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顯鳳 李婷

零工市場是就業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推動零工市場發展是穩就業、保就業的重要一環,是促進人民群眾就業增收的有效手段,是擴大就業容量、完善就業市場的重要途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靈活就業人群在2022年就已達到2億人,而這2億人中零工群體占有較大比例。近年來,隨著國家靈活就業促進政策的不斷加持,特別是2022年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完善求職招聘服務的意見》的出臺后,更進一步引發了各地發展零工市場的熱潮。
盡管國家層面已經形成一定的頂層設計架構與政策指引,但如何結合本地實際構建特色鮮明的零工市場模式在實踐層面并不成熟。佛山市是廣東省內的制造業強市,同時也是全國知名的零工經濟大市。本文以佛山市(以下簡稱F市)為例,對國內零工市場建設中的現狀、問題與市場整合模式等內容做一些具體分析。
零工市場的服務對象是誰——這是要首先明確的基本問題。
目前,我國的零工群體大部分是進入門檻較低、收入水平較低的低學歷群體??紤]到 “傳統零工”和“現代零工”的概念有諸多本質上的不同,疊加零工涉及的群體眾多,故綜合現有不同零工群體的雇傭方式,可將我國現有的零工群體細分為五類:
●馬路零工
所謂馬路零工,多為進城務工的雙向流動農民工群體。隨著產業分工的進一步細化,馬路零工的來源日趨復雜。他們不僅有半耕半工的候鳥型農民工,還有從事一些技術工種并以之為主業的主業型打工人。此外,城市中還存在較多的兼業型和休閑型靈活就業人員。
●派遣零工
所謂派遣零工,主要是在以勞務派遣單位為紐帶與零工服務需求建立雇傭關系這種就業形式下的靈活就業人員。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并將勞動者派遣到用工單位,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的指揮、監督下從事勞動的用工形式。
●實習零工
所謂實習零工,是以校企合作為紐帶,通過高校和用人單位的供需匹配,在短期內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一種零工就業形式。實習零工重點關注科研院所和眾多高職院校的畢業實習生群體,同時也延伸關注在零工市場中具有短期就業意愿的大學生兼職群體。實習零工的載體依托以校企合作平臺為主,也包括實習生自發匹配的互聯網平臺和其他形式。
●平臺零工
所謂平臺零工,是以互聯網平臺和移動技術快速匹配勞動力供需的一種零工就業模式。數字平臺的加入是平臺零工區別于其他零工模式的典型特征。這里,數字平臺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媒介,企業可以在數字平臺上發布工作任務和任職要求,勞動者可以通過數字平臺搜索招募信息,結合自身經歷和技能選擇合適的工作,隨后勞動者與企業之間建立聯系,并最終形成雇傭關系。平臺零工常見的如滴滴打車司機或者美團外賣配送員等。
●白領零工
“白領零工”的概念對應于“自由職業者”的概念,指代的是一種“U盤化就業(即插即用式就業)”模式。在職業類型上,白領零工通常涵蓋網絡主播、自由撰稿人、教師、設計師、編程員、數據分析師、筆譯等眾多高技能領域就業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斜杠青年、斜杠醫生、斜杠教授等也屬于此類零工范疇。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五種零工群體中,馬路零工、派遣零工、實習零工、平臺零工多以體力勞動者為主,由此,這類零工群體也稱之為藍領零工。白領零工和派遣零工或是依托網絡平臺,或是有固定的派遣機構依托,故大多對線下零工市場的依賴性較低,在實踐中,我們又將馬路零工、實習零工和平臺零工這三類群體作為零工市場交易的主要服務對象,這三類零工群體我們在文中簡稱為狹義零工群體。而覆蓋馬路零工、實習零工、平臺零工、白領零工和派遣零工的全統計口徑我們簡稱為廣義零工群體。
