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基偉 周曉敏 張松
摘? 要:思政特色示范課程是新時代全面提升教師育人意識,完善課程育人機制的主要途徑之一,對培養高素質新工科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以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為例,明晰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的總體實施目標;提出以案例教學、故事教學、項目驅動和顛倒課堂為主的教學方案,彌補現有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單一化的不足;挖掘不同教學內容的思政特色結合點,擴充土木工程施工思政教學案例;以教學平臺、多媒體、板書及面對面討論等為載體,結合線上線下多種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組織方案。通過教學效果評價發現,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能夠有效培養土木工程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懷。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優化方案,為今后建設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課程育人機制;課程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6-0162-0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odel course is one of main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awareness of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curriculum education mechanism of a new era, which is significant in training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of new engineering with high quality. Tak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targe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 demonstration course; the teaching scheme based on case teaching, story teaching, project driving and reverse class is proposed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the single model curriculum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s is explored, and the teaching ca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are expanded. Based on teaching platform, multimedia, blackboard writing, face-to-face discussion, etc., combined with online and offline mode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organization scheme is explored. Through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 demonstration course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and patriotic feeling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optimization plan of the demonstration cours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cours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model courses; curriculum education mechanism; curriculum optimization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大學生課程思政教育新理念,得到了全國高校的廣泛響應。如何以教學大綱為依托,做好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與民族意識已經成為大學生課程改革的重點發展方向。相較于人文社科類課程,理工類課程較難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體系中[1-4]。所以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理工科教學中,實現“教學內容”與“價值導向”有機統一,推動“課程知識傳授”向“課程思政教育”的立體化育人轉型,已經成為高校課程體系建設實踐與探索的發展方向[5-8]。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是土木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推進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建設,對培養高素質新工科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課程思政為引領,引入案例教學法、故事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和顛倒課堂等先進教學手段,促進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內容與思政理論學習同向同行,著力培養有思想、有情懷、專業強的社會主義新工科人才。
一? 總體實施目標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專業課。其涉及了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礦井建設工程和水利港口工程等領域的土木工程項目施工。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學習土木施工行業常規施工工藝知識,熟悉一般施工過程,掌握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種工程的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原理、方法,獲得本專業的初步施工經驗,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發展和應用,具備科學、合理地組織、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能力,培養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人才。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總體實施目標如下。
1)通過了解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歷程,以及新的施工技術、管理方法和工程實例,進一步把握專業內涵,增強專業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和大國自信心,樹立為國家、社會發展作貢獻的理想、信念和信心。
2)具有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敬畏感。作為職業工程師,在工程施工和管理中要明確自己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堅守職業道德,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及職業敬畏感,要有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到愛崗、敬業、奉獻; 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煉。
3)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強化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
二? 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課程教學方案
(一)? 案例教學方案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中有很多現場施工案例,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土木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種工程的施工工藝原理、方法,故案例教學法是土木工程施工課程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9-10]。在進行思政特色示范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學團隊將我國古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提煉,力爭在每一章節都由工程案例引出,將愛國主義精神、人民安全至上等思政內容融入到知識點中,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達到思政特色課程教學的目的。結合北京科技大學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大綱,思政特色教學案例映射見表1。
(二)? 故事教學方案
為了提升學生對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還要在課程中增加土木工程領域的名人事跡,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愛國情懷、工匠精神,通過這些勵志故事內部的思政教育元素,才能夠更好實現土木工程施工課程體系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的目標。本團隊將故事分為建筑大師事跡和革命先烈事跡兩個方面。①建筑大師事跡方面包括:我國著名結構大師楊寬麟、江歡成、容柏生等;古建筑大師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楨等;隧道與地下工程大師孫鈞、謝定義、黃熙齡等;混凝土大師吳中偉、孫偉、聶建國等。回顧這些大師們艱苦奮斗、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先進事跡,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能夠熱愛土木工程行業,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②革命先烈事跡方面包括:長津湖之水門橋、奇襲黃村火車站、鐵道游擊隊、地道戰等與土木工程有關的英雄事跡。讓學生能夠知史愛黨,學習革命先烈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大無畏精神。
