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是我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之一,因此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規范發展和落地實施顯得尤為重要,其良好的建設狀況直接關乎服務質量和效益的提升。文章采用網絡調查、訪談及文獻調研等多種方式,對第三批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的建設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根據相應調查數據分析現存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力求為高等院校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自2008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一系列政策,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提出了具體要求,促進了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建設。2017年發布的《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實施辦法》,對高等院校知識產權服務相關工作提供了詳細的指導,為該領域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1]。這表明隨著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如何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提供系統的線上服務及提升服務效率是當前高校面對的新問題[2]。目前,我國研究人員對于該問題的研究主要以調研分析為主,被調查主體的選擇不同是各研究的不同點。本研究選取國內第三批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為被調查對象,通過系統的調研其建設現狀為改進其相關服務提供有價值的對策。
1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搭建情況
1.1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網絡訪問法和訪談法逐一調研第三批高校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名單上的20所院校圖書館,但由于浙江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4家無法訪問,故實際調研16家圖書館網站。
1.2服務中心在線平臺建設情況
16家圖書館網站中,海南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無知識產權等相關信息,其他14家高校調查情況,如表1所示。
東北石油大學、河海大學等6家圖書館可通過網站主頁提供的入口進入知識產權在線服務平臺,除河海大學把入口位置設在二級欄目外其他皆設在一級欄目,6所高校有5所欄目名稱為知識產權(服務中心),而揚州大學仍以專利服務命名。服務中心平臺欄目設置可有效揭示平臺內容構建情況,通過調查欄目設置個數一般為4~7個,內容涉及中心概況、服務內容、教育培訓、資源建設、政策法規等方面。
1.3信息服務中心服務開展情況
1.3.1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
除山西大學和長沙理工大學外,其他服務中心皆對數據庫資源進行了揭示。調查顯示商業數據庫和專利分析工具中高校購買萬方中外專利數據庫、中國知網專利數據庫和大為Innojoy科技創新檢索平臺(以下簡稱“大為”)的較多(見表2)。
1.3.2知識產權信息素養教育
知識產權信息素養教育包括以下3種形式(除長沙理工大學外,調查的高校皆提供了該服務)。
(1)專題講座與培訓主題設定多樣,地點靈活。如成都理工大學每年舉辦專利檢索與利用系列講座,連續3年邀請大為與智慧芽等專利數據庫培訓師到校講課;河海大學除提供微課程服務外,還設有公益講堂欄目(提供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的各類公益課堂)。
(2)選課與遠程網絡課程。線下以選修課為主,如揚州大學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公共選修課“知識產權利用與保護”;西南大學面向全校學生開展通選課“知識產權與市場競爭”。線上以MOOC形式為主,成都理工大學和東北石油大學通過設立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分站來開設課程。
(3)系列專題活動。河海大學在“知識產權校園嘉年華”活動中采用知識競賽和游戲問答形式;揚州大學以“知識產權與創新創造”為題,通過展板、網絡等方式進行宣傳。
1.3.3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
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覆蓋面廣,除基礎知識相關咨詢,還囊括戰略管理、政策法規等方面。8所高校開展了此項服務,如暨南大學提供專利咨詢服務,解答用戶對專利法律狀態、專利權利分析、保護范圍和期限等方面的問題;東北石油大學提供的知識產權基礎知識咨詢,包括專利申請流程、資料檢索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問題。
1.3.4知識產權信息嵌入服務
知識產權信息嵌入服務旨在協助科研團隊提供專利檢索、分析及專利申請指導等綜合服務[3]。13所高校皆開展了此服務,如東北石油大學開展了檢索查新、專利檢索和專利文獻服務,涉及科研項目立項、評審等多階段;成都理工大學應許強教授科研團隊委托進行地質災害預警領域專利檢索分析,根據要求出具了《地質災害預警專題專利檢索分析報告》。
1.3.5知識產權信息分析服務
知識產權信息分析服務包含業務涉及專利競爭力、態勢及預警、侵權等多方面的綜合分析。11個高校提供了此項服務:西南交通大學不僅針對企業專利成果、專利有效期等方面提供多方位分析,還協助學校相關單位部門及學科、課題團隊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專利競爭力分析報告;為了提供更高效的專利預警分析服務,長沙理工大學在每個領域或機構每年收取2萬元費用后,每月或每半月向客戶提供一份詳盡的專利預警分析報告。
1.3.6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服務
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為研究團隊的主要專利或專利組合提供的專利轉讓途徑的技術方案,旨在達到最優的經濟和社會效果。僅3所高校提供了此服務:其中,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參與學校產學研協同創新,對具有轉移轉化潛力的知識產權成果進行及時追蹤,提供有關專利競爭力等方面的研究報告[4]。
2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
2.1線上服務平臺急需建設,現有平臺建設不夠規范
首先,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建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線上服務平臺的構建,以此實現線上咨詢、服務定制等全方位服務,相比線下更為簡單快捷、效率更高。調查的高校圖書館中僅6所建有專門線上平臺,服務大多仍通過線下。其次,現有的13家服務中心入口的名稱不一,多半都設在首頁不顯眼位置。不同高校在平臺欄目建設方面截然不同,很難能全面包含中心簡介、政策法規、服務流程等內容。最后,缺乏線上業務辦理能力,所提供的聯系電話無法接通甚至是空號,用戶反饋的方式也較單一。
2.2專利信息服務待提升,平臺資源導航待建設
雖然眾多服務中心都已配置萬方和知網等專利信息服務平臺,但其無法提供更高級別的專利預警和分析等服務,不能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專利需求,因此必須要添加更專業的專利分析工具和平臺。此外,很多服務中心無專門的資源導航,用戶需自己到館藏資源里搜索,僅部分中心將資源整理起來形成資源導航子欄目,資源模塊有待整合完善。
2.3服務內容單一,服務仍以專利信息服務為主
