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 紀烈敏 徐秉聲 張曉昕 楊振強 王瑜 候姍 張邐嘉

摘 要:當前,組織環境報告中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環境報告擔??捎行岣呓M織所報告環境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為此,ISO/TC 207/SC2于2020年6月正式發布了ISO 14016:2020《環境管理 環境報告擔保指南》國際標準。本文重點介紹了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的總體框架,闡釋了關鍵術語和定義,并對重點技術內容進行了研究分析,旨在使我國組織更好地理解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的核心思想與技術要旨,從而有助于相關組織依據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所提供的方法有效策劃并實施環境報告擔保業務活動。
關鍵詞: 環境管理,環境報告,擔保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5.020
1 國際標準制定的背景和意義
1.1 環境報告和環境報告擔保的內涵
所謂“環境報告”,是一個組織在特定時期內自愿和(或)按法律規定披露的環境績效的信息。這些信息可涵蓋組織過往環境績效的信息,包括其環境影響,以及與倡議、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有關的信息,也可涵蓋組織對其他相關事項的管理信息;這些信息可采用獨立環境報告的形式呈現,也可作為組織年度報告中的非財務信息包含在其可持續性或綜合性報告當中。環保報告的目的旨在滿足相關組織方(包括投資者、監管機構、證券交易所和客戶)的需求和期望,可采取的形式包括:獨立的環境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環保部分,也包括非環保信息;年度綜合報告的環境部分;在組織網站上向公眾提供的環境報告;使用特定架構披露的環境信息,例如:CDP(碳披露計劃)、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或環境績效的實時報告等。
所謂“環境報告擔?!?,則是基于對環境信息及提供該信息所采用的過程的確認(審定)和(或)驗證(核查)。當前,很多大型、知名組織都會定期對外公布其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其報告中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越來越得到市場的關注。因此,之所以需要進行擔保,是因為來自公正的擔保提供方的外部擔保可提高組織所報告環境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并可能有效改善相關方對報告組織的看法。
1.2 我國環境報告及擔保發展簡況
20世紀70年代企業開始的環境報告制度是環境信息披露的開始,1989年挪威Norsk Hyoydy公司首次發布了企業環境報告書,1991年美國Monsanto公司發布首部企業環境報告書。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的迅速發展為企業環境報告制度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針對企業制定的環境保護法規和環境標準日益增多,我國產業結構也正在進行重大調整,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被大幅度壓縮和淘汰,低能耗、少污染的環保型產業和企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得到大力發展。環境信息已成為企業可持續經營、業績評價和投資決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同時,隨著我國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環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壓力逐步增大,導致環境信息披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我國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2003年9月2日,原國家環??