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榮 丁詩琦 金基強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1YFD1200203)
作者簡介:王元榮,男,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茶樹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研究。*通信作者,E-mail:xyjjq@tricaas.com
摘要:毛葉茶采用常規扦插技術生根困難,成苗率很低。為解決毛葉茶的扦插難題,以1份保存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嵊州基地的毛葉茶資源為材料,在扦插前對插穗采取了兩種不同配方的生根粉試劑浸泡1 h,并以清水為對照,同時還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研究發現,使用配方B處理和覆蓋薄膜處理均能明顯提高扦插生根率、成苗率,同時采用“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還大大降低了扦插的管理難度和時間成本。這些方法也可為其他野生茶樹的扦插育苗提供借鑒。
關鍵詞:毛葉茶;短穗扦插;生根粉;薄膜覆蓋
中圖分類號:S571.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0-3150(2024)06-58-5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Cutting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WANG Yuanrong, DING Shiqi, JIN Jiqia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S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Camellia ptilophylla to take root by traditional cutting techniques and the seedling rate is very low. To solve the cutting problem of Camellia ptilophylla, one resource planted in Shengzhou Base of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as used as the material. Before cutting, the cuttings were soaked for one hour with two different rooting powder reagents and water (th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leaf pruning and film covering were also ad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formula B treatment and mulching film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ooting rate and seedling rate. Meanwhile, mulching film treatment could great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time cost of cutting management. These methods provided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cutting of other wild tea plants.
Keywords: Camellia ptilophylla, cutting, rooting agent, film mulching
茶樹[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而野生茶樹作為茶樹的一種重要資源,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和抗逆性,對茶樹遺傳研究和種質創新具有重要意義[1-2]。近幾年消費者對野生茶葉的追捧導致大量野生茶樹樹體和生境遭受嚴重破壞,又由于野生茶樹自然繁殖效率低,其恢復速度難以跟上[3],使其有瀕臨滅絕的風險,因此急需加快建立和更新野生茶樹的擴繁技術,以促進野生茶樹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為了保持母本的特異性狀,通常采用人工嫁接與扦插等無性繁殖方式擴繁茶樹,而由于野生茶樹與栽培茶樹的遺傳背景差異大,導致接穗與砧木的親和力不高,這制約了嫁接的成功率,所以實踐上更常用的繁殖方式是扦插。但是野生茶樹品種,如毛葉茶(Camellia ptilophylla Hung T.Chang),其扦插還會面臨生根難、生長慢的問題。
