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呼倫貝爾市委黨校2023年度青年科研項目(2023QN03)。
作者簡介:吳晨雪(1992—),女,鄂倫春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方向為民族理論。
摘要: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近年來提出的一項重要政策,旨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同時,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以呼倫貝爾市多布庫爾獵民村為例,深入調查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族特色村寨的情況發現,特色村寨建設在改善村寨人居環境、發展特色農副產業、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在鄉村振興進程中,特色產品單一、配套基礎設施簡陋、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基于此,從發展特色村寨旅游特色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群眾主體作用以及參與度三個方面,探尋呼倫貝爾市特色村寨鄉村振興的實踐出路,推動其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融合,為推進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農村振興發展提供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鄂倫春族;特色村寨;鄉村振興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114-03 中國圖書分類號:C95 文章標識碼:A
黨和國家及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特色村寨保護與建設。自2009年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便開始積極推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與保護工作,發布了《關于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1],并且與財政部聯合開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項目,以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2年,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發布《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2],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全國要重點保護和改造1 000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村寨保護工作,將民族特色村寨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資源,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期農村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對特色村寨的保護和發展,充分發揮特色村寨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傳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正式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推進鄉村建設、發展與治理等重點工作,依靠鄉土風情、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改善村莊風貌[3]。國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高度關注鄉村建設發展。這一戰略為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動力,加強了對民族地區特色村寨的保護與建設。這不僅有助于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創建民族特色名村名寨,還能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者,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并帶動全區其他民族特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今后繼續保護和促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1 多布庫爾獵民村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的基本路徑
多布庫爾獵民村于2017年3月被國家命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三少民族之一鄂倫春族特色村寨的典型代表。該村民族特色濃郁,文化底蘊豐厚,民俗風情多姿多彩,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反映了鄂倫春族的歷史文化特點和地理環境特征,是鄂倫春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文化的珍貴財富。多布庫爾獵民村先后榮獲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1.1改善村寨人居環境
村寨人居環境舒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村寨配套的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包括村寨民居建設、村寨生態環境建設、村寨基礎設施等工程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村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多布庫爾獵民村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宗旨,改善人居環境,創建綠美鄉村。
2022年,多布庫爾獵民村投資60萬元,對村內31棟民房進行改造升級。首先,重建房屋外墻保溫層、在保溫層內增加防水層以及修復步道磚等改造工作。其次,增加村內的植被覆蓋面積,種植更多植物。最后,建立了垃圾分類設施和廢舊物品回收網點、購置30個分類垃圾箱和1個廢舊物品回收箱,為村民提供更方便的廢舊物品回收渠道。通過采取這些措施,多布庫爾獵民村變得更加美麗、整潔和環保。
多布庫爾獵民村內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中心廣場占地2 500m2。該村實行社區化管理,并提供集中供熱、通路、通電、通電視、通自來水、通網絡等基礎設施,此外,公交車服務也已延伸至該村。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工程的不斷發展,其在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不僅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還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最直接的表現是,人們已習慣于網上學習、網上會議、網上購物等常態化活動。
1.2發展特色農副產業
經濟發展是村寨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而加快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經濟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充分依托當地優勢,發展特色旅游業和特色農業。多布庫爾獵民村充分利用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優勢,將經濟發展與特色民居保護、民族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從而發展了具有鄂倫春族特色的鄉村旅游業。2021年鄂倫春自治旗大楊樹鎮黨委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大楊樹鎮多布庫爾獵民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這些榮譽的獲得,離不開多布庫爾獵民村形成的“民俗旅游、特色養殖、生態農業”三大產業發展格局以及建成的三大產業基地。
一是民俗生態園。民俗生態園是具有濃郁鄂倫春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區。多布庫爾獵民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通過爭取上級資金、企業贊助等方式,不斷發展壯大景區規模,完善景區設施。景區內設有1個水上餐廳和9個仙人柱餐廳,加上沙灘浴場,一次性可接待500人用餐。此外,景區還建成了停車場、門衛室、仙人柱大門、吊橋、攝影路、攝影亭、民俗手工藝品店、舞臺、篝火廣場、賽馬場跑道等,全年實現接待游客20萬余人次,成為大楊樹鎮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自2016年以來,為了更好地發展生態旅游業,民俗生態園與呼倫貝爾市嘎仙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由其承包民俗生態園,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增加旅游項目,完善景區設施,提高景區服務質量,并為本村獵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共贏發展,推動了本地旅游業的蓬勃壯大,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是特色養殖基地。多布庫爾獵民村的特色養殖基地以養殖野豬、民族馬為主,建有混凝土棚圈及砂石活動場地共5 000m2,圈山面積25hm2。現有民族馬79匹。自2015年以來,特色野豬養殖基地將科技與經驗相結合,對養殖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將大小野豬階段性分開養殖,完善養殖方法,擴大養殖規模,整體實現野豬養殖基地圍山圍欄散養工程。民族馬目前養于跑馬場內,通過培訓養殖人員,新建馬棚,精選馬匹,實現科學養殖,系統訓練,整體實現民族馬散養與圈養科學結合的目標。