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是商品和服務價格建立的過程。零工市場是勞動力市場的組成部分,是零工作為一種勞動力形式參與買賣或流通的領域。根據市場交易的媒介差異,我們可以將零工市場劃分為線上零工市場和線下零工市場。顯然,線下零工市場建設是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但隨著線下零工市場日漸活躍,線下零工市場也必然會衍生出更多的線上服務功能,因此成熟的零工市場應成為覆蓋線下和線上的綜合性零工市場。
F市是全國重要的零工集散地,同時也是全國零工市場發展的較為成熟的城市。相較全國其他地區的零工市場,F市的零工市場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一是零工市場起步早,零工群體規模大;二是零工市場需求旺盛,專業化程度高,區域特色明顯;三是以藍領零工為主體,白領零工群體快速增長;四是市區聯動布局零工市場建設,零工市場在促進城市包容性增長和區域協調中發揮關鍵作用。
當然,我們在看到零工市場已具有一定規模和基礎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特色零工市場建設存在一些短板。
●“散、小、亂”問題較為普遍
目前,馬路零工廣泛分布于F市的商品交易市場、建材批發市場以及一些交通要道,零工市場的規模和集聚程度仍有極大的提升改善空間。依托便捷的交通和人群流量優勢,零工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零工需求信息。同時,由于沒有第三方平臺的參與,零工供需雙方之間的交易也可以節省大量的中介成本。這些零工市場通常以“散、小、亂”的街頭非正式就業形態出現。由于這類零工市場中的零工群體來源廣泛,且游離于正式組織體系之外,缺少有效的管理,所以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如交通堵塞、社會治安、市場管理等社會問題。
●供需信息不對稱,服務標準不統一
占據零工主體的馬路零工等仍主要以熟人、中間人、地緣、鄉緣和血緣構建勞務市場供需關系。由于缺乏零工服務的統一標準,馬路零工群體中職業技能認證比例較低,故零工市場上馬路零工供給人群的服務水平大多參差不齊。為了降低“低水平”零工招聘給企業運行造成的損失,一些企業選擇盡量避免使用零工。有些企業的經營存在淡旺季之分,但為了保證旺季時期的正常運轉,為了應對使用零工可能遭受的損失,企業也會盡量避免直接使用馬路零工,而是以采用派遣零工的方式代替。
●群體權益和社會保障程度相對較低
在平臺零工領域,盡管全市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平臺零工的群體規模快速壯大,但平臺領域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收入內卷、勞動控制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由于占據數據優勢,作為資方的平臺企業能夠精準把握每位靈活就業人員每一時刻的勞動狀態,實現“透視型”監督與管理,由此也成為勞資關系中的絕對優勢方;而在信息“中央大腦”精準控制下的平臺零工群體,很可能退化為高效運作的“機器”。由于彼此協作、密切互動概率的下降,大規模、分散化的靈活就業人員成為勞資關系中絕對的劣勢方,零工行業勞資關系嚴重失衡。
針對F市零工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市場特色不明顯、服務標準不統一等主要問題,提出F市完善零工市場的基本模式:
●定位:堅持高質量發展主線打造零工市場
一是打造專業零工市場聚集區。即立足產業基礎雄厚、各類專業鎮星羅棋布的基本特點,充分結合現有零工市場成長的條件,F市打造多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高度契合本地零工市場需求的專業零工市場。

二是打造零工經濟改革引領區。即針對新型零工經濟中零工勞動者法律地位不明確、零工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零工經濟稅收體制不完善等共性問題,在地方職權范圍內敢于探索,勇于擔當,在全國率先推出一批有利于規范零工市場運行的地方法規。
三是打造零工精品服務示范區。在保證特色零工市場基本功能基礎上,優化設施設備,做強做大平臺品牌,強化零工驛站的服務網絡支撐。
