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研學旅行促進江陰鄉村建設策略研究(XJ2023RS005)。
作者簡介:陸一萍(1980—),女,漢族,江蘇江陰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研學旅行管理、旅游管理。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變得愈發重要。研學旅行是一種教育和旅游相結合的旅游方式,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其以學習為目的,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在課堂之外開展學習活動。文章以江陰地區為例,探討研學旅行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的可行性,旨在為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等提供參考和借鑒,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關鍵詞:研學旅行;鄉村文明;精神文明;實踐活動;江陰地區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123-03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2 文章標識碼:A
研學旅行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前往其他地方進行實地探究和學習的活動。它是一種以實踐和體驗為主的教育活動,通過將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地參觀、實驗、觀察中,親身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實用性。研學旅行強調學以致用,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其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鄉村精神文明是指鄉村社會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文化傳統。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參與鄉村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等實踐活動,增強鄉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生活質量,培養和傳承鄉村精神文明,促進鄉村社會的繁榮與發展。
研學旅行和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好研學旅行的豐富資源,可以為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強大助力[1]。
1 研學旅行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關系
研學旅行可以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通過研學旅行,學生可以親身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了解鄉村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中,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鄉村精神文明的內涵和價值,從而增強對鄉村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意識。同時,研學旅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機會,學生通過參與鄉村文化展示、鄉村文化傳承和鄉村旅游開發等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鄉村的認識。研學旅行也可以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宣傳和推廣。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需要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而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宣傳效果。通過研學旅行,可以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理念、目標和成果傳播給更多的人。學生可以通過研學旅行的經歷和見聞,向家人、朋友和社會大眾分享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提高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知名度。
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可以為研學旅行提供豐富的內容和資源。鄉村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承載著豐富的鄉土文化。通過參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和體驗豐富的鄉村文化,例如,鄉村民俗、手工藝制作、農耕體驗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研學旅行中,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可以成為學生感受和了解當地文化的重要環節,增強他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興趣[2]。
總之,研學旅行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研學旅行可以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鄉村文化建設;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則為研學旅行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和資源,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其實踐能力。通過將二者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研學旅行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關系是緊密而有益的。
2 江陰地區的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現狀
江陰地區作為江蘇省無錫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一直以來都注重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目前,江陰地區開展的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得到了群眾廣泛的關注和支持,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為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支持。
江陰地區的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包括文化體驗、農業科技、環境保護、農民素質提升等方面的實踐活動,滿足了不同層次農民的需求。雖然江陰地區的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其實踐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礙。
2.1活動的宣傳力度不足
在江陰地區開展的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宣傳力度較小,缺乏全面、系統和精準的宣傳手段。一方面,宣傳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傳統媒體和發放宣傳單,覆蓋面有限,無法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另一方面,宣傳內容不夠豐富、缺乏吸引力,也缺乏創新和個性化的宣傳方式,難以引起居民的興趣和關注。這也使得很多人對于活動的目的、內容和意義缺乏準確的認識,活動參與度并不高。
2.2活動的組織能力有待提升
一些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在組織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處。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規范的操作。同時,部分組織者在活動執行過程中缺乏經驗和技能,無法應對突發情況并及時解決問題,導致活動難以順利進行。
2.3活動的參與度不高
部分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群眾參與度與積極性較低。由于活動的內容和方式不夠多樣化、個性化,部分居民對活動缺乏興趣,認為活動與自身利益關系無關,不愿意參加此類活動。
因此,需要加強對居民的引導和激勵,提高其參與度和積極性,可以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興趣,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內容,如文化展覽、座談交流、體育競賽等,激發居民的興趣和參與熱情[3]。
2.4活動的長期可持續性有待加強
一些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只是短期的臨時性活動,缺乏長遠規劃和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導致活動的效果不理想,影響力不夠持久。這可能與活動的規劃和設計缺乏長期性考慮、資金和資源有限以及缺乏定期評估和反饋有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長期可持續的活動機制,確?;顒幽軌虺掷m地開展下去,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梢灾朴嗛L期規劃,確?;顒拥难永m性和連續性;合理配置資金和資源,保障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定期進行活動效果評估和反饋,在活動策劃和執行過程中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
3 利用研學旅行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對策
3.1推動江陰地區紡織技術與休閑農業發展
