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 石建軍 吉小利 周旋 張艷紅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實驗室工作環境的安全性,減少事故風險,并保障老師和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通過綜合分析國內外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先進經驗和案例,結合目前工科類院校化工類教學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進行了系統梳理和評估。針對目前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擬建立一個以實驗員為主、學生和任課老師為輔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該體系的構建與實現將有效提升任課老師和學生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同時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實驗室管理。
關鍵詞:基礎化學;教學實驗室;實驗室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O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4)05-0034-04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在新時代下對全國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目標、新標準和新要求[1,2]。基礎化學實驗室是學生驗證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場所,由于實驗室自身的特點使其相比于教室更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實驗室也是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和價值教育最理想的實踐課堂。基礎化學實驗室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教學場所,其內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化學品和各種類型的儀器設備,還有很多剛接觸實驗的使用者,極易引發各種安全問題[3]。危險事故一旦發生,將會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因此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一套切實有效可行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在實驗室的安全問題上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團體是實驗室的“主力軍”,因此,在基礎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中,要調動學生和任課老師的積極性,讓學生和任課老師愿意且能夠參與到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如此,既能提升老師和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又能增加學生的實驗室安全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生命安全”和家國情懷的真諦。
1 基礎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各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作為學校實驗室相關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預防安全事故、構建和諧校園及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基礎化學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如下問題:(1)實驗室安全建設的經費投入不足。盡管學校、學院層面把實驗室安全問題擺在重要位置,也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安全檢查,但是學校在實驗室安全建設與管理方面經費的不足,導致實驗室在硬件方面有所欠缺。如基礎化學實驗室缺少學生和老師的基本防護裝置,手套護目鏡等不能做到人手一份。(2)任課老師和實驗員的安全知識體系不完善。雖然大學教師都有在專業實驗室進行過多年實驗操作的經歷,具有一些基本的實驗安全知識與防護技能,但是如何準確地應對實驗室突發情況,如何帶領學生有效避免實驗室各種突發事件帶來的危害,仍然缺乏專業的應對緊急情況的訓練和知識,應急狀態下的心理素質也有待提高。(3)實驗室安全訓練不足,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基礎化學實驗室主要教學對象是大一大二的學生。這些學生進入實驗室時間較短甚至是初次進入實驗室,雖經過安全知識培訓,但對實驗安全的認識還停留在理論層面,對實驗室安全問題容易存在忽視的心理,從而導致各種實驗安全問題的產生。因此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實驗室管理工作,建設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體系顯得尤為重要[4]。(4)實驗室安全管理相對薄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本科生的入學率激增,以安徽理工大學為例,每年的計劃招生人數從2003年的一千多人增加到了現在的八千五百多人。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基礎化學實驗室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目前安徽理工大學基礎化學教學實驗示范中心每學年接納學生3300多人次),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進入實驗室[5]。且高校對實驗老師責任不明確,很多任課老師認為他們只負責講課,上課過程中的實驗室安全管理、下課時的衛生、安全排查都與任課老師無關,都由實驗員負責[6]。而學生往往只聽老師的,從而給實驗室安全管理帶來很多溝通上的問題。
2 全員參與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
目前各大高校對于實驗室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傳統層面,對于實驗教學的關注往往也都是是否熟練掌握某種實驗技術,而忽略了實驗室管理在價值引領中的重要作用。實驗因其特殊性,要求學生想學好必須具有不怕臟、不怕累、吃苦耐勞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當代,很多家庭都是一兩個孩子,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庭都是只注重學習,忽略了傳統美德的培養和生存教育,致使很多孩子動手能力、協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弱。大學時期是很多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強人格培養,對很多同學來說將是受益終身的。因此,如何將思想教育與實驗教學、實驗室管理結合起來、如何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同學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等問題,將使實驗室管理與教學對學生形成宏闊的價值追求和人生境界發揮重要作用。從本質上看,將中華傳統美德引入實驗室管理教育體系中,就是要在實驗室管理中發揮思想教育價值引領的作用,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全員參與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就是要讓每一位進入實驗室的老師和同學都參與實驗室安全管理中,讓每一位參與實驗的學生做實驗室的管理主人,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學生將實驗室當家一樣對待。
2.1 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學生委員會
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實驗室安全管理環境,在學院領導和實驗員的指導下成立實驗室安全管理學生委員會。充分利用現有的學生資源,把學生團體作為一支重要力量加入實驗室安全管理團隊之中。既能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服務潛能,又能利用同學之間易溝通的優勢[7],有效促進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和實驗室溝通效能的提升。
