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躍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挑戰,它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發的肝臟疾病,傳播途徑包括血液、母嬰和性接觸等。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高流行性、高抵抗性和低認知率三大特點。根據WHO 2019年的報告,全球約有20億人曾感染過HBV,其中2.4億人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有88.7萬人因HBV感染導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然而,只有10%的乙肝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這顯示了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任務仍然艱巨。而以下實驗室檢測在乙肝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應引起大家的重視。
即乙肝五項,是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或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或HBeAb)、乙肝核心抗體(抗HBc或HBcAb)。因為乙肝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中不容易被查到,所以,以上5項指標就被稱為“兩對半”。
成人感染HBV后,血液中最早在1~2周內,最遲在11~12周內會出現HBsAg。在急性自限性HBV感染的情況下,血液中的HBsAg通常持續存在1~6周,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一時間可能會延長至20周。無癥狀攜帶者和慢性HBV患者,其血液中的HBsAg可能會持續存在多年,甚至終生。需要注意的是,HBsAg本身只具有抗原性,并無傳染性。近年來,HBsAg的定量檢測已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這種檢測可以幫助醫生了解疾病的分期和疾病進展的風險,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精確的治療方案。此外,HBsAg的水平還可以作為指導重組人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的重要依據。
在急性感染后期,當HBsAg轉陰后一段時間,抗HBs會逐漸出現,通常在6~12個月內滴度逐步上升至高峰,并可持續多年,之后隨著時間逐步下降。少數情況下,即使HBsAg轉陰,個體也可能始終不產生抗HBs。抗HBs陽性意味著機體對HBV具有免疫力,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乙型肝炎康復期,即在感染后或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后。
HBeAg陽性則通常意味著個體處于高度傳染期,病毒正在活躍地復制。當HBeAg消失并被抗HBe替代時,這一過程稱為“e抗原血清轉換”,這通常表示體內由免疫耐受狀態轉向免疫激活狀態。一旦抗HBe轉為陽性,病毒復制通常會進入靜止狀態,傳染性降低。抗HBe陽性也通常意味著HBV的復制活動減少。
抗HBc的滴度水平也是有意義的:低滴度通常表示過去有過感染,而高滴度則可能暗示HBV正在進行活躍地復制。單獨的抗HBc陽性可能表示存在低水平的HBV感染。
HBV DNA定量檢測:用于評估病毒復制水平,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和治療效果的監測。
HBV基因型檢測:不同基因型的HBV可能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因此了解基因型有助于個性化治療。
如表面抗原定量(qHBsAg)、核心相關抗原(HBcrAg)、HBVRNA和核心抗體(抗-HBc)定量。這些標志物對于疾病進展(如肝癌發生)預測、治療療效預測以及停藥后復發預測等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
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可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程度;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可用于評估肝臟的排泄功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時間,是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
包括肝纖維化無創診斷技術,影像學診斷CT/MRI,以及病理學診斷等。對于某些特殊病例,可能還需要進行其他相關檢測,如免疫學檢測、遺傳學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