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舜清
僅僅通過儒家經(jīng)典文本記載,的確很難對何為儒家式的“君子”作出統(tǒng)一的判斷,因為儒家文本對“君子”的解釋往往具有情境化、隨機性的特征,內(nèi)容并不統(tǒng)一。因而,欲明了儒家式的君子的根本標準,必須從整體的角度把握儒學的基本理論和精神,通過儒學的終極理據(jù)才能判斷作為儒家現(xiàn)實人格追求的君子的根本標準。
眾所周知,儒家的一切理念均建立在天道的基礎之上,儒家的君子之學同樣也不例外。對于儒家而言,真正的君子,就是那能夠體悟并踐履天道之人?!抖Y記·祭義》曰:“君子合諸天道?!币簿褪钦f,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就在于他始終按照天道法則行事,遵循的是天道的價值要求??傊?,天道構成了君子的行為圭臬,是君子之為君子最根本的依據(jù)。
不過,儒家固然以對天道的體悟和踐履作為評判君子的根本標準,但是“天道”這個說法還是過于抽象了,因此,儒家結合人的生命實際對之作出了具體的解讀,以便賢愚皆能明其大義。
真正的君子對萬物之生機具有強烈的欣賞與護持之意,能夠做到始終以“生”為本,特別是對人類自身的生命處境具有高度的共情能力,表現(xiàn)出濃重的以民生為重的精神風范。這一點,正是構成君子之為君子的最現(xiàn)實的內(nèi)容。
第一,體天悟道之君子首先必須認識到萬物之“生生”乃天地之本然,也是天地之應然,從而明確自身在維護天地之“生生”上的責任和義務。君子不是那違逆天道之人,而是以天道為法、效法天道之人。《易經(jīng)》曰:“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所以,真正的君子必然以協(xié)進天地創(chuàng)生、推促萬有之生命普遍流行為己任。這表現(xiàn)在,一方面,真正的君子必然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文明意識,對于維護天地、宇宙、整體生命系統(tǒng)的平衡與和諧運行有著明確的精神自覺。君子始終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另一方面,真正的君子還能夠積極地“參贊天地之化育”,以實際行動為天下萬物的生生不息、萬民的安樂作出實際的貢獻。所謂“天道之大,在生物。生物者,天道之貞。君子協(xié)進生物之功,可以配天”。
第二,儒家固然強調(diào)君子應當尊重、愛護生命,但這不是泛愛主義,即不是不分人、物的同等視之。儒家始終是以維護人的生命尊嚴為判斷君子行為的一個主要標準,在人與自然生命發(fā)生沖突時,主張應當給予人的生命某種優(yōu)先性的對待。儒家認為,在天地創(chuàng)造的一切生命中,只有人才具備體天悟道的能力及保證天地萬物和諧運行的道德理性,因而也只有人才具有“參贊天地化育”的主體資格,才能真正擔負起維護天地萬物和諧生存的責任。故而,人類能否善待自身、保證人類道德理性發(fā)揮作用的主體尊嚴,就構成了人類承擔其天賦責任的基本前提。君子出于對一切生命均為天地創(chuàng)生、因而均具有天賦的“生”的價值的認識,滋生出“萬物一體”的生命境界和悲天憫人的生命情懷,能夠善待包括動物在內(nèi)的一切生命,但這并不意味著君子會把動物凌駕于人的生命尊嚴之上。
儒家是以對天道的體悟和踐履作為評判君子的根本標準或一貫準則的。真君子以仁義安身立命、率性修道,故而能夠做到不憂不懼。而仁義的實質(zhì)內(nèi)容,在儒家那里,即是實踐天地之生德,這決定了真正的君子必以生為本,懷抱重生、厚生的生命情懷,追求將己身之生命融入宇宙之生命大化流行的人生境界。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2019年11月26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