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發布的《成都市加快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成都將實施分級分類促轉、鏈群協同提升、降碳安全融合等六大專項行動,深化數智融合應用,做強產品服務供給,筑牢數字底座支撐,打造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的典范樣板。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以智能化改造為手段,錦江區正著力推動數字驅動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大力實施數字賦能產業升級工程。
“單核支撐”向“雙核共興”轉變
當前,錦江區正全力構建以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為主引領的“1+3+3”現代產業體系,突出科技創新引領,支持現代商貿、新興金融、數字傳媒三大主導產業和都市工業、都市文旅、都市醫養三大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培育發展總部型、創新型、微加工型都市工業,聚焦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以錦江軟件園作為主要承載地,形成有錦江特色的都市工業發展格局,推動由春熙路商圈“單核支撐”向春熙路商圈、錦江軟件園“雙核共興”的轉變。
錦江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方面,目前錦江區在行業龍頭帶動、產業生態供給、數字基建底座上具有一定優勢。
在行業龍頭帶動方面,錦江區規上工業企業現有10家,有包括成都生研所、博瑞印務、電信五所、西部能源等在內的總部型龍頭企業6家,今年一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173億元。依托行業龍頭帶動效應,錦江區規劃聚集大量生態企業,示范帶動更多中小企業積極轉型,全力打造數字化產業聚集發展高地。
在產業生態供給方面,錦江軟件園自2023年2月正式發布以來,中國聯通智能網聯研究院、云天勵飛人居生活總部、川投大健康總部等項目相繼入駐,關聯產業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在成都市新一輪軟件產業布局中,錦江軟件園已被列入特色發展區,隨著凝思軟件西南總部、元時代西南總部、竹云科技研發基地等項目陸續進入,為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提供了智庫支撐和供給保障。
“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離不開硬基礎的支撐。數字化轉型的背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錦江軟件園區全方位做好前端需求的‘后勤’保障。”上述負責人介紹,在數字基建底座方面,按照“宏站全域覆蓋,微站精準進樓”的原則,錦江軟件園片區新建核心局點2個、三星級數據中心2個、邊緣計算局點1個、下沉接入局點6個、高帶寬光接入設備14臺、新型城域網核心交換機10臺、千兆光端口4.8萬個、基站數1570余個,實現了5G全覆蓋,賦能園區高端智造的數字經濟生態圈正在加速形成。
上述負責人坦言,錦江區作為成都中心城區,面臨著工業用地、用房資源不足的問題,無法集中發展先進制造業,規上工業數量偏少,“為此,我們聚焦專業化、個性化、特色化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優化工業集中發展區控規調整。”
目前,通過盤活低效用地實現“騰籠換鳥”,梳理出錦江工業園多個分散低效用地600余畝,著力盤活低效工業用地,制定“工業上樓”管理辦法、低效用地盤活實施方案;拓展產業空間促進提質增效,集中打造以中國生物科創谷為代表的全鏈式生物醫學產業集群聚集區等,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50萬平方米,打造德必川報易園、捌樓八號設計師工廠等都市工業項目5個,新增孵化面積30萬平方米,聚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類企業127家。按照成都市委關于區域結對聯動工作部署,錦江區聯合都江堰市按照“總部+制造”模式,積極推動“都市工業飛地園區”建設,探索共建標準化廠房、共享工廠等模式,打造“軟件園研發、春熙路展銷、都江堰制造”的產業鏈、供應鏈新格局。
大力實施數字賦能產業升級工程
上述負責人表示,2024年,錦江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智改數轉”相關工作要求,推動數字驅動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大力實施數字賦能產業升級工程。
在加速擴面提質方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智改數轉”的廣泛實施和快速發展。以泰瑞創通信光模塊制造數字化車間為標桿,將大力推進成都生研所疫苗生產、諾迪康制藥生產等關鍵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項目建設。
在加速培育優質供應商方面,強化制造業智改數轉服務和產品供給,培育壯大優質供應商隊伍,鼓勵并推動萬商云集、智能建造、益企云、菁蓉創等公司充分發揮其在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領域的優勢和特長,為產業轉型升級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深化精準服務方面,加大省市級“智改數轉”支持措施的宣貫和兌現力度。成都市經信局等12部門聯合印發的《成都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中,針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出了15條具體政策,包括免費開展工業企業智能化診斷服務、支持企業開展“兩化融合”貫標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評價,并對評優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的獎勵。此外,還支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的建設,對通過市級認定的企業同樣給予最高50萬元的獎勵。“我們將精準輔導企業申報各級項目資金,確保政策紅利能夠真正惠及到企業,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支持。”該負責人表示。
在出臺區級支持政策方面,加強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政策支持,構建“免費診斷+投入補助”的支持政策體系,重點圍繞工業企業加大轉型投入和企業上云用平臺方面給予支持。支持企業數字化改造,以“先投后補”的方式給予項目建設支持,按照不超過已完成有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土地、建筑物投資)總額的15%,給予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50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企業運用公有云、私有云等實現基礎設施、平臺系統、業務應用、設備管理等云化服務。對綜合評定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的上云企業,分別按上年度上云費用的20%、30%、40%給予最高一次性15萬元、25萬元、50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