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王悅尚 陳廣艷 井文倩 關立增 王娟



摘? 要: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是涉農專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知農、愛農的新農科人才的根本需求。獸醫藥理學作為動物醫學專業核心課程,不僅要完成專業知識的傳授,更要通過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實現學生職業道德、民族情懷、愛國主義、文化自信、人格修養和科學精神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一體化進行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該文通過梳理課程知識脈絡,挖掘思政元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思政案例實施過程,達到思政育人目標,起到很好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效果,為農學類專業課程實施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獸醫藥理學;思政教學設計;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學評價;涉農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6-0167-05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demand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who know and love agriculture. As the core course of animal medicine specialty,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should not only complete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ethics, national feelings, patriotism, cultural confidence,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scientific spirit and other aspects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so as to realize a new situation of all-rou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sorting out the course knowledge,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 and design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this paper achieve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plays a good role in knowledge impart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shap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majors.
Keywords: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論述了課程育人的方向和重點,成為各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動力[1]。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2-3]。2020年,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4]。當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型關鍵期,需要一大批具備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能力的“知農愛農”的新農科人才。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一體化,從而進行全方位育人,如此可以更好地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達成,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形成“學農愛農、知農興農”的新局面。
歐洲國家根據本國實際凝練出“尊重人的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制及人權”,并將其貫穿于高等教育始終。日本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協作意識及感恩思想。因此,思政育人已成為國內外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徑。
為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2018年山東省發布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對加快實現農業由傳統產業到高質高效產業轉變提出了新目標,對新農科建設提出了新挑戰,也對新時期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已在部分高校開展,積累了有價值、可推廣的經驗,本文以農學類專業課程獸醫藥理學為載體,結合課程教學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職業道德、價值觀等方面的正確引導,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于農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 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
獸醫藥理學是涉農高校動物醫學、動物藥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研究藥物與動物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課程開設在大二上學期,對于四年制動物醫學本科教學而言,學生處于剛接觸獸醫專業知識的起步階段,對動物疾病診療及臨床藥物使用等專業知識興趣強烈,是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最佳時期。
獸醫藥理學課程不僅涉及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更與職業規范、人格修養、民族情懷、愛國主義及文化自信等多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相關[5]。獸醫藥理學涉及的細菌耐藥性、獸藥殘留、動物性食品安全和新獸藥開發等內容蘊含了豐富的思政元素,課程團隊通過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開發,實現知識傳授與思想價值引領的同向同行,與思政課程形成育人合力。
二? 獸醫藥理學實施思政育人教學設計思路
(一)? 教學目標
獸醫藥理學教學的知識及能力目標是了解藥物的發現與藥理學的發展簡史,熟悉新藥開發與研究的基本過程,掌握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基本規律及藥物效應動力學的概念;掌握外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內臟系統、調節新陳代謝的藥物、抗組胺藥物和解熱鎮痛抗炎藥物、特效解毒藥物、生物制品及診斷試劑的代表藥物、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系統掌握抗微生物藥物、消毒防腐藥、抗寄生蟲藥中所涉及的代表藥物的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耐藥性;能夠通過相關檢索工具、網站、藥店考察等方式,了解最新上市的獸醫臨床常用藥物及藥理作用;能夠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設計新藥的臨床前安全性評價、藥理學評價等。素質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減少細菌耐藥性、獸藥殘留,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等意識;具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職業素養,具有民族情懷、愛國主義及文化自信;樹立動物、人類、環境相統一的綠色發展新理念。
(二)? 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陳華棟等[6]關于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設計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的研究,以及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4],結合農學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建立與課程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目標相吻合的教學大綱,結合課程教學特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重構教學內容(圖1)。
面向動物醫學本科專業開設的獸醫藥理學,包括理論48學時,實驗16學時。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設計中,在獸藥殘留、獸醫藥理學發展簡史、鎮痛藥、平喘藥、抗微生物藥物、藥物效應動力學、消毒防腐藥和新藥研究與開發等章節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職業素養、文化自信、科學精神和環保意識等;實驗教學中,挖掘每個實驗項目蘊含的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職業素養、正確的價值觀。
三? 梳理知識脈絡,挖掘思政元素,構建思政案例
(一)? 梳理課程知識脈絡
