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素紅
近期網上曝光的幾例青少年自殺事件令人深感痛惜,原本在蓬勃朝氣和滿懷希望的年齡,為何將輕生作為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自殺是多種因素積累導致
自殺絕不僅是因單一疾病或事件所引發,其中原因錯綜復雜,包括成長環境、社會壓力、人際關系、突發事件等。這些因素導致了羞辱、內疚、憤怒、孤獨、絕望等精神痛苦的狀態,成為青少年自殺最直接的誘因。在諸多自殺事件中,大部分孩子由于難以適應學校和社會競爭所帶來的壓力,父母過嚴的管教及單純追求成績的過高期望,產生了心理問題。尤其是對學習不夠出色的孩子來說,應對這些問題和壓力更困難,自尊和自信心全面喪失,看不到未來,無法得到及時救助,出現了輕生的念頭。
識別青少年自殺信號
1.言語信號:孩子可能會表達自殺意圖或對生活沒希望的想法。可能會說類似“我想死”、“我不想活了”、“我希望我不存在”等消極言辭。
2.行為信號:行為可能會發生明顯變化,變得孤僻、退縮,與朋友和家人的互動減少。可能疏遠社交活動,對以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其他行為信號包括突然變得沖動、進行危險行為,或給自己帶來傷害的行為。
3.情緒信號:兒童和青少年可能經歷情緒上的波動,如持續地沮喪、焦慮、憤怒或絕望,可能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情緒淡漠。
4.軀體信號:如失眠或過度睡眠、食欲改變、體重波動、頭痛或胃痛等。可能出現身體疲憊、無精打采,或表現出自我傷害的跡象,如劃傷或燒傷。
這些信號并不一定意味著孩子有自殺傾向,但可作為警示信號,需要家長和老師關注和行動。
干預措施
1.提供心理支持與健康教育:與孩子進行開放而支持性的對話,讓他知道您關心他的感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情緒管理、壓力應對和尋求幫助的技巧,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
2.加強家庭支持:家庭是兒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支持系統之一,鼓勵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情感聯系,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3.預防欺凌和虐待:欺凌和虐待是導致兒童和青少年自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區和學校應加強預防欺凌和虐待的措施,包括教育、宣傳和舉報機制的建立。
4.建立支持網絡:建立兒童和青少年的支持網絡,包括家庭、朋友、學校和社區資源,可提供情感支持、幫助解決問題和引導尋求專業幫助。
5.提供緊急干預措施:包括提供緊急聯系電話、在線聊天服務或緊急救援計劃。如孩子出現緊急情況,立即撥打緊急救援電話。
綜上,重視青少年自殺刻不容緩,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并及時發現無聲的“求救”信號,是降低青少年自殺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