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芳

提高無形資產管理能力和使用效益是提高科研競爭力、促進科技事業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2017年實行的《政府會計準則第4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準則》)對行政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做出了原則性規范,2021年實施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作為重要原則,但科學事業單位要有效執行落地還需要解決責任界定不清、風險控制不嚴、入賬認定依據不足、計價不準確等現實問題。就此,本文就無形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其難點展開分析,以期為優化科學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措施提供參考。
科學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總體情況
近年來,科學事業單位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也是目前科學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準則》規定,首先明確了無形資產是指政府會計主體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和非專利技術等。而實際上無形資產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科學事業單位無形資產應當具備以下幾個基本特征:具有可識別性、具有控制權、將產生經濟利益。
科學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是其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優勢。一方面,無形資產可以是科學事業單位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能夠保持和提升其競爭地位;另一方面,無形資產可以創造經濟利益,增強機構的綜合實力。一直以來,科學事業單位一直強調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近年隨著《準則》等制度規定的出臺,無形資產才開始引起關注,而由于無形資產價值難以確定、管理難度大、產權意識不強等原因,造成無形資產的登記缺失或價值缺失,因此,提高無形資產管理意識、健全相關管理機制對科學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至關重要。
無形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不健全,主體責任不清
相對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專業性強、服務對象少、損耗不直觀等特點,因而在單位內部的管理及使用時常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其使用狀況、保管等難以受到上級重視。在科學事業單位中,無形資產的管理一般不設置統一的歸口部門,有的歸行政辦公室負責,有的歸后勤辦公室管理,還有的由研究人員自行保管,無形資產保管主體責任無法落實。因此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制度落實不到位,也是無形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機制不健全,內控風險較高
目前,大部分科學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管理存在“重購置輕管理”“重申報輕維護”等現象,資產管理部門與科研管理部門缺少專門的內控制度銜接,實際工作中溝通配合不夠,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無法確認。除外購資產外,科研人員自行申報的專利、論文論著、動植物新品種以及其他職務智力成果等無形資產占比較高,有的無形資產雖然登記入賬,但不滿足《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中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統一的要求,明細分類不正確,資產類別代碼選填錯誤,影響了單位資產認定管理的準確性,潛在的審計風險較高。同時,內部審計機制也相對較弱,審計監督的力度和頻次不夠,致使內控管理的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三、價值管理意識不強,會計核算不科學
外購的無形資產按照購買金額入賬。但科學事業單位存在大量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由于行業特性、開發周期、項目經費管理等因素,一般很難確定直接成本或評估其市場價值。例如:對于植物新品種權,新品種選育需要5―6年或更長的時間,育成后申請植物新品種權需要3年的時間,品種還需要經過2年以上的示范推廣才可能被市場認可,品種價值評估一直以來也是業界的難題,對于這種市場價值尚未實現的資產,若沿用“申請時所花費的金額或研發成本作為其價值”的處理方式,將嚴重低估其真實價值;若將研發支出作為入賬標準,由于支出范圍缺少詳細規定,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比較模糊,研發的實際投入很難界定,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研發成本的歸集工作難以實施。由于科學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和研究屬性,在無形資產進行評估時也難以參考類似資產確定其市場價值。因此近年形成的無形資產一般以名義金額入賬,造成了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差甚遠。
對于科學研究中形成的論文和論著等知識產權,價值同樣很難界定,通常只是將出版經費列入研究成本。這些處理方法既不科學也缺乏統一的規范,造成無形資產價值失真、嚴重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準則》規定:政府會計主體應當對使用年限有限的無形資產進行攤銷,使用年限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實際執行中,多數無形資產確認后就不再對其進行價值管理,而是直接按照攤銷年限核算成本,存在大量閑置、棄置無形資產仍按月計提折舊。此外,對于以名義價值入賬的無形資產,由于多數無法確定使用年限,導致大量無形資產不進行攤銷。
根據相關法規規定,發明專利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期限為10年;藤本植物、林木、果樹和觀賞樹木的品種權保護期限為20年,其他植物為15年。無形資產的經濟生命周期具有不確定性,其生命周期如果沒有及時地進行成果轉化,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存在被提前淘汰的風險。但資產管理人員通常不掌握知識產權的有效年限,對于知識產權“是否按時繳納年費、是否處于有效狀態、是否進行了轉讓”等情況不掌握,也未征詢科研人員意見,功能價值喪失后仍處于長期掛賬的“靜置”狀態,難以核銷。
改進無形資產管理的主要建議
一、完善管理制度、明確權責
根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管用結合”的原則,統一設立國有資產管理處室,配備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資產管理員負責本單位國有資產登記管理工作,同時明確無形資產的歸集保管責任。從落實完善無形資產管理制度、提高無形資產管理意識、加強人員培訓等方面開展工作,有效提升無形資產管理質量和水平,從而為事業單位的科學決策和規范經營提供有力支撐。
二、健全內控管理機制
建立科學、完善、可執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形成有效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在明確無形資產管理有關崗位職責、工作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內控制度建設,構建無形資產全流程的風險管控體系,重點對資產預算申請、登記入賬、驗收、盤點、處置等風險制定管控措施,實現內部控制與無形資產業務流程有機融合。在無形資產管理模式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重無形資產所涉及的流程、信息系統、人員、風險等方面的內部控制設計。比如,采用審批、復核、審計等審核制度,防范無形資產的惡性出售或非法流轉。
由科研管理、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等專業人員組建單位內部技術評價小組,對無形資產的研究階段支出和開發階段支出進行認定,建立科學的無形資產評估制度,定期對已形成的無形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對長期閑置、失效、喪失控制權、無法轉化產生經濟效益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并及時做出處置,避免無形資產數量虛增,為后期無形資產的轉化提供可靠依據。當無形資產掛牌交易、使用權轉讓時,應聘請有資質的評估機構對該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并按照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處置的有關規定辦理報批手續。同時防范無形資產的惡性出售或非法流轉。
三、加強無形資產的價值管理
科研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根據其取得方式及資產屬性不同,一般有成本價值、評估價值及名義價值三種方法。對于不存在類似參照物且收益難以確定的無形資產,應聘請專業資產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報告,本著公允和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則,入賬價值以投入成本和評估的較高者加以確定,并逐年攤銷,對于取得成本無法科學確定而采用名義金額計量的無形資產應嚴格限定于:接受捐贈或無法確定成本的盤盈時、沒有相關憑據且未經資產評估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也無法可靠取得的情形。同時,為保證無形資產價值的科學性,科學事業單位應采取跨專業學術部門無形資產確認及處置的科學論證制度。在日常操作中將專利權、著作權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嵌入科研項目管理的模塊,方便對無形資產成本進行歸集。
綜上所述,科學事業單位的無形資產是其構建競爭優勢的重要抓手,在科技創新思想的時代背景下,無形資產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政策層面,建議進一步細化各類無形資產的確認與后續計量規則,完善無形資產產權或使用權轉讓的相關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對科研人員的激勵與無形資產的價值相掛鉤,更好地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機構層面,科學事業單位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提升業財融合水平,從而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將科技成果及時高效轉化為生產力。只有注重無形資產的管理,完善內控體系,提高對無形資產的認知和運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在事業單位的作用,同時提升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現代化管理。(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