毛葉茶主要分布于廣東省龍門縣及其周邊數縣,因其葉片遍布白色絨毛而被命名為“毛葉茶”[4],同時因其富含可可堿,又被命名為“可可茶”,是一種天然無咖啡堿或低咖啡堿的特異野生茶樹種質資源[5-6]。為了解決毛葉茶扦插生根難的問題,廣東德高信種植有限公司[7]曾開發了一種適合毛葉茶的扦插育苗方法,但筆者團隊應用該方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此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研究。本文將以毛葉茶為例探索不同生根劑處理和“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對野生茶樹扦插育苗的影響,旨在為野生茶樹的繁殖提供新的方法和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使用的試驗材料是來源于廣東省龍門縣的野生毛葉茶品系,穗條采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嵊州基地。生根粉配方A為100 mg/L吲哚丁酸和100 mg/L萘乙酸;配方B為300 mg/L吲哚乙酸、800 mg/L吲哚丁酸和6 mg/L鄰苯二酚。
1.2? 方法
1.2.1? 試驗設計
扦插試驗于2023年6月1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嵊州基地進行。分別用生根粉配方A和B浸泡插穗下端1 h,以清水為對照比較不同生根粉對插穗生根的處理效果;在不同生根粉處理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葉片修剪(留1/3至1/2葉)+覆蓋薄膜”處理,以露地扦插管理為對照。不同處理以小區的方式間隔排列,每個處理設計6個生物學重復、每個重復60個插穗。所有處理同時覆蓋75%遮光率的遮陽網。
1.2.2? 扦插方法
選取當年生未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帶有腋芽的健壯枝條,剪成3~4 cm長、帶有1片葉子且下端傾斜的短穗,每20~25個插穗用像皮筋捆成1捆,將插穗下端放入生根劑中浸泡1 h(生根粉先用少量無水乙醇溶解,再加水配成生根劑),然后扦插在育苗床上。
1.2.3? 調查方法
在扦插111 d時(2023年9月20日),每個處理隨機挖出8個插穗觀察生根情況,拍照后分別將插穗種回原處;在扦插154 d時(2023年11月2日),將每個處理的全部插穗用鏟子挖出,統計插穗成活數、生根數、成苗數(根與莖都生長)和主根長。
1.2.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經Excel 2019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利用SPSS 2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最后采用Graphpad prism 8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生根劑處理對毛葉茶扦插育苗的影響
2023年9月20日,即在扦插111 d時,每個處理隨機挖出8個插穗觀察生根情況(圖1),發現無論是否覆蓋薄膜,插穗生根數都是配方B處理>配方A處理>清水處理,結果初步表明配方B的生根效果要好于配方A。
11月2日,統計每個處理的全部插穗成活數、生根數、成苗數(根與莖都生長)和主根長,在正常扦插條件下(即未覆蓋薄膜),清水、配方A和配方B處理之間的存活率和成苗率差異不大(圖2-a、圖2-b);配方B處理的生根率顯著高于清水和配方A處理(圖2-c);主根長則是配方B處理略長于配方A處理,但顯著長于清水處理(圖2-d)。在未使用生根劑處理的情況下,毛葉茶插穗的生根率只有21.3%,成苗率為0;使用配方A能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和成苗率,但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使用配方B能顯著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和主根長,對成苗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圖2)。以上結果表明配方A對于毛葉茶扦插育苗生根率的促進效果一般,而使用配方B能有效提高毛葉茶扦插的生根率,這有利于插穗后續的生長和成苗。
2.2 “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對毛葉茶扦插育苗的影響
試驗發現,在不同生根劑處理下,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能顯著促進插穗生根(圖2)。在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后,插穗存活率從高到低的排序是清水處理、配方A處理、配方B處理(圖2-a),說明在覆蓋薄膜條件下生根劑的使用會對插穗存活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然而,插穗成苗率和生根率從高到低的排序都是配方B處理、配方A處理、清水處理,且都遠超相應的未覆蓋薄膜的處理(圖2-b、圖2-c)。清水處理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能使生根率提高28.7個百分點、成苗率提高36.7個百分點;配方A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能使生根率提高40.9個百分點、成苗率提高45.7個百分點;配方B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生根率和成苗率分別達到87.8%、61.4%;另外,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后,各處理插穗主根長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圖2-d)。總體而言,以上結果表明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能大幅提高毛葉茶扦插的成功率。