知識產權除了眾所周知的專利權、商標權以外,還涉及地理標志、植物新品種和集成電路布圖等內容[5]。服務中心通常提供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大都以專利信息服務為主,而其它方面的服務卻很少涉及。開展微服務的平臺更寥寥無幾,缺乏特色與個性化服務,服務內容單一、服務范圍局限的現狀并不利于服務水平的提高。
2.4知識產權信息素養教育缺乏特色
開展信息素養教育采用頻率最高的方式仍是線下專題培訓與講座;其次是為學生開設的選修和必修課程,采取考試或評估的形式與實地培訓和講座相結合。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出現的新的網絡課程如網易云課堂、微課程等并未得到廣泛運用,同時新興社交媒體如抖音、快手等渠道也未得到充分開拓。另外,其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方面,知識分布較零散,也未能與學校學科特色相結合。因此無論是教育形式還是教育內容上多數服務中心都缺乏一定特色和新穎性。
3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改進對策
3.1積極搭建新的服務平臺
目前,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仍主要集中在線下,用戶到館咨詢獲得服務受到時間和空間雙重限制。(1)圖書館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前沿技術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服務平臺,通過在線咨詢反饋、在線定制服務等方式提升用戶滿意度[6];(2)積極開展微服務,如開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進一步拓寬服務渠道;(3)學校相關部門要重視服務平臺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政府部門也可出臺相應政策來規范,尤其是網站結構和導航合理構建、聯系方式可用性等方面。
3.2引進更高水平的知識產權資源,分類建設資源導航
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完善和補充高質量資源平臺與分析工具,如Innography和壹專利等,以提供服務的質量。同時,各高校還可根據學校自身建設特色、重點學科和項目進一步整合資源,制定一套獨特的專利資源導航系統,建設具備鮮明特色和優勢的優質學科和項目服務平臺。
3.3創新和優化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廣度與深度
服務中心有必要積極探索利用新媒體、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提升線上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效率與質量,注重用戶體驗和意見反饋,確保服務不斷優化升級。逐步向專利分析、戰略布局、人才引進評估等領域發展,積極擴展知識產權服務類型,向著支持地方經濟和政府決策等方向主動拓展[7]。平臺包含的數據潛藏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通過進行數據處理可有效改進服務水平。
3.4重視信息素養教育,豐富教育內容和形式
可在當前信息素養教育的基礎上整合慕課資源來幫助用戶進行自主學習;引入新的網絡課程形式如微課堂等,進行宣傳推廣;線上線下雙雙建立品牌精品課程,突破時空、地域限制;積極開展抖音網絡直播、真人圖書館等多樣化活動,整合法律政策等相關資料,在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渠道展示豐富的推文。
4結語
當前,我國創新政策對高校圖書館開展知識產權服務十分有利,但這條路依然困境重重。為此,高校圖書館應學習貫徹有關政策規定和要求,在構建多模式服務體系的基礎上積極開創服務新格局,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建設。
參考文獻
[1]廖思琴,周宇.中國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現狀與思考:以23所首批高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2):63-74.
[2]昝棟,李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圖書館建設,2019(增刊1):25-28.
[3]周靜,張立彬,谷文浩.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現狀與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19(21):35-46.
[4]劉天琳,張芹,陸桃妹.基于用戶需求的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研究: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22(14):1-6.
[5]劉敏,喻萍萍.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及優化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21(12):51-59.
[6]唱婷婷,沈敏,曹京,等.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1(10):3-11.
[7]楊夢.我國高校圖書館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知識管理論壇,2019(3):173-181.
(編輯姚鑫)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enter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China
——tak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s ofthe third batch of 20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Hou ?Sijia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enhanc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wer is deemed one of the crucial avenues for China to maintain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n this light, standardi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and its good construction statu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is investigation employs diverse techniques, comprising online surveys, interviews, and literary research, to scrutinize and evaluate the state of progress in establishing the third se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s in universities. The analysis of the acquired survey data infers prevailing concerns, from which suitable remedie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esented, with a view to offering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libraries.
Key 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formation service; university library
作者簡介:侯思嘉(199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館知識產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