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ilia



春夏之交的5月,是威尼斯很舒適的時節(jié)。備受矚目的“2024威尼斯雙年展”已正式拉開帷幕近一個月,此次約有331名藝術家參展,主要來自拉丁美洲、歐洲、中東、北非、中南太平洋及南亞地區(qū)。巴西策展人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AdrianoPedrosa)選擇了“處處是外人”(Foreigners,everywhere)作為今年的展覽主題,旨在聚焦歷史上“被邊緣化”的藝術家們。在現場也是如此,藝術家是外邦人,參觀者也大多來自海外,他們在這看到陌生的他國文化,也在這找到屬于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符號,引發(fā)思考。
盡管威尼斯是一個緊湊的城市,但它被劃分為六個區(qū)——圣馬可區(qū)(SanMarco)、圣保羅區(qū)(SanPolo)、圣十字區(qū)(SantaCroce)、城堡區(qū)(Castello)、多爾索杜羅區(qū)(Dorsoduro)和卡拉內喬區(qū)(Cannaregio),且每一個街區(qū)都有自己的特色,無論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不妨趁著這次“藝術嘉年華”的舉辦,計劃一次藝游之旅,按區(qū)索驥,感受不一樣的意大利風情。畢竟,威尼斯這座迷人小島上的藝術節(jié)慶活動遠比書本上的知識更為生動有趣。
威尼斯雙年展主場館
威尼斯主場館分為花園館和軍械庫。若是一天中僅僅往返于兩個主展館之間,大家可以選擇步行。這樣不僅更經濟,而且可以欣賞威尼斯縱橫交錯的運河以及沿街的建筑。
軍械庫展區(qū)國家館:阿爾巴尼亞、沙特阿拉伯、阿根廷、貝寧、中國、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菲律賓、盧森堡、愛爾蘭、冰島、意大利、拉脫維亞、黎巴嫩、馬耳他、墨西哥、秘魯、塞內加爾、塞舌爾、新加坡、南非、土耳其、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花園館展區(qū)國家館: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加拿大、捷克、韓國、丹麥、埃及、芬蘭、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希臘、以色列、荷蘭、挪威、瑞典、波蘭、塞爾維亞、斯洛伐克、西班牙、美國、瑞士、匈牙利、烏拉圭、委內瑞拉、威尼斯館。
除了主場館,這些展覽也值得一看
圣方濟各教堂(SanFrancescodellaVigna)歷史悠久,保存著大量手稿、17世紀與18世紀的古籍、細密畫、各種珍本以及當時的禁書。此外還有大量的神學與哲學書籍、威尼斯的歷史古卷、地圖集、唱詩樂譜和第一批印刷品。如今,沉浸式展覽“我們是外星人嗎?”正在此展出,呈現了藝術家阿納·奎茲和音樂制作人斯威茲·貝茲大型裝置。
仁慈修道院教堂(ChiesettadellaMisericordia)這座羅馬拜占庭式教堂于10世紀由圣奧古斯丁教會創(chuàng)立,如今已不再承擔宗教職能。中國藝術家喻紅在歐洲的首個大型個展“喻紅:塵土中輾轉”在此隆重呈現,由古根海姆博物館和基金會全球藝術高級策展人亞歷山德拉·孟璐博士策劃,展出13件從30厘米到3.4米高的作品。
仁慈大會堂(ScuolaGrandedellaMisericordia)是威尼斯政府的法定保護古跡,內墻保留了古舊斑駁卻仍瑰麗的16—18世紀壁畫,處處體現出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國藝術家曾梵志的個展正是在此舉辦。“近遠/今昔”展出藝術家在過去數年創(chuàng)作中的全新突破,首次呈現他新近創(chuàng)作的兩個系列:全新的抽象繪畫作品,以及歷經12年探索與錘煉的紙本素描。
Prada基金會(FondazionePrada)位于威尼斯大運河畔的科爾納羅女王宮殿,始建于1724年,最初是貴族家庭的住宅,20世紀末曾用作威尼斯雙年展當代藝術歷史檔案館。在此,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藝術與商業(yè)是如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
奎利尼·斯坦帕里亞基金會博物館(QueriniStampalia)這座16世紀的宮殿坐落于里亞托橋和圣馬可廣場之間,底層和花園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大師斯卡帕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進行修復,他將戶外運河的水引向宮殿后的花園,從整棟大樓的正門到背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光影游戲,每一個角落都構成從材料、結構到顏色的有趣對話。
總督宮(PalazzoDucale)是建于15世紀的哥特式建筑,內部裝飾以油畫、壁畫為主,二樓大會議室中托雷托的畫作《天國》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油畫,從總督宮走下樓梯就可以通往著名的嘆息橋。為紀念著名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威尼斯市政博物館基金會與上海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馬可·波羅的世界:一位十三世紀威尼斯商人的旅行”展覽,于當地時間2024年4月5日上午在意大利威尼斯總督府盛大開幕。此次展覽重點介紹馬可·波羅所處的時代,通過他的行紀和視角,探尋“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皮諾收藏館(PinaultCollection)收藏了近400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時代的藝術家作品,藏品總數超過10,000件,涵蓋了現代和當代藝術,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等多種形式。為了展示這些藝術品,皮諾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格拉西宮(PalazzoGrassi)和舊海關大樓(PuntadellaDogana)創(chuàng)建了兩座私人博物館。格拉西宮現正展出的“合奏”,是歐洲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梅赫雷圖作品展,展出了朱莉·梅赫雷圖(JulieMehretu)50多件作品。展覽“閾限”則在海關大樓博物館展出,由藝術家皮埃爾·于熱(PierreHuyghe)和策展人安妮·斯蒂尼(AnneStenne)共同策劃,展出藝術家過去10年的重要作品以及新作,特別是來自皮諾收藏中的作品。
佩吉·古根海姆收藏館(PeggyGuggenheimCollection)館內展出的作品涵蓋了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庸俗藝術等各種藝術風格,展示了20世紀藝術的多樣性。因此它是來到威尼斯后,絕不可錯過的藝文場所。
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dellAccademiadiVenezia)于1817年開放,主要收藏14至18世紀威尼斯畫派的繪畫作品,如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就收藏在此。4~9月在此舉辦的“威廉·德庫寧與意大利”,涵蓋了德庫寧從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以對意大利的愛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作品。策展人加里·加雷爾斯和馬里奧·科多尼亞托以德庫寧在羅馬和斯波萊托的兩次長期居住為起點(第一次是1959年,第二次是1969年),追蹤意大利對德庫寧的影響,展現德庫寧作為風景觀察者的敏銳度。
卡瓦尼宮(PalazzoCavanis)建于15世紀至16世紀,目前建筑保留了典型哥特式拜占庭風格的元素。包含兩個獨立但相互交流的空間和一個巨大的花園,具有展覽和居住的雙重功能。在卡瓦尼宮展出的“伊娃·尤斯凱維奇:發(fā)絲中的葉蔓與蓬勃花苞”由阿爾敏與伯納德·魯伊斯——畢加索藝術基金會組織,阿爾敏·萊希畫廊支持舉辦。伊娃·尤斯凱維奇基于歐洲藝術家的女性肖像傳統(tǒng)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作,汲取來自18和19世紀作品的靈感,同時也在“不斷探究著肖像畫的邊界,以及通過形變和扭曲等形式手法,能達到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