偩忠原h發〔2003〕156號發布的《關于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公告》,2013年9月14日,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以環辦〔2 013〕86號發布的《關于當前環境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20 21年5月2 4日,生態環境部以環綜合〔2021〕43號發布的“關于印發《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以及2021年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以部令第24號發布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我國環境報告制度實施過程中,環境信息公開的內容偏重于國家環境法律指標以及企業個別項目的環境影響和環境業績指標,環境信息公開的內容較少且缺乏規范性,公開環境信息的準確性也有待監督;此外,第三方驗證還不夠普及,驗證報告的可信度也有待提高。大部分的環境報告仍缺乏有效的驗證,因而亟需開展對環境報告的驗證擔?;顒?,并以統一的標準規范和指導擔保行為,從而確保公開的環境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1.3 環境報告擔保的意義及國際標準的產生
環境報告擔保被認為是可以提高對環境報告的信任和可信度,以及目標用戶可以對環境報告的依賴程度。組織可從擔保中獲得下列諸多益處。
—— 領導層在決策中更多地使用環境信息。隨著對非財務可持續性信息的興趣增加,包括與環境有關的信息及其對推動改進組織戰略、業績和聲譽的重要性,最高管理者正在處理可持續性問題。被認為是準確、可信和可靠的信息披露和數據更有可能被用于內部決策。
—— 減少數據質量風險和增強信任。數據質量是報告組織和報告用戶的重要問題。在此背景下,較大規模的組織重新發布可持續性披露聲明并不罕見。擔保在降低數據質量風險方面的作用得到廣泛認可。使得可靠和可信的信息披露更有可能得到信賴,從而提高了報告的價值。
—— 提高預期用戶的參與程度。擔保業務可包括審查報告組織與相關方的約定過程。有些組織以環境報告程序和(或)可持續發展報告為基礎,與有關團體持續進行對話。這兩者都有助于促進相互的信息交流和理解。
—— 加強內部環境報告以改進績效。健全的內部環境報告制度和控制措施,在管理可持續發展的績效和影響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外部擔??梢詭椭_認內部系統和控制是健全的,并可建議任何必要的改進。
—— 改善形象和聲譽。一份有擔保的環境報告可使組織的有關方面對披露更有信心。反映了報告組織對待報告的嚴肅態度。投資者、評級機構和其他分析師在作出投資和評級決定時,越來越多地尋求擔保。
正是基于上述考慮,2 016年10月,國際標準化組織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環境審核與相關環境調查分委會(ISO/ TC207/SC2)參考ISO17029 《實施審定和核查活動的機構的通用要求》國際標準,首次提出了ISO14016《Environmentalmanagement —Guidelines on the assurance ofenvironmental reports》國際標準提案,正式成立ISO/TC207/SC2/WG6,由英國牽頭,馬來西亞、日本、中國、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韓國、瑞典、西班牙、美國、荷蘭、英國等國參與共同制定該項國際標準,我國注冊專家全程參與了ISO14016國際標準各個階段的討論、征求意見和標準修改完善工作,密切跟蹤參與標準的制定進程,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國際標準最新動態及具體技術內容,并及時反饋中方意見和建議。ISO 14016國際標準于2017年6月形成CD稿,2019年6月通過DIS稿投票,2020年6月最終正式發布。
2 關鍵術語和定義
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共界定了30條術語和定義,分為“與擔保有關的術語”和“與環境可持續性有關的術語”“與報告有關的術語”和“與組織有關的術語”4個部分。
“與擔保有關的術語”包括:擔保、擔保業務、擔保等級、擔保委托方、擔保準則、擔保證據、擔保提供方、擔保報告、擔保聲明、聲稱、能力、確認(審定)、驗證(核查)、風險等14條。
