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柯良 黃福宇 俞嘉杰

摘 要:船舶供應是指為船舶提供航程保障類產品和必備物資的供應鏈服務行業(yè)。目前,全球大部分船東和船舶供應企業(yè)普遍采用國際海事采購協(xié)會(IMPA)發(fā)布的分類與編碼標準,以此開展船舶物料產品采購與供應。為了進一步推動航運服務功能創(chuàng)新,提升船舶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和國際航運事務話語權,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產品分類標準,研究建立了適用于我國實際的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編碼方案,為解決船舶供應行業(yè)的痛點、堵點,填補中國船舶供應行業(yè)空白,重塑國際船舶供應產業(yè)鏈提供支撐。
關鍵詞: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編碼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5.017
0 引 言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備、開放融合、綠色智慧、保障有力的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在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促進行業(yè)集聚、引導行業(yè)自律和規(guī)范方面不懈探索,積極推動航運服務功能創(chuàng)新,有力提升船舶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和國際航運事務話語權。
縱覽全球,航運強國均投入大量資源謀劃船舶供應行業(yè)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重塑國際船舶供應產業(yè)鏈。作為傳統(tǒng)領域的船舶供應行業(yè),航運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為航運服務業(yè)的轉型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戰(zhàn)略機遇,為解決船舶供應行業(yè)的痛點、堵點,迫切需要在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規(guī)范性方面加快探索,填補中國船舶供應行業(yè)的空白,服務和規(guī)范船舶供應服務上下游產業(yè)鏈,提升中國制造的品牌效應,在新一輪全球數字化轉型中搶占行業(yè)制高點。
1 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與編碼現狀
目前,全球大部分船東和船舶供應企業(yè)普遍遵從國際海事采購協(xié)會(IMPA)印制發(fā)布的IMPA目錄(日本Fuji公司擁有版權)開展船舶物料產品的采購與供應。IMPA在全世界擁有廣泛的會員基礎,包括一流的船東、船舶管理公司、海事產品制造廠商以及供應商。IMPA目錄最早發(fā)布于40多年前,其采用6位編碼對33大類及600余小類的船用物料產品進行標準化歸類與管理,包含約5萬多種具體產品。
隨著新技術、新產品、新規(guī)則應用于航運業(yè),船舶供應產品種類更迭迅速,雖然IMPA目錄編碼體系在不斷更新(目前已是第七版),但與當前高速發(fā)展的業(yè)務需求仍難以精準匹配。受IMPA目錄6位編碼限制,已不能完全包含船用所有物料,出現編碼無法與產品對應,產品供應需多次人工溝通,進而發(fā)生供應無法準確匹配需求而導致現場退換貨的現象,而且IMPA編碼不支持按照規(guī)格搜索篩選,使得搜索部分特定規(guī)格物料較為困難。
近年來,制造業(yè)逐漸東移,國際市場7 0 % ~80%的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產自中國,但由于我國船舶供應行業(yè)長期缺乏相關標準,在國際規(guī)則制定參與度和行業(yè)國際話語權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至今在IMPA目錄中沒有任何中國商標產品被收錄,大量國內廠商僅能以代工方式參與國際分工,始終處于產業(yè)鏈、價值鏈的末端,阻礙行業(yè)發(fā)展。
2 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的思路
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的分類對象主要是指為在造、在修或靠港船舶提供航程保障類的必備物資產品,包括船舶在運輸及維修過程中所需的航海資料、生活和勞保用品及其他各種工具五金件、易耗品、儀器儀表、金屬材料制品、化學制品、安全設備等物品。
產品分類與編碼研究方面,張艷琦等[1]基于國內外不同分類體系下農產品分類的應用及發(fā)展現狀,對比分析目前廣泛使用的農產品分類方法;羅文斌[2]介紹了當前流行的建筑產品分類和編碼標準對比以及行業(yè)標準《建筑產品分類與代碼》;楊林[3]對國家農業(yè)技術信息分類編碼標準體系和農產品分類編碼標準體系開展了研究;鄭澤彬[4]研究并提出了采用基于分類碼與標識碼的信息分類編碼體系。
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的分類編碼,應充分考慮國際化需求以及國內產品生產制造業(yè)的實際狀況,并結合國內船舶供應企業(yè)的實踐經驗,突出可操作性和適用性。分類編碼依據產品本質屬性或特征系統(tǒng)化排序,形成科學合理、結構簡單、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的分類體系。分類編碼應保持與相關分類體系協(xié)調一致(例如:HS碼),并且還應考慮設置的收容類目能夠為下級產品分類延拓預留空間。基于上述考慮,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的分類編碼采用線分類方法,分別以產品的品類、性質、加工工藝、用途等基本屬性為分類依據,進行分層分級。
3 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編碼方法優(yōu)化
3.1 編碼原則