(三)? 項目驅動教學方案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中項目驅動教學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到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原理、方法。為了在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中增加思政元素,本團隊在砌筑與地面建筑工程建筑章節中以火神山、雷神山等方艙醫院建設項目為背景,進行項目驅動教學。如圖1所示,本節課程結合學習的地面建筑基本概念與方法,針對方艙醫院工程背景、工程重難點、施工方案等方面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特別是在安裝前準備(人員、材料、機械等)→施工放線→安裝地梁→外墻板安裝→窗戶安裝→門安裝→屋面板安裝→內隔墻板安裝→污染區、潛在污染區、清潔區三區劃分與封閉等施工工序中設置選擇題、簡答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國在疫情初期短時間內建設方艙醫院的不易,認識到作為一名基礎設施建設者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四)? 顛倒課堂教學方案
在疫情階段,大多數課時需要在線上進行,這就為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改革提供了顛倒課堂的契機。顛倒課堂的核心在于先學后教,即利用視頻及慕課等手段,讓學生在課前完成自學,課堂中教師通過隨堂提問、分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充分與學生溝通。該教學方法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面對面思想碰撞的機會。團隊通過微信、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建立了土木工程施工線上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內容,包括:能夠體現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偉大工程巡禮》《超級工程》等系列視頻、PPT課件、疑難點視頻解析等,為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課堂中針對章節重難點編制相應案例或者故事,與學生進行討論及分組辯論,引導學生提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工匠精神,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
三? 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課程教學組織
本團隊制定教學組織方案總體思路為以融合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為目標,將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平臺、多媒體、板書、面對面討論等為載體,結合線上線下多種模式,將單純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 課前教學組織
課前教學組織主要是以小組自主學習形式進行。團隊通過微信、雨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發布《偉大工程巡禮》《超級工程》等系列視頻、PPT課件、疑難點視頻解析視頻。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前學習,且注意每個資料學習時長不超20分鐘。
(二)? 課中教學組織
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案進行課中教學組織。通常以現場施工案例或名人事跡等內容為開端,逐步傳授本章節具有思政特色的重難點內容。采用隨堂提問、分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教學方法增加教師與學生互動,鞏固學生課前準備階段學習知識點的同時凝練其中的思政元素。課程后半階段設置以相關施工案例要素為背景的題目,與學生共同進行推理分析,達到充分消化與吸收教學內容的目的。結合課前對本節課疑難點進行總結并對下節課教學內容進行預告。
(三)? 課后教學組織
教學團隊建立課后交流微信群,收集學生反映理解不足的知識點進行線上答疑。繪制本章節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理清教學內容。在期末考試中增加具有思政元素的簡答題型,充分了解學生對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課程的吸收程度。
(四)? 生產實習教學組織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與生產實習關系緊密,所以在編制生產實習教學內容中也增加 “校-企”合作的思政課程。邀請土木工程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為學生做土木工程施工思政講座,講述工程特點、工藝流程、研究內容的同時,分享自己的先進事跡與成功經驗。生產實習后讓學生圍繞一個工程實例,結合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課程教學內容撰寫實習心得,著力培養學生無私奉獻、敢于人先的精神,激勵學生奮力譜寫新時代土木工程發展的新篇章。
四? 教學效果評價
(一)? 問卷調查
團隊向60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對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課程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共收集有效問卷60份。
如圖2問卷結果所示,81.7%的學生對案例教學方案效果非常滿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民族自豪感,3.3%的學生認為案例應當繼續優化,應注重土木工程思政案例的時效性。76.7%的學生對故事教學方案效果非常滿意,可以讓學生通過科學家及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感受到熱愛祖國、忠于人民、大無畏精神,6.7%的學生認為相關故事應當改進,將故事盡量簡練。91.7%的學生認為項目驅動教學方案不僅學習到了土木工程施工專業知識,同時還產生了共鳴。68.3%的學生認為顛倒課堂教學方案教學效果較好,有助于理論知識和思政課程的學習,16.7%的學生則認為課余時間過少,學習效果一般,應當在未來教學中改進。
(二)? 教學改進方案
針對以上調查問卷結果,團隊認為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課程整體效果良好,特別是項目驅動教學方案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但是,顛倒課堂教學方案由于需要占用大量學生課余時間,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參差不齊,課堂中討論及分組辯論部分學生無法靈活應用專業知識,思政學習效果也大打折扣。在今后教學中主要進行以下改進。
1)根據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發展,不斷更新現場施工案例和名人事跡,讓學生盡快吸收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的同時,還能增強其家國情懷。選取教學效果較好的思政特色施工案例,深入挖掘其思政元素,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2)優化土木工程施工線上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內容,制作時長為15~20分鐘的系列視頻。將每章節PPT課件進行簡化,制作思維導圖將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展示更加清晰。
3)顛倒課堂課中教學期間增加課堂提問環節,針對學生未理解的教學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之后再應用編制相應案例或者故事,與學生進行討論及分組辯論。
五? 結束語
通過對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發現將思政元素融入土木工程施工教學各個環節能夠有效培養土木工程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愛國情懷,激勵學生發揚無私奉獻、敢于人先的精神。在課堂實踐過程中,需要任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思政修養,完善教學方案。在授課過程中,不斷更新現場施工案例和名人事跡,挖掘其深層次的思政元素,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才能夠達到優異的思政特色示范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瀟,何夕平.融入思政元素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J].安徽建筑,2022,29(12):112-114.
[2] 張玉林.土木工程施工組織課程思政路徑研究與實踐[J].安徽建筑,2022,29(11):103-104.
[3] 管東芝,朱明亮,郭正興,等.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背景下新型土木工程施工教學體系構建[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5):56-62.
[4] 吳發紅,于小娟,殷勇,等.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4):115-121.
[5] 李蕓.基于智慧教育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思政建設[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5):168-170.
[6] 王文靜,張大富,許念勇.以課程思政為引領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5):191-197.
[7] 耿曉華,劉學敏.“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及實施探索[J].安徽建筑,2021,28(3):106-107.
[8] 馮硯,王琦,劉克強,等.“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學探討[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8(4):217-219.
[9] 曹蕾,王莉,何冰,等.課程思政融合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22,8(35):67-69,73.
[10] 張洺綺,郭曉川.重大疫情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究[J].高教學刊,2022,8(35):193-196.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富水砂層凍結壁發育狀況超聲波響應特征及檢測方法”(51804157);北京科技大學“課程思政特色示范課程”建設計劃項目“土木工程施工思政特色示范課程”(KC2022SZ51)
第一作者簡介:張基偉(1988-),男,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特殊地下工程施工理論及方法。
*通信作者:周曉敏(1963-),男,漢族,江蘇南通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土木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