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萍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內容包括完善公司注冊資本制度、優化公司治理、完善公司設立、退出制度、強化職工民主管理等多個方面。此次修訂的《公司法》對公司注冊資本認繳期限作出重大調整,新《公司法》第47條規定,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由股東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內繳足。
一、注冊資本“五年實繳制”是對認繳制的修正和完善
我國公司法在1993年首次頒布,隨后在2005年和2013年經歷兩次重大修訂。2013年的修訂徹底確立了完全認繳制,即將注冊資本數額與繳納期限完全交由股東自主約定。注冊資本認繳制的實施的確為市場注入了活力,使得經濟飛速發展,但注冊資本認繳制的實行中也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注冊資本認繳制度有一些認識上的問題。把注冊資本設定當作一個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的事情,認為資本可以自由設定、不需要承擔注冊資本下的一些法律責任。大量出資股東出于各種目的將公司的認繳出資額設定的非常高,實際中出現了不少盲目認繳、天價認繳的“注水公司”,這種公司表面上認繳資本十分之高,但認繳到期日遙遙無期,多為10幾年甚至20幾年,在注冊資本的設定方面就出現了一些非理性的,或者說脫離投資者實際投資能力和公司實際需要的資本數額,乃至所謂的天價注冊資本。二是“騙子公司”大行其道。很多“騙子公司”就是通過巨額的注冊資本來忽悠不懂的人,以為這些所謂的“老板”資本雄厚,其實幾百塊就能注冊一家注冊資本好幾億的公司。2023年9月至10月,海南一連出現4家注冊資本均為95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45萬億元)的“巨無霸”新公司,也引發各界關注。三是對法律風險未充分認識。當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債務或者陷入破產的時候,就需要股東按照對注冊資本的出資承諾來承擔責任,這個時候又容易產生相應的一些爭議,引發訴訟,影響到經濟生活的穩定,而對部分投資者而言,也可能面臨尚未充分意識到的法律風險。
為了保護利益相對人的利益,提高各經濟主體對公司注冊資本的信賴,新《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認繳登記制進行了完善,明確了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由股東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內繳足。此次公司法修訂并不是對注冊資本認繳制的一種否定,而是在肯定認繳制改革方向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合理、必要的修正和完善,從而既能發揮認繳制應有的促進投資和公司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又能盡可能避免和防范出現上述一些負面效果,還能夠維持公司注冊資本制度的嚴肅性。
二、注冊資本“五年實繳制”實施對企業的影響
1.企業的注冊資本將減少,小額注冊公司將會越來越多。
2.股東出資方式將更加多樣化。由于新公司法規定5年內繳足注冊資本,如果現金不到位,部分企業可能采取非貨幣性投資,如實物投資或技術入股,部分存量公司如果在規定的5年時間內,不能將注冊資本實繳到位,就將面臨減資、股權轉讓和注銷。
3.對于投資者而言,在當下國內經濟復蘇放緩的形勢下,市場普遍缺乏信心,5年內繳足注冊資本的規定,可能引發大批公司注銷,尤其是民營公司。投資者需要注意這些風險。
4.對有限責任公司認繳登記制進行了完善,明確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由股東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內繳足,意味著股東在設立公司時必須具備一定的資金儲備和詳細規劃。
5.新公司法也配套規定公司退出制度、股東失權及催繳出資等制度。這也符合大多數企業的生命周期,并滿足市場對債務履行合理期限預期。隨著新公司法的實施,那些長期經營不善或未能正常運營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注銷。
6.2024年7月1日前已登記設立的存量公司,出資期限超過新《公司法》規定期限的,需逐步調整至本法規定的期限以內。
三、落實“五年實繳制”企業的應對策略
1.合理確定繳納期。股東在5年期內需要按時實繳資金,若其出資能力優秀,可選擇一次性全額繳納。對于那些盡管具備出資能力但擔心增加資金占用成本的股東,尤其是那些在公司賬戶中保持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具備財務決策權的股東可充分利用5年的過渡期,分期完成實際繳納。
2.適度減資。在不影響相關方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公司可考慮適度減資。這一操作具有迅速性和手續簡便的優勢。盡管公司股東對減資部分作出了連帶責任的承諾,但實質上與認繳制下股東承擔追責責任的結果相差不大,不會額外增加股東風險。然而,減資可能對企業信譽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辦理手續時需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切勿觸犯法規。
3.股權轉讓。對于出資能力有限、無法按期繳納注冊資本金的公司股東,可以考慮通過股權轉讓實現其他公司的收購。然而,根據新《公司法》第八十八條規定,股東轉讓已認繳但未到期的股權時,受讓方需承擔相應的繳納義務;若未按期足額繳納,轉讓方需對受讓方未按期繳納的出資承擔補充責任。故在股權轉讓時,務必慎重考慮新股東的出資能力問題。
4.及時注銷。對于那些缺乏出資能力或者出資意愿的股東,以及殼公司或無實質經營業務的情況,建議及時進行工商注銷。如果公司股東出資能力不足,或者出資意愿較弱,且公司主體為殼公司或者缺乏實質業務,保留這樣的公司可能存在一定風險。將無必要的公司進行注銷是一種風險防范的措施,特別是當該公司主體已經沒有對外債務時,注銷程序相對簡單。
5.注銷后重新注冊。對于那些具備出資能力且有業務發展需求的股東,可以考慮注銷后重新注冊。新《公司法》并未要求公司注銷前股東必須完成出資,但未來的法規可能會進一步收緊。如果重新注冊新公司對現有業務的影響較小,可以選擇先注銷再注冊的方式,以確保安全。相較于減資操作,注銷公司的難度和稅務風險更小,且可以一并解決公司歷史問題,重新出發。
四、“五年實繳制”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要求
1.以優質企業注冊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注冊資本“五年實繳制”的實施,對市場監管部門來說,將會有大量的公司涉及減資、股權變更、注銷等業務,需要企業注冊服務窗口提升企業開辦服務水平,圍繞“易辦”“好辦”,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努力實現“零跑腿、一網通辦,零費用、一站辦結,零咨詢、一看就懂,零距離、一鏈幫辦”,不斷優化企業注冊服務,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2.必須強化照后監管。新《公司法》限制了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認繳期限;規定了公司對實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和出資日期等特定非登記事項的公示義務;明確了虛假登記撤銷和處罰的分類處置情形等,規定了公司減資、簡易注銷、強制注銷等內容,這些修訂內容都需要監管部門列入“雙隨機”檢查內容,加強大數據智慧監管,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對違規違法行為實施聯合懲戒。
3.必須加強對新《公司法》的學習和宣貫。新《公司法》在法律層面完善公司資本制度、優化公司治理、完善公司設立和退出制度、完善國家出資公司相關規定等內容,同時對監管部門未履行職責或者履行職責不當的也提出問責要求。這就要求監管部門要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要求,有效發揮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和輿論監督作用,對企業易“踩雷”的風險點進行提示,以案說法,達到引導守法、防止違法、懲戒違法的效果,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營主體穩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南昌市灣里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