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華 劉勇



摘要:通過文獻綜述和對足球訓練以及比賽的觀察,發現足球隊員扎堆現象普遍存在,這不僅影響了比賽的結果和觀賞性,還影響了隊員的成長和發展。結構化思維是一種系統性的思維方式,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通過對足球訓練過程中扎堆現象產生原因進行分析,針對性提出運用結構化思維教學改善足球隊員扎堆現象的策略。研究認為,結構化思維教學可以有效地改善隊員扎堆現象,進一步提高隊員的球商、足球技戰術水平、比賽成績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結構化;改善;扎堆現象;策略
足球是一項世界性的運動,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一大批愛好者。近幾年來,我國校園足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投入。然而,在中小學足球訓練和班級足球比賽中,隊員扎堆現象普遍存在。隊員扎堆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隊員的特點和優勢、訓練計劃和戰術、隊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等。因此,解決中小學足球隊隊員扎堆現象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并采取相應的策略。
一、研究的理論基礎及意義
(一)扎堆現象
扎堆現象指足球隊員過于集中于局部區域,形成密集的跑位,進攻與防守缺乏層次和梯度,導致進攻和防守的陣型失衡,限制戰術的執行和隊員的發揮。此現象不僅會降低比賽觀賞性,影響團隊協作,還可能導致過度消耗體力。在觀察和分析足球訓練和比賽時,發現隊員扎堆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低水平球隊中更為明顯。扎堆現象會對足球比賽的結果產生嚴重影響,當隊員過度集中在禁區內時,空間變得擁擠,比賽流動性下降,攻防戰術執行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防守隊員可能受到多名進攻隊員的壓力,導致失誤增多。與此同時,進攻方也可能因為缺乏空間而無法有效組織進攻。
(二)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訂行動方案,并采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開展,取得高績效。結構化思維教學是一種系統性的思維方式,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
(三)改善扎堆現象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扎堆現象影響團隊協作和比賽成績,其產生源于隊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缺乏獨立性和競爭意識。通過結構化思維導圖制訂合理的訓練策略,可以幫助隊員提升技能、形成良好的比賽習慣,從而改善扎堆現象,提升球隊的整體實力。
二、扎堆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隊員缺乏合理的分工、球場空間感
隊員扎堆現象往往源于缺乏合理的分工和球場上空間感、距離感。因此,隊員需要依據自身能力、位置和特點進行分組,從而實現最佳的合作與競爭。這種分工不僅可以提升團隊整體戰斗力,也有助于提高隊員個人能力,不合理的分工會導致隊員無法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降低比賽成績。為解決這一問題,教練員應制訂有效的訓練計劃,通過針對性的指導,培養隊員間的默契,提高隊員對于自身角色的認識,確保合理分工。
(二)隊員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
在足球比賽中,扎堆現象常出現在缺乏有效溝通和協調的情況下。由于隊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他們在場上無法協同作戰,因此容易出現位置重疊或擁堵的現象。此外,缺乏有效的協調也可能導致隊員間的配合不當,進而影響比賽的結果。為了改善隊員出現扎堆現象,教練員需要引導隊員提高溝通和協調能力,幫助球隊建立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氛圍。
(三)隊員間缺乏信任與默契
隊員間缺乏足夠的訓練與溝通,難以形成團隊默契,會導致扎堆現象。如果教練員在日常訓練中未能強調信任與團隊精神,則會導致隊員間關系疏遠;也會使隊員常出現單打獨斗的情況,難以形成團隊配合,使扎堆現象加劇;隊員間關系緊張,相互猜忌,會影響團隊凝聚力。因此,隊員之間的信任是團隊配合的基礎,需要通過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增強教練員與隊員間的信任關系。
三、改善扎堆現象的學練方法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隊員的空間意識
利用多媒體和足球戰術板對隊員講解清楚空間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在實踐學練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叫停。
