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堂彩
本病輕癥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重度脫垂患者會出現腰骶部酸痛或下墜感、泌尿系統癥狀、便秘、出血等。具體癥狀如下:
腰骶部酸痛或下墜感 重度脫垂韌帶筋膜有牽拉,盆腔充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墜感,站立過久或勞累后癥狀較為明顯,臥床休息則癥狀減輕。
泌尿系統癥狀 盆底脫垂會引起膀胱的位置下降,影響尿液的正常排出,常伴有尿頻、排尿困難、殘余尿增加等癥狀,部分患者可發生壓力性尿失禁,但隨著膨出加重,其壓力性尿失禁癥狀可消失,甚至需要手助壓迫陰道前壁幫助排尿,易并發尿路感染。
便秘 陰道后壁膨出常表現為便秘,甚至需要手助壓迫陰道后壁幫助排便。
出血 暴露在外的宮頸和陰道黏膜長期與衣褲摩擦,可致宮頸和陰道壁發生潰瘍而出血,如感染則有膿性分泌物。
臨床顯示,導致女性盆底器官脫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盆底肌肉和結締組織的彈性減弱 分娩是導致盆底肌肉和結締組織彈性減弱的常見原因,尤其是難產、產程延長等情況下,對盆底組織造成損傷較大。因此,產后及時進行盆底康復訓練非常重要。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盆底肌肉和結締組織會發生自然退化、彈性減弱的現象,這是導致盆底器官脫垂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定期進行盆底鍛煉和健康檢查有助于延緩疾病的發生。
慢性疾病因素 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糖尿病等會導致盆底組織損傷和脫垂,積極治療和管理這些疾病有助于降低盆底器官脫垂的風險。
雌激素水平變化 雌激素在女性體內起著維持盆底組織彈性和健康的重要作用,女性在絕經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盆底組織變薄、彈性減弱,從而增加脫垂的風險。患者可通過激素替代療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絕經期癥狀,但長期使用可能增加盆底組織脫垂的風險,特別是對于已經存在盆底功能障礙的女性。
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盆底器官脫垂,如長期站立、重體力勞動等會增加腹壓,對盆底組織造成持續的壓力,從而導致脫垂。因此,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減輕盆底負擔。
手術史 盆腔手術也是導致盆底器官脫垂的因素,如子宮切除、陰道手術等對盆底組織和肌肉會造成損傷增加脫垂的風險。因此,術后應進行積極的盆底康復訓練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重體力勞動 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女性可能面臨更高的脫垂風險,這是因為重體力勞動常常需要頻繁彎腰、提重物等動作,這些動作可能對盆底組織造成額外的壓力和損傷。因此,合理安排工作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保護盆底健康。
總之,導致盆底器官脫垂的相關因素有很多,了解這些因素有助于女性更好地預防和治療盆底器官脫垂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注意避免導致盆底器官脫垂的危險因素及相關疾病,包括:(1)注意管理我們的身體,適當控制體重;避免劇烈咳嗽、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避免長期便秘,減少腹腔壓力對盆底的損傷。(2)產婦應注重產后康復訓練,做好盆底超聲篩查,及早干預及恢復;(3)預防性地進行盆底肌訓煉,適當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