四是打造零工共同富裕協作區。關愛大齡、困難、進城務工等低收入群體,關注“媽媽崗”、殘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零工崗位供需狀況,關注零工就業的跨地域協作,將“關愛低收入群體、促進共同富?!弊鳛榱愎な袌雠嘤囊粭l主線,通過特色零工市場建設,力爭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布局:構建“1+5+N”模式的零工市場空間分布格局
所謂“1+5+N”,是指在全市層面,打造“媽媽崗”特色零工市場品牌;在各區層面,結合各區產業發展特色和零工市場集聚基礎,結合各區優勢產業布局,培育發展更多潛力特色零工市場。沿著特色化、專業化的方向,在全市現有零工市場“1+5”模式布局的基礎上,剖析產業發展與零工需求的契合點,各區還挖掘培育出更多有潛力的特色零工市場。例如,著重發展“2+4+4”現代產業體系,結合不同產業派生的零工需求規模和產業發展條件,進一步打造珠寶產業特色零工市場、五金產業特色零工市場、餐飲美食產業特色零工市場、智能家電特色零工市場等。
●服務: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特色零工市場服務體系
一是打造市—區—街道—驛站四級零工市場服務體系。打破現有以驛站為主體的零散零工市場網絡服務架構,構建貫通市、區、街道、驛站的垂直零工市場服務網絡。立足F市產業基礎雄厚、專業鎮經濟星羅棋布的基礎優勢,力爭形成“一街道一特色、一驛站一支撐”的特色零工服務網絡。
二是面向不同零工群體打造多種特色零工市場。突破傳統零工市場建設面向一般藍領零工的思路,將零工市場細化為馬路零工、派遣零工、實習零工、平臺零工和白領零工多個集群。結合區級零工群體的聚集優勢,結合本地產業資源稟賦,打造包含以產教融合為基礎的實習零工市場、以平臺網絡為延伸的平臺零工市場、以馬路零工升級版為特征的綜合零工服務市場、以文化創意旅游等為基礎的白領零工市場等多種特色零工市場,構建零工經濟與產業經濟高度復合的雙元結構。
三是線上線下“雙驅動”,打造零工特色市場。鼓勵非公人力資源機構參與零工市場建設。引導非公人力資源機構入駐招聘大廳,設立零工服務專區,開通零工咨詢專線,開辟零工快速服務通道,為零工人員免費提供政策咨詢、崗位供求信息、職業技能培訓、招工用工登記等全鏈條服務。結合線上服務項目,開展線上零工專場直播帶崗活動。參考北京平臺線上綜合性零工服務網絡建設經驗,向家庭雇主、企業單位和求職者提供自助、精準、及時、智能的零工匹配服務。
●完善特色零工市場建設頂層體系設計
將特色零工市場建設作為一項長期堅定不移的項目持續推進,研究編制零工市場建設專項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積極完善零工市場建設的各項頂層設計方案。由人社部門牽頭,統籌相關部門訴求,篩選零工市場建設過程中的重大項目,研究編制零工市場建設專項規劃,細化特色零工市場建設的分工部署,完善項目考核機制,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一批省內一流、在全國有廣泛影響力的特色零工市場。
●提升零工市場服務效能
規范特色零工市場秩序,通過提高零工群體的職業技能認證比例和建立健全零工服務標準,提高不同級別零工服務水平的可辨識度,降低零工市場供需信息的不對稱性,加速零工市場供需高效對接。健全零工服務市場標準體系。依托行業協會、商會等行業載體,聯合標準研發機構和行業標桿企業,從技能要求、職業道德等維度制定特色產業零工服務市場標準。通過標準規范零工服務的基本要求,提高零工服務水平的辨識度。在零工服務市場地方標準成熟的基礎上,積極向全省或全國申請,形成行業標準或者國家標準。
●完善零工公共服務保障體系
探索構建平臺經濟下的零工社會保障機制。探索在地方政策法規方面明確零工勞動者的法律地位。同時針對零工勞動者研究設立專門的福利政策,提供健康醫療保障、公共就業服務。探索零工意外傷害保險的分配機制,同時加大平臺誠信行為的監管力度,提高零工經濟平臺的規范性。完善零工市場零工群體維權職能。規范用人單位招聘行為。探索將符合城鄉規劃、適應群眾需要的零工市場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將零工市場的運營與監督管理納入公共服務常態化管理范疇,保障零工市場就業的各項工作機制持續落實。
作者1單位 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作者2單位 廣東省高智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