三是立體農業生態園。立體農業生態園占地33.33hm2,劃分為綠色果蔬區、林果花卉區、良種繁育區、水面養殖區4個區域。綠色種植區建成標準果蔬大棚100個,種植有機葡萄、西瓜、黃瓜等綠色果蔬;林果花卉區種植樹莓、藍莓、榛子、花卉等作物;良種繁育區種植大豆、玉米等50余種有機作物;水面養殖區建人工湖30 000m2,內撒魚苗2萬余尾,建有垂釣臺,季節性對外開放,集水產養殖與休閑娛樂于一體,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得到較大提高。
1.3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
多布庫爾獵民村堅持以傳統文化繁榮鄉村文化,打造人文鄉村。為傳承傳統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獵民村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多功能活動廳及新建青少年研學基地,邀請村內老人、非遺傳承人等開班授課。同時打造文化IP,利用抖音、微信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動員村內所有村民積極參與錄制,傳播多布庫爾獵民村精神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吸引更多群眾了解多布庫爾,喜愛多布庫爾。
2 多布庫爾獵民村特色村寨保護與建設的困境
2.1旅游產品單一,地方特色不夠凸顯
多布庫爾獵民村所能提供的旅游產品種類相對有限,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從而導致游客在村寨游玩停留的時間較短,進一步影響了以多布庫爾獵民村為特色的當地旅游業贏利。目前,該地區的旅游業尚未充分發揮其特色,未能實現依靠特色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目標,也未能有效提高當地村民的可支配收入。從旅游產品的角度來看,多布庫爾獵民村的旅游內容通常以參觀村寨、欣賞表演以及品嘗特色美食等形式展開。這些活動為游客了解當地特色民居、感受當地風土人情、領略鄂倫春族文化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然而,這些活動大多停留在有聲、有形參觀瀏覽等感官體驗層面,具有參與性與體驗性的旅游產品有待進一步開發與完善。
2.2配套基礎設施簡陋,基礎建設仍需加強
特色文化村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特色村寨建設的發展,對村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特色村寨的旅游開發均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旅游業作為服務產業,若無法切實保障游客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多布庫爾獵民村旅游業的發展興盛則無從談起。結合多布庫爾獵民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村寨道路建設在保障基本通暢度的同時,仍存在距離國道較遠和村寨部分道路仍舊落后的狀況,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出行體驗,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村寨的旅游業發展。此外,一些新修道路自身工程完整度、通暢度有待提高,這些問題都需要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3群眾參與度有待提高,社會力量仍需壯大
在多布庫爾獵民村建設過程中,其重要選擇和措施由政府和企業主導,村民無法成為村寨建設保護、開發、管理過程中的核心參與者。在多布庫爾獵民村建設過程中,傾向于引入具有成熟經驗的外來投資經營管理,致使當地村民不能參與到開發建設過程之中。長此以往,村民無法在特色村寨建設過程中獲得參與感,也無法分享村寨建設成果的利益,從而導致當地村民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度較低。如果不能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多布庫爾獵民村建設工作將難以得到村民的支持,也會影響村寨建設工作進程。
3多布庫爾獵民村保護與建設的實踐路徑
3.1進一步發展多布庫爾獵民村特色村寨旅游特色產業
多布庫爾獵民村在旅游產品種類方面相對有限,難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針對此問題,當地政府應充分依托其特色優勢資源,深入挖掘多布庫爾獵民村村民的獨特生產生活習俗及各類特色文化資源,保護具有鮮明特色的傳統生產工藝,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食品、旅游紀念品等產業發展。同時,結合本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民族特性,設計并創造出基于當地自然生態基礎之上的民族文化特色旅游項目,進而形成一個以生態環保為基礎、充滿鄂倫春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主題旅游、觀光和娛樂區。
應發揮民族特色旅游在推動村鎮保護與發展中的引領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加大對特色村鎮的開發、推介、宣傳力度,使多布庫爾獵民村成為全旗、全市甚至全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村鎮旅游品牌。同時,還應進一步擴大農副產業參與主體范圍,豐富旅游民族特色產品。比如讓游客參與到當地特色民族產業養殖體驗與田園生活中,使旅游產業與特色農副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延長游客游玩時間,拓寬當地村民收入新增長點。
3.2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部門辦事效力
多布庫爾獵民村應在政府規劃引領下,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人才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明確特色村寨的發展目標和路徑,為特色村寨的建設提供方向。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入特色村寨建設,加大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統籌規劃,實現與全區乃至全國重要路網的連接,促進特色村寨的經濟發展。
結合多布庫爾獵民村基礎設施建設現狀來看,雖然村寨道路建設已保障基本的通暢度,但仍存在距離國道較遠和村寨部分道路落后的情況,政府應加大對多布庫爾獵民村道路建設力度,合理規劃村寨道路建設,提高多布庫爾獵民村新修道路自身工程完整度和通暢度。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注意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不能只關注基礎設施建設而忽視村寨保護的根本性地位。
3.3加強群眾主體作用以及參與度
在多布庫爾獵民村建設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往往在決策過程中占主導地位,而村民在該過程中容易被邊緣化。為改變這一現狀,應明確村民在保護村寨中的主導地位。
因此,建議加大宣傳力度,讓村民充分了解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工作的實際情況及其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增強村民作為特色村寨村民的主人翁意識,激發其保護和建設特色村寨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保護和建設特色村寨的工作中。當地領導干部應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主動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需求,讓群眾真正成為特色村寨建設的主人,共同促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4 結束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動力。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是促進鄉村振興、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民族團結的關鍵舉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保護工作,充分發揮其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讓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關于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17-12-14)[2023-11-15].http://www.minzunet.cn/cncr/tscz/zcfgml/650270/index.html.
[2]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家民委關于命名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EB/OL].(2014-09-13)[2023-11-15].https://www.neac.gov.cn/seac/xxgk/201410/1079695.shtml.
[3]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EB/OL].(2323-02-13)[2023-11-15].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3-02/13/c_1129362232.htm.
[4]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0-10-30(01).
[5]楊晗.黑龍江省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淺析——以富裕縣東塔哈村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05):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