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婭

在職場中,經常能聽到一些管理者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工作不積極主動,和我們當年差遠了。”“這么年輕就躺平,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年輕員工也經常抱怨管理者“迂腐守舊”“不能換位思考”“盛氣凌人”。傳統的管理經常被認為過于剛性,這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減少,人們在追求物質滿足的基礎上,更希望獲得價值感,能夠被尊重、被認可。因此,近年來,柔性管理理念逐漸受到關注,其以人為本、靈活適應的特點為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新的思路。柔性管理并不意味著比剛性管理更有效,但柔性管理更能激發剛性管理之外的內生動力。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南風效應,指溫暖勝于嚴寒,溫暖、柔和的方式比激烈的方式更容易達到目的。在管理上,我們稱之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強調關注員工的情感、需求和個性,采用靈活、適應性強的管理策略。引入柔性管理對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有助于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在柔性管理的模式下,組織更加關注員工的情感和需求,尊重員工的個性,為員工提供更加寬松的工作環境和更多的發展空間。員工如果在工作中得到認可和激勵,就會提高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和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對組織的忠誠度和滿意度。
●有助于提高組織的創新能力
在柔性管理的理念下,組織更加注重員工的參與和協作,鼓勵員工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通過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潛能,柔性管理有助于推動組織在業務和管理上的創新,提升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有助于提升組織的整體績效
柔性管理強調團隊協作,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在柔性管理的模式下,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參與度得到提高,團隊協作更加默契,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組織文化
在柔性管理的理念下,組織注重培養員工的價值觀和團隊精神,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通過建立開放、包容的組織文化,組織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同時,柔性管理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文化建設,發揮個人才智,為組織的發展貢獻力量。
●樹立柔性管理理念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員工的需求,組織應樹立柔性管理的理念。在柔性管理的理念下,組織應轉變傳統的管理思維,從以“事”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員工不再是簡單的執行者,而是成為組織發展的核心力量。組織應將員工視為寶貴的資源,充分信任和尊重員工,關注員工的成長和發展。同時,組織應糾正人力資源管理者對傳統僵化管理模式的依賴,鼓勵他們轉變思維,接納并實施柔性管理。這需要將柔性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模塊中,確保其在單位內部的全面實施。通過這種方式,組織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提高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提升整體績效,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
●建立靈活的組織結構
在柔性管理的理念下,組織應建立靈活的組織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工作需求。為了實現組織結構的靈活化,組織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優化組織架構,減少管理層級,加強扁平化管理。組織應打破傳統的層級結構和部門壁壘,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同時,要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協作機制,促進信息共享和知識傳遞。
其次,要進行戰略性規劃,提前布局關鍵能力。通過提前布局戰略性組織能力和關鍵崗位,并基于組織歷史數據和應用數據分析,可以從知道“發生了什么”,向提前分析“什么可能發生”以及“如何應對”進行轉變。
再次,要全面計劃組織規模和人才結構。通過全面規劃人力需求和供給,組織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以全面管控企業的人才結構、組織規模和編制。這一行動通常是作為組織或部門年度規劃的一部分,盤點和規劃各部門人員結構和編制,從而直接指導人才招聘、薪酬規劃、培訓等人力資源流程。
最好,通過靈活調度和部署,快速滿足組織當下的人力缺口。日常人力調度和部署的目標是高效執行,是著眼于短期的人力供需平衡,如每天、每周、每月。成功的關鍵是主動追蹤業務需求及滾動預測,在合適的時間將合適的人用合適的成本匹配到合適的角色上。
●構建員工柔性培訓機制
柔性化管理自始至終關注個體的情感需要,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基于“人本的延伸”。柔性化管理在于激發人的潛能,注重人文關懷與呵護,增強組織成員工作的主動性、潛能與創造精神,自發地投入組織任務與狀態中,提高工作效能。首先,要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和業務發展情況,針對不同崗位和層次的員工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應涵蓋專業技能、管理知識和溝通協作等方面,以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其次,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包括在線學習、內部培訓、外部培訓等。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和時間安排,選擇最適合的培訓方式,確保最優培訓效果。最后,組織應建立完善的培訓評估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跟蹤和反饋。通過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培訓計劃和方式,確保培訓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制定員工柔性激勵機制
柔性管理摒棄以權力為基準的命令式與權威式的管理方案,運用集約化與民主式的約束方式進行組織意志的傳達,形成潛在的驅動力。舉例說明:在秦國進行變法之前,本國的百姓對政府多持不信任、抵觸的態度,在新法令即將頒布時,商鞅在秦國都城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宣布,誰能把木頭移到北門賞賜十金。百姓不相信,無人上前。商鞅于是把賞金增加到五十金。這時,一名男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賜他五十金。這件事對秦國老百姓的觸動非常大。商鞅借機立刻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上下政令通暢,變法獲得了成功,秦國由此走向強大。
想要運用柔性激勵法,組織管理應樹立可親可信的形象。不妨效仿商鞅“立木賞金”的做法,找準“切口”,柔性切入,以小代價收獲下屬的大信任。管理者要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和期望,根據員工的個性、價值觀和職業發展目標,制定個性化的激勵方案。激勵方案應涵蓋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個方面,以滿足員工的多元化需求。此外,組織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激勵方式,包括獎金、晉升、培訓、福利等。根據員工的表現和業績,組織給予相應的激勵,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創建柔性的組織文化
首先,要加強團隊建設,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合作平臺,組織能夠增強員工的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其次,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文化建設。通過員工的共同參與和努力,組織能夠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提升組織的綜合實力和社會形象。此外,在向員工傳達柔性文化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以利用多種渠道,如內網、公眾號等,確保信息的有效傳遞。這些內部平臺可以作為宣傳和推廣柔性管理理念的重要工具,幫助員工更好地理解柔性管理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重視柔性管理并不意味著否定硬性管理。傳統的制度如規定、紀律、措施等“硬”手段,在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同樣是不容小視的。剛柔相濟,有張有弛才是管理的真正藝術。隨和的微笑,平和的表情,溫和的話語,不卑不亢的態度,尋求軟硬的平衡點,通過溝通、談判、協商等方式,去應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就是柔性管理。與其“禁止員工去干什么”,不如“引導員工主動干什么”,這樣的效果定會大不一樣。畢竟,想要留住人心,軟辦法更勝一籌。
作者單位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