“與環境可持續性有關的術語”包括:環境、環境因素、環境影響、環境信息、環境績效、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等7條。
“與報告有關的術語”包括:環境報告、相關方、目標用戶、實質性、實質性過程、報告邊界、報告過程等7條。
“與組織有關的術語”包括:組織、組織邊界等2條。
其中,“環境報告”是指一個組織在特定時期內的環境績效信息。“擔保”是指確認(審定)和(或)驗證(核查)過程的結果,對環境報告的可靠程度提供可信度?!按_認(審定)”是指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某一特定預期未來用途或應用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聲稱的認定?!膀炞C(核查)”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聲稱的認定。“實質性”是指對目標用戶(即:依賴經擔保的環境報告進行決策的個人或組織)的重要性。
3 環境報告擔保相關的原則
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給出了適用于擔保業務、擔保提供方和擔保人的諸項原則。
(1)擔保業務原則
1)基于證據的擔保提供方法
擔保證據是可核驗的。由于擔保活動是在有限的時間內、使用有限的資源進行的,因此一般而言,宜以現有信息樣本為基礎。宜適當采用抽樣的方法,因為抽樣與擔保聲明的可信度及其所達到的擔保等級密切相關。擔保提供方在確認(審定)和(或)驗證(核查)證據時,特別是在涉及定性信息的情況下,宜具備應有的專業審慎和判斷。
2)一致性
擔保提供方在整個擔保業務過程中宜遵循一致的方法。當擔保業務有必要變更時,宜明確對擔?;顒赢a生的任何相關影響和預期結果,并在擔保聲明中予以闡釋。
3) 保密性
擔保業務參與人員不得不當利用信息謀取個人利益,不得損害擔保委托方或報告組織的合法權益,包括正確處理敏感或機密信息。
4)基于風險的擔保提供方法
擔保提供方在擔保業務中宜采用基于風險的擔保提供方法。
(2)擔保提供方原則
1)誠信和有道德的行為
擔保業務參與人員宜:
—— 誠實、勤勉和負責地履行其工作;
—— 謹慎使用并保護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獲取的信息。
2)能力和應有的專業審慎
擔保業務參與人員宜:
—— 具備執行所要求的工作所需的必要能力;
—— 在執行工作時展現出能力;
—— 采取應有的專業審慎。
3)獨立性和公正性
擔保業務參與人員宜:
—— 獨立于生產和匯總評估信息的人員;
—— 在執行擔保活動時,對可能對其判斷產生的任何影響保持敏感;
—— 以公正的態度開展工作,即在所有業務中保持公正、不帶偏見。
4)公允表達
擔保聲明宜真實、準確地反映擔保提供方所做的工作,并做到條理清晰地呈現。
4 環境報告擔保的策劃和實施
4.1 概述
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按照P-D-C-A的邏輯給出了為組織在其環境報告中的環境信息進行擔保的指南,策劃并實施環境報告擔保業務的流程如圖1所示。為此,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設置了7章重點內容,除了第1章“范圍”、第2章“規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術語和定義”、第4章“原則”之外,第5章“策劃和實施擔保業務的指南”包括了策劃擔保業務和實施擔?;顒樱?章“擔保聲明和報告”包括了擔保聲明、擔保報告和對后續信息的考慮,第7章“能力”包括了能力的確定和應用、擔保方和擔保團隊的能力,以及能力評估。
4.2 創建擔保業務
組織在為其環境報告尋求擔保之前,宜考慮擔保業務的背景、擔保的成本及其可為報告組織與目標用戶帶來的附加價值。擔保業務宜旨在評估和傳達環境報告中各項主張的可靠性,提升用戶對所報告信息的信賴度。而提供這種擔保的能力往往源自對所報告信息的確認(審定)和/或驗證(核查),這就需要審查報告組織明確所需信息以及收集、分析和報告這些信息的過程。
此外,擔保業務還宜考慮:組織的背景、其環境影響以及與相關方的互動;報告組織明確重要性的方法,包括是否基于公認的標準、框架或其他確定的流程;所用方法宜是可重復的,適配組織的復雜性及其環境影響的規模,并擔保一致性;環境報告涉及可能影響目標用戶決策的相關問題的程度;報告框架將這些問題稱為“實質問題”或“實質性問題”;環境報告中任何可能影響目標用戶決策的錯誤規模;報告框架將這些錯誤稱為“重大誤報”等事項。
4.3 策劃擔保業務