另外,“葉片修剪+覆蓋薄膜”還影響了毛葉茶插穗的發育階段。由于“葉片修剪+覆蓋薄膜”有利于插穗生根和成苗,使插穗可以正常營養生長;而葉片未修剪和未覆蓋薄膜時,插穗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長緩慢,營養生長未能正常進行,導致插穗逐步轉向了生殖生長,在未覆蓋薄膜時觀察到部分插穗長出了花苞(圖3)。
3? 小結與討論
影響茶樹扦插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種、取材部位、內源激素水平、環境溫度和濕度等[8],其中內源激素水平與插穗的不定根形成關系密切,插穗吲哚乙酸和脫落酸的比值與生根率成正相關[9]。有些茶樹品種難扦插是由于內源性生長素水平不足,對此可以通過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促進插穗生根。對于常規栽培茶樹品種,不必使用生根粉或使用通用生根粉就能達到很好的扦插效果,但對于難扦插的多數野生茶樹品種就需要進行扦插方法的調整改良。廣東德高信種植有限公司[7]開發的生根粉理論上能將毛葉茶的生根率提高至79%,然而筆者在實際應用中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這可能與調查統計時間不同有關,另外,上述研究還發現高濃度的生長素會降低插穗的成活率。因此本研究在兼顧插穗生根與成活的同時對生根粉配方作了調整,試驗結果表明改進的配方B處理在扦插5個月時能顯著促進毛葉茶生根,特別是在夏季增加“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下,配方B處理的生根率達到87.8%。
植物在受到一定程度的脅迫時會通過提前開花來盡快完成繁殖,以應對不利條件。未覆蓋薄膜的毛葉茶插穗長出花苞的原因可能是因根系不夠發達,插穗無法從土壤中獲取充足養分,同時地上部生長緩慢又使插穗的光合作用不足,導致插穗營養不良,最終通過犧牲地上部的生長將能量和養分優先分配到花芽的發育上,以完成生命的延續。
李秋玲等[10]在秋季應用小拱棚技術初步實現了六巷野生大葉茶樹的扦插育苗,但是秋季扦插的插穗在越冬期間生長速度慢,使育苗周期變長,夏季扦插則能加快插穗生根和成苗[11-12]。由于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插穗易失水干枯導致成活率低[13],所以特別需要注意水分管理。本研究提出和證實插穗經“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可以有效抑制插穗的生殖生長,同時大大提高插穗的生根率和成苗率,減少管理時間,降低管理難度。
綜上所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毛葉茶扦插的繁殖技術進行了適當改進,包括調整生根劑配方和夏季應用“葉片修剪+覆蓋薄膜”處理等,取得了加快插穗生根和成苗、降低管理難度等較好效果。在毛葉茶原產地惠州市龍門縣,于2023年11月將相應技術進行了推廣應用,2024年4月調查時發現90%以上插穗存活,且多數已生根。同時,本研究也為其他茶樹野生近緣種的繁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ZHANG W Y, ZHANG Y J, QIU H J, et al. Genome assembly of wild tea tree DASZ reveals pedigree and selection history of tea varieties[J/O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3719.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7498-6.
[2] 王小萍, 唐曉波, 彭海, 等. 古藺野生大茶樹資源葉表型多樣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8, 46(8): 1-6.
[3] 羅靜. 我國野生茶樹的現狀、特征及保護[J]. 吉林農業, 2012(4): 9-10.
[4] 葉創興, 鄭新強, 袁長春, 等. 無咖啡因茶樹新資源可可茶研究綜述[J]. 廣東農業科學, 2001(2): 12-15.
[5] 張宏達, 葉創興, 張潤梅, 等. 中國發現新的茶葉資源——可可茶[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8(3): 131-133.
[6] 閆振, 王登良. 低咖啡堿可可茶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 2021, 49(9): 1-4.
[7]廣東德高信種植有限公司. 可可茶扦插育苗方法: CN107047184B[P]. 2020-12-11.
[8] 周穎怡, 韋康, 郝心愿, 等. 茶樹扦插繁殖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分子植物育種, 2024, 22(1): 276-285.
[9] 姚永宏, 吳全, 李忠林, 等. 茶樹插穗生根過程中內源激素動態變化[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6): 795-798.
[10] 李秋玲, 梁干君, 鐘春城. 金秀六巷野生大葉茶樹小拱棚扦插育苗技術初探[J]. 廣西農學報, 2020, 35(3): 38-40.
[11] 謝前途. 扦插時間對茶樹夏季育苗效果的影響[J]. 中國茶葉, 2009, 31(8): 24-25.
[12] 李家興, 舒明濤, 沐賢志, 等. 茶樹夏季短穗扦插快速成苗技術研究[J]. 茶葉學報, 2023, 64(5): 1-9.
[13] 余根梅. 茶苗短穗扦插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12(10): 71,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