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研 張詩溦



集聚人氣,更接地氣北京當代2024藝術博覽會
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為“北京當代”),在今年已進入第六個年頭。相比起其他藝博會,它成立的時間不算長。不過通過精心耕耘,現已成為北京頂尖的藝博會,可一探北京藝術市場的水溫。本屆延續往年主場陣地,依舊于全國農業展覽館11號館舉行,有袁弘、馮小剛、黃渤等演藝界名人助力、新老藏家云集,依據北京當代的高曝光度,眾多優質藝術家作品得到了觀者的自發性傳播,關注度急劇飆升。
整體動線清晰,一覽無遺,對觀展者十分友好。放眼望去,在122家參展機構中,北京畫廊占大多數,上海和深圳的畫廊加起來還不到10家,甚至藍岸畫廊是本次藝博會唯一一家來自深圳的參展畫廊。此外,還有23家畫廊首次亮相北京當代藝博會,分別來自北京、上海、杭州、中國香港及中國臺北,以及倫敦、柏林、洛杉磯、東京、首爾等全球藝術版圖中重要的城市,體現出聚焦全球視野下的“本土”概念,展現了多元的美學主張與藝術價值。以2019年在洛杉磯成立的YiweiGallery為例,此次它們攜中國藝術家葉文龍、金汀、JesseJinghanLiu(劉靜涵),美國藝術家CharlesChristopherHill,和法國藝術家ClovisSchlumberger參展,作為畫廊成立后的國內綜合性博覽會首秀,架起東西方交流的橋梁,還得到了好幾位當地藏家的支持。自開幕起,每日都有不少媒體采訪,在網絡上得到高曝光度,不失為此次來北京的意外收獲。
除此之外,在展會現場,筆者還觀察到絕大部分參展作品,以架上繪畫為主,并且超八成參展機構、畫廊選擇群展策略,同時更多“80后”“90后”青年藝術家出現,他們大多是近年來藝術市場中備受關注的青年人。例如innerflowgallery、可以畫廊、叁拾空間、工作室畫廊這四家畫廊全部選擇呈現“80后”“90后”青年藝術家群展。青年藝術家群體在本屆藝博會的集中亮相,從側面體現出市場的代際變化。一位資深的藝術從業者表示:“藝博會的觀眾和參與拍賣的人群雖有部分重疊,但關聯性不算高。一場藝博會的氛圍如何,和大眾對大環境及未來的想象成正相關關系。”根據他的了解,大部分畫廊根據對市場預期的判斷,為觀眾帶來價格區間合理的作品。因此,大眾對藝術的好奇度和參與感并不低。
不少人在觀展后表示與預期相符,整體中規中矩,不過不失。基本呈觀望狀態,出手謹慎,這是市場波動時的慣常現象。對此,工作室畫廊創始人莊彬提到:“此次有許多認真詢價的人,我很明確地感受到大眾潛在的消費需求被成功激活。只是受限于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大眾確實會趨向保守,并進行多番比較。對資深藏家恰恰是一個好時機。火眼金睛的藏家能以非常合理的價格買到好作品。所以,這次的市場反饋也讓我對作品、藝術家和畫廊能夠復合產生的長遠價值有了新的認知。今天到底該用什么心態做收藏?藏家不是不買,但他們都想抄底買,極限壓縮藝術家和畫廊的生存空間。這種殺雞取卵的收藏心態會讓市場產生新一輪的變化,熬過這輪難關的畫廊就會有新的格局,整個行業風氣才能越來越正向。”而工作室畫廊也通過這次行程從另一個陌生的環境和視角看到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價值和未來,更大膽地釋放能量。藝術家、畫廊、藏家是市場生態的基石,只有正向的循環復合才能真正讓藝術和文化的價值最大化。
作為一個位于文化中心城市的藝術博覽會,北京當代體現出了大國文化的豐富性,更不斷探索模式創新。筆者感受到。本次北京當代別于往昔僅對藝術圈內自詡為尊的高冷姿態,此次從展覽到服務,集聚人氣,更接地氣,與那位資深藝術從業者的感受不謀而合。
調性精美,呈現藝術商業新業態JINGART藝覽北京