策劃擔保業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擔保委托方和擔保提供方就擔保業務條款達成一致,以及就擔保目的、擔保業務的范圍、擔保準則和擔保等級等事項達成一致。
關于就擔保業務條款如何達成一致的問題,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給出了如下指南。
在擔?;顒娱_始前,擔保委托方和擔保提供方宜就擔保業務約定的條款達成一致,包括以下幾項。
(1)擔保目的、范圍和準則;
(2)擔保聲明和(或)擔保報告的要求;
(3)目標用戶(例如:投資者、股東、員工、客戶、監管部門、政府和非政府組織);
(4)時間表、時間框架和進度報告要求;
(5)保密性;
(6)擔保提供方的獨立性聲明,旨在明確任何利益沖突或偏見;
(7)提及擔保報告預期用途要求的擔保等級;
(8)任何可能影響擔?;顒拥南拗疲ɡ纾簩Φ攸c或第三方數據的訪問限制、商業機密);
(9)任何潛在的法律影響。
對于上述擔保業務條款,擔保提供方可就擔保業務條款的適當性向擔保委托方提出建議。值得注意的是,擔保業務可能受他方(例如:監管部門或其他實體)影響,后者宜向擔保委托方說明其需求,包括目標用戶。擔保委托方和擔保提供方宜根據需要開展討論并就擔保聲明的結構達成一致。擔保聲明宜闡釋對所執行的擔保活動的局限性。擔保報告可對所執行的擔保活動的局限性進行詳細闡釋,也可參考擔保業務協議中協商一致的局限性內容。委托方在工作伊始就擔保業務的局限性達成一致有助于消除后續的混亂。
適當時,擔保提供方還宜明確擔保業務涉及法律要求的任何潛在責任。擔保業務的條款宜形成細節充分的文件,以明確擔保提供方策劃執行擔保活動所需的資源,在規定的時間框架內滿足要求,開展協商一致的獨立運作。
在可能的情況下,報告組織宜承諾在執行擔保業務時與擔保提供方合作。如:擔保提供方得知過往報告期間收集、記錄或報告信息的方法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在策劃擔保活動時宜考慮這些變化的影響。如果情況發生變化(例如:目標用戶期望或擔保提供方對擔保業務的理解),可能有必要更改擔保業務的條款,并與擔保委托方協商達成一致。不能達成一致的,擔保提供方可根據合規義務終止擔保業務。
關于就擔保目的、擔保業務的范圍、擔保準則和擔保等級如何達成一致的問題,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給出了如下指南。
擔保目的明確了擔保業務宜完成的工作,擔保目的的類型通常包括以下幾項。
(1)評估由(受)相關方界定或影響的環境報告要求的滿足情況;
(2)明確環境報告中的一個或多個要素是否達到數據質量和重要性閾值;
(3)確認環境報告中使用的指標與報告組織的環境績效相關;
(4)評估環境報告的質量、細節和內容是否充分,是否有助于目標用戶形成意見并做出決策;
(5)其他擔保業務的具體附帶要求(例如:組織相較于同行組織或行業部門的基準測試)。
擔保業務的范圍描述了擔保業務的程度和邊界,宜與擔保目的一致,并形成文件。在明確擔保業務的范圍時,宜考慮對組織實質的事項、其報告邊界和組織邊界。當擔保業務與對環境信息和報告過程的擔保活動具有不一致的范圍時,宜在擔保聲明中予以說明。在確定范圍時,宜至少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報告組織的職能、實體、所有權或經營邊界;
(2)報告組織確定環境報告范圍和內容的過程,包括環境報告的時效性和報告期限;
(3)正在評估的報告信息(可能涉及各類數據和信息的整合);
(4)用于生成環境報告內容的數據收集、分析和信息系統(可能涉及不同地點的多個信息系統);
(5)處理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過程;
(6)目標用戶及其報告要求;
(7)在編寫環境報告和籌備擔保業務過程中使用的任何報告準則或框架;
(8)實質性判斷過程和由此產生的實質性問題;
(9)對擔保業務范圍的任何約束和限制。
宜充分、詳細地記錄擔保業務的范圍,以便與擔保委托方協商達成一致。擔保業務范圍內的任何變更(和變更的理由)均宜形成文件,并獲得擔保委托方的同意。
擔保準則宜與擔保目的相符。擔保準則將用于評估環境報告。擔保準則宜考慮報告組織所采用的報告框架和準則中涉及的所有報告原則。擔保準則宜適配報告過程、經擔保的環境報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以及需達到的擔保等級。擔保準則的來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公認的環境報告框架或標準,例如:全球報告倡議(GRI)、國際金融組織(IFC)、亞洲開發銀行(ADB)、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歐盟生態管理和審計計劃(EMAS)、證券交易所、碳披露項目(CDP);
