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衍
眾所周知,早期發現、早期預防是遠離腦梗死的關鍵。那么,腦梗死的先兆信號和雷區都有哪些?本文為你一一詳解。
認識腦梗死
腦梗死是因為腦血管堵塞使腦部血流供應不足、腦組織缺血缺氧而造成的腦功能障礙。一般情況下,中老年人出現該項病癥的概率較高,甚至還會引起癱瘓、昏迷等不良現象,直接威脅到生命健康。
一般情況下,腦梗死表現為以下兩種類型:1.缺血性腦梗。該種腦梗在全部腦梗中占據著約85%的比例,由于血栓形成或者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狹窄或者閉塞,這種情況下血流無法正常流向腦部,導致腦細胞缺氧以及缺少營養物質,從而引起了組織損傷。2.出血性腦梗。該種類型的腦梗存在于腦血管破裂并且導致出血的情況下,在全部腦梗中占據約20%的比例。這是因為動脈瘤和血管畸形造成的。出血性腦梗會對周圍腦組織產生壓迫,影響到腦功能。
早期癥狀有哪些
1.短暫性運動功能障礙。呈現為肢體無力、活動不方便。此種癥狀在數小時內能夠自主緩解,但是存在著反復發作的現象。
2.感覺問題。腦梗死早期有可能出現肢體麻木、刺痛、觸覺減退的現象。
3.自覺癥狀。比如頭暈、頭痛等。
4.語言障礙。表現為說話困難、理解困難、言語模糊不清或者語音發生變化。
5.急性意識發生改變。表現為迷糊、困惑、失去意識或者昏迷。
6.視力問題。有可能發生模糊或者雙重視覺,甚至視野缺失、部分失明。
7.疲勞和體力活動逐漸減少。患者容易疲倦,體力活動能力降低。
8.存在平衡問題。患者感覺過于暈眩,行走困難或者協調能力降低。
【特別提示】
上述癥狀因為個人差異而存在著諸多的不同之處。腦梗死的早期癥狀并不是全部出現,也有可能發生其他類型的癥狀。在出現了以上癥狀后,須及時就醫。
這些因素與腦梗死發生有關
1.高血壓。高血壓是引起腦梗死的基本危險因素。在血壓升高以后,腦梗死的風險性也隨之增高。持續性的高血壓引起了血管損傷和動脈硬化現象,加劇了腦梗死患病概率。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出現腦梗死的概率遠遠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了血管病變以及增加了血液粘稠度,從而導致腦梗死出現。所以,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預防腦梗死。
3.高血脂。高血脂是對腦中動脈造成堵塞的主要因素。如果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非常高,必定會使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引起腦梗死現象。所以,需要合理地控制高血脂。
4.體重過胖。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以及腦梗死的基本因素。因此,應當保持合理的體重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
5.過度吸煙和飲酒。吸煙會增加血管收縮,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度,而過度飲酒會增加血液粘稠度,形成血栓。
6.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無癥狀頸動脈狹窄表現為尚未發生臨床癥狀,但是頸動脈卻存在狹窄的現象,這是造成腦梗死的基本因素。
預防措施有哪些
1.戒煙。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害,同時還會增加心臟病等疾病發生概率。戒煙可以預防腦梗死的發生。研究表明,戒煙半年以后,缺血性腦血管病變和死亡概率會隨之下降。從臨床方面而言,患有腦梗塞的患者必須戒煙,吸煙是引起腦血管病發生的基本因素。
2.對血壓和血脂加以控制。高血壓是造成腦梗死的基本危險因素。應當定期檢測血壓,了解血壓實際情況,按照醫生的指導建議展開降壓治療。同時,高血脂也是引起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全面控制血脂可以避免動脈硬化以及形成血栓,應定期檢查血脂,展開降脂治療。
3.合理鍛煉。適當的身體鍛煉能夠保持血液良好循環以及心血管健康,可以降低腦梗死現象出現概率。每天至少進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游泳等,加強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和骨骼。
4.定期進行體檢。經常開展健康體檢是預防腦梗死的主要手段,必須遵循及早發現、全面控制的基本原則,接受適當的治療,從而避免腦梗死的發生。
5.多吃含有纖維的食物。有的患者血管比較脆弱,可以多食用含有纖維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豆制食品,這些食物能夠降低血脂和血壓,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應有效改善飲食結構,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多喝粥。
6.保持樂觀情緒。樂觀的情緒有利于減少腦梗死的風險。日常生活中,多參加社交活動,和家人進行交流,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調整自身情緒,避免壓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