江陰地區研學旅行是一項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的重要活動,除了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外,還可以大力挖掘江陰地區豐富的紡織資源,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
江陰地區歷史悠久,素有“紡織之鄉”的美譽。在研學旅行中,可以安排學生參觀當地傳統紡織工坊,了解當地的紡織技術和文化。通過觀看紡織師傅的手工操作,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紡織技術的精妙之處,并對江陰地區紡織技術的歷史和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紡織實踐活動,學習紡織技藝,親手制作紡織品,體驗傳統工藝的魅力。
此外,休閑農業是當前鄉村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江陰地區擁有廣袤的農田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可以將休閑農業與研學旅行相結合,使學生了解農業生產的過程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田間勞作,體驗農耕文化,親手采摘農產品,品嘗農田鮮食,感受田野樂趣。
同時,通過訪問農民專業合作社、農家樂等,學生還可以了解農村經濟的多元發展模式,拓寬他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
江陰地區研學旅行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既挖掘了江陰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又促進了休閑農業的發展。通過學習紡織技術和參與休閑農業,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鄉村的傳統文化和現代農業發展,培養他們對鄉村的關注和熱愛,增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研學旅行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促進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4]。
3.2開展大運河文化交流活動
在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中,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大運河文化交流活動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策略。大運河文化是中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通過開展大運河文化交流活動,可以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和自豪感。
一方面,定期組織專家開展講座。專家學者對大運河的歷史、文化、生態等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通過定期組織專家開展講座,可以讓村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大運河,增強其對大運河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引導其思考大運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和意義,激發其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通過組織線上活動的方式,能夠跨越空間界限,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大運河文化交流活動中來。線上活動可以通過視頻直播、在線問答、互動討論等方式進行,讓村民參與活動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同時,線上活動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增強其對大運河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此外,大運河文化交流活動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和資源進行創新。比如,在活動中展示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品、美食、音樂等文化元素,讓村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文化特色。通過開展文化創意比賽、攝影比賽、微電影比賽等方式,激發村民的文化創造力和參與熱情。同時,需要注重宣傳和推廣。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活動的內容和意義,提高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與其他文化活動進行合作和交流,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3.3鼓勵學生攜手村民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
在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中,可以鼓勵學生與當地村民攜手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增強學生對鄉村文化和生態環境的了解與關注。
長江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命脈,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因此,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對于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研學旅行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可以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同時,也能加深他們對長江生態狀況、鄉村文化和鄉村經濟的了解。
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學生也可以與當地村民共同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如清理河道垃圾、種植護江樹木、宣傳環保知識等。與村民攜手工作,也能夠促進學生與當地村民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彼此的理解與信任。
此外,研學旅行還可以安排學生參觀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生態保護項目,引導他們了解長江生態保護的現狀和成果。通過與專業人士對話、觀察實地工作,學生能夠進一步感受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積極參與環保事業的決心與信心[5]。
3.4加強研學旅行活動的宣傳和推廣
研學旅行是一種教育和旅游相結合的旅游方式,通過參觀、學習和實踐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
然而,由于對研學旅行活動的認知不足,很多人對其了解有限,甚至存在誤解。因此,通過宣傳和推廣活動,可以向公眾介紹研學旅行活動的目的、內容和意義,增加公眾對活動的了解,改變其對活動的認知和態度。
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是提升農村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宣傳和推廣,可以將研學旅行活動作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方式,并與其他活動相結合,形成多樣化、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實踐活動。
通過研學旅行活動,也可以讓參與者親身體驗和感受鄉村精神文明的內涵和特點,培養參與者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宣傳研學旅行的理念和價值,激發鄉村居民參與研學旅行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加強與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合作,共同組織和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形成合力。
4 結束語
研學旅行活動可以為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培養參與者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加強研學旅行活動的宣傳和推廣,能夠提升公眾對活動的認知和了解,激發參與者的參與意愿和積極性。將研學旅行活動與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形成多樣化、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實踐活動,能夠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希望本研究的相關結論能夠對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和社會組織提供參考和借鑒,推動鄉村精神文明實踐活動在江陰地區的蓬勃開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EB/OL].(2013-02-18)[2023-10-01].https://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2]中國政府網.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16-12-02)[2023-10-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3]劉鐵芳.鄉土的逃離與回歸:鄉村教育的人文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約翰·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趙祥麟,任鐘印,吳志宏,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楊曉.研學旅行的內涵、類型與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04):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