—— 相關方參與的公認框架,例如:AA1000SES;
—— 確定實質性的公認框架;
—— 治理結構的公認框架,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南;
—— 合規義務,例如:法律要求;
—— 由報告組織或目標用戶制定的準則;
—— AA1000AS,《AA1000擔保標準》提供了與可持續性相關的擔保業務方法;
—— ISAE 3000,《審計或審核歷史財務信息之外的擔保業務》提供了非財務類報告擔保的流程。
擔保等級通常包括有限擔保與合理擔保。提升擔保等級有助于環境報告的目標用戶更加依賴報告內容。擔保等級的選擇宜考慮目標用戶的要求、擔保業務的復雜性以及報告組織信息系統和控制的范圍??赡苡绊戇m當擔保等級的因素包括報告準則、環境報告的預期用途(例如:法律、受托人或環境績效改進)、組織背景和相關的環境影響。
4.4 實施擔保業務
實施擔保業務的主要內容包括:擔保能力要求、制定擔保計劃、實施風險評估、執行擔?;顒樱约按_認所達到的擔保等級。
關于擔保能力要求,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明確了擔保提供方宜確保所有從事擔保業務的人員具備必要的能力,以及適用于客戶組織內部所有級別的語言、記錄和編寫報告、演示和面談等必備技能。擔保提供方宜確保從事擔?;顒雍蛽I務管理活動的人員是稱職的。在選擇擔保團隊時,宜注重團隊是否具備集體實踐能力,是否能夠實現特定擔保業務的目的。擔保提供方宜啟動能力評價過程,對所有參與擔保活動管理和執行的人員的能力和表現進行持續監控,擔保提供方宜確保擔保人在專業層面有持續的進步。
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列出了擔保業務管理與執行所需的通用能力,以及執行特定擔保業務所需的具體能力,涉及實現可持續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擔保原則和應用相關實踐和技巧的能力、識別相關方/與相關方接洽的技巧、擔保準則的應用、合規義務理解、環境管理和環境審核實踐、數據管理、信息管理、確定環境相關風險和機會的技巧、擔保業務范圍內適用的建模和計算方法,以及環境績效評價方法等。
關于擔保計劃的制定,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明確了在籌備擔保計劃時,必須考慮擔保目的、范圍和準則,以及任何保密性要求。通常擔保計劃的內容宜涵蓋內、外部相關方參與策劃和擔保業務的程度;擔保委托方、報告組織和擔保提供方代表的身份;風險評估的結果;擔保業務中使用的任何擔保準則;預定的擔保活動,包括日期和期限;進度報告要求和時間表;擔保團隊的能力要求;資源要求;如何利用擔保業務達到規定擔保等級的詳細情況,包括信息收集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典型抽樣計劃的詳細情況;擔保聲明和任何擔保報告要求;擔保業務的條款、參考文件、核對表、議定書和使用的其他工作文件等。如:在制定擔保計劃的過程中,發現擔保目的明顯無法實現或擔保范圍不適當,宜重新協商擔保業務的條款。
關于風險評估,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明確在開展擔?;顒又?,擔保提供方宜進行風險評估,明確擔保業務宜涵蓋的關鍵報告過程和環境報告要素,確保擔保聲明的準確性和相關性,減少可能產生的重大誤報。事實上,在策劃擔保活動階段,就宜考慮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過程的詳細程度可能因組織的目標、復雜性、規模和影響及其合規義務而異。風險評估有助于擔保提供方優先考慮提供擔保的方法。風險評估活動的等級和深度宜取決于環境報告的復雜性、目標用戶的要求以及所尋求的擔保等級。擔保提供方宜使用符合擔保等級要求的公認的風險評估方法。適用時,風險評估宜考慮的內容包括:確定組織所處的環境;識別相關方和與相關方的協商程度;確定環境因素和相關的環境影響;確定實質性;目標用戶;確定組織邊界時的復雜程度;忽略潛在重大環境影響的可能性;現有文件的詳細程度;特定組織、設施、項目、產品或服務的經營性質;量化方法的性質;解釋數據的質量、來源和過程;治理結構;組織的合規義務;組織報告過程的成熟度;組織的數據質量擔保過程;用于執行和監控績效的方法等。