將《獸醫藥理學》第四版(陳杖榴、曾振靈主編)作為課程教材,包括緒論、總論、各論三部分共15章內容。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過程及邏輯思維能力,將教材原有15章節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包括獸藥、獸醫藥理學的基本概念及發展簡史等內容,讓學生認識獸醫藥理學;第二部分總論,包括藥物效應動力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讓學生對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機體對藥物的處置過程有充分了解;第三部分各論,包括作用于外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消化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的代表藥物的臨床應用、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以及抗微生物、消毒防腐、抗寄生蟲藥物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等,使學生掌握各系統臨床常用藥物的藥理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應等;第四部分拓展,加入臨床使用效果比較好的新獸藥研發過程,使同學們在掌握基本藥理學知識的同時,了解學科前沿,提高課程的高階性。
(二)? 挖掘思政元素,構建思政案例
課程思政內生于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合理使用獸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應用型獸醫人才為目標,挖掘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形成職業素養、社會責任、家國情懷、文化自信和正確三觀取向的思政育人案例,將思政育人目標融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為一體的課程培養目標,見表1。
四? 獸醫藥理學課程思政實施過程
獸醫藥理學在思政教學實施中,以“思想-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培養為目標,通過挖掘課程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借助國家生物學虛擬仿真實驗、思政工作室、校內外實踐基地等教學平臺,通過課前預習、課中實施、課后鞏固,建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教學效果反饋”四位一體的思政育人實施路徑,具體如圖2所示。
五? 思政教學效果評價
(一)? 課程考核評價
獸醫藥理學課程思政教學主要通過課程考核評價載體及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包括課下作業、課程實驗、課程期末考試和畢業論文選題等。
1? 課下作業
理論教學中涉及思政教學內容,通過課下作業完成情況,反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思政題目包括:①面對獸藥殘留及細菌耐藥性給動物、人類及環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該怎么做?②我國中獸藥研究新進展及發展前景?③假如你是一位豬場廠長,在面臨大批豬發生非洲豬瘟的情況下,你選擇無害化處理,還是隱瞞事實,盡快出售回本?④假如你是一名獸藥銷售人員,在得知本廠暢銷的某種飼料添加劑中添加了違禁獸藥后,你是選擇繼續銷售還是上報主管部門?⑤通過弗萊明發現青霉素、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故事,你認為作為一名科學研究人員應具備的品質應該有哪些?通過學生完成情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職業道德、民族情懷、文化自信和科學精神。
2? 課程實驗
實驗教學中,針對不同實驗項目特點融入元素,通過實驗操作、團隊協作、課后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等考察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結果發現,實施思政教學改革后,小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同學間互幫互助現象更為凸顯,具備較強的奉獻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實驗效率及正確率明顯提高,學生獲得感增強,學習積極主動性增強。
3? 課程期末考試
對于涉及思政元素的知識點,在期末考試簡答題中設置:①掌握藥物構效關系對動物健康的意義?②細菌耐藥性對動物和人類的危害?③獸藥殘留產生的原因及如何應對?
在論述題中設置:從以下主題中,選擇一個主題回答并詳細論述。①如何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②天然中草藥研究進展及發展前景?③如何當好一名獸醫?④你認為作為一名獸藥銷售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及品質有哪些?通過學生完成情況,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社會責任、科學精神、環境保護意識。
4? 畢業論文選題
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后,學生在獸藥殘留檢測、藥物毒理學評價、中草藥開發等方面的選題明顯增加,此部分選題與環境污染、動物性食品安全、民族藥物開發等密切相關,體現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關注人類健康、民族情懷、社會責任感。
(二)? 課程評價及改革成效
1? 學生評價(2021級動物醫學一貫本1班)
老師講課循循善誘,清晰的講課思路及深入淺出的表達能讓我們很快理解和接受。尤其在講授獸醫藥理學的發展、獸藥殘留、細菌耐藥性和青霉素的發現等專題時,結合材料推送、視頻資料、課外調研等,使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獸藥的基本知識及新獸藥發現背后的感人勵志故事,鍛煉了我們的意志,提高了我們作為獸藥人的責任擔當。
2? 改革成效
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后,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學習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增強,學業成績穩步提高。自2019年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以來,學生在《中國獸醫雜志》《中國畜牧獸醫》《動物醫學進展》和《黑龍江畜牧獸醫》等期刊發表獸醫藥理學相關研究論文12篇;在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技能大賽、“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和山東省大學生醫藥生物技術技能大賽等獲獎9項;課程組老師指導學生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6項;學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學生達90%以上,受到畜牧獸醫行業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
課程組老師在獸醫藥理學思政教學改革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和不足,積極探索和改進,近年來,在《高等農業教育》《高教學刊》《黑龍江畜牧獸醫》和《教育教學論壇》等發表教學改革論文6篇;2022年獲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2022年獲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1項。在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課程組也發現下一步需要進行的工作重點:①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滲透多學科交叉知識;②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如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企業調研、藥店走訪和社區服務等活動,使理論知識傳授形式“活”起來;③提高專業教師政治理論水平,通過黨性教育培訓、支部學習、主題黨日和學習強國打卡等活動提高教師政治素養。
六? 結束語
課程思政建設是教學改革的新方向,也是解決新農科人才培養關鍵問題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本文以獸醫藥理學為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通過對課程內容的設計,挖掘教學內容與思政元素融合點,將民族情懷、愛國主義、文化自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素質、團隊合作等專業能力,遵紀守法、求真務實的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及心懷天下的獸藥人人格培養融入課程教學,并通過課程考核及評價反饋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為進一步實施農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培養“知農愛農”的新農科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6173.
[2] 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40883.
[3] 韓天琪.新農科:新在“農”,也新在“科”[EB/OL].(2019-08-13).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8/348638.shtm?id=348638.
[4]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 楊莉,史慧君,付強,等.思政教育在高校專業課教學中的融入——以《獸醫藥理學》為例[J].湖北畜牧獸醫,2020(7):46-48.
[6] 陳華棟,蘇镠镠.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設計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8-20.
基金項目:2022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三維融合、五層遞進、四位一體卓越獸醫人才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Z2022019);臨沂大學2020年度本科教學改革項目“‘思創融合視域下農學類專業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G2020Z19);2020年度臨沂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示范課程項目“《獸醫藥理學》‘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K2020SZ073)
第一作者簡介:王慧(1984-),女,漢族,山東泗水人,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獸醫藥理與毒理學。