如,在一次校足球隊教學比賽訓練過程中,紅隊左邊后衛在前場擲界外球,紅方無球兩前鋒、左前衛、前腰等都跑到左邊后衛身邊等著把球踢給自己。防守隊員也靠近形成了一對一貼身防守,防止界外球發出形成了局部區域扎堆現象。此時,教練員及時叫停,要求所有上場比賽的隊員停在當時的位置上,先沒有說出問題出在哪里,而是反問紅方隊員這個時候應該怎么辦,并現場解釋應該跑到哪里接球才合理(并啟發隊員思考能否將籃球場上掩護配合運用到足球場上)。經過幾次反復練習后,教練員只在場邊提醒怎么辦,隊員就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跑位了。
(二)采取針對性學練方式提高隊員的位置感與位置意識
1.設立位置角色:為隊員設定特定位置角色,明確他們在場上的任務與職責。
2.技術訓練:加強訓練隊員對不同位置的技能,如傳控球、射門和防守等。
3.分析比賽錄像:通過觀看比賽錄像,指導隊員分析自己及他人在場上的站位、移動和配合等情況。
4.模擬比賽環境:在模擬比賽中,讓隊員身臨其境地體驗各種位置的要求,提高其位置感。
5.持續觀察與反饋:教練員持續觀察隊員在比賽和訓練中的表現,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與反饋。
(三)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實際比賽情境,提高隊員間的溝通與協作能力
1.創設情境:設計實際比賽中的情境,扮演防守、進攻和配合等角色。
2.分配角色:按照球隊位置和隊員特點分配角色,如前鋒、后衛和守門員等。
3.模擬演練:隊員分角色進行模擬比賽,通過溝通和協作完成情境任務。
4.反饋與調整:教練員觀察演練情況,指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幫助隊員提高溝通和協作能力。
(四)通過有效訓練,培養隊員的團隊精神與信任感
1.團隊建設:組織隊員參加團隊建設活動,提高團隊凝聚力和隊員間的信任感。
2.建立信任:加強隊員間的信任感,讓隊員在比賽中積極互相傳球,避免扎堆現象。
3.積極溝通:提高隊員間的溝通能力,確保在比賽中信息傳遞準確,避免誤解導致扎堆現象。
4.領導力培養:教練員應注意培養隊員的領導力,讓隊員在場上主動調整戰術,避免扎堆現象。
(五)通過專項學練,提升隊員在比賽中的應變能力
1.模擬比賽:通過模擬真實比賽場景,讓隊員在緊張的氛圍中鍛煉應變能力,提高他們的戰術意識和比賽經驗。
2.靈活戰術:訓練隊員在不同情況下靈活運用各種戰術,如快速轉移、撞墻配合等,以便在比賽中應對各種變化。
3.空間利用:訓練隊員在比賽中合理利用空間,避免扎堆現象,提高球隊的進攻和防守效率。
4.積極溝通:培養隊員之間的溝通與配合能力,讓隊員在比賽中能夠迅速交流信息,形成默契,減少扎堆現象。
5.心理素質:通過心理素質訓練,提高隊員在壓力下的應變能力,讓隊員在比賽中能夠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判斷。
(六)開展訓練,培養隊員的心理素質及閱讀比賽能力
1.四區域4VS4+4傳控球
場地器材:足球12個,訓練標志盤9個,紅色、黃色分隊服各8件。
訓練方法:在一個30m×30m的區域內,畫4個網格,大小為15m×15m,紅、黃各8名隊員交叉站位如圖1所示。訓練開始時,由左邊紅黃“石頭剪刀布”勝隊用腳內側開球計時,兩隊隊員應在各自區域內移動(外線隊員在線上左右移動、內線隊員在各自網格內移動)傳控球,場內隊員可接、可控、可拉開空擋讓球滲透,并盡量將球傳給外線隊員。球被攔截或被守方破壞、出界,則由攔截者自動開始由守轉攻,如此反復3min,計算得分(圖1),訓練時間為24min。
圖1 四區域4VS4+4傳控球訓練
訓練規則:球隊得分計算方式為如果紅隊把球傳給所有外線隊員而沒有被攔截得1分。如果球直接從一名外線隊員傳給另一名在比賽區域外的隊員得1分。如果球隊在把球從一邊傳到另一邊之前完成了一次二過一配合,就可以得到額外的加1分。進行6組,每組3min,間歇1min。
訓練要求:隊員傳球穿越防線給球場上更遠的球員。掌握好控球節奏、移動位置和創造空間,讓球滲透并提高中場隊員的空間意識(游戲原創來自漲球青訓公眾號,作者根據訓練的實踐進行修改)。
2.以多打少(11VS8)比賽
場地器材:標準足球場三分之二的范圍內,足球8個,標志桶4個,紅色訓練背心10件、藍色7件、黃色2件,標準足球門2個。
訓練方法:在標準足球場三分之二的范圍內的場地內(圖2),將19名隊員分成紅隊10人加1個守門員,藍隊7人加1個守門員,隊員進行11VS8比賽。藍隊一方進攻,觸球次數限制在兩腳球,傳球給不同位置的同伴,有組織進攻并且采取半轉身的身體姿態,既有利于觀察場上的局勢,也有利于下一步動作的銜接。紅隊防守如果斷球,可以直接進攻大球門或者兩邊的小球門。練習10min,休息1min,共計4組(圖2)。
圖2 以多打少(11VS8)比賽
訓練規則:藍隊進攻與防守,限制兩腳必須傳球,紅隊得到球權后盡量打快速反擊。藍隊進攻時必須要組織進攻、失球后必須就地反搶。
訓練要求:讓隊員明確比賽中各個位置的職責,通過實戰提高隊員的技戰術運用和閱讀比賽的能力;發展跑的能力,提高其協調性、靈敏性等身體素質;通過以多打少的對抗性練習培養隊員應對壓力時的自我調控能力。
四、結論
運用結構化思維提高隊員認知,培養隊員在比賽中的應變能力與溝通協調能力,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培訓團隊精神、引入多樣化學練方式培養足球隊員之間的信任與默契度,均是改善隊員扎堆現象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