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的分類編碼,參考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5-6]的同時,注重與IMPA目錄文件的關聯(lián),確定相關標準文件之間的銜接和映射。在產品分類過程中應遵循客觀準確、科學實用、統(tǒng)一協(xié)調和可擴延的原則,在編碼過程中秉持唯一性、合理性、可擴充性、簡明性、適用性、規(guī)范性的原則,保證分類編碼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更好地指導和促進我國船舶物料供應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3.2 編碼方法
結合海關、稅務編碼(海關HS編碼目前是10位編碼、1223類、17,790目,稅務編碼是10 位)的發(fā)展趨勢,考慮編碼的可擴展性、合理性和前瞻性,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編碼應采用3層10位及以上數字碼。
從兼容國際現狀和我國船舶供應服務行業(yè)標準化管理實際出發(fā),將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種類按照Ⅰ類碼、Ⅱ類碼、Ⅲ類碼、Ⅳ類碼和Ⅴ類碼劃分成5層11位數字代碼,并對各層次碼的位數和類別進行規(guī)定,如圖1所示。
3.3 編碼結構
3.3.1 I類碼
結合國內行業(yè)企業(yè)的調研,船舶供應物料產品的分類應根據行業(yè)實際使用場景劃分,更具適用性的同時也能遵從IMPA目錄使用多年形成的習慣。
從已有的國內外產品分類看,商品I類碼約有20~30類,即I類碼占用2位代碼即可,用于劃分商品的品類類別,如:休閑娛樂、包裝材料、布麻制品類、化學制品類、廚房用品類、個人防護類、航海用具類等。
3.3.2 II類碼
目前國際船舶供應服務商協(xié)會(ISSA)使用3位數字碼,IMPA使用2位數字碼,由于代碼不可重復使用,盡管部分產品由于版本更新被淘汰,但是新品加入時編號依然需要往后追加。例如:當前最新版IMPA目錄中33救生救難用具、消火器類Ⅱ類碼已經編至85位,61一般作業(yè)工具類Ⅱ類碼已編至81位,并且從前幾個版本開始已經出現編碼跨類混編或新開同質化大類的情況。
作為包含全產業(yè)鏈的制造業(yè)大國,從長遠看2位編碼無法滿足我國船舶供應物料編碼的要求,Ⅱ類碼應采用3位代碼,用于描述同一Ⅰ類碼下,具有若干共同性質或特征的商品。如:一類碼中“休閑娛樂”商品又可分為運動健身、個人護理、娛樂電子、節(jié)慶用品和通用碼類等。
3.3.3 Ⅲ類碼
由于在第二層已經做了充足的預留,第三層作為進一步細分商品類別,單個商品類下的小類不會超過100個類別,因此Ⅲ類碼保留2位代碼即可,用于同一Ⅱ類碼所轄商品的進一步細分,描述具體商品的類別。如Ⅱ類碼中“運動健身”商品又可分為大型健身器材、小型體育用品、運動服飾、健身器械零配件和其他等。
3.3.4 Ⅳ類碼
IMPA目錄受6位編碼限制,目前眾多產品無法明確到單品,導致使用6位代碼時還需要大量添加備注來保證需求采購的商品和實際供應商品的一致性,代碼本來應具備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造成了額外的溝通成本及退換貨成本。
為使每個商品編碼能精準對應到具體商品的單品,Ⅳ類碼需要保留3位代碼,明確定義具體商品內容和細節(jié)。如Ⅲ類碼中“大型健身器材”下,具體可分為跑步機、橢圓機、劃船機、動感單車綜合健身器等。
3.3.5 V類碼
制定船舶供應行業(yè)產品質量標準是保障船舶和人員安全需要,對于提升中國制造和融入國際競爭有著積極意義。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標準提升,離不開港口服務效率,而船舶供應物料產品質量也是港口高標準服務的重要體現。因此,在Ⅳ類編碼后,追加1位代碼作為定義商品質量的標識,即五類碼,主要用于定義產品質量要求,標識商品符合的產品標準類型。五類碼用0/1/2/3/9表示,其中0表示無標準,1表示滿足國內標準,2表示滿足國際標準,3表示滿足國際和國內標準,9表示定制或加工。
綜上,Ⅰ類碼商品分類超過了2 0類,即以2位阿拉伯數字編碼;Ⅱ類碼用于對Ⅰ類碼的細分,考慮到新出現的商品代碼就近擴展原則,Ⅱ類碼將超過99類,以3位阿拉伯數字編碼;Ⅲ類碼用于對Ⅱ類的細分,同樣也超過了10類,以2位阿拉伯數字編碼;Ⅳ類碼用于指定具體商品,品類超過10 0種,以3位阿拉伯數字編碼;最后1位Ⅴ類碼為產品質量標準碼。基于此,構建了共計11位阿拉伯數字編碼的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編碼體系。如:滿足ISO 20957-2005要求的杠鈴架商品編碼可以描述為“11001010072”。
4 結 語
上海作為全球重要港口,每年靠港船舶近14,000多艘,而且上海擁有眾多市場主體,一批龍頭企業(yè)聚集,集聚1萬多家港口運輸業(yè)、航運服務業(yè)和航運基礎產業(yè)等三大類全產業(yè)鏈航運企業(yè),包括船東公司和船舶管理公司以及對應的船舶供應企業(yè)1500多家。
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相關產品分類方法和實踐,研究建立了適用于我國實際的11位船舶供應物料產品分類編碼體系,可為船舶供應企業(yè)的國際、國內上下游供應商和產業(yè)鏈的配套企業(yè)提供統(tǒng)一規(guī)范的產品編碼標準,便于生產與經營,也更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船舶供應服務物料產品分類與編碼標準[7]的實施和應用,也將進一步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幫助船舶供應企業(yè)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并逐步彌補與海關等數據對接方面的短板,有效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新一輪高質量、高效率、高標準、高水平發(fā)展。
參考文獻
張艷琦, 朱虹,等. 農產品分類的國內外發(fā)展現狀研究[J].
中國標準化, 2014(07) : 70-75.
羅文斌, 曹彬. 談建筑產品分類和編碼[J]. 中國建設信
息,2010(24) : 50-53.
楊林. 國家農業(yè)技術信息分類編碼標準體系構建研究[J].
中國標準化, 2006(12) : 13-16.
鄭澤彬. 基于信息分類的產品編碼與配置方法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 2006.
袁長煒, 古發(fā)輝. 淺談信息分類與編碼的實施[J]. 科技廣
場, 2010(05) : 248-251.
趙艷華. 我國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的實踐[J]. 中國標準
化, 2001(10).
DB31/T 1338-2021, 船舶供應服務物料產品分類與編碼
要求[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