JINGART藝覽北京(以下簡稱為“JINGART”)業已迎來第五屆,區別于往屆博覽會,本屆藝覽北京選擇在位于北京CBD地區的頂級商場SKP-S舉辦,可視作ART021團隊多樣化運營策略的重要一步。近幾年SKP-S商場在現當代藝術上的持續發力,已讓藝術圈內人看到了藝術高端市場與商業結合的可行性,更為此次展會融合現代前衛的專業場地與藝術品牌優勢,碰撞出獨特的火花。
眾所周知,早期的ART021團隊,講究“小而精”“小而美”,對博覽會的掌握一直很精準。不同于以往在大場地的肆意發揮,今年的JINGART雖受限于場地大小,但更符合調性,與以往緊湊、時尚的內核相一致,畫廊多以小巧、精致的選品展陳,帶來更為聚焦的展覽效果,充分發揮了場地的功能性。其獨具創意的藝術敘事方式,探索出多元文化與活力生動的藝術商業新業態。令不少藝術從業者感嘆此次的跨界合作,“有種野性的美感”。
本次JINGART共有來自7個國家及地區的30家展商,匯聚了中國、日本、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地區氣質各異的畫廊及機構。不乏連續多年參展的機構,如里森畫廊、香格納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凱旋畫廊、沒頂畫廊等。還有來自國內外的新鮮面孔也為現場帶來多層次的審美體驗,包括:藍騎士藝術,西班牙的先鋒勢力VETAbyFerFrancés,專注影像藝術的三影堂+3畫廊,集藝術、設計、時尚、音樂和表演于一體的E.SCAPE藝術空間,以及可持續時尚內容平臺canU等。帶來的藝術家創作還涉及對當代社會議題的探索、研究,以及創作邊界的拓展。
談及為何選擇參展JINGART,三影堂+3畫廊這樣回應道:“怎么擺脫行業內外對藝博會的刻板印象和固有認知,打造獨特新穎的觀展和收藏場景是亟待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今年在這個空間呈現來自中、日、韓、美地區,包括細江英公、森山大道等極具影響力的攝影大師,以及同期正在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個展的尹韻雅的作品,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非常新穎且具有實驗性的體驗。JINGART與其他藝博會品牌相比,能夠更加關注到市場的變化,從而主動更新策略和自身發展。聯合SKP-S這一實力商業品牌,包括選擇海內外推廣各式媒介作品的當代畫廊為展商,其實已經凸顯出了主辦方對于打造優質藝博會及其可持續性的敏銳視角和開放心態。畫廊非常認同和欣賞這一點。”
藝博會的紅點,對于行業來說,是最為直接的市場反饋。據悉JINGART宣傳冊來自大未來林舍畫廊的藝術家趙趙的作品,早已被藏家收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參展的日本畫廊MJKGallery,亦是首次參加日本以外的藝博會,此次選擇以個展的方式呈現藝術家土井紗織的作品,其充滿神秘,又兼具自然、童真的作品表現,和不高的客單價,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藏家預展前兩日就已成交大半,現已全部售罄,成績不俗。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人表示動線不合理,展位布置和設計不佳,導致體驗感一般。對此,亦有不少藝術從業者表示理解、鼓勵與支持。同時期有兩場藝博會,要跳脫出思維定式,做到和而不同,十分不易。再頂級的博覽會,諸如巴塞爾博覽會也會存在動線的問題,這些都是可以慢慢改善的。一個藝博會的創辦團隊能始終保持對市場的靈敏觀察,在積極擁抱新機遇、新形式的同時,兼顧合作伙伴們的共同利益,為展商著想,更為重要。