實驗室安全管理委員會由各實驗室實驗員擔任會長,實驗指導老師擔任委員會指導,經過嚴格培訓和考核的學生擔任安全委員會成員。其工作職責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培訓(針對每一個實驗錄制5~10分鐘的安全教育短視頻,于每次課前統計學生的觀看情況和觀看效果)、清潔管理(包括實驗過程中每一位同學的臺面以及垃圾的正確處理)、試劑管理(包括實驗過程中取用試劑是否規范以及固廢和液廢是否倒入指定地點)、安全巡查和星級評比(實驗室安全管理學生委員會制定評分規則,實驗過程中和課后對每一位參與實驗的學生針對其規范操作和課后清潔進行打分,學期末評出優勝者,優勝者享有進入委員會的優先權)。
2.1.1 安全教育培訓
為克服傳統實驗室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將包含中華傳統美德的實驗室安全注意事項、規章制度、儀器設備安全、試劑安全、消防安全、應急策略、警示實例拍成小視頻,由安全委員會中的學生現身說法,利用釘釘、騰訊課堂等平臺讓學生在進入實驗室之前了解必要的實驗室安全知識見表1。這樣不僅解決了講座式教學帶來的弊端,還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充分參與實驗室安全管理。學生之間更容易溝通,短視頻也更符合00后大學生的學習習慣。
2.1.2 清潔管理
干凈整潔的實驗室環境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快樂,進一步培養勤勞和不怕吃苦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學生安全委員會協助實驗室老師檢查、敦促學生做好實驗后臺面整理清潔工作,儀器設備的清潔整理以及值日生完成整個實驗室的清潔整理工作。
2.1.3 試劑管理
安全管理學生委員會主要負責學生實驗過程中使用的化學品的規范化操作使用指導和監督。化學試劑的管理尤其是使用化學試劑的規范管理和操作是降低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只有每一個學生都做到規范使用化學試劑才能有效防止實驗室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嚴格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實驗作風。要讓每個學生時刻謹記安全無小事,安全是保障每個學生生命健康的重中之重。
2.1.4 安全巡查
每周由實驗員帶領安全管理學生委員會成員對教學實驗中心進行安全巡查,及時發現排除安全隱患。對于能處理的立即帶領學生處理,對于不能處理的由實驗員撰寫報告及時上報中心主任,再進一步上報學院。及時發現并排除安全隱患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杜絕事故的發生。
2.2 建設實驗室安全管理網站和系統平臺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實驗室信息化改革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也應該主動適應信息化建設的實際需求,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網站。實驗室安全管理網站主要分為兩大模塊:基礎管理模塊和其他管理模塊。其中實驗室基礎管理模塊主要是對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準入、安全教育、常用化學試劑、儀器等進行嚴格而有效的管理;而其他管理模塊主要是對針對實驗人員職業健康、實驗人員培訓、隱患上報和排查、統計管理以及應急等進行科學的管理。
3 新體系下的實驗室安全管理
3.1 新體系實施實例
全員參與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在基礎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分析化學實驗室進行試點,實施前后實驗室安全管理效果對比明顯。如果將實施前后的效果用百分比表示,實施前教室整潔度、學生積極性、實驗結果準確度和學生責任感分別為65%、68%、71%和75%,實施后分別為79%、80%、90%和88%。由此可見,實施新體系后教室整潔度、學生積極性、實驗結果準確度以及學生責任感都有明顯提升。實施新管理體系使得每一位參與實驗的人員都深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主動承擔起安全責任。無論是實驗員、任課老師還是學生都積極參與安全培訓,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形成了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參與安全的良好氛圍。
3.2 新體系下實驗室安全管理優勢
(1)有效減少實驗員的工作負荷,補充實驗室管理力量。基礎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工作內容涉及面廣,潛在安全隱患與風險復雜,僅憑實驗員管理工作太過繁重很難做到全面保障實驗室安全運行。實驗室的使用主體是任課老師與學生,他們直接接觸危險源。因此,將學生作為有效力量納入實驗室安全管理中,既是對實驗室管理隊伍的有效補充,又能減輕實驗室人員的工作負擔,使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更高層次的實驗室管理與建設工作。
(2)提升學生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實驗室安全管理中,化被動為主動,增強了學生對“實驗室安全”的認識,提升實驗室安全管理效能。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高度參與實驗室安全管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認同度又能開闊學生視野幫學生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對學生完成生命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規則教育、科學精神與學術道德教育。
4 結語
綜上所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實施使得實驗室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有效預防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了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實驗室的正常運行。不斷完善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是高校各類實驗室穩定運行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穩步進行的重要保障。全員參與的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更能提升每一位實驗室參與者的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對預防管理事故、分析管理現狀、做出及時響應極其重要。將實驗室的安全教育思想現代化,使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才能滿足國家對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杰,王士國,任佳,等.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7):235-238.
〔2〕羅單陽,李曉波.“雙主模式”在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中運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9(05):302-305.
〔3〕廖冬梅,翟顯,楊旭升.安全科學在高校實驗室安全文化中的應用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9(08):308-312.
〔4〕劉麗紅.科學推進學生管理工作,鑄就復合型高職人才[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3(07):125.
〔5〕谷莘.經濟管理類學生對實驗室安全意識的認知情況調查[J].實驗室科學,2016,19(05):217-221.
〔6〕李冰洋,黃開勝,艾德生.世界一流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理念及清華大學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01):299-305.
〔7〕宋志軍,方瑾.學生參與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05):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