關于擔?;顒拥膶嵤?,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明確了在執行擔?;顒訒r,宜收集與擔保目的、范圍和準則有關的信息,例如:通過評審文件、抽樣、觀察和面談的方式,根據所要求的擔保等級和擔保準則進行評估,得出結論以明確是否達到擔保準則。擔保可能需要評估報告組織選擇數據點的決策過程、收集數據的方法、如何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如何存儲數據以及在環境報告中使用數據之前是如何解釋這些數據的。對報告數據的擔??赡苄枰獙μ囟〝祿c進行評估,確認所報告的數值能夠合理反映績效。數據的形式可以是原始數據、轉換數據、聚合數據、規范化數據、信息處理和非量化信息。擔保提供方宜確保已收集到充分的證據達成擔保目的,包括確認協商一致的擔保等級,為撰寫擔保聲明提供依據。
4.5 擔保聲明和報告
擔保聲明可納入經擔保的環境報告當中,擔保報告則是解釋所執行的擔保活動。
擔保聲明涵蓋的信息宜包括:對經擔保的環境報告的描述,以及撰寫該報告依據的特定準則;承認報告組織負責所報告的主題事項,擔保提供方負責擔保聲明;擔保業務的目的,包括擔保委托方要求的擔保等級;擔保業務的范圍及其在環境報告中的適當性;用于評估環境報告、得出調查結果和結論的擔保準則的性質和來源;概述所執行的擔保活動和擔保業務進行過程中普遍適用的任何準則或框架,包括內外部相關方參與策劃和擔?;顒拥某潭?;擔保人身份及其獨立于環境報告編寫人和報告組織的任何局限性;圍繞擔保目的達成的結論(擔保等級指標、環境報告處理實質問題的程度、任何約束、局限性或保留);擔保提供方名稱和簽名以及擔保聲明的日期。
擔保報告的內容通常包括:擔保聲明;任何約束、局限性或保留;擔保團隊及其能力的詳細情況;有關環境報告和(或)報告過程的改進建議等。一般而言,擔保報告的主要用戶是擔保委托方。擔保報告的作用是提供涉及與擔保委托方協商一致的擔保聲明中任何要素的額外細節,還可涵蓋擔保委托方根據擔保業務規定提出的附加要求。如:在擔保聲明和(或)擔保報告發布后,擔保提供方得知可能影響擔保聲明和(或)擔保報告中擔保等級的事實,擔保提供方宜評估采取適當行動的必要性。
5 結 論
(1)環境報告擔保作為一項重要的環境管理工具,可幫助組織的領導層在決策中更多地使用環境信息,減少數據質量風險和增強信任,提高預期用戶的參與程度,加強內部環境報告以改進績效,同時可改善形象和聲譽,一份有擔保的環境報告可使組織的相關方對披露更有信心,也能更好地反映報告組織對待報告的嚴肅態度。
(2)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可為尋求擔保、提供擔保和依靠環境報告擔保的組織所使用,包括:外部擔保提供方、參與編寫環境報告的組織、內部擔保其環境報告的組織、參與環境報告擔保培訓的組織、自愿和強制性環境報告計劃的管理人員、監管機構、投資者、金融和保險界及證券交易所,以及其他希望閱讀環境報告的相關方。
(3)ISO 14016:2020國際標準是ISO 14000系列國際標準之一,與環境信息交流相關的國際標準還包括:ISO 14063:2020《環境管理 環境信息交流 指南和示例》、ISO 14033:2019《環境管理 定量環境信息 指南與示例》和ISO14026:2017《環境標志和聲明 足跡信息交流的原則、要求和指南》。當前,我國環境報告擔保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還相對落后,也缺乏相關標準的指導。鑒于此,及時等同轉化本標準,是對我國現有GB/ T 2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補充和完善,也將有助于組織依據本標準所提供的指南有效開展開創性的環境報告擔保工作,從而促進并提高環境績效評價及相關環境聲明和報告的質量。
參考文獻
GB/T 24004-2017,環境管理體系 通用實施指南[S].
GB/T 24031-2021,環境管理 環境績效評價 指南[S].
GB/T 24040-2008,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原則與框架
[S].
GB/T 24044-2008,環境管理 生命周期評價 要求與指南
[S].
GB/T 26450-2010 ,環境管理 環境信息交流 指南和示例
[S].
GB/T 19011-2013,管理體系審核指南[S].
ISO 14033:2012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Quantitativ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 Guidelines and examples環境管
理 定量環境信息 指南和示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