回歸故土,重煥生機畫廊周北京2024
在今年迎來第八屆的畫廊周北京2024以“漂留”為主題,試圖以藝術為觸角,見證畫廊與藝術家在找尋藝術之路上的一次次出走與回歸。使藝術家與畫廊在“漂”與“留”的動態平衡之間,受到文化根脈的召喚,攜帶豐富多元經驗的本土藝術能量,回歸故土;亦有受此廣闊且極富感染力的藝術生態的吸引,日益激增的海外優秀藝術項目在此重煥生機。作為國內最早踐行專業畫廊周模式的活動,突出了北京作為當代藝術重要城市的多元風采。活動期間,一些新興畫廊雖未參加相關活動,但其作品展出質量依舊毫不遜色,勒木畫廊是為一例。由此可以覺察到北京藝術圈正煥發著一股新的藝術活力。
在藝術迭代的沖擊之下,畫廊作為一級市場,可以最直觀地感受到行業的變化發展。或許這個名字在某種意義上,揭示了北京的藝術生態現狀:機構持續保守,非營利空間的聲量還不夠大,更為“野生”又富有野心的展覽反倒更多地在畫廊出現。相比前兩年,展覽中繪畫的比重有所降低,而雕塑裝置紛紛占據了空間,強策展項目也在漸漸重回視野。
主單元延續前沿開放的參展陣容,由20家畫廊與4家非營利機構共同組成,藝訪單元共計納入8家畫廊。香格納畫廊展出藝術家石青策劃的“學習II:博物學、另類知識和深度學習”,通過影像、裝置、文本、檔案、繪畫等媒介的多重交匯,延展出自由開放的討論場域。里森畫廊北京空間分別展出“趙剛:肉食者”和“克里斯多夫·勒·布倫:月相”,麥勒畫廊帶來曹雨2021年個展“路過人間”的續章。
筆者對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呈現的“杉本博司:無盡的剎那”印象最為深刻,而開拍國際廣州辦事處代表崔園園的心頭好則是戶爾空間的“詹金·范·齊爾:無限生長”和北京公社的周軼倫個展“SANLIANZMK”,并認為藝訪單元的展覽十分有誠意,在798藝術園區開啟了她“暴走式看展”的一天。
如今,喧囂過后,回歸寧靜。在此之前,與香港和上海相比,北京還從未有過集結各方面力量的藝術季。雖然北京一年四季都有許多展覽和活動在舉辦,但一個城市確實需要一個凝聚的力量,令大家勁往一處使。凝聚全北京各處藝術文化機構,也大大提升了大眾的藝術參與度。
在國內和亞洲其他地區的藝術城市都在不斷發展和發出新聲音的時代,作為中國的藝術老大哥城市——北京,以及在北京的每一位藝術行業從業者,我們無時無刻不再思考和積極尋找著屬于今天的北京的聲音。
伯年藝術空間創始人金酉鳴談道:“三場活動同期舉辦,對于藝術品收藏者、藝術愛好者們是一個特別好的集中學習機會;對于藝術行業從業者,特別是參加幾個活動的畫廊來說,就相對辛苦。但是,與往年相比,這次來的藏家相對更多一些,特別是海外和港澳臺,以及中國其他城市的藏家和藝術行業的交流就非常高效。我們這次兩個博覽會都有參與,對于年輕畫廊來說,和藝博會是相互成就的關系,在當下的經濟大環境就顯得更加重要,需要一起努力。總體來說,這次博覽會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我們推廣的年輕藝術家被很多機構和藏家支持,也對我們推廣的影像藝術家的作品表達了較高的興趣度。總體情況樂觀。”
“累并快樂著”,是崔園園的深切感受。整個5月,北京的展覽數量多,配套活動多,且層次豐富。“勞動節過后,是北京第一階段的拍賣季,而五月末的‘北京藝術季,又可以與六月第二階段拍賣相連接,起到了很好的行業凝聚和聯動作用。此外,許多外地比較重要的藏家和機構都特意來京參加活動,氣氛熱烈,說明大家十分關注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時代,北京的藝術生態正在或將要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又需要和期待一個什么樣的北京,有待我們繼續共同去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