些優勢和不足?取得了怎樣的進展?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企業服務處相關負責人。
成都產業鏈和數字化基礎
成為數字化轉型土壤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它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必然要求。”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企業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數字化轉型不僅能幫助中小企業改善內部管理,提升生產經營效率,實現數據驅動決策,還能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這一過程有助于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結構向更高質量、更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成都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良好的數字化基礎,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該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已形成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網絡視聽、高端軟件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優勢行業,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迅速壯大,集成電路、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等產業規模位列全國前列,全市兩化融合水平居副省級城市第五。制造業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上云企業超10萬家,培育2家全球“燈塔工廠”、122個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市級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2023年新增數量實現雙倍增。
上述負責人坦言,成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仍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字技術創新引領能力不強,數字技術基礎研究能力、原始創新能力與領先地區還有一定差距,核心芯片、基礎軟件等關鍵領域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需加快提升。二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認識不足、能力不足,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面臨資金短缺、數字化人才匱乏、轉型路徑不明確等問題,產業數字化融合水平不高。三是試點行業轉型升級痛點難點較為突出,比如,智能終端行業存在設備管理精度不夠、生產管理效率低、產品質量管控不夠、供應鏈協同效率低等問題;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存在數據處理和分析難度高、工藝流程和設備管理復雜、行業產品和技術更新換代快等問題;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業存在產品設計與生產制造無法同步、難以適應整車需求變化、生產過程不透明、質量追溯難等痛點。
2025年底完成
試點企業數字化改造超360家
2023年,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工作正式啟動,成都等30個市(區)納入首批試點。至今,成都取得了哪些進展?
“今年成都明確提出,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引導細分行業‘鏈式’轉型。圍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我們正有序推進各項任務。”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制定印發《成都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實施方案》,為試點工作提供全方位指引;起草報審《成都市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若干政策措施》,為試點企業診斷、改造和融資等需求提供一系列資金扶持政策;制定完善服務商管理辦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數轉券管理辦法等,建立專家庫、服務商和服務資源庫,為試點工作提供要素保障;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為試點工作提供“診斷—改造—實施—驗收—標桿打造”全流程功能和信息載體;召開動員大會,為數百家企業解讀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全力推進試點工作。
據介紹,成都將按照“問題導向、試點先行、示范推廣”原則,通過分行業推進、輕量化改造、工程化實施、平臺化支撐、批量化復制推廣等方式,聚焦智能終端、集成電路制造、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中藥飲片加工和化學藥品制劑制造5個試點行業,到2025年底,完成360家以上試點企業數字化改造,實現試點行業規上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及以上比例達到90%以上,規下工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二級及以上的比例實現明顯提升。同時,通過試點工作,培育30家以上優質數字化服務商,開發集成60個以上“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打造10個以上“鏈式”數字化轉型典型模式,打造20個以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奮力打造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樣板城市。
該負責人表示,在明確總體目標任務的同時,針對試點行業也明確了細化目標。到2025年底,智能終端行業完成改造企業44家、打造“小快輕準”解決方案15個、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6個;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完成改造企業31家、打造“小快輕準”解決方案10個、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4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業完成改造企業177家、打造“小快輕準”解決方案25個、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10個;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完成改造企業53家、打造“小快輕準”解決方案10個、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4個;化學藥品制劑制造行業完成改造企業55家、打造“小快輕準”解決方案8個、建設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工廠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